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 疾病英文名称: Rickettsia conorii spotted fever 疾病别名: 北非蜱传斑疹伤寒、南欧斑疹热、印度蜱传斑疹伤寒、地中海斑疹热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 疾病英文名称: Rickettsia conorii spotte...
养生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Rickettsia conorii spotted fever)是由康诺尔立克次体感染导致的一种自然疫源性蜱媒传染病。本病是蜱媒斑点热组中分布相当广泛的一种轻症立克次体病,以被蜱叮咬部位出现原发病灶或焦痂,全身遍布皮疹为特征。本病主要以药物治疗为主,经早期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
有传染性。
1、家犬为本病原体的主要贮存宿主动物,故是常见的传染源。
2、一些蜱类能长期贮存立克次体并经蜱卵垂直传递,因而带毒蜱也是一种传染源。
本病是通过寄生于犬的血红扇头蜱为媒介,叮咬人体时,经皮肤伤口,将犬或蜱自身贮存的立克次体感染给人。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有相当持久的免疫力,但以频繁接触疫源地中的家犬和蜱类的相关人员高发。
本病在1910年最先发现于突尼斯,继而沿地中海一带有发病。已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罗马尼亚、希腊、土耳其、前苏联、印度等一些地区,以及非洲几内亚海岸、塞内加尔、莱昂山脉一带均有本病。
全年都可发病,但随各地气候对媒介蜱类活动季节性影响的差异,可因不同月份出现不同感染趋势。如在克里米亚和外高加索有两个高峰,分别为6月和8月,在保加利亚和意大利7月~8月为高峰;而在南非的城市全年均可发生病例。
康诺尔立克次体斑疹热是由于感染康诺尔立克次体所导致,本病经蜱虫传播,其通过叮咬将立克次体感染给人。蜱叮咬的部位可见肉芽肿样原发病灶,表现为焦痂。康诺尔立克次体可侵害毛细血管及小动脉和小静脉的内皮细胞,导致细胞死亡,继而引起皮疹。
1、生活在森林、农场等蜱虫较多的环境中。
2、频繁接触疫源地中的家犬和蜱类的相关人员。
本病潜伏期为5天~7天,病程约2周左右。主要表现为被蜱叮咬的部位出现焦痂,以及全身遍布皮疹。本病常急性起病,可伴有高热、剧烈头痛、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
1、全身症状
起病急骤,恶寒战栗,体温突然升高到39.5°C~40°C,伴有全身衰弱,剧烈头痛和肌痛、关节痛,持续发热约2周。
2、初发病灶
被蜱叮咬后的1周内出现初发病灶,在叮咬处出现大头针至豌豆粒大小的深色焦痂。伴有局部淋巴结肿胀疼痛。有时蜱由眼部叮咬,则可产生眼结膜炎、角膜结膜炎伴结膜水肿。
3、皮疹
可见浅红色斑丘疹,最先见于前臂,随后可扩展至全身。后期皮疹可出血。
4、其他
心脏无特征性异常,有时心动过缓。脾肿大,血液无特殊变化。舌苔厚,有便秘倾向,除剧烈头痛外,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
康诺尔立克次体可侵犯血管内皮细胞,如不及时治疗,可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皮肤出现大块紫色瘀斑,出血不易停止,继而引发休克,危及生命。
在疫区被蜱叮咬后出现剧烈头痛需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在疫区被蜱叮咬后出现持续发热,伴头痛、肌痛、关节痛,影响日常生活;
2、被蜱叮咬后出现大头针至豌豆粒大小的深色焦痂;
3、发现皮肤有红色斑丘疹;
4、自己触摸到淋巴结肿大;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到感染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好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请着宽松易于穿脱的衣物,方便检查。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目前您的症状表现是什么?到什么程度?能否具体描述?
2、您这种症状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出现多久了?
3、不适症状是否影响睡眠质量?
4、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5、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6、您是否进行过治疗?具体如何治疗?疗效怎样?
7、您最近有去哪儿旅行或出差吗?
8、您最近接触过狗吗?
9、您最近被蜱虫叮咬过吗?
10、有没有其他疾病?
11、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是什么原因导致的这种疾病?
3、这种疾病严重吗?能治愈吗?
4、您觉得我应该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治疗?
5、治疗周期多久?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治疗后还有可能复发吗?
8、在平时生活中需要注意什么?
9、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患者被蜱叮咬后出现焦痂、皮疹、高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做血常规、免疫学检查、病原体分离、肝功能和肾功能等检查,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然后会检查皮肤有无皮损以及皮损部位、大小,有无肝脏、脾脏或淋巴结肿大。
1、血常规
可初步除外其他细菌、真菌、寄生虫感染。
2、免疫学检查
采用纯化的康诺尔立克次体抗原作补体结合试验,如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滴度升高4倍或以上即可确诊。
3、病原体分离
动物培养分离到康纳立克次体是最直接、最有力的诊断依据。病原体分离阳性可确诊该病。
4、肝、肾功能
通过此项检查,医生可了解肝功能和肾功能有无异常。
医生根据病史(蜱虫叮咬史)及临床表现(被叮咬部位出现焦痂、全身出现皮疹),再结合相关辅助检查(如免疫学检查、病原体分离等)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丛林斑疹伤寒、流行性斑疹伤寒、麻疹等疾病。
1、丛林斑疹伤寒
通常有丛林活动、工作的病史,然后出现人虱叮咬感染立克次体。表现为初发病灶焦痂,伴附近淋巴结肿大,皮疹多散布于躯干部,并向四肢蔓延。根据流行病学史及血清学检查,可将二者鉴别。
2、流行性斑疹伤寒
以人虱为传播媒介,发病后1天~2天内体温迅速升高到39℃及以上,皮疹起初为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一周后变为暗红色或紫癜样皮疹。还可有剧烈头痛、头晕、耳鸣等表现。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结合血清学检查、病原菌检查,可作出鉴别。
3、麻疹
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自限性疾病,一般2周内病情可好转。初期表现为重度感冒样症状、高热和麻疹黏膜斑,数天后出现棕红色斑丘疹。通过病史(有无蜱虫叮咬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对二者进行鉴别。
对于本病,医生多采用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多西环素、四环素、氯霉素等,可抑制病原菌。此外,根据病情,还可酌情采用解热镇痛、补充血容量治疗。
1、抗病原体治疗
是本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可选择抑制立克次体的抗生素。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等,用于康诺尔立克次体治疗。氯霉素亦有效,但因可能抑制骨髓,故不首选。磺胺类药物可加重病情,禁止应用。
2、解热镇痛治疗
常用药物有布洛芬,不仅可以缓解患者头痛、肌肉疼痛症状,还可缓解发热。
四环素、多西环素、氯霉素、布洛芬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物理降温:对高热患者可酌情使用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使用降温贴,酒精擦浴等。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经过早期诊断及正规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无复发。若未接受正规治疗,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预后不佳。
1、本病起病急骤,可有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
2、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休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不可自愈,需积极治疗。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日常应注意保护皮损部位,避免继发感染,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患者可有高热、头痛、肌肉疼痛等不适症状,影响日常生活,从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此外,患者还会因为全身出现皮疹影响美观,从而出现烦躁、抑郁等负面情绪。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患者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1、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2、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如果症状严重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选择纯棉贴身衣物,避免搔抓、挤压。
2、保持床铺清洁平整,避免机械性摩擦。
3、保持室内安静、整洁及空气流通,外出住宿时需注意住宿环境的卫生情况等。
4、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运动。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避免摄入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道负担。
1、建议吃易消化、软、烂的食物,如面条、馒头等。
2、建议吃清淡的食物,如白米粥、鸡蛋羹等。
3、可以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4、多食用一些富含营养的食物如鸡蛋、牛奶、瘦肉等。
1、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吃煎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
3、避免暴饮暴食。
本病可通过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草原地区采取牧场轮换和牧场隔离,清理禽畜圈舍,以防蜱类孳生。
2、蜱类栖息及越冬场所可喷酒倍硫磷、毒死蜱、顺式氯氰菊酯等,对家畜进行定期药浴杀蜱。
3、消灭家犬体外的蜱虫。
4、进入有蜱活动地区要穿防护服,扎紧裤脚、袖口和领口。外露部位要涂擦驱避剂(避蚊胺、避蚊酮、前胡挥发油),或将衣服用驱避剂浸泡。离开蜱活动地区时应仔细检查身体及衣物,勿将蜱带出疫区。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