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毛囊炎 疾病英文名称: folliculiti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毛囊炎 疾病英文名称: folliculitis 疾病概述: 毛囊炎(folliculi...
养生
毛囊炎(folliculitis)是常见的毛囊炎症性皮肤病,可发生于身体任何毛囊部位,头面部、颈部、大腿、臀部及腋窝等部位多见。常见临床表现为毛囊周围的红色丘疹,有时可出现化脓、瘙痒、疼痛等症状。通常可根据情况采用药物、手术、激光等方法治疗。
1、根据病因分类
可大致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毛囊炎。
2、根据炎症累及毛囊情况分类
可分为浅表性毛囊炎和深层毛囊炎两种类型。
(1)浅表性毛囊炎:病变累及部分毛囊。主要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毛囊炎、假单胞菌毛囊炎、须部假性毛囊炎、马拉色菌毛囊炎(旧称糠秕孢子菌毛囊炎)。
(2)深层毛囊炎:病变累及整个毛囊,病情严重。主要包括须疮、疖、痈、革兰氏阴性菌毛囊炎、嗜酸性粒细胞毛囊样、项部硬结性毛囊炎、脱发性毛囊炎等。
目前尚无确切证据表明毛囊炎具有明显传染性。
任何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但免疫力低下、患有慢性病、卫生较差、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药物等人群较容易患病。
多数毛囊炎主要是因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毛囊感染所致,但也有部分类型的毛囊炎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机体免疫功能、过敏反应、螨虫寄生、瘢痕体质等有关。
引起毛囊炎感染的细菌病原体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为常见,其他还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等;有时还可因马拉色菌等真菌感染所致。当皮肤损伤或因毛发等刺激毛囊时,皮肤屏障受损,致使细菌容易侵入皮肤,引起发生毛囊炎性病变。
以下因素可增加毛囊炎的发病风险:
1、患有糖尿病、慢性白血病和艾滋病等疾病,免疫力低下。
2、患有痤疮和皮炎等影响皮肤屏障功能的疾病。
3、长期使用类固醇药物或长期应用抗生素治疗痤疮。
4、毛发卷曲。
5、多汗、个人卫生差等不良生活习惯。
6、剃须、脱毛、使用化妆品等导致毛囊堵塞或受损。
7、经常穿不透气的衣物、紧身衣服或使用粘性绷带等。
8、在不干净的浴缸中泡澡或在不卫生的游泳池游泳。
9、存在皮肤外伤。
10、身体肥胖。
11、长期坐位。
毛囊炎常见表现为毛囊周围形成红色丘疹,并伴有红、肿、热、痛的炎症反应,严重时可出现化脓、破溃、坏死,有时还可能会导致瘢痕或脱发。可自觉瘙痒、疼痛等不适。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大腿、臀部、外阴及腋窝等部位。但不同类型毛囊炎的症状表现存在一定差异。
常见的毛囊炎类型表现如下:
1、金黄色葡萄球菌性毛囊炎
好发于头面部、颈部等,早期为红色丘疹,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疱,中间贯穿毛发,周围有红晕,继而可干燥结痂。
2、马拉色菌毛囊炎
好发于背上部、胸前、肩、颈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皮损为散在分布的半球状红色丘疹或脓疱,直径2~6mm,表面有光泽,周边有红晕,间或有脓疱。部分患者有瘙痒症状。
3、革兰阴性菌性毛囊炎
皮损表现为红斑上出现黄色脓疱,部分患者可出现结节和脓肿。
4、须疮
初期在胡须部出现轻微肿胀的红斑,伴有灼热及瘙痒,之后红斑上出现小脓疱,脓疱中央有一根容易拔出的胡须。疱膜较薄,容易弄破留下湿润红色小点。新脓疱可陆续发生,相邻脓疱可融合。脓液干涸后形成黄色污痂,痂下为红色糜烂面。除脓疱外,患处还可有发红脱屑或湿疹样变化。病程持久,难自愈,预后可遗留瘢痕。
5、疖
系毛囊深部及周围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头面部、颈部和臀部。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炎症的小结节,可逐渐肿大呈锥形,组织坏死后出现黄白色小脓栓,炎症反应加重,数日后,脓栓脱落、脓液排出,炎症可逐渐消失而痊愈。
6、痈
相邻近的多个毛囊感染,炎症融合所致。好发于颈、背、臀和大腿等处。初为弥漫性浸润性紫红色斑疹或斑块,表面紧张发亮,触痛明显,之后局部出现多个脓头(即脓栓),脓栓脱落后,可有较多血性分泌物排出,并有组织坏死和溃疡。愈合缓慢,伴有瘢痕形成。
7、脱发性毛囊炎
多发生于头皮及胡须、腋毛及阴毛等处。起初为头皮上的毛囊性小丘疹,之后化脓而结痂,出现萎缩性瘢痕,且瘢处头发脱落,瘢痕还可扩大并相互融合,引起新的皮肤损害。常可引起永久性脱发。本病病程长,可达数年或数十年。
8、项部硬结性毛囊炎
早期头后发缘处,以毛囊为中心的散在红色小丘疹和脓疱相融合,逐渐发展成瘢痕状硬结,硬结还可逐渐融合成较大的硬块。皮损处头发稀少或脱落。皮损发展缓慢,病程长且难自愈,硬块几乎不能消退。
9、嗜酸性粒细胞毛囊炎
毛囊附近形成反复出现的肿块和丘疹,伴有剧烈瘙痒,痊愈后可遗留色素沉着,好发于面部、躯干等区域。
部分患者可出现色素沉着、瘢痕等多种不良皮肤病变情况,感染严重者还可能会并发败血症。
感染严重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寒战、畏寒等全身症状。
1、毛囊处出现丘疹、脓疱等皮损;
2、皮损不断变大、增多;
3、伴发红、发热、肿胀、疼痛等不适;
4、伴局部瘙痒不适;
5、局部出现瘢痕、脱发等情况;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皮肤毛囊处出现丘疹及红肿、疼痛等不适,且症状持续存在不缓解,应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病变部位进行检查,注意着装,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皮疹是何时出现的?
2、近期皮疹有增多或变大吗?
3、您还存在瘙痒或疼痛等不适吗?
4、发病前皮肤是否存在破损?
5、您是否为过敏体质,有无接触过敏源?
6、患病前是否去过公共浴池、游泳池等场所?
7、以前是否有过相似症状?
8、是否曾使用药物进行治疗?什么药?效果如何?
1、我为什么会患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我需要如何进行治疗?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若手术治疗,术后需如何护理?
8、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9、我回家后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出现皮肤丘疹、脓疱等表现,且皮损反复出现或持续存在时,应及时就医咨询。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皮肤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进行涂片镜检、病原菌培养、血常规、病理学检查、皮肤镜检查等,以详细了解病变情况,明确诊断。
医生首先会观察皮损的形态、颜色、大小、数目、分布特点等情况,之后会检查皮损的质地,有无触痛及波动感等情况。对疾病的诊断有一定辅助作用。
1、涂片镜检
医生会取部分脓液制成标本,然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判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病原体种类。
2、病原体培养
医生会取部分脓液或刮取部分皮损组织进行培养,通过观察生成的菌落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类型。此检查对治疗药物的选择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3、血常规
通常无需血常规检查,但若患者病情严重,医生可能会进行此项检查来判断感染情况。
皮损不典型,难以诊断时,医生可能会在皮损处取部分皮肤组织制成标本,进行病理学检查,对明确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有重要意义。
有时医生还会进行皮肤镜检查。皮肤镜是一种可以放大数十倍的皮肤显微镜,能检查从表皮到真皮的细胞及皮肤和毛发的细微变化,使医生能清晰对皮损进行观察,并进行疾病诊断。
根据患者既往用药史、目前所患疾病、日常卫生习惯等情况,结合皮肤丘疹、丘疱疹等皮肤表现和涂片镜检、病原体培养、病理检查、皮肤镜检查等多项辅助检查结果,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痤疮、毛周角化病、梅毒疹、疥疮、须部假性毛囊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1、痤疮
是皮肤科最常见的毛囊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疾病,好发于青春期男女,皮肤损害包括粉刺、浅表脓疱、炎性丘疹、结节、囊肿及瘢痕等,通过病原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2、毛周角化病
是一种慢性毛囊角化性皮肤病,有一定遗传倾向,好发于上臂外侧及大腿前侧,也可发生于面颊部和臀部。主要表现为正常肤色或淡红色的小丘疹,呈鸡皮样外观,皮肤有粗糙感。皮损在冬季加重,夏季减轻,但一般不会完全缓解。
3、梅毒疹
二期梅毒时出现梅毒疹,表现为红色、红褐色斑疹、斑丘疹和丘疹,少数为斑块、结节和脓疱,梅毒血清学试验阳性,有助于鉴别。
4、疥疮
是因疥螨寄生在皮肤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丘疹或在丘疹顶端有小疱,常有剧烈瘙痒(尤其是在晚上),皮疹可能遍布全身,也可能局限于某些部位,如手腕、肘部、生殖器等。皮肤镜检查等有助于诊断和鉴别。
5、须部假性毛囊炎
因卷曲毛发内向生长引起皮肤刺激导致的炎症,卷发男性多见。皮肤可有红色丘疹样表现,容易继发感染,可出现瘙痒及脓疱,治愈后可遗留瘢痕。
6、皮肤念珠菌病
自然存在于人体的念珠菌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致病菌入侵皮肤,引起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脓疱疹样皮损,根据真菌学检查易鉴别。
7、盘状红斑狼疮
好发于头部、面部、耳部及口唇,典型表现为盘状红斑、斑块,表面黏着鳞屑,部分患者愈后可出现瘢痕并导致永久脱发。
8、脓癣
表现为红肿的痈状斑块上,毛根处多发小脓包,皮损处毛发易折断及拔出,真菌检查阳性。
9、其他
有时还需与局限性硬皮病、黄癣、寻常狼疮等疾病鉴别。
部分轻症毛囊炎可自行消退,无需特殊治疗。若毛囊炎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甚至病情不断加重,则需及时进行治疗。医生会根据毛囊炎的类型、病情严重程度,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物理治疗等。
每日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抗菌产品清洗皮肤,保证皮肤清洁,并使用干净卫生的毛巾擦拭皮肤,同时注意皮肤保护,避免损伤,有助于缓解不适,加速皮损恢复、防止感染蔓延。
医生会根据感染病原体种类选择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物等进行治疗。一般病情较轻时,外用药物即可;若病情较重,则可口服用药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还可多种药物联合应用。治疗时要注意有无药物过敏及不良反应等情况发生。
1、抗生素类药物
主要针对各种细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
(1)外用药物:主要包括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克林霉素凝胶等。
(2)口服药物:常用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多西环素等。
2、抗真菌类药物
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毛囊炎性病变。
(1)外用药物:常用有酮康唑乳膏或洗剂、咪康唑霜、益康唑霜、克霉唑霜等。
(2)口服用药:包括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等。
3、其他
有时还可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有助于减轻炎症;必要时还可选择氯己定溶液、碘伏溶液、聚维酮碘溶液、维A酸、吲哚美辛等药物治疗。
莫匹罗星、夫西地酸、复方多粘菌素B、克林霉素、头孢呋辛、复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多西环素、酮康唑、咪康唑、益康唑、克霉唑、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氯己定溶液、碘伏溶液、聚维酮碘溶液、维A酸、吲哚美辛
1、晚期化脓、破裂溃疡的疖和痈,医生会在消毒、无菌的条件下进行切开引流,以排出脓液。
2、项部硬结性毛囊炎的硬块很大时,还可施行手术切除及植皮术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多数毛囊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有时因病情较重,可能会遗留瘢痕、脱发等不良情况。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因危险因素长期存在或日常皮肤护理不佳,引起疾病复发。
1、毛囊炎若发生于皮肤暴露部位,可能会影响外貌美观。
2、部分患者病情迁延,皮损长期存在,可能存在一定的治疗困难。
部分病情较轻者可以自行痊愈。
多数患者经合理、规范的治疗可以获得治愈。
目前暂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部分患者由于治疗不彻底或后期护理不当,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
日常注意皮肤保护及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规律作息,积极配合医生进行相关治疗,对促进皮损恢复可起到积极作用。
1、心理特征
(1)因部分患者由于皮损发生于面颈部等皮肤暴露部位,影响外貌美观,容易出现自卑等不良心理。
(2)由于部分毛囊炎患者存在肿痛、发热等不适,影响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易使患者出现焦虑、烦躁等情绪。
2、护理措施
(1)患者可学习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治疗措施,树立治疗信心,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2)家属要多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保持积极乐观心情。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擅自停药或调整药物剂量,以防影响治疗效果。如有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发生,应立刻停药并告知医生,以便及时进行药物调整,防止耽误治疗。
1、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搔抓皮肤或挤压脓疱,以防引起感染。
2、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
3、穿宽松、柔软、透气的衣物,不穿紧身、不透气的衣服。
4、注意皮肤保护,以防皮肤损伤。
5、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使用温度适宜的清水洗浴,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产品。
遵医嘱定期复查,如有皮损加重,瘙痒、疼痛不适加剧等情况时,及时就医诊治。
1、术后遵循医嘱定期换药,以防发生皮肤感染等不良情况。
2、术后注意切口恢复情况,如有持续疼痛、红肿,甚至化脓等情况,及时进行相关治疗。
发生在头面部,尤其是危险三角区(鼻根到两嘴角之间的三角形区域)的皮损,忌用手挤压。因此处区域血管丰富,有血管通向大脑,且此处静脉无静脉瓣,若病原菌进入血管,可能会导致颅内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
合理饮食,保证机体营养物质的摄入,同时注意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皮损和不适。
1、给予清淡、易消化饮食。
2、多吃新鲜水果蔬菜,以增加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摄入充足。
1、忌食油腻、酸、辣等刺激性食物。
2、禁烟酒。
保持皮肤卫生,避免皮肤损伤,减少不良刺激等,对预防毛囊炎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1、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避免使用不良皮肤产品,防止堵塞毛囊。
2、保护皮肤,防止皮肤破损引起病原菌感染。
3、注意保持毛巾、剃须刀等个人生活用品的清洁卫生。
4、穿宽松、透气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橡胶手套或靴子等不透气的物品,如必须使用,一定注意保持手套或靴子的卫生,定期清洗。
5、在干净的热水浴缸、浴池、游泳池内活动。
6、剃须前,可使用温和的剃须膏软化毛发,保证剃须刀的卫生,剃须时避免刮伤皮肤。
7、积极治疗糖尿病等导致抵抗力下降的疾病。
8、在医生指导下正确用药,不乱用或滥用药物,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