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哮病 疾病英文名称: asthma,wheezing 疾病别名: 哮证、哮喘病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哮病 疾病英文名称: asthma,wheezing 疾病别名: 哮证、哮喘病 疾病概述...
养生
哮病(asthma,wheezing)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临床以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特征。每因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体虚劳倦等诱因引动而触发。本病为慢性病,易复发,难治愈,严重者可发展为喘脱危证。相当于西医学的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细胞增多症(或其他急性肺部过敏性疾患)引起的哮喘。
1、发作期
(1)冷哮
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喉中发出似水鸡叫声,胸部胀闷,咳嗽不甚,痰少难咳出,色白而多泡沫,天冷或受寒时容易发作;伴有口不渴,或口渴喜喝热水,肢体寒冷,脸色发青较晦暗;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2)热哮
主要表现为喉中有痰,痰鸣声音较大,为黄痰或白痰,痰质黏浊稠厚,不易咳出,有阵发性咳喘,喘息声较粗,胸胁有满胀感;伴有口苦,口渴爱喝水,易出汗,脸色红或肢体发热,甚至有的好发于夏季;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滑数或弦滑。
(3)寒包热哮
主要表现为喉中有哮鸣声,胸部有烦闷感,呼吸急促,咳嗽气喘,喉中有痰难咳出,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伴有烦躁,发热,怕冷,无汗,身痛,口干想喝水,大便偏干;舌苔腻,舌质黄,舌尖偏红,脉弦紧。
(4)风痰哮
主要表现为喉中痰多,咳痰呈拉锯声或吹笛哨声,喘息急促,胸部憋满,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伴有脸色发青晦暗,起病多急,时发时止,发作之前常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舌苔厚浊,脉滑实。
(5)虚哮
主要表现为喉中哮鸣如打鼾声,声音低沉,喘息急促,气息较短,劳累后加重,发作频繁,甚则持续喘哮,伴有口唇、指甲青紫,咯痰无力,痰质清稀或粘稠有泡沫,面色苍白或两颧发红带唇色紫,口不渴或咽干口渴,肢体发凉,皮肤不温或怕热;舌质淡或偏红,或紫暗,脉沉细或细数。
2、缓解期
(1)肺脾气虚
主要表现为呼吸气短,声低,喉中偶尔有轻度哮鸣,痰多质稀色白;伴有自汗,怕风,常易感冒,倦怠无力,饮食量少,大便稀溏;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肺肾两虚
主要表现为呼吸气短,喘促,稍微活动后更加明显,吸气不利,咳痰质黏起沫。伴有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心慌,劳动耐受力下降,或手足心发热,心胸烦热,两颧发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肢体发凉,皮肤不温,怕热,面色苍白,舌苔淡白,质胖,脉沉细。
一般儿童患病率高于青壮年,男性儿童患病率高于女性儿童。
哮病的发生由于宿痰内伏于肺,每因外感邪气、饮食不当、情志刺激、劳倦过度等诱发,基本病机为痰阻气道,肺气宣降功能失常。病位在肺,关系到脾肾。病理因素以痰为主。
1、外邪侵袭
(1)气候变化为哮病发作的主要诱因。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未能及时表散,蕴集于肺,肺气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调,推动全身水液输布和代谢受影响,水液聚集于肺而生痰饮,从而发为哮病。
(2)吸入花粉、烟尘、异味气体等,影响宣发和肃降功能,以致水液聚集于肺而生痰饮,也是哮病的常见病因。
2、饮食不当
(1)平时进食过多生冷食物,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过多,脾胃功能受损,脾的温煦推动作用减退,寒饮停滞,进而影响壅阻肺气,壅塞气道,而致诱发哮病。
(2)平时偏食油腻性食物,或虾蟹等鱼腥发物,以致脾的运化功能失调,痰浊内生,进而影响壅阻肺气,壅塞气道,而致诱发哮病。
3、体虚病后
幼体虚弱,身体病素质不强,则容易感受病邪,或病后身体虚弱,如幼年患荨麻疹,顿咳,或反复感冒、咳嗽日久等,肺气不足,推动全身水液输布和代谢受影响,痰饮内生,或阴虚火旺,虚热蒸腾,痰与热邪相互为病,均可致哮病发生。
4、情志刺激
长期的情绪低沉抑郁,恼怒过度,导致肝的疏泄功能受影响,身体气机不畅,进而影响肺气宣降失常,不能宣散津液,痰阻于肺,而致哮病;或肝气影响脾脏,脾运化功能失调,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导致津液内聚,上达于肺,而致哮病。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疾病。发作期主要表现为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缓解期主要表现为气短,喘息急促,声音低沉,喉中有轻度哮鸣音,痰多,痰白等。
1、本病呈发作性。典型的哮病,发作前有先兆症状(打喷嚏、流涕、鼻痒、咳嗽、胸闷等),发作时病人突感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出现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严重者被迫釆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甚则出现发绀,烦躁汗出。临床症状可赤血数分钟或数小时自行缓解,或用支气管扩张药治疗后缓解,具有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的特点。
2、哮喘严重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表现为呼吸困难加重,发绀,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四肢厥冷。
1、喘脱危证
若哮病大发作或发作呈持续状态时,容易导致喘脱,出现呼吸急促,张口抬肩,端坐不能平卧;伴有烦躁不安,头昏,面色嘴唇发青,手脚发凉,大汗淋漓等症状。
2、肺胀
年老体弱久病的患者,病情缠绵难愈,反复发作,可发展为肺胀。表现为喘息气促、咳嗽咳痰、胸部胀满、胸闷等症状。
1、哮病急性发作,使用药物后症状无明显好转。
2、发作期出现严重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伴有嘴唇、脸色发紫。
3、突然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或痰中带鲜红色血液。
4、烦躁不安后出现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
5、有过敏史,进食疑似过敏食物后,突然出现的严重气喘。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发作性出现或长期反复咳嗽、咳痰、喘息等症状,近来发作频繁,症状加重。
2、伴有咳血、胸闷、胸痛。
3、伴有心悸、气短、活动后心慌、发热、乏力、食欲差、消瘦等全身表现。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1、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呼吸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听诊器听诊和心电图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怀疑有心肺疾病者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查体和影像学检查,建议不要佩戴有碍于检查的饰物。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是一直这样,还是间断性的?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如胸闷、咳嗽症状吗?
4、有没有其他肺部疾病?都经过什么治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是过敏体质吗?是否曾出现过敏情况?近期有接触过致敏物质吗?
8、平时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9、平时经常喝酒或咖啡吗?
10、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疾病?是否有服药进行控制?
1、为什么会出现喘息、气急、胸闷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听诊、血常规、血气分析、痰液检查,胸部X线检查、CT、肺功能检查、心电图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胸腹形态、痰液颜色、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咳嗽的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心肺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5、其他
医生通常还需使用听诊器进行肺部听诊,来初步判断心肺功能。
1、血常规
发作时嗜酸性细胞可增高,白细胞数量可提示有无感染存在。
2、血气分析
可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酸碱平衡失调,对于分析判断酸碱平衡失调及呼吸衰竭的类型有重要价值。
3、痰液检查
大多数哮喘病人痰液中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可作为评价哮喘气道炎症指标之一。
1、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对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疾病进展有重要意义。
2、心电图
可以初步明确患者心脏情况,了解有无心脏疾患,以便临床治疗。
1、胸部x线检查
对肺部结构的观察比较直观,用于确定有无肺部并发症或鉴别肺部疾病。
2、其他
肺部CT和核磁共振(MRI)检查,可提供肺部的确切成像,以帮助明确病因。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发作时喉咙中有哮鸣音、呼吸困难,甚至喘息不能平卧等症状,结合发作有咳嗽、胸闷等先兆以及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同样以咳逆上气为主症的喘证、支饮等进行鉴别。
1、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或口唇指甲紫绀,约数分钟、数小时后缓解。
2、呈反复发作性。常由气候突变,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诱发。发作前多有鼻痒、喷嚏、咳嗽、胸闷、情绪不宁等先兆。
3、多有过敏史或家族史。
4、平时可如常人,或稍感疲劳、饮食减少。但病程日久,反复发作,导致正气亏虚,可常有轻度哮鸣,甚至在大发作时持续难平,出现“喘脱”。
1、哮病与喘证
哮病和喘证都有呼吸急促、困难的表现。但哮必兼喘,但喘未必兼哮。哮指声响而言,喉中哮鸣有声,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独立性疾病;喘指气息而言,为呼吸气促困难,是多种肺系急慢性疾病的一个症状。
2、哮病与支饮
支饮也可表现痰鸣气喘的症状,大多由于慢性咳嗽经久不愈,逐渐加重而成咳喘,病势时轻时重,发作与间歇的界限不清,以咳嗽和气喘为主;与哮病之间歇发作,突然起病,迅速缓解,喉中哮鸣有声,轻度咳嗽或不咳有明显的差别。
中医治疗哮病总的治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发作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痰浊壅肺应去壅泻肺,风痰当祛风化痰,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攻补兼顾,不可拘泥。缓解期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温补,阴虚者宜滋阴,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
1、冷哮证
(1)方药:射干麻黄汤加减。
(2)常用中药:射干,麻黄,细辛,半夏,生姜,紫菀,款冬花,甘草,五味子,大枣。
(3)中成药:小青龙胶囊,小青龙颗粒。
2、热哮证
(1)方药:定喘汤加减。
(2)常用中药:麻黄,杏仁,黄芪,桑白皮,半夏,款冬花,苏子,白果,甘草。
(3)中成药:小青龙冲剂,蛤蚧定喘丸。
3、寒包热哮证
(1)方药:小青龙加石膏汤加减。
(2)常见中药:麻黄,石膏,厚朴,杏仁,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3)中成药:小柴胡颗粒。
4、风痰哮证
(1)方药:三子养亲汤加减。
(2)常见中药:白芥子,苏子,莱菔子,麻黄,杏仁,僵蚕,厚朴,半夏,陈皮,茯苓。
(3)中成药:止咳定喘丸、人参再造丸。
5、虚哮证
(1)方药:平喘固本汤加减。
(2)常见中药:党参,黄芪,胡桃肉,沉香,脐带,冬虫夏草,五味子,苏子,半夏,款冬花,橘皮。
(3)中成药:通宣理肺丸。
6、肺脾气虚证
(1)方药:六君子汤加减。
(2)常见中药:党参,白术,山药,苡仁,茯苓,法半夏,橘皮,五味子,甘草。
(3)中成药:人参健脾丸、益肺健脾颗粒。
7、肺肾两虚证
(1)方药:生脉地黄汤和金水六君煎加减。
(2)常见中药:熟地,山萸肉,胡桃肉,人参,麦冬,五味子,茯苓,甘草,半夏,陈皮。
(3)中成药:七味都气丸。
小青龙胶囊、小青龙颗粒、小柴胡颗粒、人参健脾丸、益肺健脾颗粒、蛤蚧定喘丸、止咳定喘丸、人参再造丸、通宣理肺丸、七味都气丸。
治疗重症难治性哮喘,可行支气管热成形术,通过支气管热成形系统使支气管平滑肌出现凝固性坏死,让患者不会因外界刺激产生过度的支气管收缩反应,从而减少哮喘发作。
1、针灸疗法
哮病缓解期可以采用毫针针刺风门、定喘、孔最、肺俞、肾俞、膻中、气海、足三里等穴位,也可使用灸法,有补肺益肾、扶正固本、补气调血的作用,可缓解支气管痉挛,降低气道高反应,从而减缓哮病发作。
2、穴位贴敷
涌泉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通过在双侧涌泉穴上贴敷药物可以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使肾阳如泉涌而振奋一身之阳气,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哮病的功效。三伏天取麝香、细辛等药物适量,用黄酒调成糊状,睡觉前先用温开水泡脚,再将药物贴于双侧涌泉穴,并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第二日清晨取下。
哮病的治疗周期般为15天,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哮病的治疗费用一般为5000-10000元。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哮病是一种顽固的,缠绵难愈的疾病,病程较长,反复发作,难以迅速根除。预后因人而异,但与正确的防治方案紧密相关。如果能控制发作,平时注意保护,调养正气,部分病人可以获得根治。
1、中老年及体弱患者,肾气渐衰,发作频繁,不易根除,并发展为肺胀。
2、当哮喘出现持续状态或大发作时,容易出现喘脱和内闭外脱。
部分青少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抵抗力逐渐增强,再辅以药物治疗,可以终止发作。
哮病是一种缠绵难愈的疾病,如果引起哮病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都会引起哮病反复发作。
患者在治疗期间,要注意规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态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1、哮病易反复发作,患者常有悲观失望情绪,患者应保持乐观,心境平和,消除不良情绪,以防症状加重。
2、在哮病缓解期注意情志调养,避免急躁易怒、忧愁郁闷等不良情绪,培养其乐观、积极、豁达、宽容的心理素质。
1、发现患者有喷嚏、咳嗽等发作先兆征象时,应立即给药以制止发作,可选择气雾剂对准口喷用。
2、中药汤剂冷哮宜热服,热哮、肺脾肾虚的哮病患者宜温服。
3、服用含麻黄的汤药后,要注意观察患者心率、血压的变化及汗出情况。
1、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冷哮病室宜阳光充足,热哮病室宜凉爽通风。
2、环境整洁、安静、安全,避免接触花粉、动物皮毛等致敏物质及烟尘异味刺激。
3、哮证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给氧。
4、缓解期适当下床活动,循序渐进地加强身体锻炼。
5、肺阴亏虚的患者易感外邪,应注意防寒保暖。肾气亏虚的患者宜起居有常,节制房事,避免劳欲过度。
1、观察哮病发作的持续时间、诱发因素、生命体征、神志、面色,有无恶寒、发热、汗出、咳痰等伴随症状,尤其是呼吸频率、节律、强弱及呼吸道是否通畅。
2、如哮喘持续发作或痰阻气道咳吐不利,见胸部憋闷如窒、汗出肢冷、面青唇紫、烦躁不安或神昏嗜睡、脉大无根等,要立即报告医生,及时救护。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肺功能检查、血气分析、X线检查、CT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宜清淡富有营养。尤其注意饮食宜忌,禁食曾诱发哮病的食物,勿过食生冷、辛辣、肥腻、海腥发物等,饮食不宜过饱、过咸、过甜,戒烟酒。
1、冷哮的患者饮食宜温,可用豆豉、葱白、生姜等辛温之品以助散寒,也可食用干姜茯苓粥。
2、热哮的患者宜凉性饮食,可服食荸荠、枇杷、柚子等以清热化痰。
3、肺气亏虚的患者可适当食用羊肺、黄芪、灵芝等。
4、脾气亏虚的患者饮食应定时、定量、少食多餐,食物软烂易消化,宜食山药、红枣等,或柚子肉炖鸡、山药半夏粥、参芪粥等。
5、肾气亏虚的患者可食用核桃、黑木耳、桑椹、蛤蚧、紫河车、冬虫夏草等。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刺激咽喉,加重咳嗽症状。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免聚湿生痰。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这些食物多属温热,易助热生火。
4、热哮的患者还需忌雪糕、凉茶等寒凉生冷之品。
避免哮喘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心得安等易引发哮喘的药物。
本病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注意增强体质,生活起居有规律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加强环境卫生,室内严禁吸烟,尽量不用皮毛、丝棉、羽绒等制成的被褥。避免接触易引起过敏、咳嗽的刺激性物质,在花粉飞扬的季节减少户外活动。
2、起居有常,做好防寒保暖工作,防止外邪诱发哮病。
3、饮食有节,温凉适度,宜清淡而富营养,忌生冷、肥腻、辛辣、过咸、过甜、海膻发物等食品。禁食曾引起哮病发作之物,慎用易致过敏的食物。戒烟酒。
4、保持心情舒畅,心胸豁达,心态宁静,避免忧思郁怒及紧张焦虑等不良情志刺激,以减少各种诱发因素。
5、缓解期适当体育锻炼,可选择太极拳、散步、慢跑、呼吸操等方法坚持锻炼,但忌剧烈运动。也可经常按摩足三里、合谷、后溪、昆仑等穴以增强抗病能力。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