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有头疽 疾病英文名称: carbuncle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有头疽 疾病英文名称: carbuncle 疾病概述: 有头疽(carbuncle)是发...
养生
有头疽(carbuncle)是发生在肌肤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状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范围常超过9cm,大的可在30cm以上。本病发生与外邪侵袭、饮食不节、情志内伤有关。多发于项后、背部等皮肤较厚坚韧的部位,如体虚或消渴病患者,没有及时治疗,不能透毒外出,常易发生内陷变证。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痈。
1、火毒凝结
多见于壮年正实邪盛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创面根脚收束,迅速化脓,脓出黄稠;伴有发热,口渴,小便色红;舌苔黄,脉数有力。
2、湿热壅滞
主要表现为局部红肿高突,灼热疼痛;创面根脚收東,创口较易化脓脱腐,脓液黄稠;伴全身壮热,清晨症状轻,傍晚严重,胸部胀闷,呕吐恶心;舌苔白腻或黄腻,脉濡数。
3、阴虚火炽
多见于消渴病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疮色紫滞、不易化脓腐脱、溃后脓水稀少或带血水、疼痛剧烈;伴有发热,口干唇燥,饮食减少,大便秘结,小便量少色红;舌质红,苔黄燥,脉细弦数。
4、气虚毒滞
多见于年老体虚的患者,主要表现为局部肿势平塌,根脚散漫,皮色晦暗、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液稀少,容易形成空腔;伴高热,或体温未达高热,用触摸时间久才感觉温度升高,精神不振、面色少华;舌质淡红、苔白或微黄,脉数无力。
一般无传染性。
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及消渴病患者。
多发于夏秋季节。
本病的病因为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外邪内毒搏结,以致毒邪凝聚肌肤,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阻隔而成本病。若正虚不能透毒外出,病情加剧,易发生疽毒内陷。
1、外邪侵袭
外感风温、湿热,邪毒凝聚肌表,以致气血运行失常而形成本病。
2、情志内伤
(1)不能管理情绪,暴怒或长期恼怒损伤肝脏,肝脏疏泄功能失调,疏通调达全身气机的作用失常,肝气郁结,日久气郁化火,易发本病。
(2)长期思虑忧愁伤脾,脾脏运输食物和水液代谢的功能失常,水湿痰饮内生,气机阻滞,日久化火,导致脏腑蕴毒而发。
(2)过于过度劳累或房事过多,损伤肾脏,肾推动、调控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失常,精气生成不足,肾阴亏损,相火炽盛,导致脏腑蕴毒而发。
3、饮食不节
平时喜欢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油腻的食物、或饮酒过度,损伤脾胃,脾脏运输和代谢水谷精微的功能失常,湿热内生。导致脏腑蕴毒而发。
本病以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掀热红肿胀痛并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后状如莲蓬、蜂窝为主要特征。根据病程演化,临床上可分为初期、溃脓期、收口期。
1、初期
局部红肿结块,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作痒作痛,逐渐向周围和深部扩散,脓头增多,色红,灼热疼痛。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食欲不振,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多滑数或洪数等。
2、溃脓期
疮面腐烂形似蜂窝,肿势范围大小不一,常超过10cm,甚至大逾盈尺;伴高热口渴,便秘渡赤。如脓液畅泄,腐肉逐渐脱落,红肿热痛随之减轻,全身症状也渐减或消失。病变范围大者往往需3周~4周。
3、收口期
脓腐渐尽,新肉生长,肉色红活,逐渐收口而愈。少数病例,亦有腐肉虽脱,但新肉生长迟缓者。常需1周~3周。
内陷
发于项、背部的有头疽,不易透脓托毒,病情较重,可合并内陷。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气促,恶心呕吐,腰痛,小便量少色红,发斑等严重全身症状。
大多数患者有发热、怕冷、食欲不振等全身表现。
若出现神昏谵语、气息急促、恶心呕吐、腰痛、尿少、尿赤、发斑。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若局部出现红肿结块,肿块上有粟粒状脓头,色红、灼热疼痛。
2、或者局部疮面腐烂形似蜂窝,肿胀范围大小不一。
出现以上症状时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医院急诊科就医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皮肤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血糖检查,建议检查前一天注意饮食药清淡,不要饮酒。体检前一天的晚八时以后,应该禁食。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样脓头,焮热红肿胀痛,局部疮面腐烂形似蜂窝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高热、恶寒等症状?
3、平时饮食有没有偏嗜,爱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或油腻性食物,或过甜,过咸的食物?
4、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5、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
6、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7、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血常规、脓液培养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局部皮肤、神态、面色、姿态、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四肢、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局部皮肤的肿胀、皮肤温度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血常规
了解有无白细胞升高,对用药有指导价值。
2、血糖检查
消渴病患者血糖水平升高,空腹血糖检测需要禁食10小时,餐后血糖需时间准确。
3、脓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
脓液培养多见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最好在使用抗生素前,以便检测阳性率高。
医生通常需要根据患者初起皮肤上即有粟粒状脓头,焮热红肿胀痛,迅速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相继增多,溃烂状如蜂窝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现在医学的辅助检查加以鉴别诊断。此外需要与发际疮、脂瘤染毒加以鉴别。
1、初起局部红肿,中央有白头,逐渐增多,溃后脓出黄稠。
有恶寒,发热,头痛,口渴,脉数等。一、二候时症状明显,三、四候时逐渐减轻或消失。
2、局部症状分为四候,每候7天左右。
(1)一候成形:在红肿热痛的肿块上有多个脓头。
(2)二候化脓:肿块增大,从中心开始化脓溃烂,状如蜂窝。
(3)三候脱腐:坏死皮肉逐渐脱落,红肿热痛逐渐减轻。
(4)四候生新:腐肉脱落,脓液减少,新肉生长,逐渐愈合。
3、本病以中老年为多见,好发于颈后或背部。
1、发际疮
生于项后、发际附近,病小而位浅,范围局限,多小于3cm,或多个簇生在一起,2天~3天化脓,溃脓后3天~4天即能愈合,无明显全身症状,易脓、易溃、易敛,但易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2、脂瘤染毒
患处素有结块,表面与皮肤粘连,其中心皮肤常可见粗大黑色毛孔,挤之有粉刺样物溢出,且有臭味。染毒后红肿较局限,范围明显小于有头疽,10天左右化脓,脓出夹有粉渣样物,愈合较为缓慢,全身症状较轻。
本病应明辨虚实,分证论治,谨防疽毒内陷。积极治疗消渴等病,必要时配合西医西药治疗。阳证初期多由于感受风热湿热之毒,蕴积皮肉之内,以致气血运行失常,气滞血瘀所致,治宜疏风清热利湿,和营托毒为主。阴虚证初期,宜滋阴降火,和营解毒。气血两虚证宜扶正补虚,托毒外出。
1、火毒凝结
(1)若恶寒发热的患者,可加用荆芥、防风。
(2)若大便秘结的患者,可加用生大黄、枳实。
(3)若小便色红的患者,可加用萆薢、车前子。
2、湿热壅滞
(1)若胸闷恶心呕吐的患者,可加用藿香、佩兰、厚朴。
3、阴虚火炽
(1)初起可加用天花粉、金银花、连翘。
(2)中期加用皂角刺。
(3)溃后加用西洋参。
1、火毒凝结
(1)方药:黄连解毒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2、湿热壅滞
(1)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白芷、贝母、防风、赤芍、当归尾、甘草、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连翘败毒丸。
3、阴虚火炽
(1)方药:竹叶黄芪汤加减。
(2)常用中药:淡竹叶、生地黄、黄芪、麦冬、当归、川芎、黄芩、甘草、芍药、人参、半夏、生石膏。
(3)中成药:知柏地黄丸。
4、气虚毒滞
(1)方药:八珍汤合仙方活命饮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白术、茯苓、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甘草、白芷、贝母、防风、赤芍、皂角刺、天花粉、乳香、没药、金银花、陈皮。
(3)中成药:西黄丸、八珍丸。
连翘败毒丸、知柏地黄丸、西黄丸、八珍丸,视病情辨证选用。
成脓后切开引流。切开时行“十”字或双十”字切口才能使引流通畅彻底。切开后应尽量彻底清除脓液和切除坏死组织,每日换药。如创面过大,待肉芽生长良好时及时植皮,可缩短疗程。
1、外治疗法
(1)初起未溃
患部红肿,脓头尚未溃破,属火毒凝结证或湿热壅滞证,用金黄膏或千捶膏外敷;阴虚火炽证或气虚毒滞证,用冲和膏外敷。
(2)酿脓期
以八二丹掺疮口,如脓水稀薄而带灰绿色者,改用七三丹,外敷金黄膏。待脓腐大部脱落,疮面渐洁,改掺九一丹,外敷红油膏。若腐肉阻塞,脓液蓄积引流不畅时,可用五五丹药线或八二丹药线多枚分别插入疮口,进行引流,或用棉球蘸五五丹或八二丹,松松填于脓腔以祛腐。若查疮肿有明显波动感,可采用手术扩创排毒。切开时应注意尽量保留皮肤,以减少愈合后瘢痕形成。
(3)收口期
疮面脓腐已净,新肉渐生,以生肌散掺疮口,外敷白玉膏。如疮口腐肉一时不能粘合,可用垫棉法。
(4)后期
腐肉已脱,但脓水较多,可用垫棉法加压,一则可防止袋脓的发生;二则可使皮肉黏合,促进疮口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初起脓栓未松动时,不可强行剥出,以防止毒邪扩散;后期毒邪未尽应慎用垫棉法,勿使毒邪不得外泄反陷入里。
2、西医治疗
(1)服降血糖药以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必要时可用胰岛素制剂,以达到快速控制血糖的目的。
(2)可根据病情及脓液培养的结果选用抗生素治疗。
有头疽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有头疽的治疗费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病情和是否内陷与热毒的轻重、气血的盛衰、患者年龄的大小等均有密切关系。轻度患者有可能病情逐渐稳定而得到良好的恢复,重症患者有可能会发生并发症,导致预后不良。
可能引起广泛的蜂窝织炎及坏死,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或脓毒血症,即中医的内陷,而危及生命。
轻度患者,经过及时治疗,病情逐渐稳定而得到良好的恢复。
如果引起有头疽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注意情志调摄,注意皮肤清洁、避免挤压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病情的恢复。
1、患者应心情愉快,严防恼怒,以利于增强正气,祛邪外出。
2、患者应了解病因及治疗过程,消除不必要的紧张、焦虑心理,保持心态平和,积极配合治疗。
1、一般药物宜在进食后半小时服用,中药汤剂以温热服用为最佳,清热解毒剂宜温凉服。
2、外敷膏药时,要紧贴患处,敷药范围大于炎症直径,若疮口有空腔,疮面难以愈合,需用垫棉法加压包扎。
3、消渴病患者应服降糖药以控制血糖,必要时可使用胰岛素以有效控制血糖。
4、换药时,初期应敷药稍厚,溃脓期则药膏宜薄,药粉宜少,如有肉突出,可修剪平整或用平胬丹,或用高渗盐水湿敷,当疮面已无脓腐,换药时勿再揩洗疮面,清洁周围皮肤,以利新皮的生长即可。
1、保持环境舒适、整洁,病室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
2、保持皮肤清洁干爽,勤洗澡更衣,勤修指甲,戒除用手搔抓、挤压皮肤等不良习惯。
3、服装穿着宜舒适、宽松,勤洗、勤换、勤晒。
4、患有头疽后切忌挤压、碰撞。患在背部者,睡时宜侧卧;患在上肢者宜用三角巾悬吊;在下肢者宜抬高患肢,减少活动;有全身症状者宜卧床休息。
5、气血两虚的患者注意保暖,避免感受外邪。
6、对于伴有消渴等慢性病者,发病后应及时就医,积极治疗,避免病情加重,致使疽毒内陷。
1、注意观察疼痛程度,是否伴有发热。
2、观察局部的肿胀范围、皮肤色泽、脓腐的量及色等。
3、高热的患者,宜多饮水,及时按照医嘱给予降温。若高热不退,烦躁谵语,应立即告知医生,及时处理。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血糖检查、脓液细菌培养等项目,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原则上宜易消化。初期以清凉,易消化为主。可以菊花,绿豆,冬瓜佐食。高热者给予流汁或半流汁。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摄入量。疾病恢复期宜食清补食物,保持各类营养物质的摄入。不宜食生冷瓜果,忌鱼腥、辛辣、刺激性食物。
1、火毒凝结的患者宜多食水果,新鲜蔬菜,多饮水,热盛伤津者,可选用梨,西瓜等。亦可用绿豆汤等代茶饮。
2、湿热壅滞的患者宜多食清热利湿之品,如薏苡仁,赤小豆等,保持大便通畅。
3、阴虚火炽的患者宜多食健脾养阴之品,如百合莲子汤等,宜偏凉食用。
4、气虚毒滞的患者饮食以健脾益气养血为主,宜予温补,可用黄芪、当归与鸡或肉共煮食之,适当增加营养以托毒。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以免加重症状。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以妨碍脾胃功能,引起食欲不振,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3、忌食生冷,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以免妨碍脾胃功能。
4、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这些食物多属温热,易助热生火。
本病的发生与外邪侵袭,情志内伤,饮食不节有关。因此平时注意饮食、保持心情舒畅,加强体育锻炼,积极治疗消渴病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有规律,避免过度疲劳。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助正气。
2、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疮周皮肤清洁,可用2%~10%黄柏溶液或生理盐水清洗疮面。
3、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易消化之品,忌生冷、辛辣、鱼腥发物及肥甘厚味之品,忌烟酒。
4、尽量控制紧张、焦躁情绪,保持心情舒畅。做好心理调护,避免语言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5、消渴病患者应定期监测血糖,有效控制血糖。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