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蜘蛛咬伤 疾病英文名称: spider bite 疾病别名: 毒蜘蛛咬伤、毒蜘蛛蜇伤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蜘蛛咬伤 疾病英文名称: spider bite 疾病别名: 毒蜘蛛咬伤、毒蜘蛛蜇伤 疾...
养生
蜘蛛咬伤(spider bite)又名毒蜘蛛咬伤、毒蜘蛛蜇伤,系指毒蜘蛛在受惊或防卫时通过头部的螫牙咬伤人体,注入毒液(含神经毒素、细胞毒、溶血毒和透明质酸酶等)引起的病变。多表现为咬伤处灼热、剧痛、肿胀,严重者可伴全身中毒症状。依靠明确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可诊断。一般预后良好,但也有可能继发代谢性酸中毒、心肌炎、肝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多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甚至死亡。
基于蜘蛛的种类,可分为毒蛛中毒和棕蛛中毒两大类。
无传染性。
蜘蛛咬伤在临床上较罕见,发病率暂无权威文献报道。
本病无特发人群。
1、跳蛛咬伤好发于美洲。
2、黑蜘蛛、穴局狼蛛咬伤好发于我国新疆地区。
蜘蛛咬伤多发生于春秋季(6月~9月)。这与蜘蛛的繁殖期有关,其在繁殖期攻击性较强,且毒液的毒性是非繁殖期的3倍。
蜘蛛咬伤导致的人体一系列反应主要由蜘蛛螫肢(上颚)刺破人的皮肤后,释放剧毒毒素,毒液侵入人体引起中毒所致。雌蜘蛛毒性大于雄蜘蛛。
毒液中的神经毒素、细胞毒、溶血毒和透明质酸酶等可迅速入血,引起一系列全身中毒表现。神经毒素是对神经组织有破坏性的物质,它可作用于神经突触,刺激中枢神经、周围神经、自主神经,引起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细胞毒可造成细胞损伤或死亡。溶血素可使红细胞溶解并释放血红蛋白。透明质酸是细胞外基质的主要成分,透明质酸酶可特异性分解透明质酸,协助其余毒素在组织内的播散。
1、在蜘蛛分布较多的地域生活或工作。
2、在蜘蛛穴居处逗留,或在黄昏后独自通过蜘蛛活动区。
3、在黑暗、干燥的环境中接触或处理堆积的物品时,未穿防护服,如长袖衬衫和长裤、帽子、手套和靴子等。
蜘蛛咬伤后相关症状从轻微到严重不等,主要包括咬伤部灼热、剧痛、青紫或伴周围发红、皮疹、水肿、水疱、肌肉疼痛或痉挛、发热、头痛、瘀点、瘀斑、恶心、呕吐、大量汗出、呼吸困难等,甚至死亡。
1、毒蛛咬伤
(1)局部症状:被咬伤处有剧烈针刺样疼痛,或可见小片青紫,伴周围发红,部分可见两个点状“牙印”,多有皮疹及轻度水肿,有些咬伤患者可见皮肤周围水疱或组织坏死病变。
(2)全身症状:放射痛(从咬伤局部迅速向腹部、大腿、腰部延伸)、肌痉挛、腹肌僵硬、发热、头痛、眩晕、恶心、大量汗出、呼吸困难,甚至死亡。
2、棕蛛咬伤
(1)局部症状:被咬伤后8小时内咬伤局部明显水肿或出现水疱,疼痛剧烈,甚至出现局部组织坏死。
(2)全身症状:若迁延不愈,则可能出现高热、畏寒、呕吐、关节痛,瘀点、瘀斑或麻疹样皮疹,短期内可能死亡。
1、初发
被蜘蛛咬伤后首先表现为局部症状,在随后的15分钟~30分钟内会出现全身症状,并可持续3天~7天或更长时间。持续、剧烈的胸腹部、腰部及四肢肌肉痛是促使患者就医的主要症状。
2、进展
大部分患者在起病1天~3天出现心悸、胸闷等症状,1天~5天可出现各种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动过速最常见。
若毒液的毒性作用不能及时得到中和与清除,则可能导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血症、心肌炎、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麻痹性肠梗阻、肝功能损害、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毒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多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甚至死亡。
蜘蛛咬伤患者可伴有明显腹胀、一时性兴奋不安、口干口渴、尿潴留。
1、在被蜘蛛咬伤后,应第一时间使用温和的肥皂水清洁伤口并涂抹抗生素软膏。
2、用湿布与冷水或装满冰块在伤口冷敷,以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3、如果伤口位于四肢,则抬高患肢。
4、必要时可以服用非处方止痛药。如果伤口发痒,可服用抗组胺药。
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1、明确咬伤的蜘蛛为黑寡妇蜘蛛或褐蜘蛛。
2、不能确定咬伤的蜘蛛是否为有毒蜘蛛。
3、局部剧痛、出现溃疡,或出现腹部绞痛。
4、患者出现呼吸骤停。
以上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出现灼热、疼痛、肿胀、皮疹、水疱等局部症状,全身症状较轻或不明显时需及时就医咨询。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病情平稳者可前往皮肤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如果可以的话最好携带蜘蛛的照片或记住蜘蛛的形态。
3、可由家属陪同就医。
4、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症状的?
2、症状开始前的几个小时您在做什么?
3、您的症状是否有加重?
4、有什么会减轻或加重您的症状吗?
1、如果这是毒蜘蛛咬伤,该怎么治疗?
2、如果这不是蜘蛛咬伤,我的症状或状况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3、我需要做检查吗?
4、我的症状会持续多久?
5、最好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当患者被蜘蛛咬伤后,出现咬伤局部发红、肿胀、疼痛或伴有发热、头痛、眩晕、恶心等全身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重点检查咬伤部位。其次会根据患者中毒的严重程度行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心电图、腹部平片等检查。若患者既往有基础疾病或出现并发症,医生则会进行针对性检查,如胸部X线、头颅CT等,以准确评估病情。
1、一般检查
医生会重点观察咬伤局部皮肤的肿胀程度,观察是否有皮疹、大疱及组织坏死等,以更好地进行局部清创处理。此外为了判断全身症状的严重程度,医生可能会测量体温、呼吸、脉搏、血压,以监测生命体征。
2、胸部检查
医生可能会进行肺部听诊,若患者合并肺水肿则可闻及双肺湿啰音。
3、腹部检查
医生可能需要患者配合取低枕仰卧位,以检查腹壁紧张度、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等。若患者合并麻痹性肠梗阻,则可能出现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4、神经系统检查
若患者存在嗜睡、意识模糊、昏睡、昏迷、谵妄等意识障碍的表现,医生可能会进行哥斯拉格昏迷指数评分(GCS),通过呼喊患者,与患者交流,根据患者反应判断其程度,从而进一步规范诊治。
1、血常规
根据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等判断是否感染及是否合并贫血。多数患者起病24小时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白细胞计数升高。
2、血生化
检查肝功能、肾功能、血清电解质等。
3、尿常规
检查是否存在血尿、蛋白尿、血红蛋白尿、管型尿等,并检查有无酮体、尿糖。
4、心电图
检查患者的心脏电活动是否正常。绝大多数患者可出现窦性心律过速或由暂时性心肌缺血引起的ST段及T波改变,部分患者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
5、药敏试验检查
若确定患者存在感染,为了更好地指导使用抗菌药物,医生会取患者的血液等进行药物敏感度测定。
1、腹部平片
腹部平片可较好地显示肠管形态。患者多出现腹部肠管积气或腹腔气液平面。
2、其他
若患者有基础疾病或出现并发症,医生会进行针对性检查如胸部X线、头颅CT等。
蜘蛛咬伤的诊断主要依靠明确的病史及临床表现。在诊断时应考虑患者所处地域、工作环境等外部因素,同时应排除其他毒虫蛰咬伤、蛇咬伤等,并与蜂窝织炎进行鉴别。
1、病史
明确的蜘蛛咬伤即可确诊。
2、表现
被咬伤后伤口局部疼痛、肿胀明显。毒蛛咬伤2小时~3小时后可出现发热、肌痉挛、腹肌僵硬、头痛、眩晕、恶心、大量汗出、呼吸困难,甚至死亡。棕蛛咬伤后8小时内局部出现明显水肿或大疱、剧痛、坏死,迁延不愈,或出现高热、畏寒、呕吐、关节痛,瘀点、瘀斑或麻疹样皮疹,短期内可能死亡。
3、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增高、血红蛋白尿等。
1、虱病
好发于卫生环境差的人群,皮肤病变表现为丘疹、血痂、抓痕伴瘙痒。患者常有接触性传染史。在头发、内衣和阴毛处发现虱及虱卵时可诊断。
2、毒虫咬伤
蜈蚣咬伤牙痕呈楔状,无下颌牙痕,伤口无麻木,全身症状轻或无。毒蝎蜇伤常有流泪、流涎反应。
3、蛇咬伤
毒蛇咬伤可有1对或3个~4个深且较大的牙痕,且咬伤附近淋巴结肿大、触痛,全身症状明显。可通过放射免疫测定法、凝集反应等实验室检查鉴别是何种毒蛇咬伤。毒蛇咬伤患者多可见到蛇。
4、蜂窝织炎
表现为浸润性红肿,境界不清,疼痛明显,表面可出现水疱,中心可软化、破溃等。可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蜘蛛咬伤后经人体吸收的毒素会对组织器官造成损害甚至引起死亡。因此应迅速清除局部毒素,阻断毒素的继续吸收,促进已吸收毒素的排泄,对症处理,保护脏器功能,防治并发症。
1、患者需保持安静,固定患肢,伤口冰袋冷敷以减少毒素吸收。
2、为防止进一步咬伤,应迅速撤离现场。
1、抗毒素药物
目前还无特异性抗毒素药物,治疗以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为主。
(1)抗组胺药:如苯海拉明、氯苯吡胺等,第三代药物如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等对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的副作用较小,最常推荐。
(2)糖皮质激素:如甲泼尼龙,可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同时可抑制某些炎性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较好。
(3)维生素C:可增强免疫、抗氧化。
(4)其他:如有毒素引起烟碱样症状(如腺体分泌增加、骨骼肌兴奋)时,可使用M型胆碱受体阻断剂东莨菪碱治疗。
2、止痛药物
如阿司匹林、可待因、吗啡、曲马多等。
3、抗菌药物
如确定患者存在感染,可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如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
4、镇静药物
如地西泮、盐酸异丙嗪等药物。
5、利尿药物
若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少尿,提示可能出现肺水肿和(或)急性肾衰竭。医生会早期应用利尿剂如呋塞米,以缓解肺水肿、降低血压、保护肾功能。
6、胃黏膜保护剂
(1)H2受体阻滞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
(2)质子泵抑制剂(PPI):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
7、预防破伤风药物
医生可能会建议预防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高锰酸钾、普鲁卡因、地塞米松、葡萄糖酸钙、苯海拉明、氯苯吡胺、非索非那丁、左旋西替利嗪、甲泼尼龙、维生素C、东莨菪碱、阿司匹林、可待因、吗啡、曲马多、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地西泮、盐酸异丙嗪、呋塞米、西咪替丁、雷尼替丁、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破伤风抗毒素
蜘蛛咬伤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1、液体复苏
若患者处于急性循环衰竭状态(可表现为低血压、四肢厥冷、皮肤花斑、尿量减少等),医生会使用天然/人工胶体或晶体液以维持有效循环血量,纠正低血压及休克。
2、透析
医生会建议重症患者在咬伤后8小时~12小时内进行透析治疗,若危及生命则应立即进行透析治疗。
若及时治疗则可在1周~2周内恢复。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1、绷带结扎
若伤口位于四肢,则在伤肢近心端扎紧,阻断静脉及淋巴回流。每45分钟放松1分钟~2分钟,至伤口彻底处理后解除,一般不超过2小时。
2、伤口清创
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冲洗伤口,然后局部作“十”字形切开,一般不要过深,用吸吮器或拔火罐等吸抽毒液。
3、环形封闭
在伤口周围用普鲁卡因或地塞米松做环形封闭治疗。
4、其他
若患者肌肉痉挛症状明显,则静推葡萄糖酸钙溶液。
1、辨证论治
一般不需内治。若全身症状明显,治以清热解毒,可选用五味消毒饮加减。伴恶心呕吐加玉枢丹;痉挛者治以清热解赤,祛风镇痉,选用葛根汤加减;神志昏迷者,治以凉血解毒开窍,可选用清热地黄汤加减。
2、中成药
如季德胜蛇药片。
3、外治疗法
(1)若伤在四肢,可于咬伤处近心端扎止血带,局部切开用火罐吸出或挤出毒汁,然后用金银花、黄连煎水清洗。
(2)鲜马齿苋捣烂外敷。
(3)季德胜蛇药片局部外搽。
以上均须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或处理。
预后与就诊治疗是否及时有密切关系。及时就诊治疗一般预后良好,治愈率高,多在1周~2周内恢复。大多数预后良好。毒蛛咬伤症状在1天~3天内逐渐减弱,但后遗的肌痉挛、感觉异常、激惹症状和无力会持续数周至数月。棕蛛咬伤引起的全身反应如发热、寒战、恶心和呕吐、肾功能衰竭等可致命。
若治疗不及时合并出现中毒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小儿、老年人、体质较差者病死率高。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1、蜘蛛咬伤经及时治疗,一般可达到临床治愈,病情不再进展。
2、部分患者可能后遗肌痉挛、感觉异常、激惹和无力等症状,恢复的时间和程度有个体差异。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一般在及时、正确处置伤口并应用抗毒素药物的情况下,本病可根治。
一般不会复发。但如果再次被咬伤,仍可发病。
毒蛛咬伤后部分患者可能会后遗肌痉挛、感觉异常、激惹和无力等症状。
蜘蛛咬伤患者的日常生活管理重在避免再次接触蜘蛛。此外伤口局部应定时换药以防感染,注意监测伤口愈合情况,若伤口有破溃、不愈合等表现应尽早就医。
1、心理特点
蜘蛛咬伤后创面的疼痛、蜘蛛的可怕形态可能使患者存在紧张、恐惧和焦虑等负面情绪。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经常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情绪,做好积极的心理疏导。确保患者有效稳定心理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更加积极地配合治疗。
1、严格遵医嘱,足量足疗程用药,注意用药时间、顺序。
2、勿自行使用其他药物。
3、外用药要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使用时应保持创面清洁。
4、若患者出现腰背痛、血压升高、血糖升高、暴躁易怒等表现,应警惕可能出现了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
1、蜘蛛咬伤早期患者需进行卧床休息,为避免毒素扩散,禁止下床活动。
2、加强营养,加速咬伤部位皮肤和组织的修复。
3、注意咬伤部位皮肤的清洁与防护,防止出现伤口感染。
一般治愈后无需复诊,但若伤口有破溃、不愈合等症状应尽早就医。
患者在积极配合药物等治疗的同时,还要适当注意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伤口愈合。
1、规律饮食,定时进餐,多饮水。
2、为促进患者毒素排泄,建议饮用绿茶。
3、待患者全身反应好转后,可适当增加营养,恢复体质。
1、戒酒戒烟。
吸烟能使人体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从而引起末梢血管收缩,可能会影响伤口的血供,不利于伤口的愈合。酒精可刺激伤口局部肉芽组织或神经末梢,使伤口局部出现瘙痒、渗液增多,不利于伤口的修复与愈合。
2、少食刺激性食物及辛辣食物
如葱、姜、蒜、辣椒等刺激性调料。
本病可通过避免蜘蛛的咬伤进行预防。
1、不养毒蜘蛛宠物,在毒蜘蛛分布区旅游时注意观察,防止咬伤。
2、穿衣服前进行检查抖动。
3、检查床铺,床铺离墙摆放,防止蜘蛛从房外进入。
4、去除进入室内的蜘蛛。
5、化学杀虫剂室内喷洒。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