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拇外翻 疾病英文名称: hallux valgus,HV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拇外翻 疾病英文名称: hallux valgus,HV 疾病概述: 拇外翻(hallu...
养生
拇外翻(hallux valgus,HV)是指拇趾在第1跖趾关节处向外侧过度偏斜移位,一般呈对称性发生。它是骨科常见病、多发病,几乎占足外科门诊患者的半数以上。其他发生原因与鞋袜因素、遗传因素、骨性结构异常等有关。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拇趾的跖趾关节全/半脱位,内侧关节囊红肿、疼痛,伴或不伴胼胝体形成。经正规治疗,一般可缓解相应症状,预后良好。
拇外翻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方法。
1、温建民等提出的分型
(1)轻度拇外翻:即HVA(拇外翻角)<25°。
(2)中度拇外翻:即25°≤HVA<35°。
(3)中度拇外翻:即HVA≥35°。
2、Palladino分期
(1)Ⅰ期:HVA正常,IMA(第1、第2跖骨间角)正常,第1跖趾关节关系正常。
(2)Ⅱ期:HVA不正常,IMA正常,第1跖趾关节偏斜。
(3)Ⅲ期:HVA不正常,IMA不正常,第1跖趾关节偏斜。
(4)Ⅳ期:HVA不正常,IMA不正常,第1跖趾关节半脱位。
3、Mann分型
(1)轻度:第1跖骨头内侧突出并有疼痛。HVA<30°,一部分畸形可由于趾间关节外翻引起,跖趾关节匹配,IMA通常<13°,胫侧籽骨一般位于正常位置或有轻度移位。
(2)中度:拇趾外偏挤压第2趾,拇趾一般有旋前畸形,HVA 30°~40°,IMA13°~16°,胫侧籽骨有明显脱位。
(3)重度:拇趾外偏挤压第2趾形成骑跨趾,拇趾有中重度旋前畸形,HVA>40°,IMA>16°,第2跖骨头下形成转移性跖骨痛。胫侧籽骨脱位于跖骨头腓侧缘外。
本病不具有传染性。
本病好发于中、老年女性。
本病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发现,拇外翻主要的发生与鞋袜因素、遗传因素、骨性结构异常、炎症性因素及神经肌肉性因素、创伤性因素等密切相关。
1、鞋袜因素
拇外翻在穿鞋人群中的发病率比不穿鞋人群高15倍。尤其是穿高跟、尖头等时髦皮鞋是引起或诱发拇外翻的主要原因。
2、遗传因素
遗传是拇外翻发病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在青少年患者。许多研究中报道了拇外翻患者具有阳性的家族史。
3、骨性结构异常
如第一跖骨内翻,即第一跖骨在跖楔关节处内翻成角,也可能是拇外翻发病的易发因素之一,尤其在青少年拇外翻患者中的发生率很高。
4、炎症性因素及神经肌肉性因素
关节炎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牛皮癣性关节炎以及痛风等)及神经肌肉疾病(如先天大脑性麻痹)经常可形成典型的足部畸形。这些疾病引起的的拇外翻畸形可能是动力性肌肉失平衡或第一跖趾关节内在稳定性退化的直接结果。
5、创伤性因素
第一跖趾关节的创伤通常与拇趾活动受限及僵硬有关。这些损伤经常为碾压伤或关节内损害。跖趾关节扭伤的软组织损害或脱位,可削弱关节韧带及内在肌稳定性,而导致拇外翻畸形。此外,胫侧籽骨切除以及第二趾切除手术后,可出现形拇趾外翻。
有以下情况症,拇外翻发生率增高:
1、女性;
2、常穿高跟鞋或尖头鞋;
3、家族中有人患有拇外翻;
4、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先天大脑性麻痹等疾病。
拇外翻的畸形多数见于中、老年女性,常呈对称性。拇外翻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伴有关节红肿、疼痛。此外,还可有其他足趾的畸形。
1、一般表现为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关节内侧出现明显的骨赘,一些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鞋子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称为拇囊炎
3、严重拇外翻患者可出现其他足趾的偏斜、骑跨;
4、具有拇外翻的患者不一定都有疼痛,而且畸形也与疼痛不成正比,疼痛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拇跖骨头内侧隆起后压迫和摩擦而引起急性拇囊炎,拇断趾关节长期不正常,发生骨关节炎引起疼痛和第2~3跖骨头下的胼胝引起疼痛胼胝体。
1、拇囊炎
关节内侧出现明显的骨赘,一些患者骨赘处软组织因长期受摩擦挤压而出现红肿、积液。
2、锤状趾
多数患者主要症状为跖趾关节肿胀、疼痛、关节不稳定,疼痛的部位可在趾背也可在趾腹未端,常可形成"鸟眼"。
拇指外翻,伴有关节红肿、疼痛,影响走路,须及时就医咨询。
一般就诊于骨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体格检查,建议就诊当天穿着宽松衣服以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拇指外翻有多久了?
3、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什么原因会导致症状的加重或减轻?
4、您有经常穿高跟鞋、扁头鞋的情况吗?
5、您的亲属中有和您症状相似的人吗?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1、我这是什么病?
2、我的疾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我的疾病严重吗?
4、我的疾病都有哪些治疗方法?您推荐进行哪些治疗?
5、是否需要手术?现在需要住院吗?
6、我的疾病会导致残疾吗?
7、我的疾病恢复发吗?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出现拇趾在第一跖趾关节处向外侧偏斜,伴有红肿、疼痛时,应及时到医就诊。医生会先给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情况,而后会让患者进行X线检查,以明确诊断。
检查时,让患者置于站立位,通过观察和触摸患者足部,了解患者拇外翻程度、其他足趾畸形程度及足弓情况;而后让患者置于坐位时,观察前足和后足的形态,检查拇趾具体情况,包括第一跖趾关节活动度、肿胀程度、内侧突起的突出程度和有无耕胀或疼痛性拇囊、足底面是否有局限性籽骨疼痛;其他足趾的也应检查,包括是否有锤状耻、距趾关节不稳定或脱位及足底疼痛或胼胝。
行负重位行X线检查,并需要测量如下数据,有助于诊断:
1、拇外翻角
第一距骨和近节趾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15°;
2、跖骨间夹角
第一、第二跖骨干中线之间的夹角,正常值<9°;
3、跖骨远端关节面夹角(DMAA)
第一跖骨头关节面与第一蹈骨长轴的交角,正常为阳骨头关节面向外侧倾斜<10°;
4、关节匹配度
第一跖骨头和近节趾骨的关节表面是否有半脱位,如果关节的两侧倾斜,关节是不匹配的;
5、耻骨间夹角
第一趾近节及远节趾骨中线间的夹角,正常<10°。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需特别注意是有类似家族史或经常穿高跟、尖头鞋子的人群,结合相应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一般可以明确诊断。
对仅有畸形没有症状或症状较轻的患者可行保守治疗,如果保守治疗不能缓解拇外翻畸形的症状,可以考虑行手术矫正拇外翻。
1、穿着较宽松的或露趾的鞋子可减少对内侧突起的摩擦,以及通过降低对前足的挤压来延缓拇趾偏斜程度和其余足趾畸形的进一步加重。
2、轻度拇外翻可在第1~2趾间夹棉垫,改变穿鞋习惯,使拇趾和第1跖骨头避免受挤压和摩擦。
如畸形和疼痛较重影响生活质量,保守治疗无效,需手术治疗。手术的基本目的是减轻疼痛,纠正畸形,恢复足的正常功能。
1、Mayo手术
适用于拇囊炎明显而跖骨间角和外翻畸形不严重、疼痛局限于第1跖骨头内侧的病人。该手术应完全切除跖骨头内侧增生的骨赘,紧缩法缝合内侧关节囊,纠正外翻畸形。手术简单,但易于复发。
2、Mcbride手术
是一种软组织矫正术,适用于外翻角度在15°~25°,第1与2跖骨角<13°,跖趾关节没有退行性改变,年龄在30~50岁的拇外翻病人。手术原理是将牵拉趾外翻的拇收肌自趾骨近端转移到第1跖骨头的外侧,增加第1跖骨向外的力量,并把第1跖骨头骨赘切除,去除易受压迫的隆起。
3、Keller手术
适用于拇外翻角在30°~45°,第1~2跖骨间角<13°,第1跖趾关节退行性改变明显,年龄在55~70岁的拇外翻病人。此手术切除拇趾近节趾骨的近端约1/3,使拇趾短缩,将拇收肌腱和外侧关节囊的挛缩紧张一并解除,使畸形得以矫正。但是手术后数月内伸拇趾无力,而且拇趾将永远短缩。除手术矫正外,术后正常足弓力线的维持也是保证术后效果长久的重要措施,可防止拇外翻的复发。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经及时且正规的治疗,均可缓解相应临床症状,一般预后良好,但有可能复发。
拇外翻容易引起足部疼痛和足外观畸形,会严重影响脚的活动以及患者自由选择鞋子,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质量。
经积极且正规治疗可实现治愈。
暂无大数据统计。
当患者经治疗后,又出现时常穿高跟、尖头鞋等情况时,可能复发。
患者日常需要改变既往不良的穿鞋习惯,可按照医嘱佩戴矫形支具进行纠正。
1、纠正不良的坐姿,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行走。
2、不要穿高跟鞋、尖头鞋等,应穿宽头、舒适的鞋子。
3、按照医嘱佩戴足够时长的矫正支具。
4、适当运动,加强足底肌肉锻炼,锻炼后进行按摩,放松足底肌肉。
5、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1、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有无红、肿、热、痛等表现,若存在需及时报告给医生。
2、术后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以防止伤口开裂及伤口感染,若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切不可自行处理
3、术后不要过早下地走路,但需要运动上肢,按摩下肢,能促进肠胃功能的恢复,并且能够有效地预防血栓形成。
饮食对于本病的发生和发展无特殊影响,患者可均衡膳食,保证营养摄入。
1、适量补充含有优质蛋白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鸡肉、鱼肉、瘦肉等,丰富的蛋白质可增强体质,促进机体恢复。
2、可适当多吃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苹果、橙子、猕猴桃、芹菜、胡萝卜等。
术后禁止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延缓伤口恢复。
以下措施可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不要穿高跟鞋、尖头鞋等,应穿宽头、舒适的鞋子。
2、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炎症性关节病者需要积极配合医嘱进行治疗。
3、注意运动防护,以免出现足部损伤。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