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中浆 疾病英文名称: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 疾病别名: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浆眼病、中浆症、中浆病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中浆 疾病英文名称: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
养生
中浆,全称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眼底病变,其特点是视网膜神经上皮下有透明液体积聚。通常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暗、变小或变形,可单眼或双眼发病。多见于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男性(25~50岁),具有自限性,但可复发。
无传染性。
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9.9/10万,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为1.7/10万,是眼科的一种常见病。
1、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男性(25~50岁);
2、A型性格者(争强好胜、个性强)、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和抽烟酗酒人群。
随着现代生活压力增大,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
中浆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功能受损,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渗漏液经过此损害区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存,从而引起发病。
RPE细胞之间的封闭小带是视网膜与脉络膜之间的一道屏障,一旦封闭小带受到损害,使RPE细胞的屏障功能受到破坏,脉络膜毛细血管的渗漏液经过此损害区进入视网膜神经上皮下积存,从而引起神经上皮的浆液性脱离。但是引起RPE细胞损害的原因究竟是RPE细胞本身,还是脉络膜毛细血管的病变所致,目前尚无统一认识。
1、有抽烟酗酒习惯。
2、A型性格,主要表现有胜负欲强、急躁、过分追求成功。
3、使用抗生素和抗组胺药物。
4、患有自身免疫疾病、高血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疾病。
中浆患者症状主要表现为视功能障碍,如视力下降、看东西变暗、视物变形、视物变小等,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眼前黑影。
1、患眼视力轻、中度下降。
2、看东西颜色发暗或色调发黄。
3、视物变形,表现为看物体时,所看到的影像与实际相比发生扭曲、变形,比如看直线是弯曲的。
4、视物变小、变远。
5、视野中央有黑影或暗点。
有些多次复发或慢性迁延不愈的患者,有向脉络膜新生血管或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转化的可能。
1、脉络膜新生血管
指发生在脉络膜的新生的异常血管。早期无明显症状,随病情进展可出现视力减退、视物变形,严重者可出现失明。本病已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早期发现并及时规范治疗。
2、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
一种特殊的黄斑病变,主要表现为脉络膜分支血管网和血管网末端的膨大。这些异常血管网和膨大的血管不健康,容易向外渗透液体甚至血液,造成患者眼底出血、视网膜水肿等而导致视力严重下降。
部分病人可伴偏头痛样头痛。
1、视力明显减退或突然减退。
2、视物变暗或色调发黄。
3、视物扭曲变形、变小、变远。
4、中心视野有黑影或暗点。
5、上述症状反复出现,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一般首诊科室应为眼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需要进行眼科检查,检查当天不要化眼妆,不要戴隐形眼镜或美瞳。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眼睛有哪些不适?这种不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长时间了?
2、您的这些不适有加重吗?什么情况下会加重?
3、您之前有过类似症状吗?是如何缓解的?
4、您之前有什么疾病?有眼病病史吗?
5、您平时抽烟吗?
6、您最近休息好不好?是否压力过大?
7、您是否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
8、此次发病,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进行治疗了吗?
1、我为什么会得这种疾病?
2、我的病情严重吗?会继续加重吗?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必须要治疗吗?如果不治会自行缓解吗?
5、我需要用什么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好吗?会有后遗症吗?
5、哪些费用是医保范围内的?
6、我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该怎么护理?
7、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询问病史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视力检查、测量眼压,以初步判断病情。为了进一步明确诊断,之后可能建议做眼底镜检查、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FFA)检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
1、视力检查
通过视力表、视敏度测试检查视力,通常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会有轻、中度的视力下降。
2、眼压测量
患者需将下巴放在垫好的支架上,直视机器镜头,有气体吹向患者的眼睛,眼睛会感觉到凉爽或轻微的压力,几分钟时间就可以测量完毕。通过测量眼压可以排除青光眼等其他疾病导致的视力下降。
1、眼底镜检查
眼底镜检查需在暗室中进行,检查前患者需滴眼药水散瞳,几分钟后根据医生指示将下巴放在指定支架上进行检查。散瞳后数小时内可有视物模糊,是正常现象,不用过度担心,一段时间后会自行恢复正常。在该检查中,医生可以发现眼底黄斑区可见一个或数个圆形或椭圆形、境界清楚的神经上皮层浅脱离区。
2、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裂隙灯显微镜是眼科常用的一种检查设备,裂隙灯会发出一束强光,显微镜有放大作用,集中光源照亮检查部位,可以发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的透明液体。同时可观察是否合并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盘小凹。
3、Amsler表检查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急性期中心视野存在相对或绝对中心暗点,Amsler表检查暗点更明确,且有视物变形。
1、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检查时医生会要求病人紧盯一个注视灯,然后通过照相机的拍照扫描生成视网膜的详细图像。用时很短,不会造成患者眼部不适。OCT能显示视网膜神经上皮与色素上皮之间出现液腔,即视网膜浅脱离,同时可以追踪视网膜下液消退过程,监测疾病发展,为临床病程提供客观的检测方法,是诊断的重要依据。
2、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医生将荧光素造影剂快速注入肘部静脉血管,当造影剂通过血流到底视网膜时,用眼底镜或眼底照相机观察眼底血管。活动病变时可见病变区内强荧光点随造影时间的延长而渗漏,这是中浆病活动期的重要指标。造影剂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胃肠反应,通常休息后可缓解,检查前患者需滴眼药水散大瞳孔,可有数小时的视物模糊,因此患者最好在家属的陪伴下进行检查。造影剂最终经肝代谢、经肾排出,有肝肾功能不全者不建议行此检查。
3、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
在该检查中,医生会注射一种名为吲哚菁绿的造影剂,然后用眼底照相机观察,判断脉络膜是否异常。在造影早期和中期可见脉络膜血管扩张渗漏所致的高荧光区。
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一项名为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检查。医生会采用滴眼液来进行扩瞳,然后使用一台机器里的射线来扫描眼部,从而生成视网膜的详细图像。
根据临床症状、典型眼底表现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等检查结果可以做出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渗)等疾病。
1、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患者通常50岁以上,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可伴有脉络膜(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多为双侧发病。医生可以通过眼底检查、OCT等进行鉴别。
2、视盘小凹
视盘神经组织小的缺损(小凹),可见浆液性视网膜脱离,与视盘相通。检查视盘可与之鉴别。
3、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神经上皮脱离达到周边部,常可发现远周边小裂孔。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则多局限于后极部,无视网膜裂孔。可以通过眼底检查鉴别。
4、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中渗)
患者视力常低于0.2,单眼发病,黄斑有炎性病灶,荧光血管造影有视网膜下新生血管及出血。而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不会有视网膜出血。
本病具有自限性,多数患者能在3~6个月内自行恢复。本病无有效药物,患者应注意避免可能的诱因。长时间未愈或多次反复发作者,医生可能给予激光光凝、光动力疗法。
去除全身诱发因素,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避免精神紧张。
医生可能给予患者维生素C、维生素B1、地巴唑、肌苷等“安慰剂"治疗。眼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疗,但并未获得临床广泛认可。此外,应注意禁用糖皮质激素和血管扩张药。
维生素C、维生素B1、地巴唑、肌苷
1、激光光凝治疗
病变不能自愈者可施行激光光凝,此种治疗方法需建立在FFA检查发现了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的基础之上。临床实践表明,激光光凝治疗可以封闭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促进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屏障修复和视网膜下液吸收,有利于视力恢复。但长期观察发现,激光光凝治疗并未显示可以提高患者远期疗效或降低复发率。
2、光动力疗法(PDT)
PDT较局部光凝治疗定位更准确。PDT导致脉络膜毛细血管网栓塞,从而阻止了由于脉络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的渗漏。
包括降低血压,减少血液中儿茶酚胺、糖皮质激素浓度等针对病因的治疗。也有尝试采用微脉冲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等治疗。但迄今这些方法并未获得广泛认可而成为临床选择的共识。
中浆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多数患者在3~6个月内自愈,视力恢复,预后良好,但视物变形和变小的症状可持续一年以上。少数复发性、多病灶或病情迁延者预后较差。
1、多次反复发病后可导致视功能不可逆性损害,尤其是老年、慢性(病程超过6个月)患者,甚至可以继发脉络膜新生血管,出现永久视力丧失。
2、视力损害可影响日常生活。
3、视力下降可导致患者过于脆弱、敏感,心情急躁还会引发疾病再次发生。
本病具有自限性,可自行恢复。60%~80%患者于3个月内自愈,10%~20%于3~6个月内自愈,<20%的患者超过6个月自愈。
1、初次发病积极治疗,可以促进视功能恢复、缩短病程,减少视功能损伤。
2、反复发作、病程较长的患者,可出现持久的视功能损伤,即使经过治疗,视功能可能恢复不到未发病前的状态。
本病易复发。首次发病后,30%~50%可再次复发,10%患者可复发3次以上。
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心情、避免过度劳累等对疾病的恢复和防止复发有重要作用。
1、心理特点
(1)患者因视力下降,担心不断进展导致失明,可能出现恐惧心理。
(2)患者出现看东西发暗、视物变形、变小等,影响日常生活,可能出现孤独、失落。
(3)本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又不明显,部分患者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产生怀疑态度,出现焦虑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疏导,帮助患者树立信心。并多陪伴患者,使其感到被爱,消除其孤独感、恐惧感。
(2)患者可向医生咨询关于本病的相关知识,认识到本病可自愈,预后良好,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摆脱焦虑与疾病之间的双向影响的恶性循环。平时可播放一些轻音乐放松心情。
1、注意个人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2、对于视力下降明显者,家属应调整地毯、家具、地上的充电线等,以避免患者发生碰撞、摔倒,使其生活更加安全。
3、避免强光刺激。
4、减轻工作压力,放松心情,调整情绪。
患者应注意监测视力是否进行性下降,是否持续存在视物变形、色觉异常等视功能改变,一旦出现应就医积极治疗。
对于多数病人,应每6~8周检查一次,观察视力及眼底的变化,直至病变自然消失。若症状不断加重,应及时复诊。
1、激光光凝术后,患者可出现疼痛感以及一过性的视力下降,再加上激光术中的紧张,离开激光机时可有头晕、视物模糊等症状。因此,术后患者需闭眼几分钟,起身不要过快,以免晕倒以及碰伤等意外事故的发生。
2、术后不要做剧烈的活动。
3、术后遵医嘱应用抗感染眼药。
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并预防复发的作用。
1、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应做到主食粗细搭配、副食荤素搭配。
2、提倡高膳食纤维饮食,可每天在膳食中添加燕麦片、玉米面等粗粮以及海带、魔芋和新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3、多采用清蒸、水煮、凉拌、炖、卤等烹调方式制作食物。
4、多食新鲜蔬果,保持大便通畅。
1、禁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芥末等。
2、禁止吸烟、饮酒。吸烟、饮酒会影响治疗效果。
中浆发病前通常有应激情况发生,避免以下情况可减少发病:
1、避免过度用脑或体力劳动。
2、保持规律的生活,保证睡眠质量。
3、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较大。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抽烟、酗酒。
5、注意保暖,减少寒冷。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