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艾森曼格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eisenmenger syndrome,ES 疾病别名: 艾森门格综合征、艾生曼格综合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艾森曼格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eisenmenger syndrome,ES 疾病别名...
养生
艾森曼格综合征(eisenmenger syndrome,ES)又称艾森门格综合征、艾生曼格综合征,是指在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等各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中,血液通过心内或心外异常通道由左向右分流,随着肺血流量增加,引起肺血管病变、肺血管重构,导致其肺血管阻力(PVR)增高、肺动脉高压(PAH)形成,当肺动脉压达到或超过体循环压力时,产生双向或逆向分流,出现发绀及右心力衰竭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发绀、活动耐量下降、水肿、眩晕、心律失常等。本病的预后极差,唯一具有明确疗效的方法是心肺移植,但器官缺乏,且移植后生存率低。
无传染性。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参考资料。
有文献报道,未经治疗的ES患者10年病死率约为30%~ 40%。
艾森曼格综合征多见于患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患者。
艾森曼格综合征是各种左向右分流性先天性心脏病发展的后果。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心内膜垫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是引起肺动脉高压的重要病因,复杂的心脏畸形(如单心室、大动脉转位、三尖瓣闭锁、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回流等)也可引起肺动脉高压。随着时间的推移,持续大量的分流会引起严重的肺血管病变,导致血液分流方向逆转为右向左,发生艾森曼格综合征。
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自幼有心脏杂音病史,因原发畸形不同而经历或长或短的无症状期,后逐渐出现明显的发绀。此外,患者还常有活动耐量下降、心律失常、咯血等表现。
1、发绀
皮肤和黏膜呈不同程度的青紫样改变,可以出现在全身皮肤和黏膜。室间隔缺损者常于6岁以后和青春发育期前发生,房间隔缺损者常于20岁以后出现发绀,动脉导管未闭者发绀出现较晚,且下半身发绀比上半身重。
2、活动耐量下降
常有劳力性呼吸困难、乏力
3、心律失常
约半数患者有心悸症状,可出现房扑、房颤、室速等。
4、杵状指
表现为手指末端指节一头粗一头细,手指呈现"杵"状。
5、其他
患者还可见呼吸困难、水肿、眩晕、咯血、晕厥、心绞痛等症状。
本病可合并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最终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生存时间缩短。
1、14岁以下患者需到儿科就诊。
2、病情平稳患者需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3、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需到心胸外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胸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胸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患儿由家属陪同就医,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孩子)是否有呼吸急促、多汗、乏力等症状?是否有哭闹或安静情况下出现唇、指发绀?(孩子是否有吸奶时常因气促中断或拒乳等喂养困难的表现?)
2、您(孩子)上述症状何时开始出现的?是否有加重的倾向?
3、您(孩子)生长发育情况,是否有体重不增、消瘦?
4、您(孩子)是否容易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及过去患肺炎的情况?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5、您(孩子)的直系亲属中是否有心脏疾病、遗传性疾病或家族性疾病?
6、母孕期有无疾病史、服用药物史,有无放射线接触史?
1、导致这些症状的病因是什么?是否有其他病因?
2、需要做哪些检查?多久出检查结果?
3、病情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有哪些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会复发吗?
6、日常生活有哪些注意事项?对于饮食和活动有什么建议?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8、该疾病预后如何?
患者出现发绀、活动耐量下降、心律失常、咯血、呼吸困难、杵状指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全身一般情况及心脏病变情况。可能会建议患者行血常规、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右心导管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1、一般情况
医生主要通过观察及询问,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一般可见患者皮肤黏膜出现青紫、杵状指、颈静脉怒张等,右心衰竭后可发生肝大、腹水和外周水肿。
2、心脏视诊、听诊
(1)叩诊:右心室扩大明显。
(2)听诊:医生会用听诊器进行心脏听诊,根据闻及的心率、心律、心脏杂音等初步判断心脏病变。患者常有P2亢进伴分裂,肺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喷射性收缩期杂音和高调渐降型舒张期杂音,三尖瓣听诊区可闻及收缩期杂音等。
1、血常规
通过观察血细胞计数,有助于判断患者有无贫血、感染等情况。
2、血气分析
有助于了解病情、鉴别诊断、观察疗效和估计预后。通过血气分析,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通气功能,主要是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以及身体的酸碱状态和电解质紊乱的程度。然后可以根据这个分析的结果对身体进行适当的调理。
心电图可将心脏的电活动显示为纸上的描记曲线,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及诊断心律失常。一般可见右心房肥大和右心室肥大或双室肥大,电轴右偏。
1、胸部X线
胸部X线平片检查可以了解心脏的大小、轮廓等病变。患者一般可见左、右心室肥大(以右心室肥大为主),以及肺动脉段凸出、肺门血管影粗大且搏动增强、外周肺血管影减少、肺纹理呈“残根样”改变、肺血减少。
2、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患者一般可见右心室显著肥厚、右心房扩大、左心室肥大或充盈不足、肺动脉扩张,以及原发心脏畸形如房、室间隔缺损等。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探查到右向左血流信号、肺动脉瓣和三尖瓣反流信号。
3、右心导管检查
不仅可以直接测量肺动脉压,还可以评估肺血管床反应性。给予肺动脉扩张剂,观察肺动脉压变化,若脉压下降2.67~4kPa(20~30mmHg),提示患者为可逆性肺动脉高压,可行外科手术矫治,但远期疗效取决于肺动脉压水平。
一般根据患者有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病史,出现发绀、活动耐量下降、心律失常、咯血、呼吸困难、杵状指等症状,并结合血常规、血气分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右心导管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尽量避免并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女性患者应避免妊娠。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强心、抗凝、吸氧、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等,以及心脏畸形矫治手术等手术治疗。
1、避免剧烈运动,女性患者应避免妊娠。
2、尽量避免并积极治疗呼吸道感染,及时进行预防接种,如预防接种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等。
3、吸氧以缓解缺氧症状。
1、抗凝
若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致血细胞比容>0.65,血黏度升高,可选用阿司匹林、肝素等药物预防血栓栓塞并发症。必要时行放血疗法,保持血细胞比容<0.65。
2、强心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慎重应用地高辛强心。
3、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
包括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环素途径靶向药物、一氧化氮途径靶向药物,如波生坦、安立生坦、西地那非、他达那非、依前列醇等。
阿司匹林、肝素、地高辛、波生坦、安立生坦、西地那非、他达那非、依前列醇
1、若吸氧或用肺动脉扩张剂后肺血管床阻力下降,左向右分流增加,则尚可行心脏畸形矫治手术。
2、若吸氧或用肺动脉扩张剂后肺血管阻力不下降,为完全不可逆肺动脉高压,则需行肺移植联合心脏畸形矫治手术或心肺联合移植。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艾森曼格综合征的预后一般较差,大多数患者能存活到20~40岁,常死于猝死、心衰、肺出血等。经正规的治疗和随访,部分患者甚至可存活到60多岁。
本病可合并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本病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缓解症状,改善心脏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
患者日常管理应注意均衡饮食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根据病情安排适当活动量,保持患者情绪稳定,尽量减少心脏负担等。
1、心理特点
(1)婴幼儿及儿童情绪控制力较差,易过分兴奋与愤怒。
(2)患儿体质较弱、活动耐量受限,可能产生自卑、抑郁心理。
(3)患儿住院时可能产生紧张、焦虑心理,频繁的检查、治疗会使患儿产生回避、违抗行为及恐惧心理。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让患儿保持情绪稳定,不易过分兴奋与愤怒,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家属自身应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关心、鼓励患儿,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感染患儿,使患儿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避免将紧张不安的心理传达给患儿。
(2)患者自身需保持稳定的情绪、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
1、科学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时间,合理安排患者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2、日常锻炼
应避免剧烈运动,经有效治疗后可在医生指导下获取关于运动的建议。
3、其他
(1)保持大便通畅,教育患者排便时不宜用力。
(2)注意保暖,终身预防感染。
注意患者有无出现呼吸道感染如发热、咳嗽等症状,有无发绀、水肿等并发症表现,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遵医嘱复诊,复查内容包括心电图、胸片和心脏彩超等。主要是为了监测心脏节律和频率,观察心功能恢复情况、缺损处闭合情况以及肺部情况。
1、介入治疗术后护理
(1)卧位与饮食
局麻术后平卧,全麻术后则去枕平卧头侧位,暂禁食、水,以防止呕吐引起窒息。麻醉清醒后即可进少量流质、低脂易消化饮食。
(2)术后观察
术后应密切观察患儿的神志、意识、面色及伴随症状,吸氧2~4h,监测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动态变化。观察尿量及尿色。每4h测1次体温,连测3天。常规给予抗生素3天,如有发热应继续用药至体温恢复正常。
2、手术治疗术后护理
(1)系统监护
①生命体征监测:生命体征监测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检测的基础,也是术后监测的重点之一,包括体温、呼吸、脉搏、血压。
②呼吸系统监测及管理:监测内容包括呼吸频率、呼吸动度、呼吸音、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是否有呼吸机对抗。
③循环系统监测:患儿术后循环系统不稳定,有时波动较大,术后循环系统监测是术后监测的重点内容。监测要点包括心率、心律、血压、中心静脉压、乳酸、尿量。
④水电解质平衡及意识状态监测:监测水电解质平衡,若有水电解紊乱要及时纠正;意识状态的监测,有助于评估患儿脑部供血情况及是否存在脑功能损伤。
(2)管道护理
留置尿管者要注意防止尿管脱出、迂曲打折,保持导尿管通畅。注意会阴部清洁,防止逆行性尿路感染。
饮食对本病无特殊影响,但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食物应多样化,避免挑食、偏食,均衡饮食营养。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乳类、畜禽肉类、蛋类、大豆类、蔬菜及水果类食物,补充身体能量和维生素,增强身体抵抗力。
3、规律饮食、少量多餐。婴儿喂奶时宜慢,尽量用小勺喂养,以避免呛咳、气促、呼吸困难,减轻心脏负荷。
1、如出现心衰等并发症时以清淡饮食为主,有水肿者应限制水钠的摄入。
2、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可通过控制一些危险因素来降低发病风险。
1、孕前进行遗传咨询。
2、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特别是在妊娠早期积极预防病毒感染性疾病,避免与发病有关的一些高危因素,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3、在怀孕早、中期通过胎儿超声心动图及染色体、基因诊断等手段对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