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肌纤维组织炎 疾病英文名称: fibromyositis 疾病别名: 肌筋膜炎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肌纤维组织炎 疾病英文名称: fibromyositis 疾病别名: 肌筋膜炎 疾病概述...
养生
肌纤维组织炎(fibromyositis)是身体富含白色纤维的组织及皮下组织等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变化,并由此产生疼痛等临床表现。该病为骨科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且多见于青壮年,腰背部、骶髂部、髂嵴部、颈肩部为好发部位。主要表现为局部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且在受凉或疲劳后加重。本病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或手术治疗,经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改善。
无传染性。
该病为骨科常见病,其发病率较高,但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多见于青壮年。
本病病因不明,多与机体受到寒冷、潮湿的气候环境,以及慢性劳损、病毒感染、风湿病的肌肉变态反应等外界不良因素刺激有关。
1、气候环境
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是最多见的原因之一。长期居住在寒冷、潮湿等环境中,又无相应保暖措施,使肌肉血管敏感性增强,影响肌肉筋膜的营养和代谢,日久致病。
2、慢性劳损
慢性劳损为另一重要发病因素,腰背部肌肉、筋膜受损后发生纤维化改变,使软组织处于高张力状态。从而出现微小的撕裂性损伤,最后又使纤维样组织增多、收缩,挤压局部的毛细血管和末梢神经出现疼痛。
3、其他
如精神紧张、睡眠障碍、病毒感染、风湿病的肌肉变态反应等都与本病的发生有关。
1、急性外伤史如肌肉、筋膜受损伤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转为慢性后迁延不愈。
2、虽没有明显急性外伤史,但因长时间缺乏锻炼、长期处于固定姿势、心理因素及过度劳累等,缓慢进展而致病。
3、体弱,免疫功能低下,先天脊椎变异,脊柱退行性病变者,更易患本病。
4、居住于潮湿、寒冷的气候环境以及长期肌肉疲劳的人群发生风险更高。
本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疼痛常为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在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时,疼痛常可加重。
1、局部肌肉痛
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疼痛呈紧束感或重物压迫感,腰、背、骶、臀、腿、膝、足底、颈、肩、肘或腕等均可发生。
2、缺血性疼痛
局部受凉或全身疲劳、天气变冷会诱发疼痛,深夜睡眠中会痛醒,晨起僵硬疼痛,活动后减轻但常在长时间工作后或傍晚时加重,当长时间不活动或活动过度甚至情绪不佳时也可疼痛加重。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或加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疾病的发生。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有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
2、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不舒服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6、您经常运动吗?运动前热身吗?最近有受伤吗?
7、您经常维持一个姿势不动吗?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7、会有后遗症吗?会复发吗?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局部疼痛,且在受凉或疲劳后加重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血生化、血沉、C反应蛋白检查、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MRI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检查可见患部有局限性压痛,肌肉轻度萎缩。部分患者可扣及“纤维炎性”结节,重压时有酸痛感。
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血生化、血沉、C反应蛋白检查以及其他免疫学检查(如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等,用以明确有无免疫因素导致的疼痛或排除感染性疾病。化验多在正常范围,但抗链球菌溶血素“O”试验和血沉均可稍高。
MRI检查:肌筋膜属于软组织,MRI对于软组织有良好的对比度,可以显示软组织病变情况,并且MRI检查可以帮助排除、鉴别其他疾病。局部渗出液可表现长T1、长T2信号,呈条片状,边界较清。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局部慢性持续性酸胀痛或钝痛)及相关辅助检查(如体格检查、磁共振检查等)结果,可作出诊断。在诊断的过程中,需除外结核或肿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1、结核或肿瘤
相关部位发生结核或肿瘤,此处的疼痛或畸形常呈现进行性加重,进行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以发现其病变。
2、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以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颈椎病患者症状较为复杂,除类似颈肩肌筋膜炎的颈背疼痛、僵硬外,还可有四肢麻木无力伴不灵活、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表现为视物模糊、心动过速及吞咽困难等症状。进行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3、腰椎间盘突出
患者多表现为腰痛、下肢放射性疼痛或感觉异常,症状严重可能表现为大小便障碍,弯腰甚至咳嗽等动作可能使症状加重,休息后可能得到缓解。通过X线、CT、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可以进行鉴别。
本病的治疗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必要时,还会采用局部软组织剥离松解术,以缓解患者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1、非甾体类镇痛消炎药
常为首选药物,可减轻局部炎症,缓解疼痛。可使用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等。
2、解除痉挛药物
局部肌肉紧张疼痛的患者可用盐酸乙哌立松等。
3、镇静类药物
伴有精神紧张不安的患者,可加用地西泮或多虑平,夜间失眠的患者可使用艾司唑仑。
塞来昔布、双氯芬酸钠、盐酸乙哌立松、地西泮、多虑平、艾司唑仑、普鲁卡因、醋酸泼尼松龙
症状局限,经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者,可行局部软组织剥离松解术。
封闭疗法:用于痛点封闭,常使用普鲁卡因进行局部封闭,亦可加入醋酸泼尼松龙。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2~4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中医针灸、按摩和手法(摸、接、端、提等)对很多患者有效,中药或外用膏药也能达到消炎镇痛和舒筋活血的目的。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症状可得到改善,预后较好。
肌筋膜炎如果治疗不及时或用药不合理,可导致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腰椎管狭窄、腰椎滑脱等疾病,造成患者活动受限,从而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症状可得到改善。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温暖干燥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运动前充分热身。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洗澡,勤打扫卫生。
5、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学习正确的姿势。
6、建议患者睡硬板床,利于康复。
7、肥胖患者可适当控制体重,科学减重。
8、患者应注意保暖。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要少吃过油、过甜、过咸的食物。
3、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等。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避免长期置身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
2、注意日常保护,运动前充分热身,避免受伤。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增强体质。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