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脊椎骨髓炎 疾病英文名称: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脊椎骨髓炎 疾病英文名称: vertebral osteomyelitis 疾病概述: ...
养生
脊椎骨髓炎(vertebral osteomyelitis)是由病原菌感染脊椎所致,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等,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发热、腰背部疼痛等。一般采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手术治疗,经积极正规治疗后,一般预后好。
按照发病病程可分为急性脊椎骨髓炎、亚急性脊椎骨髓炎和慢性脊椎骨髓炎。
无传染性。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以20-40岁青壮年为多见,男性约为女性的4倍。
本病为病原菌感染所致,常见的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感染途径以血源性感染为多见,其次为脊柱手术、腰椎穿刺、局部开放性损伤等,可直接引起脊椎感染,少数为邻近脊椎的感染灶,如脓肿、压疮等蔓延而来。
糖尿病、营养不良、吸毒、艾滋病、肿瘤、长期服用激素、肾衰、败血症及年老等均是易发生脊柱感染的因素。
本病的临床表现与致病菌的种类、机体抵抗力有关。急性期者,可有寒战、高热、谵妄、剧烈的腰背部疼痛等;亚急性期者,全身毒性症状轻微;慢性期者,全身和局部症状轻微。
1、急性期
主要表现为寒战、高热、谵妄、昏迷、恶心、呕吐、颈项强直,剧烈的腰背部疼痛、骶棘肌痉挛,神经根受压时有放射性疼痛至两侧腹股沟和下肢等。如腰椎受累,负重时疼痛加重,腰椎生理前凸消失。若腰大肌受累引起屈髋。在颈椎感染的病人中可能仅表现为斜颈、吞咽困难或发热。
2、亚急性期
多见于成人,细菌有一定活力,毒性不高。患者有抵抗力,全身毒性症状轻微,有低热。全身和局部体征不明显,但有腰痛、骶棘肌痉挛和脊椎僵硬,活动不便,不能起床。
3、慢性期
病程长,可能由急性转化而来,也可由于全身抵抗力强,细菌毒力低所致,全身和局部症状轻微,有时因软组织脓肿穿破至皮肤外形成痿管、慢性窦道,久治不愈。可能由小死骨为脊椎慢性骨髓炎。早期脓肿在胸椎可引起瘫痪,在腰椎有神经压迫症状。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引发病理性骨折和脱位,以及神经根受压与截瘫等并发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哪里不舒服?怎么不舒服?
2、什么时候开始的?
3、有没有因为某些因素,使您的症状加重或者缓解?
4、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6、您平时身体怎么样?
7、最近受过外伤吗?怎么受的外伤?
8、您有没有什么基础疾病呢?
1、我的情况严重吗?
2、症状还会加重吗?
3、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4、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6、会有后遗症吗?
7、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出现发热、腰背部疼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血常规、血沉检查、C反应蛋白检测、血培养+药敏试验、X线检查、CT检查、MRI检查、放射性核素扫描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1、全身查体
一般会检查患者的神智、意识、呼吸、脉搏、血压等一般情况。
2、神经系统检查
(1)感觉系统:医生常用一些器具(如大头针、棉絮或音叉等)触碰患者的皮肤,患者可能会有身体两侧相同位置的感觉不一致的情况,还可能完全没有感觉,或者会让患者触摸一个常见的物体(如钥匙),患者可能不能准确说出这个物体的大小、形状及名称。此检查主要测试患者的痛触觉、温觉及深感觉,并依据减弱或消失的部位来确定截瘫平面。此外,肛周及会阴部痛触觉亦应加以详细检查。
(2)运动系统:医生会用自己的力量使患者的肢体做被动运动(并要求患者的受试肢体放松),医生可感觉到患者的肌肉较硬或者被动运动的阻力较大;医生会要求患者做特定的活动(如屈膝),然后医生用手施加阻力,感知患者肌肉的力量强度,以测定患者肌力。
(3)神经系统: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一些生理反射及病理反射,从而大致了解患者的神经损伤情况,包括腹壁反射、肛门反射、Hofmann征,Babinski征等。
1、血常规
白细胞(WBC)对诊断脊柱感染不是非常有效,有部分病人WBC并不增高。
2、血沉检查
血沉是诊断感染的敏感指标,但特异性差,且对判断治疗效果不准确。
3、C反应蛋白检测
是肝脏外泌的一种蛋白,在炎症早期即可明显增高,对诊断感染特异性优于血沉,且更能准确反映感染的治疗结果。
4、血培养+药敏试验
血培养25%-59%阳性,在发热高峰时进行抽血培养阳性率更高。待病原菌明确后,行药敏试验以指导用药。
1、X线检查
早期X线片没有特异性表现,发病2-3周后出现椎体密度减低,椎体边缘可能模糊不清,8-12周后可见椎板溶解、硬化、模糊,在胸椎甚至椎体塌陷、后凸畸形等表现。
2、CT检查
可清楚显示椎体骨质破坏及椎体周围脓肿,但对早期感染诊断意义不大,CT平扫有时易漏诊,必要时应矢状位重建。
3、MRI检查
MRI是诊断椎体骨髓炎的金标准,尤其是对感染的早期诊断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相比的。MRI诊断脊柱感染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准确率为94%。
4、放射性核素扫描
诊断早期脊柱感染,99Tc敏感性90%,特异性78%,67Ga敏感性89%,特异性85%,准确性86%,但因为假阳性较高,核素扫描只能针对一些有选择的患者,如不能行MRI检查者,不能作为常规检查。
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结合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可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需注意与脊椎结核、伤寒性脊椎炎、类风湿性脊椎炎、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1、脊椎结核
为慢性进行性破坏性病变,病程长,一般有肺结核史。椎体呈破坏性改变,椎间隙狭窄,椎体可塌陷,并有软组织阴影,也可见死骨,骨质增生不多。化脓性脊椎炎中的感染椎间盘很快就被细菌产生的酶破坏,而结核感染的椎间盘往往得以保留,在手术中常可看到结核腔里漂浮的椎间盘。
2、伤寒性脊椎炎
一般有伤寒史,血清肥达反应阳性,病程由急性到慢性,可能有胃肠道合并症。
3、类风湿性脊椎炎
全身和局部症状没有化脓性脊椎炎那么剧烈,疼痛范围广,从腰低椎开始,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清粘蛋白和抗“O”增高。
4、强直性脊柱炎
症状与类风湿性脊椎炎相似,有“晨僵”现象,HLA-B27呈阳性。
本病的治疗主要是应用抗生素,以控制感染,防止疾病进展。必要时,可根据脊椎受累情况进行手术治疗,以彻底清除病灶及改善相应临床症状。
卧床休息和制动是最基本、最关键的治疗措施。颈椎感染可用硬的颈托固定,胸腰骶椎感染可用支具或石膏床进行固定。
1、抗生素
抗生素的选择在早期选择广谱头孢类抗生素(如头孢哌酮、头孢克肟等),待药敏结果出来后,再选择致病菌敏感抗生素。原则上需静点抗生素6-8周,再口服抗生素3个月,期间要严密监测血沉、C反应蛋白,定期复查X线片、CT及MRI,观察治疗效果。
2、非甾体抗炎药
此类药物可用于缓解患者的疼痛,常用药物有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酸等。
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尼美舒利、布洛芬、双氯芬酸。
1、手术指征
本病是细菌感染,手术不能完全清除致病菌,非手术治疗是基础,但当出现椎体破坏>50%,导致脊柱不稳定;脊柱后凸畸形;进行性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时,应该手术治疗。
2、手术目的
清除感染灶,恢复神经功能,重建脊柱稳定性和缓解疼痛。
3、手术方式
常用的手术方式为椎板减压术、病灶清除术或脓肿引流术等。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经积极治疗,一般可治愈,预后较好。
本病若不及时治疗,可发生病理性骨折和脱位,以及神经根受压与截瘫等并发症,危害患者健康。
经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后,一般可治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可进行散步等运动。术后患者应卧床休息,遵医嘱下床活动。
4、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患者应勤洗手,勤打扫卫生,可进行擦浴。
5、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
6、打石膏的患者注意保持石膏的清洁干燥,避免移位。
7、家属可为患者定制助行器械和腰带,保护脊柱。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一般建议患者进行X线和CT的复查。
本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饮食。只要在积极配合药物治疗的同时,适当进行饮食护理即可。
1、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患者要饮食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家属可给予患者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鸡蛋羹等。
4、应保持低脂饮食,可多食核桃、沙丁鱼、鹌鹑等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5、患者应适量多饮水,保持身体的正常代谢,促进排泄和健康的恢复。
6、患者可适量多吃一些虾皮、泥鳅、黄豆等含钙和磷的食物。
7、术后患者排气后先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逐步过渡到正常饮食。
1、患者要戒烟酒。
2、患者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等。
3、糖尿病患者注意糖尿病饮食,少吃含糖、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积极治疗原发病,如糖尿病。
2、注意日常保护,防止感染。
3、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均衡饮食,规律锻炼,提高机体免疫力。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