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起搏器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acemaker syndrome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起搏器综合征 疾病英文名称: pacemaker syndrome 疾病概述: 起搏器综...
养生
起搏器综合征(pacemaker syndrome)是指植入起搏器后,由于生理性房室顺序活动丧失及房室逆传所致的一类以低输出量为主的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活动能力下降、低血压、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可发生于术后即刻,也可发生在术后数月甚至数年。多见于安装单腔心室起搏器的患者。
无传染性。
起搏器综合征在临床上较为少见。
好发于安装单腔心室起搏器的患者。
随着起搏器的发展和完善,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生率也越来越低。
起搏器综合征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房室同步收缩丧失,房室瓣关闭不全,心房压力增高,右心室起搏,以及心室、心房电活动的室房逆向传导等,将导致心室起搏及异常电生理,进一步发生起搏器综合征。
1、心室起搏的直接影响
(1)房室非同步收缩:在心室充盈中,尤其在心功能不全时,由于心室充盈的代偿功能低下,需更加依赖于心房的收缩作用来维持适当的心排出量,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作心室起搏时,心房的助推机制消失,则可使心输出量明显减小。
(2)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心室起搏下,由于房室收缩的顺序性消失,则可发生不同程度的二尖瓣和三尖瓣反流,即使反流量不大,也可在其他因素如房室不同步收缩的共同作用下成为起搏器综合征的促发性因素之一。
(3)心室激动过程异常:不正常的心室除极方式可致收缩的无力,右室起搏表现为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室激动过程,可造成血流动力学方面的障碍。
(4)异常的血管反射:心室起搏后,由于房室收缩不同步,则心房扩张,压力升高,继而发生反射性周围血管阻力下降,导致血压下降。
2、心电生理异常的影响
(1)室房逆行传导:室房逆行传导的患者,心房不是在舒张末期加速心室的充盈,而是在房室瓣关闭的情况下有规律地将血流排至肺及腔静脉系统,从而引起右房及肺毛细血管楔嵌压的明显上升,造成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室房逆行传导是起搏器综合征的重要发病原因之一。
(2)心律失常:心室起搏后可致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反复心律或折返性心律失常等,这些频繁的心律失常也可造成血流动力学发生障碍并导致一时性或持续性心排出量下降。
起搏器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低心输出量,不同的个体之间由于心功能代偿能力不同,表现不尽一致。常可见头晕、乏力、活动能力下降、低血压、心悸、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心力衰竭。
1、头晕、眩晕
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常可出现头晕,多数患者表现为持续性头晕,并常伴发作性眩晕。
2、胸闷、心悸、活动能力下降
由于心房、心室收缩不同步,患者常可出现胸闷、心悸、活动能力下降。
3、乏力、气短
由于心排血量减少,患者常可出现乏力、气短。
4、低血压
低血压是起搏器综合征的重要表现之一,可表现为体位性低血压(指从平躺改为站立后的3分钟内,出现血压下降的情况)或血压波动。
5、其他
患者的心音常可出现变化,表现出节律不规则、强弱不等,并可于起搏时出现心脏杂音。
1、反复晕厥
由于房室同步收缩丧失,使心排血量下降,如患者原有心功能不全则心脏排血量下降更明显。部分患者可出现反复晕厥。
2、充血性心力衰竭
由于心室植入起搏器后,房室的同步收缩丧失,心房压力上升、负荷增重,使心排血量下降,患者可能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表现为肺部啰音、水肿、颈静脉怒张等。
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出现以下情况须及时就医咨询:
1、反复或持续头晕、眩晕。
2、胸闷、心悸、活动能力下降。
3、乏力、气短。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危及生命的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处理;病情平稳者,可就诊于心血管内科。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怀疑是某些药物引起,就诊前可暂停可疑药物,就医时咨询医生。
3、保持情绪稳定,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精等,避免加重病情。
4、医生可能会进行血液检查。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化验结果。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安装起搏器多久了?
3、之前出现过这种情况吗?发作之前都做过什么,比如重体力劳动、情绪激动?
4、有什么情况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么?
5、以前有治疗过吗?目前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6、平时是否有吸烟、饮酒的习惯?每天的量是多少?
7、饮食情况如何?是否经常吃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
1、这是植入起搏器导致的吗?
2、病情严重吗?有没有生命危险?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需要怎么治疗?需要拆除起搏器吗?
5、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和治疗冲突吗?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患者出现头晕、乏力、活动能力下降、低血压、心悸、胸闷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了解病变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患者行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电生理、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心电图等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
1、心脏体格检查
医生主要会对患者进行心脏听诊检查,根据闻及的心率、心律、心音、杂音等情况初步诊断心脏病变。患者常可闻及节律不规则、强弱不等的心音,并可于起搏时闻及心脏杂音。
2、全身体格检查
医生还会观察患者有无水肿、颈静脉怒张等,以了解疾病进展情况。
1、心肌损伤标志物和脑钠肽检测
抽血检查心肌酶、肌钙蛋白等指标,可帮医生识别是否存在心肌损害。心肌肌钙蛋白I或T(cTnl/cTnT)、心肌肌酸激酶的同工酶(CK-MB)这几项指标最有诊断价值。脑钠肽测定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心衰。
2、血流动力学指标
心室起搏时,动脉压下降,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及右房压明显上升,有助于明确诊断。
3、心脏电生理
心室起搏后出现室房逆行传导并出现症状,而停止起搏或改房室顺序起搏后症状消失。并有助于诊断心律失常。
心电图可以检测到异常的心律,有助于明确诊断。
1、超声心动图
检查可显示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流动力学状态,有助于了解心脏病变情况。
2、胸部X线
胸部X线有助于初步了解心肺病变情况,及明确起搏器的位置等。
一般根据患者在安置了人工心脏起搏器以后出现头晕、乏力、活动能力下降、低血压、心悸、胸闷等症状,起搏器功能正常,并结合心肌损伤标志物、脑钠肽检测、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脏电生理、超声心动图、胸部X线、心电图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明确诊断。
起搏器综合征的治疗目的主要是防止室房逆传,恢复房室收缩顺序。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等抗心律失常药抑制室房逆传,严重的患者可用射频消融阻断希氏束。另外,明确诊断后调整起搏器、药物治疗无效者应行双心腔起搏器植入术治疗。
1、出现气短的患者立即给予吸氧,必要时给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
2、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调整心脏起搏器,降低起搏频率,调整起搏次数。
1、β受体阻滞剂
美托洛尔、盐酸普萘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能够有效降低心率,缓解心悸等症状。
2、非二氢吡啶类拮抗剂
维拉帕米等非二氢吡啶类拮抗剂,能够降低心室率,减少心脏耗能。
美托洛尔、盐酸普萘洛尔、维拉帕米
1、起搏器综合征常由双室不同步所致,明确诊断后,应尽早行双心腔起搏器植入术,可以改变起搏方式,使心脏按照顺序起搏,增加心排出量。
2、严重的患者可用射频消融阻断希氏束,术中医生会将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血管送入心腔特定部位,释放射频电流导致局部心内膜及心内膜下心肌凝固性坏死,达到阻断快速心律失常异常传导束和起源点的目的。
治疗周期一般为1~2周,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存在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起搏器综合征患者的预后一般良好,只要经及时有效的治疗,可有效缓解症状,改善心排出量,恢复正常。但若诊治不规范,严重者可发生反复晕厥、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多种并发症。
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可出现头晕、乏力、活动能力下降等不适,甚至还可发生反复晕厥、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病经药物、手术等治疗可实现治愈,恢复正常。
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患者除需及时有效的治疗外,日常生活管理也是很重要的。日常应当加强对患者心理及生活方式管理,保持稳定的心态,注意保暖,避免上呼吸道感染。
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患者常有焦虑、自责、担忧、渴望支持等心理活动。患者应多了解心脏起搏器的相关知识,积极接受;家属应帮助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强化积极体验,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回归社会。
1、发作时患者需要立即卧床休息,尽量减少移动。
2、改善居住环境,扩大绿化面积,降低噪声,防止各种环境污染。
3、戒烟是生活中重要的心脏病注意事项。
4、避免由于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疾病加重。
5、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使用缓泻剂。
6、遵医嘱控制好血压、血脂、血糖。
合理的膳食结构是生活方式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心脏起搏器植入后的患者建议食物多样,低糖低脂清淡饮食,建议采用煮、蒸等非油炸类烹饪方法。孕妇等特殊人群建议咨询医生。
1、粗细搭配,常吃杂粮、杂豆,如小米、玉米、燕麦、红小豆、绿豆、芸豆等。
2、建议食用脱脂奶、鱼类、瘦肉、大豆及其制品、各种蔬菜水果。
3、适量饮茶,以绿茶为宜。
4、多选用菜籽油、玉米油、葵花籽油、豆油、亚麻籽油、茶油和橄榄油等,并调换使用。
1、含脂肪多的食品,如油条、炸糕,油炸方便面、全脂乳、奶油,肥肉、动物内脏、动物油脂等。
2、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鱼子、脑、肝、松花蛋等。
3、含高糖、高热量的食物,如冰淇淋、甜点心等。
4、刺激性强的食物,如辣椒、芥末等,高度酒、浓茶、咖啡等也应忌用。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必要时可选择双心腔起搏器植入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