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视网膜动脉硬化 疾病英文名称: arteriosclerosis of retinal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视网膜动脉硬化 疾病英文名称: arteriosclerosis of retinal ...
养生
动脉非炎症性的退行性与增殖性的病变,称为动脉硬化。视网膜动脉硬化(arteriosclerosis of retinal)是指视网膜动脉失去正常弹性和伸缩性,且有管壁增厚和管壁狭窄等改变,是一种慢性血管性改变。视网膜动脉硬化根据病因学和病理学主要分为三类,分别是老年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及小动脉硬化。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血管系统的衰老、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因素均可能与发病相关。患者的表现与病变的程度有关,轻度的视网膜动脉硬化患者可能无明显的自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可有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等表现。本病主要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等病因进行治疗。
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分类和程度各有不同,从病因学和病理学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即老年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
不会传染。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1、50~6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老年性动脉硬化的可能性高。
2、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的人群发生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可能性高。
3、有不良生活习惯(吸烟、不均衡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的人群发病风险高。
视网膜动脉硬化可分为老年性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硬化,各自的病因不同。老年性动脉硬化是随着年龄增大,血管系统出现的衰老。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与年龄、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多种因素有关。小动脉硬化的发生与持续的血压升高有关。
1、老年性动脉硬化
随着年龄的增大,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进入衰老阶段。老年性动脉硬化即代表生命在血管系统的衰老。这种改变比较普遍地分布于全身血管,与血压关系不大。通常发生在50~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主要病理改变是血管壁中层纤维样变和玻璃样变,致使弹力层和肌层受损,血管弹性和舒张性降低。由于管壁退行性变,管腔内血流量降低,使供血减少。
2、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中最重要的一种,多发生在老年人,是在老化血管广泛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发生的。眼动脉较少受侵犯。
血液中胆固醇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则胆固醇酯、磷脂及中性脂肪沉积在血管内膜深层,使内膜增厚、隆起,形成粥样化斑块,向内突起,使血管管腔变窄,甚至阻塞。当病变进行时,向外可侵犯肌层和弹力层,向内破坏内膜,使其破裂形成溃疡面,在粗糙的溃疡面使血小板、纤维蛋白和血细胞滞留而形成血栓,使血管堵塞。粥样斑块也可从大动脉管壁脱落,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流向其他部位的小血管,如可引起眼动脉阻塞或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
3、小动脉硬化
任何原因所致血压缓慢而持续的升高长时间不能降至正常,则全身小动脉产生增生性改变,最后纤维增生,即形成小动脉硬化。其病理改变为血管中膜弥漫性细胞增生和肥厚,特别是血管内皮下、肌层、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甚至玻璃样变性,使血管壁增厚,管腔变窄。晚期血管壁纤维增生完全硬化,丧失弹力和收缩力。
不同类型的视网膜动脉硬化的危险因素不完全相同,可能导致本病发病风险增高的因素有年老、血脂增高、吸烟、糖尿病、缺乏运动、肥胖、饮食不健康等。
视网膜动脉硬化指血管失去正常弹性和伸缩性,且有管壁增厚和管壁狭窄等改变。当病变程度较轻、不引起组织损害时,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当引起组织损害时,患者可出现相应的症状,比如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
1、视力下降
视网膜动脉硬化可导致患者动脉血流量减少,严重时会影响视盘等组织功能,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看东西不清晰。
2、视野缺损
本病对组织的影响还可导致患者出现视野缺损,视野某一部分缺失,无正常视觉。
3、视物变形
当患者出现视网膜水肿等情况时,可出现视物变形。
视网膜动脉硬化会导致动脉血流减少,病情严重时会引起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并发症,影响患者视功能。
1、明显视力下降,看东西不清晰。
2、视野缺损,眼前仿佛黑幕遮挡。
3、视物变形。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可至眼科就诊。
1、患者在检查时尽量避免画眼妆,以免影响医生检查。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不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您是否有视力下降等眼部症状?
3、您除了眼部的症状以外有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的情况吗?
4、您平时有监测血压的习惯吗?每天的血压变化大吗?
5、您还有其他疾病吗?
6、您之前有过高血压、内分泌疾病或眼病等病史吗?
7、您平时的饮食习惯怎么样?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我的视力能恢复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如果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血生化、糖耐量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X线、超声、CT、DSA、眼底检查等了解患者眼部及全身情况,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医生会初步检查患者的血压、体温情况,初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判断患者有无高血压等因素。
医生可能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血生化、糖耐量测试、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了解患者有无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医生可通过眼底检查观察患者病变情况。
1、老年性动脉硬化
视网膜动脉普遍变细、血管透明度降低颜色变淡、反光带变暗、血管走行平直、分支呈锐角。由于舒张压不高,动静脉交叉处很少有变化。如合并有高血压或动脉粥样硬化,则动静脉交叉处有明显改变。
2、动脉粥样硬化
眼血管粥样硬化般发生在视网膜中央动脉神经内段和筛板区,视网膜部分仅发生在近视乳头附近的主干动脉上。当粥样斑发生在视网膜血管时,多发生在围绕视乳头附近的大动脉管壁,粥样斑向管腔内突起,使该处血管局限性狭窄,管壁呈白色或黄白色,晚期粥样斑纤维化呈白色混浊斑或呈白鞘,甚至如白线样。
3、小动脉硬化
血压缓慢持续升高多表现为视网膜小动脉普遍变细,黄斑小血管纤曲呈螺旋状有明显动静脉交叉处改变。如果血压在短期内急剧升高,则视网膜可出现水肿、棉絮状斑、渗出出血及视乳头水肿。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选择适当的影像学检查,比如X线、超声、CT、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视网膜动脉及全身血管情况,还可发现可能存在的其他部位病变。不同的患者所选择的检查也不相同,请以医嘱为准。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哪些异常症状、症状出现的时间以及变化情况,询问患者既往有无糖尿病、高血压等病史,了解患者是否有吸烟、不健康饮食等不良生活习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X线、超声、CT、DSA、眼底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进行诊断。
视网膜动脉硬化在治疗时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等进行药物治疗,并叮嘱患者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有眼部的症状,也可进行对症处理。
1、合理饮食
控制膳食总热量,以维持正常体重为度。超重或肥胖者应减少每日进食的总热量,减少胆固醇摄入,并限制酒及含糖食物的摄入。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
2、坚持适量的体力活动
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和体育活动。老年人要注意避免高强度的运动,体力活动量应根据身体情况、体力活动习惯和心脏功能状态而定,以不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和不引起不适感觉为原则。
3 、戒烟限酒
提倡不吸烟,避免二手烟,可饮少量酒。
以原发病治疗为主,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的症状,医生也会根据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请以医嘱为准。
洛伐他汀、辛伐他汀、非诺贝特、依折麦布、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氢氯噻嗪、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硝苯地平、卡托普利、氯沙坦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与患者原发病控制情况、治疗的时机等因素有关,经过积极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不引起进一步的组织损害。如果原发病控制不佳,部分患者的病情可能继续进展,导致视功能受损。
本病可导致患者出现视力下降、视野缺损、视物变形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导致视网膜、视盘等组织的病变,甚至引起视功能不可逆受损。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的症状可以得到缓解,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注意保持眼周的卫生,同时还需适度用眼,避免眼压的过度波动,导致术后的二次损伤。
视网膜动脉硬化可造成较为严重的视力下降或视野缺损,患者常因此出现较大的心理波动,家属应当多与患者沟通,让患者心情逐渐平静,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患者的依从性对于治疗的成功非常重要。
1、患者应当积极治疗造成动脉硬化的疾病,积极控制血压。
2、用仰卧位洗头法,轻轻地冲洗,并保护好眼睛,勿使头部剧烈运动。
3、预防感冒咳嗽,遇大力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舌头顶住上腭。
4、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用眼过度,降低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和使用频率。
5、应注意保护眼部,防止外伤。
出现症状加重或出现新的症状应及时就诊。
日常饮食应当适当调整,注意营养均衡,促进疾病的恢复。同时,应当注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对疾病造成不良影响。
1、患者应当均衡饮食,荤素搭配,保持营养的均衡。
2、在康复期间,除了按时使用医嘱药物,还要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促进复原;多吃水果、蔬菜以防便秘。
3、增加粗纤维食物的摄入量,如粗粮和部分绿叶菜等。
1、忌海鲜等可能造成过敏的食物。
2、忌辛辣刺激食物不要吃葱、大蒜、生姜、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
3、忌吃甜食或过度油腻的食物,影响患者术后的恢复。
本病暂无有效预防措施,维持血压、血脂稳定在正常范围可降低本病发病风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