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牙痈 疾病英文名称: gingival abscess 疾病别名: 牙蜞风、附牙痈、牙痈风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牙痈 疾病英文名称: gingival abscess 疾病别名: 牙蜞风、附牙痈、牙痈...
养生
牙痈(gingival abscess)是指发生在牙龈处的痈肿。临床以牙齿疼痛、牙龈红肿或有脓液溢出为主要特征表现。发生多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病久体虚等因素相关。本病若尽早治疗,可去除病原刺激物,终止其发展,恢复患牙功能;若未及时治疗或方法不当,则邪毒继续向深部发展可致骨槽风,若溃口不收,日久可致牙漏,预后不良。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根尖周炎、牙周脓肿等疾病。
1、风热外袭
主要表现为牙龈浮肿疼痛,不能咀嚼,颌下有淋巴结触痛;伴有发热怕冷,头痛,口干口渴;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2、脾胃热盛
主要表现为牙齿疼痛剧烈,松动,牙龈红肿高突,流脓;伴有心烦,口渴喜冷饮,口臭,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厚腻,脉洪数。
3、气血虚弱
主要表现为牙痛日久不愈,疮口形成瘘口,反复溢脓,脓汁清稀;伴有疲倦乏力,声低气短,食欲不振;舌质淡,苔少,脉细弱。
一般无传染性。
无特定好发人群。
本病发生多与外感风热、饮食不节、病久体虚等因素相关。基本病机为脾胃功能失调或气血虚弱。病位在牙龈,与脾胃等脏腑密切相关。
1、外感风热
外感风热邪毒,上冲齿根牙龈,或不注意保持口腔清洁,牙齿龋坏,日久秽毒结聚牙龈,气血壅滞,化腐成脓而发为牙痈。
2、饮食不节
平素过食辛辣、刺激等温热性食物,脾胃不能及时运化食物,脾胃蕴热,气机郁滞,积热循经上逆,熏蒸齿根龈肉,成脓成痈而发为本病。
3、病久体虚
牙痛病久,或龋齿日久不愈,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不足,邪毒内困,疮口难收,酿成痈瘘而发为本病。
牙痈以牙齿疼痛、牙龈红肿或有脓液溢出为主要特征表现。常急性发作,由轻到重。初起牙龈肉上出现局部焮红、疼痛,遇冷或咬紧牙齿时疼痛可缓解;3~4天后局部成脓,并穿溃出脓,脓溃后疼痛减轻。严重者可使红肿连及腮颊、下颌等处,甚至肿胀延及口唇、眼睑。若久治不愈,疮口不收,经常溢脓形成牙漏。全身可有寒热、头痛、口苦等症状。
1、牙龈肿胀
是牙痈的最重要症状。初期牙龈及根尖周围粘膜肿胀不明显,以后出现齿龈肿胀,或起一小硬块,坚硬焮红,胀热跳痛,触痛明显。甚见口唇、腮颊、眼脸或颌下肿痛。脓肿成熟后,龈肉变软面肿胀减轻;脓肿溃破后,脓尽则肿消痛止,收口而愈。
2、牙痛
急性期初期仅为木、麻、胀、钝痛,当咬紧牙齿时感到舒服。后期疼痛渐加剧,不能咬合。且有自发性、持续性、且能定位的牙痛,牙齿有浮出感,伸长感,当形成急性根尖脓肿时又可岀现持续性跳痛,之后脓溃痛消。其中咬合痛,浮出感,伸长感是本病的特有症状。
3、牙齿松动
为本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因牙周组织炎症水肿,形成不同程度牙齿松动,当炎症消退后,牙齿松动度可恢复。
4、全身症状
全身可伴有不同程度发热。
1、骨槽风
邪毒向深部发展可侵入牙槽骨,可并发骨槽风病症。表现为耳前腮颊间红肿疼痛,溃口流脓,脓中带有腐骨,日久难愈。
2、牙漏
牙痈破溃脓出后,溃口不收,日久可形成牙漏。表现为牙根反复肿胀化脓,溢出不愈,最后穿破骨膜,形成难以愈合的瘘管。
1、出现牙齿疼痛、牙龈红肿或有脓液溢出等表现。
2、或伴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口腔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一些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牙龈疼痛、肿胀、溢脓等症状?
2、这些症状会在什么时候加重?什么时候减轻?
3、除上述症状外,还有没有其他不适如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等?
4、平时有偏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习惯吗?是否有大量饮酒的习惯?
5、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6、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7、之前有患其他疾病吗,如龋齿等?
8、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1、为什么会出现牙齿肿痛、流脓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需要手术吗?手术有风险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的X线检查、血常规等检查。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牙龈的形态及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疼痛、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过敏史、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口腔部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血常规
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明显增高,可判断是否存在感染。
X线检查
X线检查可辅助诊断,急性根尖周炎晚期及慢性根尖周炎牙片可见根尖区显示透射影。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牙齿疼痛、牙龈红肿或有脓液溢出等临床症状,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有相似症状的牙齩痈、牙宣、急性牙髓炎等进行鉴别。
1、病史
多有牙痛反复发作病史。
2、临床症状
牙痛,常急性发作,由轻趋重,溃脓后可减轻,并伴患处唇、颊沟或舌腭侧牙龈红肿,甚至相应面颊部肿痛。
3、检查
患牙叩击痛明显,中、后期有局部红肿触痛拒按,若脓肿穿溃,则龈肉肿胀处有溃口溢脓。患侧颌下淋巴结肿痛。X线检查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1、牙齩痈与牙痈
二者均以牙龈肿痛化脓为主要症状。牙齩痈发于真牙,在牙龈咬合处,有牙痛,局部肿胀,张口困难等症状;牙痈则张口不受限。
2、牙宣与牙痈
二者均可表现为牙龈肿胀、疼痛、溢脓,牙齿松动等症状。牙宣伴有较深的牙周袋,牙龈出血,袋内溢胀;牙痈为牙龈处肿胀溢脓,可发生于任何牙龈。
3、急性牙髓炎与牙痈
二者均有剧烈的牙齿自发痛和咬合痛等症状。急性牙髓炎为阵发性痛,疼痛不能定位,冷热刺激会激惹或加重疼痛;牙痈则咬合及叩击痛较重,疼痛能够定位。
牙痈早期多为风热、胃火,治以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主;若久病失治转为慢性,溃口难收,多为正虚邪滞,治以托里排脓为主。可结合外治法帮助疾病的恢复。
1、风热外袭
(1)方药:银翘散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常用中药: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白芷、防风、赤芍、黄芩、连翘、竹叶、荆芥、牛蒡子、薄荷、豆豉。
2、脾胃热盛
(1)方药:清胃散合黄连解毒汤加减。
(2)常用中药:升麻、黄连、当归、生地、丹皮、黄芩、黄柏、栀子。
3、气血虚弱
(1)方药:托里消毒散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黄芪、当归、川芎、芍药、白术、茯苓、金银花、白芷、甘草。
上清丸、牛黄上清丸、银翘解毒丸、牛黄解毒丸、六神丸,视病情辩证选用。
若牙痈成脓的患者,可用三棱针或小刀挑破,或切开脓肿,放出脓液;待肿痛消失后,根据情况再行补牙或拔牙手术,以消除病因。
1、体针疗法
取太阳、合谷、颊车、下关为主穴,配穴酌选角孙、小海、曲池、阳谷、阳溪、二间、内庭、液门等穴,进行针刺治疗。
2、耳针疗法
取喉、牙、上下颌、神门等耳穴,进行针刺治疗,或用王不留行贴压。
3、外敷疗法
疾病初起,可用冰硼散或六神丸2~3粒含于患牙处,以解毒消肿;伴同侧面颊部肿痛的患者,可用醋调如意金黄散外敷。
4、按摩疗法
每日晨起刷牙时或刷牙后,可轻轻用牙刷或手指按摩牙龈,或用淡盐水漱口后轻轻叩齿。
5、西药疗法
可按医嘱服用甲硝唑、牙周宁、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A及维生素D等西药治疗。
牙痈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牙痈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若尽早治疗,加强口腔卫生,一般可恢复患牙功能,预后较好;若未及时治疗或方法不当,邪毒继续向深部发展可出现其他病变,预后不良。
1、若未及时治疗或方法不当,则邪毒继续向深部发展可致骨槽风。
2、若溃口不收,日久可致牙漏,预后不良。
本病若尽早进行牙髓治疗,可去除病原刺激物,终止其发展,恢复患牙功能。
如果引起牙痈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患者在积极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要注意情志调摄、口腔清洁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本病牙龈化脓疼痛剧烈,会影响病人的进食,容易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应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牙龈红肿疼痛时,局部均匀外涂冰硼散。
2、脓肿破溃时,可用3%双氧水擦洗,或外涂玉匙散;也可将六神丸1~2粒填入脓腔内,但必须将脓液及时漱洗干净后再用药。
3、口服消炎解毒丸用温水吞服,小儿按医嘱酌情服用药物。
4、神昏烦躁的患者,可用安宫牛黄丸溶化后分服;大便秘结的患者,可用大黄粉冲服。
5、中药汤剂宜凉服,于饭后缓缓服用。药后观察疗效及反应。
1、保持室内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根据病情不同,适当调节温度、湿度。
2、若体温升高,或脓肿形成,疼痛厉害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和剧烈活动。
3、注意保持口腔清洁,脓肿破溃后要及时漱口,可用三黄含漱剂频频含漱。
4、病人的痰杯应及时倾倒,消毒后备用。
5、治愈后宜酌情行补牙术或拔除病牙。
1、观察牙龈乳头充血、肿胀、疼痛的程度,以及牙龈脓肿形成的范围。
2、观察体温变化。若伴有发热的患者,观察降温情况。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X线摄片、血常规等检查,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排脓术后应注意休息,饮食清淡有营养,保持干净清洁,避免感染,定时消毒换药。
饮食以清淡而营养丰富为原则。因病人牙痛剧烈,进食困难,故宜进流质、半流质、软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肥腻及海腥发物等,并戒除烟酒。
1、饮食宜营养易消化,可食用牛奶、鸡蛋、瘦肉粥、绿豆汤等。
2、宜多吃清胃火及清肝火的食物,如南瓜、西瓜、荸荠、芹菜、萝卜等。
3、可多食水果和绿色蔬菜,多喝水。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4、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5、忌酒及热性动火食品。
及早防治龋齿是预防牙痈的根本方法。平时应注重口腔清洁,调节饮食,起居规律,增强体质等,可有效减少或减轻疾病的发作。
1、定期检查牙齿,若发现龋齿等情况,应及早治疗。
2、注意口腔卫生,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良好习惯。
3、睡前不宜吃糖、饼干等淀粉之类的食物。
4、保持心胸豁达,情绪宁静,避免脾气急躁等不良因素刺激而诱发牙痈。
5、平时饮食宜规律,少食辛辣助火的食物。
6、生活起居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度运动,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外邪侵袭。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