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肢端肥大症 疾病英文名称: acromrgaly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肢端肥大症 疾病英文名称: acromrgaly 疾病概述: 肢端肥大症(acromrg...
养生
肢端肥大症(acromrgaly)一般是指由于生长激素(GH)持久过度分泌所引起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本病发生的原因为GH分泌过多,主要由于垂体GH瘤或垂体GH细胞增生所引起。患者表现为多个系统的异常,如额骨增生、皮肤变粗变厚、血压升高、打鼾等,而且患者发生结肠癌、肺癌的几率有所增加。未经治疗的肢端肥大症会引起严重心血管、肺、内分泌、肾脏和肿瘤等并发症,显著缩短预期寿命。
无传染性。
约为10例/百万人每年。
肢端肥大症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好发年龄在30~50岁,无明显性别差异。
本病为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所致,引起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原因包括垂体生长激素瘤、异位生长激素分泌瘤等疾患,一些引起生长激素分泌过多的原因还跟遗传有一定关系。
1、95%以上肢端肥大症由分泌GH的垂体肿瘤引起,起源于垂体生长激素细胞或垂体前叶混合分泌GH及催乳素细胞。
2、部分病因为异位生长激素分泌瘤、促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瘤等疾患,包括胰岛细胞癌、下丘脑错构瘤、胰岛细胞瘤、支气管类癌等。
3、与遗传相关的肢端肥大症罕见,相关疾病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MEN)1型和4型、家族性孤立性垂体腺瘤(FIPA)、Carney综合征和MeCune-Albright综合征,能促使垂体增生和肿瘤,导致肢端肥大症。
患者长期过度分泌生长激素,引起全身软组织、骨和软骨过度增生,出现面容改变、手足肥大、皮肤粗厚、内脏增大、多汗、骨关节病变、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异常情况。垂体生长激素瘤约占所有垂体肿瘤的20%,起病隐匿,肿瘤往往生长缓慢,逐渐出现症状,早期无典型自觉症状,GH升高引起的一系列表现往往需要多年时间。
1、特征性外貌
患者可出现前额斜长、眉弓和颧骨高突、下颌前突、齿疏和咬合错位、鼻翼增厚肥大,嘴厚舌大等。
2、皮肤及软组织变化
(1)开始表现为面部、手足等部位的软组织增厚,随后全身皮肤及软组织增生肥大,皮肤变厚变粗,真皮结缔组织及皮下组织增多。
(2)颜面皮肤及软组织增厚,额部有深皱褶,皮肤线纹减少。鼻肥大,唇厚舌大、声带厚长,扁桃体、悬雍垂及软腭增厚。
(3)声音低沉,女性声音变粗。
(4)外耳肥厚、鼓膜增厚,可使咽鼓管阻塞,偶伴耳鸣、耳聋。
(5)皮脂腺增生肥大,皮肤多油脂,可有皮肤色素沉着、黑棘皮病和多毛。汗腺肥大,出汗多(为病情活动的重要指征)。
(6)毛囊扩大,女性多毛。
(7)部分病人伴皮赘及多发性神经纤维瘤。
3、骨关节改变
(1)全身骨骼不同程度增生,骨架变大,骨刺形成,软骨增生。
(2)约30%~70%的患者有关节病,出现脊柱后凸、桶状胸、关节疼痛、腰背痛、手指和足趾增宽,平底足,鞋码或戒指尺寸增大。骨关节症状按发生顺序排列为腕管综合征、背痛及周围关节痛,腕管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腕前部疼痛及手部麻木无力。
(3)超过60%的肢端肥大症患者存在椎体压缩性骨折。
(4)椎间孔四周骨质增生压迫神经根可导致腰背痛。
(5)患者还可有肋骨延长且前段增宽呈念珠状。
4、糖代谢异常
生长激素导致肝脏或外周胰岛素抵抗,15%~38%的患者出现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与一般人群相比,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5、心血管系统
(1)心血管系统的异常病变为本病导致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2)高血压发生率为33%~46%,以舒张压升高更为明显,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3)此外,还有心律失常、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左心室舒张功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等表现。
6、呼吸系统
60%~80%的患者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可伴打鼾、憋气嗜睡、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活动后呼吸困难。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于活动性肢端肥大症,与舌咽部和上呼吸道软组织增厚和水肿有关,发生率约为69%。肢端肥大症病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者比普通人群高3倍。
7、生殖系统
在疾病早期,外生殖器肥大,男性性欲可增强,但在以后多逐渐减退,发展成阳痿;女性性欲减退、不孕、月经紊乱、闭经,还可有溢乳。
8、致肿瘤作用
生长激素瘤病人结肠息肉、结肠癌、甲状腺癌、肺癌等疾病发生率可能增加。
9、肿瘤压迫表现
垂体腺瘤压迫、侵犯周围组织引起头痛、视物模糊、视野缺损(最常见为双眼颞侧半盲、单眼颞侧半盲或全盲)、眼底改变和动眼神经麻痹。肿瘤压迫还可能引起垂体功能减退、下丘脑功能障碍甚至是垂体卒中。
本病可影响多个系统,具体表现详见上诉典型症状。
1、面容出现较大改变;
2、视力或听力异常;
3、背部、四肢关节等部位经常疼痛;
4、体检发现血糖异常;
5、月经紊乱。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可到内分泌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患者出现面容异常改变、四肢骨关节增大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需要进行血清GH检查、GH抑制试验、X线、MRI(磁共振)、CT、遗传分析等检查来确诊疾病;为进一步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检查血脂、血糖、超声、肠镜等。
1、一般检查
医生通过视触叩听的方式来观察患者外貌、骨关节、心脏、呼吸等是否有异常改变。
2、视野检查
部分患者视野受损,医生可通过简单的检查来初步判断。医生会与患者相距1米,相视而坐。检查时,医生与患者同一侧眼睛彼此注视,并遮盖另一眼。医生手指(或持一棉球)作为视标置于二者中间等距离处,分别从上、下、左、右各方位向中央移动。如患者能与医生同时看到视标,则表明视野大致正常。通过此方法可简单判断患者视野情况。
3、视力检查
(1)通过视力表进行检查。
(2)视力下降严重时,医生会在一定距离移动手部,了解患者能看清手指指数的距离或感到手动的距离。
(3)患者指数及手动都不能看清时,医生会在暗室里使用光源照射患者的眼睛,判断患者是否有光感。
1、血清GH检查
肢端肥大症病人的GH分泌丧失昼夜节律性,且24小时GH分泌水平与脉冲次数均增加。
2、GH抑制试验
(1)检查意义:GH抑制试验为临床确诊肢端肥大症的“金标准”,亦为目前判断各种药物、手术及放射治疗疗效的常用指标。
(2)检查方法:患者口服75g葡萄糖,分别于服葡萄糖前30分钟,服葡萄糖后30分钟、60分钟、90分钟和120分钟采血测GH浓度。
(3)诊断标准:目前的诊断标准是口服葡萄糖耐量后GH不能被抑制至<1μg/L。
3、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FG-1)检测
血IGF-1是反映慢性GH过度分泌的最优指标,可作为筛选、疾病活动及评价预后的指标。若病人临床上有肢端肥大,但血IGF-1正常,应怀疑有GH分泌瘤栓塞、病情处于非活动期或为类肢端肥大症等。
4、其他
(1)其他动态试验,如GHRH兴奋试验、TRH兴奋试验、多巴胺抑制试验、精氨酸抑制试验等对诊断肢端肥大症有一定价值。
(2)血脂、血糖等检查可辅助判断患者病情。
部分患者需要进行遗传分析检查。
1、对年轻(<30岁)肢端肥大症患者,应考虑行AIP基因遗传分析。
2、对家族中已有肢端肥大症或(家族性孤立性)垂体腺瘤患者,也应考虑进行AIP基因遗传分析。
3、对2~3月龄儿童表现出生长迅速时,需怀疑X-LAG,进行Xq26.3染色体微复制的筛查。
4、如患者或家族成员的肢端肥大症与MEN1的特征有关,如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和肾上腺肿瘤,应考虑行MEN1基因分析。
5、如基因检测呈阳性,无论是AIP突变还是MEN1突变,建议对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检测。
1、X线
(1)多数肢端肥大症病人蝶鞍显著扩大,鞍底呈双重轮廓,肿瘤巨大时可破坏鞍背和鞍底。
(2)患者出现的手脚掌骨宽厚如铲状,手指、足趾增宽,平底足等表现,在X线片上有诊断特征性。
2、MRI(磁共振)
垂体MRI不仅能发现垂体腺瘤,更能显示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如视交叉、海绵窦等是否受压,肿瘤是否侵犯邻近组织。垂体MRI组织分辨率高,能显示肿瘤内出血坏死和囊性变,因此,常作为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3、CT
(1)垂体CT对评价蝶鞍骨质破坏情况、发现病变内或周边的钙化灶较敏感。
(2)胸部和腹部CT可用于诊断或排除垂体外肿瘤。
4、其他
(1)必要时可用核素标记的奥曲肽显像,或正电子断层扫描(PET)等协助诊断和观察疗效。
(2)心脏、甲状腺超声,肠镜等检查对判断患者病情有帮助。
根据患者的症状,医生首先通过相关的检查来判断是否有生长激素分泌增多的情况,如有增多,再结合相关的影像学检查来判断生长激素的来源。确定本病后,医生还会通过多种检查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与类肢端肥大症、手足皮肤骨膜肥厚症等疾病进行鉴别。
本病的诊断流程主要包括筛查、定性诊断和定位诊断3个过程。
1、筛查
当患者出现2个或以上下述症状时需筛查是否有本病发生。包括新发糖尿病,多发关节疼痛,新发或难以控制的高血压,心室肥大或收缩、舒张功能障碍等心脏疾病,乏力,头痛,腕管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多汗,视力下降,结肠息肉和进展性下颌突出。
2、定性诊断
通过血清生长激素(GH)检查、GH抑制试验、IGF-1检查等实验室检查来确定是否有GH过度分泌。
3、定位诊断
通过颅骨X线、垂体MRI、垂体CT、胸部和腹部CT等检查来确定过度分泌的GH的来源。
1、类肢端肥大症
体质性或家族性,本病从幼婴时开始,有面貌改变,体形高大类似肢端肥大症,但程度较轻,蝶鞍不扩大,血中GH水平正常。
2、手足皮肤骨膜肥厚症
以手、足、颈、脸皮肤肥厚而多皱纹为特征,脸部多皮脂溢出、多汗,胫骨与桡骨等远端骨膜增厚引起踝、腕关节部显著肥大症,但无内分泌代谢紊乱,血GH水平正常。蝶鞍不扩大,颅骨等骨骼变化不显著为重要鉴别依据。
3、无睾巨人症
身材高大,性腺萎缩,指间距离超过身长数,骨骺闭合较晚,骨龄延迟,X线片显示蝶鞍不大,骨骼结构较肢端肥大症为小。性腺功能消失,性激素水平变异,GH水平不高,也无肢端肥大症的其他生化检查及实验室检查等异常发现。
4、妊娠面容
有些妊娠期妇女面容变得粗陋,也可有垂体体积增大、视野改变、糖尿病等,但这些现象于分娩数周后消失。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治疗对于垂体生长激素瘤患者预后极为重要。本病一经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需经多个相关科室进行讨论来决定最佳的治疗方案。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
对手术切除腺瘤,疾病仍处于持续活动状态的患者,或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建议采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选择包括SRLs(生长抑素受体配体)、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和GH拮抗剂等。
1、SRLs
常用的有奥曲肽、兰瑞肽和帕瑞肽等药物,可以抑制生长激素(GH)的分泌和细胞增殖。此类药物主要不良反应为注射部位反应和胃肠道症状,一般为轻至中度。腹部痉挛、胃肠胀气和腹泻常见,多随着治疗持续而减轻。长期使用SRLs可使胆汁淤积或胆结石发病率增加,通常无症状,可定期超声检测。
2、多巴胺受体激动剂
常用的有溴隐亭、卡麦角林,此类药物可以抑制GH释放。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直立性低血压、头痛、鼻塞和便秘等。
3、GH受体拮抗剂
主要使用的药物为培维索孟,能阻断GH的作用,降低血清IFG-1水平。
奥曲肽、兰瑞肽、帕瑞肽、溴隐亭、卡麦角林、培维索孟
1、手术方式
经蝶窦切除肿瘤是大多数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
2、适应证
(1)对于微腺瘤以及局灶性生长、具有潜在手术治愈可能的大腺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式。
(2)有严重急性肿瘤压迫症状(如视功能进行性下降或复视)及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应及早接受手术。
3、禁忌证
手术禁忌证包括拒绝手术、严重的心肌病变或呼吸系统疾病。
4、手术并发症
手术常见并发症包括出血、脑脊液漏、脑膜炎、水盐代谢紊乱及垂体功能减退,颈动脉损伤和视力丧失少见。
1、放射治疗简称放疗,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式。
2、对于本病放射治疗可在手术治疗不成功、药物治疗效果不佳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时进行。
3、常规放射治疗能使超过60%病人的GH水平降低及IGF-1水平恢复正常,但最大疗效往往要到放疗后10~15年才出现。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的预后跟患者的病情、治疗的是否恰当与及时等因素有关,治疗越早,预后越好。部分患者可由于心血管、呼吸系统和脑血管疾病而死亡。
1、本病可危害多个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2、患者外貌可变的相对丑陋,患者可因此而产生一些心理问题。
部分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可得到治愈。
未侵袭海绵窦且术前GH和IGF-1水平仅略高于正常的微腺瘤,手术治愈可达80%以上。
家属要帮助患者建立自信心,不要损害患者的自尊,解除患者对外貌异常的自卑心理,同时创造安静舒适的空间,保障患者有充足的睡眠,协助患者日常生活,防止发生碰撞事故,定期监测患者血糖和血压。
1、心理特点
因身材高大或面部丑陋,患者多情绪郁闷,焦虑不安,有时因受到某些人的讥笑,而陷入自卑和痛苦的精神状态,对治疗丧失信心,甚至产生厌世思想。
2、护理要点
(1)家属:多关怀体贴患者,避免言语伤害,鼓励患者接受自己,注意不要损害患者的自尊。
(2)患者:接受自己,保持心情愉快,培养兴趣及技能,增进自信心和成就感。
1、患者房间设置宜简单,设施摆放整齐,避免患者碰伤、撞伤。
2、家属协助患者的日常生活以防止发生摔伤或撞伤。
3、患者注意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活动以减少身体的负担。
肢端肥大症患者常合并糖尿病、高血压,注意监测血糖和血压,如若异常,应及早请医生调整用药。
1、建议术后12周以上进行IGF-1和随机GH测定,能有效反映手术的缓解情况;进行CT、MRI等影像学检查,了解有无残余肿瘤和临近组织结构。
2、术后6个月检查血压、空腹血糖、HbA1c和血脂水平。
3、每年进行心电图、超声心电图、血管超声等检查。
4、术后2~3年复诊,如存在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或症状,行双能X线骨密度仪、胸部及腰椎X线检查。
5、术后10年复诊,可考虑结肠镜检查,如初次结肠镜检查发现腺瘤,和(或)存在持续升高的IGF-1水平,则每3~5年检查1次。
6、当GH和(或)IGF-1恢复正常后,每6个月复诊一次是有必要的。
适当补充营养有助于患者的机体恢复,但若合并糖尿病或高血压的患者,应按糖尿病或高血压控制饮食。
1、患者恢复期间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
2、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
3、对有咀嚼困难的患者,宜给与柔软的食物。
病情恢复期间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本病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