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恒定性外斜视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恒定性外斜视 疾病概述: 恒定性外斜视是指任何情况下,患者的眼位总处于外偏斜状态。多由间...
养生
恒定性外斜视是指任何情况下,患者的眼位总处于外偏斜状态。多由间歇性外斜视进展而来,少数患者在幼年期发病,发病时即为恒定性外斜视。主要症状有稳定的外斜视、斜视角较大、集合不足等。对于本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经手术矫正斜视后,多数患者可重新获得双眼单视。
根据发病机制可分为以下几类:
1、分散过强型外斜视
看远时的斜视角大于看近时。当患者不固定注视特定目标时出现明显外斜视。斜视角一般比较稳定,调节性集合与调节(AC/A)比值高。
2、集中不足型外斜视
看近处物体时的斜视角大于看远处物体时,AC/A比值低,单眼内转功能正常,双眼单视功能易遭破坏。
3、基本型外斜视
看远和看近时的斜视角基本上一样,AC/A比值正常。
无传染性。
暂无确切流行病学资料。
多见于12岁以前的小儿。
本病多由间歇性外斜视进展而来,随着间歇性外斜视病情的进展,因调节力减退,失去代偿,成为恒定性外斜视。少数患者在幼年期发病,发病时即为恒定性外斜视。
1、间歇性外斜视
间歇性外斜视若不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恒定性外斜视。可能与神经支配因素、屈光因素、解剖因素等有关。
2、遗传因素
此种情况少见,在幼年期即发病。
主要的症状是稳定的外斜视、斜视角较大、集合不足(不能对眼)、立体视和双眼注视功能较差(即不能看清物体远近形态,向同侧方注视时,双眼不能看向同一方位)。常合并A-V征(患者向上和向下看时,眼睛斜度发生较明显的变化)。
随着病情进展,当单眼注视无法形成中心凸融合,另一眼被抑制,非注视眼则发展为弱视。
本病属于眼科范畴,患者可去眼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眼部进行相关检查,尽量不要佩戴隐形眼镜,可佩戴框架眼镜,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物名称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都有哪些症状呢?您的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
2、您是否还有其他不舒服的地方?
3、您做过哪些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4、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怎么样?
5、您是否患有其他疾病?
6、您家里是否有亲属有同样的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
2、这个病遗传吗?
3、会影响我的视力吗?
4、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5、怎么治?需要治疗多久?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我需要吃哪些药?有没有什么副作用?
8、平时生活我需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出现稳定的外斜视、斜视角较大、集合不足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进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然后可能会建议做知觉检查、融合控制的评估、眼位检查、眼球运动试验、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等,以进一步了解病情,明确诊断。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眼部检查,以了解有无斜视,以及斜视角是否稳定、双眼交替还是单眼等。
1、知觉检查
包括Worth四点灯实验、立体视觉等。知觉检查对手术时机的选择和预后评估有重要作用。
2、融合控制的评估
包括远视和近视时融合控制情况的评估,通过外斜视的控制情况进行严重程度的分级标准,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重要作用。
3、眼位检查
三棱镜+遮盖—去遮盖试验测量显性斜视度,在有融合性集合患者中测量的斜视度会变小;三棱镜+交替遮盖试验测量所有外斜视,用于手术量设计。
4、眼球运动试验
应评估单眼和双眼运动,并注意有无不足、亢进或非共同性。双眼运动较单眼运动更易暴露出眼外肌功能不足、亢进或非共同性。婴幼儿因无法配合,可采用单眼遮盖和眼头转动来帮助鉴别眼球运动是否正常。
5、睫状肌麻痹屈光检查
常用的睫状肌麻醉剂包括阿托品、环戊通等。通过该试验可以明确屈光不正的状态和最佳矫正视力。充分的睫状肌麻醉对于儿童准确的屈光检查非常重要。
根据患者病史,以及稳定的外斜视、斜视角较大、集合不足等临床表现,再结合知觉检查、融合控制的评估、眼位检查、眼球运动试验等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恒定性外斜视一般采用手术治疗,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案。此外,肉毒毒素治疗和三棱镜治疗,也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绝大多数患者在眼部肌肉注射肉毒毒素后,可获得双眼立体视功能重建,效果持久。
肉毒毒素
1、分散过强型外斜视
手术方式以双眼外直肌后退为主。
2、集中不足型外斜视
集中训练无效者应该及早手术,手术方式以内直肌切除术为主。
3、基本型外斜视
有人主张以加强内直肌为主,也有人主张减弱外直肌联合加强内直肌。
1、三棱镜治疗
三棱镜可以矫正斜视,改善患者症状。适用于斜视角度小于10°的患者。
2、其他
集中不足型外斜视,集中训练有一定效果。
本病的治疗周期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发生于幼年时期的恒定性外斜视,预后差;由间歇性斜视进展而来的恒定性外斜视,经手术治疗后,可重新获得双眼单视,预后好。
患者会因为眼位异常产生自卑心理。
经积极手术治疗,由间歇性斜视进展而来的恒定性外斜视,一般可重新获得双眼单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坚持规范化训练,纠正不良用眼习惯。还要保持身心健康,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并遵医嘱按时复诊,进行相关检查。
1、注意用眼卫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保证光线充足、姿势正确、适度休息,防止过度疲劳。
2、应坚持进行规范训练,缓解症状,戴镜治疗患者,不可脱脱戴戴,应坚持佩戴。
3、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4、保持乐观心态。
1、术后两周复查,观察伤口恢复情况,并进行拆线。
2、术后1个月复查,了解眼位情况、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切口愈合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出现,依据双眼视觉功能情况来决定是否增加视觉功能训练。
3、术后3个月再次随诊,了解患者眼位情况、双眼视觉功能恢复情况及有无并发症出现。
1、加强术眼保护,防止眼部碰撞。
2、保持卫生,勿用手揉眼,防止感染。
3、注意观察伤口情况,按时换药。
4、术后不宜进行剧烈运动,1个月内避免游泳或淋浴。
患者在配合相关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重视饮食护理,清淡饮食,禁食辛辣油腻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利于疾病的治疗。
1、患者应多吃一些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如西蓝花、胡萝卜、西红柿、葡萄等。
3、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适量选择优质蛋白质,增加矿物质的摄入。
4、提倡定时定量进餐。
1、戒烟忌酒。
2、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喱等。
本病的预防应注意以下几点:
1、积极治疗间歇性斜视。
2、注意保护眼睛,避免用眼过度。
3、有屈光不正者,及时进行矫正。
4、从婴幼儿时期抓起,家长要注意仔细观察孩子的眼睛发育和变化。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