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乙酰苯胺类中毒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乙酰苯胺类中毒 疾病概述: 常用的乙酰苯胺类药物有非那西丁及对乙酰氨基酚。乙酰苯胺类中毒...
养生
常用的乙酰苯胺类药物有非那西丁及对乙酰氨基酚。乙酰苯胺类中毒大部分由于大量误服、频繁或长期应用所致。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发绀、呼吸急促、食欲减退、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发生中毒后应立刻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处理,并通过药物治疗、补液、血液透析等方式进行治疗。
本病不会传染。
目前尚无明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目前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该疾病好发于某一人群。
常用的乙酰苯胺类药物有非那西丁、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含有非那西丁的药物包括复方阿司匹林片、小儿退热片等。乙酰苯胺类中毒者大部分由于大量误服、频繁或长期应用乙酰苯胺类药物所致。
乙酰苯胺类中毒患者的症状与中毒药物的类型、中毒剂量等因素有关,非那西丁中毒患者可出现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患者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乏力、面色苍白、出汗等症状。
1、非那西丁中毒
(1)除恶心、呕吐、耳鸣、出汗等症状外,主要表现为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所致的发绀,并伴有呼吸急促、心率增快等缺氧症状。如发生溶血性贫血,可出现血红蛋白尿,尿由鲜明黄色转为红葡萄酒色。
(2)重度中毒者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症状,如激动、谵妄和惊厥等。后出现木僵和昏睡,甚至发生休克。
(3)长期应用可有头痛、眩晕、腹痛、发绀、贫血、乏力、激动、失眠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药疹、高热、面部水肿等症状。
2、对乙酰氨基酚中毒
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摄入主要引起肝损害,一般可分为四期。
(1)第1期:在服后0.5~24小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身体不适、无力、面色苍白、出汗,偶见中枢神经抑制现象。
(2)第2期:在服后24~40小时,第1期症状消失,但出现右上腹部触痛,黄疸,少尿或无尿。
(3)第3期:在服药后72~96小时,肝功能明显异常,重新出现无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4)第4期:在服药后4~14日,异常肝功能恢复,或进而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败血症或死亡。
1、长期应用非那西丁可导致肝、肾损害,甚至引起急性肾衰竭。
2、对乙酰氨基酚中毒严重者可发生肝性脑病,有精神错乱、激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1、服用大量乙酰苯胺类药物。
2、出现恶心、呕吐、耳鸣、出汗。
3、发绀、呼吸急促、食欲减退、乏力、面色苍白。
4、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怀疑服用大量乙酰苯胺类药物或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如果发现患者服用的药物,可携带药瓶或药盒。
3、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4、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什么时候服的药?服用了多少?是什么药?
4、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1、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3、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4、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5、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6、回家后该怎么护理?
7、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当患者服用乙酰苯胺类药物后出现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发绀、呼吸急促、食欲减退、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药物服用情况立刻进行治疗,如果患者条件允许也可进行血常规、肝脏功能检查、尿液检查等,了解患者病情。
1、血常规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血小板、白细胞、粒细胞减少情况。
2、尿液检查
有尿管型、血尿、少尿等肾损害的表现。
3、肝脏功能检查
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表现,如胆红素和转氨酶升高等。
医生会询问患者有哪些异常症状以及症状出现的时间,询问患者既往服用乙酰苯胺类药物的情况,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肝脏功能检查、尿液检查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诊断。
乙酰苯胺类中毒应根据患者中毒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治疗。发生中毒后应立刻进行催吐、洗胃、导泻等处理,然后选择药物治疗、补液、血液透析等方式进行治疗。
有肝衰竭者,应给予相应处理,并加强支持治疗。
1、根据患者情况适当补液,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发绀或贫血较重时应输血,必要时给予患者氧气吸入。
1、对乙酰氨基酚中毒时应使用解毒剂进行治疗,主要选用N-乙酰半胱氨酸。它是目前最有效的特异性解毒剂,口服或静脉滴注均可。
2、发生紫绀时,可应用亚甲蓝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
3、根据患者情况应用糖皮质激素。有出血者可用维生素K。
N-乙酰半胱氨酸、亚甲蓝、维生素K
本病通常不选择手术治疗。
有严重肾功能损害时,可适当进行血液透析或血液灌流,去除血液中有害物质。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口服过量药物中毒后应立刻进行催吐,用生理盐水洗胃。洗胃后注入硫酸镁导泻。
本病预后与患者中毒剂量、治疗时机等因素有关。经过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治愈,预后较好,部分患者病情较重、治疗不及时,也可能导致患者死亡。
乙酰苯胺类药物中毒会引起恶心、呕吐、耳鸣、出汗、发绀、呼吸急促、食欲减退、乏力、面色苍白等症状,可导致肝脏、肾脏损害,引起溶血性贫血、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肝性脑病等,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
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部分患者可以治愈,可基本恢复正常生活。
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对于疾病的康复有重要作用。患者应积极调整生活方式,合理作息,同时保持良好心态,严格遵医嘱用药,按时到医院复诊,促进疾病康复。
1、心理特点
(1)患者因服用止痛退烧药而出现中毒症状,可能会出现懊恼、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
(2)对于有自杀倾向的患者,常常有抑郁、意志消沉、厌世的心理。
2、护理措施
(1)家属要多关心和体贴患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早日康复。
(2)患者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积极接受和配合治疗,必要时可进行心理咨询。
患者应严格遵照医嘱用药,不可自行停药或增减药物剂量,以免影响治疗效果。若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及时与医生沟通,根据医嘱调整用药。
1、保证休养环境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对机体的恢复可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3、有肝损害者避免饮酒,以免造成肝功能进一步损害。
遵医嘱按时复诊,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尿常规等,了解疾病恢复情况。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宜清淡饮食,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谷物、豆类和奶制品,保持充足的营养。
病情恢复期间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以下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本病的发病风险:
1、严格按照医嘱或说明书的剂量用药。
2、如果家中有儿童或智力不健全的人,注意药物的存放。
3、对于有自杀倾向的人,应及时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