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孕期下肢水肿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孕期下肢水肿 疾病概述: 孕期下肢水肿是血管内的液体成分渗出血管,积聚在组织间隙中造成的...
养生
孕期下肢水肿是血管内的液体成分渗出血管,积聚在组织间隙中造成的。在孕期,特别是孕晚期会出现下肢脚踝部或腿部水肿现象,休息后稍退,严重者水肿逐渐向上蔓延,可达大腿部、腹部、外阴、甚至全身。主要与孕期生理变化、体内的血浆蛋白水平以及某些疾病等有关。大部分患者经过一般治疗、饮食调理及对因治疗,症状常可得到改善。
孕期下肢水肿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孕期生理性下肢水肿
经休息后,水肿明显减轻或者完全消退,称为体位性水肿或生理性水肿。
2、孕期病理性下肢水肿
经休息后,水肿仍不消失或日渐加重,水肿由踝部开始,逐渐向小腿、大腿、外阴部、腹部以及全身发展,水肿部位组织膨胀、隆起,皮肤紧绷发亮,按之有凹陷,体重增加超过正常范围。
无传染性。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无特定人群。
孕期下肢水肿的病因比较复杂,单纯的下肢水肿往往与孕期的生理变化有关;病理性下肢水肿可能与某些肾脏及心血管疾病有关。
1、孕期生理变化
单纯的下肢水肿往往与孕期的生理变化相关,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由于孕期内分泌的变化,造成体内水分和盐的潴留。
(2)妊娠期,日益增大的子宫压迫盆腔及下腔静脉,阻碍血液回流,使静脉压特别是下肢静脉压升高,故常发生下肢远端水肿,以足部和小腿为主,站立时间较长的孕妇更明显。
2、疾病
部分孕期水肿与疾病有关,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肾脏疾病等均可表现为下肢水肿,甚至全身水肿。
3、其他
(1)妊娠期,由于肾脏负担加重而出现蛋白尿,致使孕期低蛋白血症,也可出现下肢水肿。
(2)孕期下肢水肿还与孕妇体内的血浆蛋白水平有关,如孕期贫血等也会发生水肿。
孕期下肢水肿主要表现为下肢脚踝部或腿部水肿,皮肤紧而发亮,弹性降低,用手指重压足踝内侧或小腿胫骨前方,会出现局部凹陷。严重者水肿逐渐向上蔓延,可达大腿部、腹部、外阴、甚至全身。
水肿部位易发生组织损伤、溃疡而不易愈合。
可伴有体重骤增、尿量减少、易疲劳等症状。
1、孕期反复出现下肢水肿、按压局部凹陷等;
2、伴体重骤增、尿量减少、易疲劳等症状;
3、出现头痛、头晕、眼花、视力障碍,可能为中度或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表现;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孕妇在妊娠期出现下肢水肿的表现,可在家属的陪同下前往产科就诊。
2、怀疑心血管疾病者,应咨询心血管内科。
3、怀疑肾脏病者,应于肾内科就医。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患者在检查前需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以及过度劳累。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双下肢水肿?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休息后水肿是否会减轻?
3、您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吗?如体重骤增、乏力等?
4、除了双下肢有水肿以外,是否还有其他部位的水肿?
5、您的排尿情况如何?尿量怎样?
6、您的血压、血脂和血糖高不高?控制情况如何?
7、是否有心脏病、肺水肿、肾功能不全、营养不良等病史?
8、具体胎龄、孕期的健康情况如何?
1、我为什么会出现下肢水肿?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的症状严重吗?需要治疗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我该如何配合?
4、推荐采用什么治疗方法?需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能治愈吗?
6、治疗所用的药物有什么副作用吗?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孕妇反复出现下肢水肿、皮肤紧而发亮、按压局部凹陷等相应症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疾病情况;之后可能建议其做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试验、血生化检查、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超声检查、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胎儿监测等。
1、医生用手指按压孕妇的腿部,若指压时出现明显凹陷,恢复缓慢,就表示有水肿情况。
2、休息一会儿之后,若水肿并未消退,可进行血压测量,以明确水肿是否由高血压导致。
3、对相关脏器进行检查,若存在肾区压痛、叩击痛,可考虑肾源性病变。
1、血常规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水平有利于评估是否发生贫血;白细胞结果有助于炎症性病变的诊断和鉴别。
2、尿常规
检查是否存在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有助于排查肾脏相关病变。
3、肾功能试验
常选用酚磺酞(亦称酚红)试验等,检测肾脏的排泄功能。
4、血生化检查
测定血脂、血糖、转氨酶、肌酐水平,判断是否存在糖尿病或肝、肾功能异常。
5、血清心肌标志物检查
D-二聚体水平可以评估是否有静脉血栓形成,脑钠肽水平可评估心力衰竭的程度。
1、心电图检查
可判断心脏功能情况,有助于心脏病的诊断和鉴别。
2、胎儿监测
包括胎心监测、胎儿电子监测等,可动态了解胎儿的情况。
1、超声检查
(1)产科超声:是产科常规的检查,可了解胎儿在宫内的生长发育情况。
(2)腹部超声:可了解孕母的肝、肾、脾、胰腺等器官情况,从而判断是否有腹水发生。
2、超声心动图
可详细了解患者是否有心脏功能或结构上的改变。
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下肢水肿的典型表现,以及体格检查和实验室等相关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即可孕期下肢水肿的进行诊断。
生理性的孕期下肢水肿通过限制钠盐的摄入、注意休息等一般治疗,多可缓解,同时密切关注病情变化;病理性的下肢水肿需尽快明确病因,并针对原发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1、孕期下肢水肿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久坐或久站。卧床时可将下肢抬高,以减少下肢血液回流的阻力,改善下肢循环。
2、平时应注意保暖,不宜穿着太过紧身的衣物,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适当地限制食盐摄入量,以减少体内的水钠潴留。
1、利尿药
妊娠期一般避免使用药物治疗,以免对胎儿造成不良影响。但若水肿延及到膝部以上,病情较重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使用利尿药进行治疗。
2、降压药
若诊断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可遵医嘱进行降压治疗,以预防心脑血管意外和胎盘早剥等严重母儿并发症,常用的口服降压药物有拉贝洛尔等。
拉贝洛尔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孕期下肢水肿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生理性的孕期下肢水肿一般会在分娩后逐渐缓解;病理性下肢水肿经过早期、规范的治疗,症状也可得到改善。
1、长期存在下肢水肿,提示有原发病的可能,若未及时治疗,原发疾病可能进行性加重,从而威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
2、水肿有比较强的占位效果,可能导致水肿部位的功能减低或者不适。
3、水肿部位易发生组织损伤、溃疡而不易愈合。
孕期下肢水肿患者经过及时且规范的治疗,症状通常可得到改善。
孕期下肢水肿患者应加强生活管理,注意休息和睡眠姿势的调整,避免久坐或久立。同时,注意监测体重、血压等情况,以便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下肢水肿加重时,应遵医嘱合理用药,避免擅自用药或随意调整药物剂量。一旦出现不良反应需及时就诊。
1、在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并适当抬高下肢,以解除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有利于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2、孕期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3、避免久坐或长时间站立,要经常改换坐立姿势。
4、适当进行散步等运动。
5、平时应注意保暖,同时避免穿过紧的衣服,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1、观察水肿凹陷程度、水肿部位、范围大小及伴随症状。
2、孕期定期测量体重,因为体重的变化是观察水肿消长的重要指标,并且通过测量体重也可了解治疗效果。每次测量体重时,应注意时间、衣着、排泄及饮食等情况均应一致。
3、定期测量血压,尽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孕期下肢水肿患者,除了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外,还应注意饮食调理,注意限制水、钠的摄入,同时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均衡,以免加重症状。
1、如果孕妇缺乏蛋白质和铁元素,可能导致营养性低蛋白血症或贫血,也容易引发下肢水肿,因而孕期应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尤其是鱼肉、瘦肉、奶类及豆制品等优质蛋白,同时,注意补充铁质与钙质。
2、注意营养搭配,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以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有利于提高机体抵抗力,促进新陈代谢。
1、饮食宜少盐,盐的进食量应控制在每天2~4克左右,避免酱菜、腌制品等含盐量较多的食物。
2、少吃难消化、易胀气的食物,如油炸糕、白薯、洋葱、土豆等,以免引起腹胀,使血液回流不畅,加重水肿。
3、对于下肢水肿较严重的孕妇,应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
4、不宜多食大蒜、大葱、辣椒等刺激性强的调味料。
1、怀孕前积极治疗肾脏或心血管等原发性疾病。
2、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避免内分泌紊乱。
3、适当运动,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如久坐、久站等。
4、坐在沙发或椅子上时,可以把脚抬高,还可以适当散步或进行腿部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
5、孕期提倡清淡、低盐的饮食,同时,注意保证营养均衡。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