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顿咳 疾病英文名称: whooping cough 疾病别名: 天哮咳、疫咳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顿咳 疾病英文名称: whooping cough 疾病别名: 天哮咳、疫咳 疾病概述:...
养生
顿咳(whooping cough),是指顿咳时邪引起的肺系时行疾病,临床以阵发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主要特征。病程可拖延2~3月以上,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为多,年龄愈小,病情愈重。如果无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如果并发肺炎、脑病,预后较差。西医称本病为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一)初咳期
1、风寒证
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清涕,咳声重浊,日渐加剧,痰液清稀,形寒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浮。
2、风热证
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声高亢,痰液黏稠,咽红,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二)痉咳期
1、痰热证
主要表现为痉咳剧烈,咳声高亢,痰液稠黏,颜面浮肿,眼睛、牙龈、鼻腔出血,或痰中带血,心烦失眠,口干口渴,小便色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数有力。
2、痰湿证
主要表现为痉咳症状不如痰热证剧烈,咳声微缓,痰液较稀,面色苍黄,面目浮肿,大便稀薄,食欲不振,舌淡苔白滑或白腻,脉象有力。
(三)恢复期
1、肺阴不足证
主要表现为咳嗽次数减少,但呈呛咳状,痰少质黏难咳,伴口唇干燥,盗汗,手足心热,舌质红、苔薄或无苔,脉细数。
2、脾肺气虚证
主要表现为咳声不扬,咳而无力,气短懒言,痰液稀薄,精神疲惫,肢体乏力,自汗,饮食减少,形体消瘦,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有传染性。
患者和带菌者。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
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5岁以下小儿易感性最高。
感受顿咳时邪是本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基本病机为痰结气逆,病位在肺。
感受顿咳时邪
小儿具有肺常不足的生理特点,一旦调护失宜,感受顿咳时邪而发病。顿咳时邪自口鼻而入侵于肺卫,肺气失宜而咳嗽,咳嗽日久,邪气渐退,正气耗伤,肺脾亏虚,多见气阴不足之证。
本病以阵发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主要特征。根据临床病程可分为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
1、初咳期
为时约1周。咳嗽初起类似感冒,但有逐渐加重之势。可伴有流涕,鼻塞,痰白而稀,昼轻夜重。
2、痉咳期
从第2周开始,可达6周。主要表现为咳嗽连连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吐出痰液后咳嗽暂时缓解。咳时可伴面目红赤,涕泪交进,弯腰屈背。痉咳每日发作数次或数十次,可因进食、激动等诱发。
3、恢复期
咳嗽逐渐缓解而消失,约2~3周。此时咳嗽渐渐好转,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发作程度逐渐减轻,直至消失,可伴肢体乏力、饮食减少、多汗等。
肺炎喘嗽
年幼、体弱患儿,因脏腑娇嫩,神气怯弱,不耐时邪痰热侵袭,在疾病极期可发生变证。如果痰热壅盛,闭阻于肺,出现壮热咳喘,痰涌气急,并发肺炎喘嗽。
1、如果出现高热不退、呼吸急促、鼻翼煽动、发绀、烦躁不安、喉间痰鸣。
2、或者出现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抽搐。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阵发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
2、或伴有面目红赤,弯腰屈背。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儿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很多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家长陪同就诊。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阵发性痉挛咳嗽、咳后有特殊吸气性吼声等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除上述症状外,还有其他不适如睡眠不安,大便秘结等症状?
3、之前有接触过百日咳患者吗?
4、平时孩子体质如何?大小便正常吗?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吗?吃过什么药吗?
6、平时饮食状况如何,有偏食辛辣刺激食物的习惯吗?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儿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血常规、细菌培养、抗原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儿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儿哭声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胸部脏器有无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血常规
早期白细胞总数升高,可达(20~40)×109/L,淋巴细胞升高,可占60%~80%。
2、细菌培养
咽拭子细菌培养早期阳性率较高,在疾病第1周阳性率高达90%,以后降低。
3、抗原抗体检测
鼻咽拭子涂片做直接或间接免疫荧光抗原抗体检测,前者用于早期诊断,后者多在发病2周后呈阳性。
4、血清学检查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查血清中PT、FHA特异性抗体,其中IgG-PT最有早期诊断价值。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阵发痉挛性咳嗽、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小儿咳嗽、哮喘等进行鉴别。
1、病史
有顿咳接触史。
2、临床表现
发病初期感冒症状逐渐减轻,而咳嗽反增;阵发性痉咳,咳嗽末有鸡鸣样吸气性回声,日轻夜重;面目浮肿,目睛出血,舌系带溃疡等。
3、辅助检查
血常规、细菌培养、抗原抗体检测、血清学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1、感冒
无明显逐日加重及日轻夜重的咳嗽症状,病程较短,易于康复。
2、百日咳综合征
副百日咳杆菌、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引起类似百日咳的痉挛性咳嗽,称为百日咳综合征。但其血常规中淋巴细胞增高不如百日咳明显,依靠病原体分离或血清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本病以泻肺镇咳为主要原则。以豁痰降逆贯穿始终,根据不同时期分别佐以宣肺、清肺、润肺。初咳期治以温肺散寒宣肺,或疏风清热宣肺;痉咳期治以涤痰降气,泻肺清热;恢复期治以养阴润肺,益气健脾。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候特点在基础方上进行加减。
1、风寒证
(1)如果出现风寒表证较重的患者,可加用荆芥、防风。
(2)如果出现咳嗽加剧,痰浊内阻的患者,可去姜枣,加用百部、紫菀。
2、风热证
(1)如果出现咽红疼痛较重的患者,可加用蝉衣、板蓝根等。
(2)如果出现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加用青黛、瓜蒌、天竺黄等。
3、痰热证
(1)如果出现咳嗽呕吐剧烈的患者,可加用旋覆花、代赭石等。
(2)如果出现痰多黏稠的患者,可加用黛蛤散、天竺黄、胆南星等。
(3)如果出现咳嗽作喘的患者,可加用葶苈子等。
(4)如果出现两目红赤的患者,可加用龙胆草等。
(5)如果出现胁痛的患者,可加用柴胡、郁金、桃仁等。
(6)如果出现咯血、衄血的患者,可加用白茅根、侧柏叶、参三七。
4、肺阴不足证
(1)如果出现呛咳较剧烈的患者,可加用杏仁、马兜铃等。
(2)如果出现盗汗、手足心热的患者,可加用地骨皮、浮小麦等。
(3)如果出现痰液黏稠,或大便干结的患者,可加用瓜蒌等。
5、脾肺气虚证
(1)如果出现自汗较重的患者,可加用黄芪、浮小麦等。
(2)如果痰较多的患者,可加用陈皮、半夏等。
(3)如果出现不思饮食的患者,可加用砂仁、神曲、鸡内金等。
(一)初咳期
1、风寒证
(1)方药:杏苏散加减。
(2)常用中药:杏仁、苏叶、桔梗、枳壳、前胡、半夏、橘红、茯苓、甘草、生姜、大枣。
(3)中成药:通宜理肺丸、风寒咳赚丸、风寒咳嗽颗粒、小儿止咳糖浆、杏苏止咳糖浆、半夏止咳糖浆。
2、风热证
(1)方药:桑菊饮加减。
(2)常用中药:桑叶、菊花、芦根、杏仁、桔梗、甘草、连翘、薄荷。
(3)中成药:桑菊感冒片、川贝枇粑糖浆、小儿咳喘灵冲剂、止咳定喘口服液。
(二)痉咳期
1、痰热证
(1)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桑白皮、黄苓、川贝母、苏子、杏仁、半夏、黄连、山栀子。
(3)中成药:二母宁嗽丸、蛇胆川贝胶囊、复方鲜竹沥液。
2、痰湿证
(1)方药: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2)常用中药:桑白皮、半夏、紫苏子、百部、苦杏仁、浙贝母、葶苈子、大枣。
(3)中成药:橘红丸、杏仁止咳糖浆、橘红痰咳液、祛痰止咳颗粒。
(三)恢复期
1、肺阴不足证
(1)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2)常用中药: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甘草、扁豆、桑叶。
(3)中成药:二冬膏。
2、脾肺气虚证
(1)方药:人参五味子汤加减。
(2)常用中药: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麦冬、五味子、生姜、大枣。
(3)中成药:养阴清肺丸、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百合固金口服液。
通宜理肺丸、风寒咳赚丸、风寒咳嗽颗粒、小儿止咳糖浆、杏苏止咳糖浆、半夏止咳糖浆、桑菊感冒片、川贝枇粑糖浆、小儿咳喘灵冲剂、止咳定喘口服液、二母宁嗽丸、蛇胆川贝胶囊、复方鲜竹沥液、橘红丸、杏仁止咳糖浆、橘红痰咳液、祛痰止咳颗粒、二冬膏、养阴清肺丸、川贝清肺糖浆、蜜炼川贝枇杷膏、百合固金口服液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1、针灸疗法
主穴取合谷、尺泽、肺俞,配穴取曲池、丰隆、内关。用泻法,不留针。1日1次,5次为1个疗程。用于痉咳期。
2、西医治疗
(1)抗生素早期应用,常用红霉素,疗程1~2周。或选用头孢克洛等。
(2)并发百日咳脑病惊厥时,可用地西泮或苯巴比妥。有脑水肿者,可行脱水疗法。病危重者,可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顿咳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顿咳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预后与发病年龄,免疫状况及有无并发症有关。如果无并发症,一般预后良好。如果并发肺炎、脑病,预后较差。
部分患儿可有并发症,如肺炎喘嗽、脑病,好发于年龄幼小、病情严重及体弱儿童。
如果诊断明确,治疗及时得当,一般预后良好。
如果引起顿咳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饮食调护不当,会引起本病再次发作。
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避免去公共场所、注意休息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恢复和身体恢复。
1、关心体贴患儿,多与患儿沟通、交流。
2、轻症患者白天多安排室内或户外活动,分散注意力。
3、对烦躁哭闹的患儿可采用讲故事,听儿歌等患儿喜欢的方式,做好情绪调护。
1、遵医嘱按时用药,服药后注意效果和不良反应。
2、喂药时应缓慢,少量多次,以防驱吐,药丸或药片碾成粉末用温开水调服。
2、中药汤剂及中成药应饭前温服。
1、保证患儿休息及睡眠,避免啼哭或活动过度,治疗尽量集中进行,减少一切致咳的刺激因素。
2、痉咳初发时,协助侧卧、抱起或坐起,轻拍背部,助痰排出。
3、居室空气宜新鲜,但又要防止受凉,温湿度适宜。
4、易感儿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1、注意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神志,面色及咳嗽的持续时间、性质等情况。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果出现剧烈痉咳、呼吸困难,痰鸣、紫绀或者有意识障碍、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抽搐等表现,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处理。
饮食宜清谈、易消化、富营养,忌食肥腻,辛辣刺激食品。痉咳时应暂停进食或哺乳,痉咳后限食不能过急,食后少动,以免呕吐。
1、初咳期饮食应寒温相宜,少量多餐,缓慢进食,可给以牛奶、豆腐、肉末、青菜等。
2、痉咳期饮食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为宜,如藕粉、牛奶、蛋花汤、果汁、扁豆红枣粥,进食应少食多餐。
3、恢复期加强饮食调护,逐步增加营养,可给以百合粥、沙参粥滋养肺阴。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调味料,以免助热。
2、忌食油腻黏滞食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
3、忌食煎炸的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本病是可以预防的,及时接种疫苗,流行季节避免去公共场所,经行药物预防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按时接种白百破三联疫苗。
2、易感儿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
3、发现百日咳患儿及时隔离4~7周。
4、与百日咳患儿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观察3周。
5、对免疫力低又有百日咳接触史的婴幼儿进行药物预防,其中包括红霉素或复方磺胺甲愿唑,用药时间7~10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