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口水疹 疾病别名: 口周湿疹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口水疹 疾病别名: 口周湿疹 疾病概述: 口水疹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炎症性皮肤病,是...
养生
口水疹是一种主要发生于婴幼儿的炎症性皮肤病,是由于嘴边皮肤长期受到唾液的刺激和摩擦而产生的,主要表现为口周干裂疼痛,口周有红斑、鳞屑、丘疹等。本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可得到治愈,个别患者因病程较长,可遗留口周色素沉着。
无传染性。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好发于婴幼儿、儿童,在某些条件下,成人也可患病,但不多见。
口水疹的主要病因是口唇及周边皮肤长期受到口水浸渍和其他外界刺激,导致炎症反应和皮肤症状的出现。具体病因包括唾液刺激、外界刺激、皮肤敏感性和口腔发育有关。
1、唾液刺激
当婴幼儿流口水时,口水中的酶及其他物质可能对婴儿的皮肤产生刺激作用,导致炎症反应和皮肤症状的出现。
2、外界刺激
除了口水外,其他外界刺激也可起到一定作用,比如食物残渣、乳汁、频繁用口水巾摩擦皮肤等,可能进一步刺激口周皮肤,加重口水疹症状。
3、皮肤敏感性
婴幼儿的皮肤相较成人而言,更薄且皮肤屏障不全,所以更容易受到刺激后发生炎症。
4、口腔发育
婴幼儿的口腔需要一定的过程发育,口腔活动逐步增加,包括吸吮、咀嚼和舌头的协调运动等。这些过程会刺激唾液腺的分泌,导致口水增加。而且婴儿常不能及时吞咽口水,口水长期停留在皮肤表面,更易引起口水疹。
口水疹的主要症状为口周皮肤的红斑、肿胀、丘疹等炎症性改变。起初可为散在的红色小丘疹,随病情发展丘疹增多,可相互融合成片,并出现皮肤红肿、鳞屑、疱疹、渗液等,伴有口唇干裂,疼痛。因口唇干燥和瘙痒,婴幼儿常不断舔舐或抓挠患处皮肤,使病情加重。
一般无明显并发症。
1、婴儿口周出现红斑、丘疹、水疱等;
2、婴儿因皮损引起的瘙痒、疼痛等自觉症状而不停哭闹,影响正常进食和睡眠;
3、婴儿不停搔抓,皮损有加重趋势;
4、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可到皮肤科或儿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家长证件、户口本、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若之前使用了相关药物,可携带药盒。
4、患儿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皮肤症状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哪些部位的皮肤有症状?
3、以前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吗?
4、出现皮疹前有没有接触过什么物质,或吃了什么特殊食物或药物?
5、平时是母乳喂养吗?
6、平时经常流口水吗?
7、父母有过敏经历吗?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
2、这个病可以治好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吗?
4、怎么治疗?需要住院吗?
5、治疗用的药物是激素吗?对孩子有影响吗?
6、日常生活中还需要注意什么吗?
当婴幼儿口周出现红斑、丘疹等皮损时,需要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观察皮损特点,然后可能建议进行血常规、局部皮肤活检等,但一般通过特征性皮损即可做出诊断。
主要观察典型皮损表现及皮损的发病部位,同时注意患儿皮肤有无搔抓、摩擦痕迹,以及是否存在烦躁不安等表现。
血常规可发现部分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升高。
若皮肤黏膜有破溃者,可行局部皮肤活检,可明确有真皮血管周围淋巴细胞浸润,少数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
本病主要根据患儿的流口水病史,以及口周红斑、鳞屑,口周干裂疼痛等典型表现来做出诊断,辅助检查较少使用。本病需要与痱子、接触性皮炎、手足口病等疾病相鉴别。
1、痱子
痱子通常在气候炎热、潮湿时发生,虽然也可表现为皮肤的成片红斑、丘疹,但好发于腋下、肘窝等皮肤褶皱部位,无明显疼痛,偶尔可伴有瘙痒。随气候转凉,痱子可自行消退。一般依据发病特点可以鉴别。
2、接触性皮炎
是因皮肤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在患儿接触部位突然出现界限清楚的急性皮炎,皮损形态多单一,去除诱发因素后皮损能较快消退。斑贴试验有助于确定变应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病史有助于鉴别。
3、手足口病
好发于患儿的手、足、口部位,表现为局部的红斑,丘疹。手足口病有较强的传染性,根据流行病史和皮损发生部位,通常可以鉴别。
口水疹治疗的主要目的是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或)加重因素,减少和预防复发。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同时注意日常护理。
1、合理选用润肤剂,润肤剂可以增加皮肤含水量、外源性补充皮肤脂质含量,修复受损的皮肤,改善皮肤屏障功能。在治疗过程中,应在发病部位涂上药物,再在颜面部和颈部无病变部位涂上润肤剂。
2、注意保持口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口水巾,纠正患儿舔舐口周皮肤的不良习惯。
1、糖皮质激素
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能缓解炎症,改善症状,建议尽可能使用低剂量治疗,不能长期使用,以免导致皮肤萎缩、血管扩张等副作用。常用药物为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适合两岁以上的儿童,这类药物能抑制自身免疫反应,从而缓解皮肤炎症,常用药物为他克莫司软膏。
3、抗生素
如果皮损发生破溃,或患儿用手抓挠,容易导致继发细菌感染,需要外用抗生素药物来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
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他克莫司软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
该疾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口水疹属于中医学“烂口疮”“唇风”“湿疮”等范畴,治疗原则为发时治标,平时治本,根据患者病情辨证用药,发作期以清热利湿为法,缓解期以健脾益气为法,尤其好发人群为婴幼儿、儿童,用药时应仔细用量,常用方剂如:小儿化湿汤、泻黄散等。需在专业的中医医师指导下用药治疗,不可自行服用。
口水疹的预后良好,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以治愈,少数患者因患病时间长、反复发作、抓破感染等因素可导致口周皮肤遗留疤痕及色素沉着。
口水疹若不及时治疗,皮疹范围扩大,严重的炎症可导致皮肤破溃、继发感染,最终遗留瘢痕和炎症后色素沉着,对美观造成很大影响。
多数患者经治疗后可以治愈,但有一定可能复发,随年龄增长,长期流涎、口腔发育等病因可被去除,口水疹复发逐渐减少,成年人很少发病。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患儿口周皮肤的清洁,并注意避免各种可疑病因,并注意观察患儿的病情恢复情况。
可能因婴儿皮肤损害表现,或者因瘙痒婴儿出现哭闹、烦躁不安的情况,导致家属存在焦虑、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家属可多与医生进行交流,缓解不良情绪,并积极配合医生给患儿进行相关治疗。
1、保持皮肤干燥,及时用纸巾或柔软的布料蘸干口周液体,注意不要用力摩擦。
2、保持皮肤清洁,但要注意避免用香皂、热水等清洗皮损部位。
3、保持婴儿双手卫生,经常修剪指甲,或者在婴儿睡觉时可用棉布轻轻包裹双手,避免搔抓皮肤出现破损,引起感染。
4、保持环境清洁,避免婴儿接触尘螨、宠物毛发等变应原,以免加重病情。
5、适当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有助于缓解口唇干裂、皮肤瘙痒的症状。
主要观察经过治疗后,皮损及瘙痒症状有无减轻,患儿一般情况是否恢复良好。当治疗效果不佳,皮损面积不断扩大,或者出现严重的感染时,要及时复诊,避免耽误治疗。
本病患者没有特殊的饮食要求,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因患者多为婴幼儿,母亲的饮食也需要进行一定的调整。
1、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定时定量,不宜过饱。
2、母亲应多吃水果、蔬菜和豆类食品,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增强患者的营养。
3、进食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口周残留的食物残渣。
饮食禁忌主要针对哺乳期母亲。
1、哺乳期母亲应严格戒烟、限酒。
2、少吃辛辣、油腻、刺激性强的食物。
3、避免食用明确过敏的食物。
1、对于唾液分泌旺盛,正处于萌牙阶段的婴幼儿,家长要及时清理口周分泌物,注意用柔软的纸巾、手帕蘸干,不要用力摩擦,以免损伤皮肤。
2、在秋冬季节常被婴儿润肤露,发现皮肤干燥时及时涂抹。
3、家长在喂奶或食物时,要注意避免溢出,饭后及时清洁,保持手部和口周卫生。
4、及时修剪婴儿指甲,避免过长的指甲抓破口周皮肤,引起皮肤感染、炎症发作。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