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口周湿疹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口周湿疹 疾病概述: 口周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
养生
口周湿疹是一种炎症性皮肤病,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环境、免疫因素等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口周均见有不同程度红斑及轻度水肿,伴瘙痒、疼痛、灼热或紧绷感。部分皮损干燥起屑,出现轻度皲裂以及角化。本病多见于婴幼儿、儿童,如不积极治疗,可能对会小儿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暂无证据证明口周湿疹可以人传人,但可能由于患处皮肤破溃导致自体传染。
口周湿疹的发病率不高,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多见于婴幼儿、儿童。
口周湿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遗传因素、免疫因素、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异常等有关。
1、遗传因素
本病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有关。当父母一方或双方有湿疹病史,则后代患病率较正常小儿升高。此外,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史也可增加患病风险。
2、免疫因素
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由细胞免疫介导的IV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3、环境因素
主要是外界环境中的变应原诱发疾病的发生。
(1)吸入变应原:如尘螨、动物皮屑、花粉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尘螨,而花粉作为季节性吸入性变应原,是季节性加重的因素。
(2)食物变应原:可见于牛奶、鸡蛋、番茄、柑橘、鱼或鱼肝油等食物过敏。
(3)接触性变应原:如合成纤维、毛织品、洗涤剂、自来水、汗液、日光等均可诱发本病或加重本病的急性发作。
4、皮肤屏障功能异常
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引起皮肤通透性增加,经表皮水分丢失增加导致皮肤干燥、脱屑。此外,还可导致变应原、病原体容易经皮进入人体,从而诱发加重免疫和炎症。
1、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
2、部分小儿自身免疫力较弱,发生湿疹的可能性较大。
3、过度给小儿清洁皮肤会使皮肤屏障功能破坏,增加患病风险。
本病通常发生在患者口周,皮肤会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等皮损,常伴有瘙痒、疼痛、灼热或紧绷感。部分皮损干燥起屑,出现轻度皲裂及角化。
1、皮疹
在病程发展中,红斑、丘疹、水疱、脓疱、糜烂、结痂等各型皮疹可循序出现,常有2~3种皮疹同时并存,或在某一阶段以某种皮疹为主。
2、剧烈瘙痒
患者可出现剧烈瘙痒,常因剧烈瘙痒而经常搔抓,使病情加重。
3、其他
比较严重的口周湿疹容易引发口唇干裂、疼痛、出血等。
继发感染:由于患儿常有剧烈瘙痒,易搔抓致皮肤破溃,可能继发感染出现细菌性或病毒性皮肤病等并发症。
剧烈瘙痒可引起小儿哭闹烦躁、食欲变差、睡眠不安等。
1、口周反复出现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等。
2、皮损范围不断扩大。
3、瘙痒明显,影响日常活动或睡眠。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于皮肤科就医咨询。
1、小儿皮肤常不明原因的出现皮损,须及时于小儿科。
2、成人患者可到皮肤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对皮损部位进行检查,穿宽松衣物便于医生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需陪同就医,并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什么时候出现的皮损?都哪些部位有皮损?
2、随时间推移,皮损范围有扩大或缩小吗?
3、以前有过类似情况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4、以前有没有得过一些过敏性疾病?
5、近期有接触新衣服、玩具吗?
6、最近是否吃了什么特殊食物或药物吗?
1、这是什么病?什么原因引起的?严重吗?
2、会传染吗?
3、需要怎么治疗?治疗多长时间?
4、能治疗吗?会复发吗?
5、日常需要注意什么?
6、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患者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等皮损,并伴有瘙痒等症状,需及时就医咨询。就医后,医生首先会对患儿进行常规的体格检查,观察皮损的状况,必要时可能需要做嗜酸性粒细胞计数、IgE检查、皮肤点刺试验等,进一步明确诊断、找出病因。
医生会观察患者皮损发生的部位、形态、范围、数目等,同时注意皮肤有无搔抓、摩擦等痕迹,以及是否存在烦躁不安等表现。
1、血常规检查
部分患者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
2、IgE检查
可有血清IgE升高表现。
3、皮损细菌培养
可帮助诊断继发细菌感染等。
1、皮肤斑贴实验
斑贴试验主要目的是寻找致敏原,找出致敏原因,从而实施针对性治疗及预防。操作简单、检查较安全,不良反应极少,且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2、其他
皮肤点刺试验、免疫状态指标(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等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病情发展情况的判断有一定的帮助。
根据病史(家族过敏史或有哮喘、过敏性鼻炎等病史)、典型皮损表现,多可作出诊断。相关实验室检查、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等有助于进一步明确诊断。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接触性皮炎、痱子、疥疮等疾病。
1、接触性皮炎
主要因皮肤接触外界某些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在患儿接触部位突然出现界限清楚的急性皮炎,皮损形态多单一,去除诱发因素后皮损能较快消退。斑贴试验有助于确定变应原。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病史有助于鉴别。
2、痱子
痱子多发生于炎热环境中,好发于皱襞部位,如腋下、肘窝。皮损多表现为密集分布的丘疹或非炎症性水疱,出汗后明显增多,自觉症状不明显,天气转凉后好转,根据发病特点较容易鉴别。
3、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皮损为针头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散在性分布。患儿夜晚常有剧烈瘙痒。皮损若经久不愈,可出现皮疹、抓痕等表现,容易与小儿湿疹混淆。通过显微镜检查发现疥螨或卵有助于鉴别。
本病的治疗目的在于缓解或消除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对于症状比较轻的患者,主要采取外用药物治疗,而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口服药系统治疗。
1、衣物以棉质地为宜,宽松、凉爽。
2、注意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如尘螨、动物毛、花粉等变应原。
3、应避免搔抓皮损处,并可温水沐浴,洗后立即涂抹保湿润肤剂,有助于恢复皮肤屏障。
1、糖皮质激素
一线治疗药物,医生会根据患者皮损情况,选择不同效用的糖皮质激素。
2、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
包括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等,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也可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3、抗生素
如莫匹罗星、夫西地酸软膏等,可减少细菌或真菌等感染,避免加重炎症。
4、其他
可外用止痒剂如多塞平乳膏、非甾体类抗炎药软膏,或根据皮损情况选用湿敷氧化锌油等。
他克莫司软膏、吡美莫司乳膏、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软膏、氧化锌油、多塞平乳膏
本病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口周湿疹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口周湿疹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经过正规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若未及时治疗,瘙痒剧烈者可影响日常生活。
1、严重瘙痒可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学习等。
2、湿疹可能合并感染。
通过治疗干预基本能控制症状,维持正常的生活状态。
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患者的皮肤清洁,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并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恢复情况,症状加重时需及时就医。
1、生活环境
卧室应该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室内要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皮肤护理
(1)勤换衣物和被褥,并保持皮损部位清洁干燥。
(2)避免用肥皂清洗皮损。
(3)保持患儿双手卫生,经常修剪指甲,不用手搔抓皮损。局部瘙痒剧烈、皮肤温度高,可使用冷湿敷;感觉瘙痒难忍,可用手掌轻轻拍打,以代替抓挠。
(4)使用无香料的唇膏可以保持口唇湿润,对口唇有保护作用。
3、其他
(1)穿柔软、棉质的内衣。
(2)注意环境卫生清洁,避免接触尘螨、宠物等变应原,以免加重病情。
湿疹患者应均衡饮食,以清淡为主。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促进疾病康复。
1、对于小婴儿应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定时定量,不宜过饱。
2、食用高蛋白、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1、忌食海鲜类食物。
2、少吃辛辣食物,如辣椒、葱、姜、蒜等。
3、少吃油腻、油炸食物。
4、少吃甜食,如糖类、咖啡及甜的饮料。
5、少吃发物,如鱼、虾蟹、牛羊肉等。
对于这一疾病的预防需要从日常生活做起,包括明确过敏原、对摄入食物的把控,保持个人卫生,增强自身免疫力等。
1、需多吃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适当摄入糖和脂肪。
2、远离并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尘螨等),并注意避免牛奶等过敏食物,防止刺激及诱发疾病。
3、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经常换洗衣物、枕巾、被褥等物品。
4、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干爽,并且要经常打扫卫生,以免灰尘囤积。
5、家长应该督促小儿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并且每天定时锻炼身体,如散步、体操等舒缓的动作,增强小儿体质。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