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皮肤溃烂 疾病英文名称: skin ulcer and erosion 疾病别名: 皮肤溃疡和糜烂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皮肤溃烂 疾病英文名称: skin ulcer and erosion 疾病别名: 皮肤...
养生
皮肤溃烂(skin ulcer and erosion)包括了皮肤溃疡和皮肤糜烂,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两种继发性皮肤损害。两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上存在一定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各有特点。其中,皮肤溃疡是指皮肤缺损超过表皮全层,深达真皮或皮下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愈后留有瘢痕;皮肤糜烂则是处于表皮范围内的皮肤缺损,损害较溃疡表浅,基底层细胞仍存在,故愈后不留瘢痕。值得指出的是,皮肤糜烂可向深部持续发展最终导致皮肤溃疡形成,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皮肤溃烂”。
皮肤溃烂分为皮肤溃疡和皮肤糜烂。其中,皮肤糜烂可向深部持续发展导致溃疡形成。
皮肤溃烂本身不会传染,但由于某些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白喉杆菌等)、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等)、真菌(如白色念珠菌、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等)、寄生虫(如阿米巴)、梅毒、沙眼衣原体等感染引起时,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血液、呼吸道、直接/间接接触、性接触等方式进行传播。
皮肤溃烂是较为常见的两种继发性皮肤损害,暂无确切发病率报道。
好发于患有感染性疾病、肿瘤、过敏、物理性疾病等原发疾病者。
皮肤溃烂的病因复杂多样,可由皮肤细菌、病毒、真菌等多种病原体感染引起,也可因肿瘤、过敏、物理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多种系统性疾病导致。
1、感染因素
(1)细菌感染:包括皮肤疖肿、痈、蜂窝织炎、汗腺炎、寻常狼疮、腔口部位皮肤结核、丘疹坏死性结核疹、臁疮、皮肤炭疽、鼻疽、皮肤白喉、坏死性痤疮、下疳型脓皮病、麻风、热带溃疡、分枝杆菌性溃疡、游泳池肉芽肿等。
(2)病毒感染:如生殖器疱疹、手足口病、口蹄疫等。
(3)真菌感染:包括组织胞浆菌病、隐球菌病、球孢子菌病、皮肤孢子丝菌病、着色真菌病、皮肤毛霉菌病、放线菌病、奴卡菌病、黄癣、脓癣等。
(4)寄生虫感染:如皮肤阿米巴病、麦地那线虫病、东方疖等。
(5)其他病原体感染:如梅毒、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腹股沟肉芽肿等。
2、肿瘤因素
包括鳞癌、Paget's病、基底细胞上皮瘤、Kaposi肉瘤、恶性黑色素瘤、跖部疣状癌、毛鞘癌、皮脂腺癌、蕈样肉芽肿等。
3、过敏因素
如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自身敏感性皮炎等。
4、物理性因素
如冻疮、褥疮、放射性皮炎、光化性唇炎、职业性皮肤溃疡、烧伤、外伤等。
5、免疫因素
包括红斑狼疮、白塞病、坏疽性脓皮病、阿弗他口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硬红斑、Wegener肉芽肿、闭塞性动脉硬化症、雷诺症、天疱疮、类天疱疮等。
6、代谢因素
如糖尿病。
7、循环因素
如高血压缺血性溃疡等。
8、其他
还有一部分皮肤溃烂的病因尚未明确,包括头顶部糜烂性脓疱性皮肤病、乳头糜烂性腺瘤病、湿疹、多形红斑、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致死性中线肉芽肿、急性女阴溃疡等。
皮肤溃烂的主要表现为皮肤糜烂、破溃、溃疡形成,两者的临床表现可存在相似之处,但又不尽相同,各具特点,与原皮肤损害密切相关。在此,主要介绍一些常见病引起皮肤溃烂的临床表现。
1、头顶部糜烂性脓疱性皮肤病
多见于70岁以上女性,好发于头皮、额颞部,起初为小片头皮发红,随后可出现脓疱、结痂,当浅表脓疱破溃或去除结痂时可见湿润的皮肤糜烂面,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病变区域的永久性秃发。
2、皮肤念珠菌病表现
以口腔念珠菌病最为常见,又称为鹅口疮,临床表现为在患者口腔黏膜表面出现凝乳状白色假膜,容易剥离,其下可见鲜红的糜烂面。另外,育龄期女性可发生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炎,出现白带增多、外阴瘙痒、外阴表皮剥蚀、水肿、潮红、糜烂,可同时导致配偶发生念珠菌性包皮龟头炎,表现为包皮龟头潮红、散在红色丘疹以及包皮、冠状沟浅红色糜烂、脓疱。
3、黄癣表现
多见于农村地区的儿童,起初为毛根部皮肤发红,继而出现小脓疱,干后即变成黄痂。黄痂为本病的典型皮损,如黄痂被除去,可见其下出现鲜红湿润糜烂或浅溃疡,可形成萎缩性瘢痕,导致永久性秃发。
4、生殖器疱疹表现
主要表现为外生殖器或肛门周围群集或散在小水疱,一般在2~4天水疱破溃,即形成皮肤糜烂或溃疡,常自觉疼痛,结痂后自愈。男性好发于包皮、龟头、冠状沟和阴茎等处;女性好发于大小阴唇、阴阜、子宫等处。患者常伴有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发热、乏力等全身表现。
5、放射性皮炎表现
患者常有放射性接触史,皮损常发生于放射性接触部位,边界清楚,主要表现为皮肤糜烂、溃疡、红斑、水肿、色素变化、瘢痕形成等。
6、Paget's病表现
包括乳房Paget's病和乳房外Paget's病两种类型。其中,乳房Paget's病多见于中老年女性,一般发生于单侧乳头、乳晕及其周围,主要表现为边界清楚的红色斑片、表面有渗出性结痂,可见皮肤糜烂、皲裂、渗液等,随着病情进展,可形成溃疡及乳头回缩;乳房外Paget's病则多见于5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好发于阴囊、阴茎等处,皮损与乳房Paget's病相似。
7、湿疹表现
急性湿疹主要表现为多形性皮疹,自觉剧烈瘙痒,患者常因反复搔抓形成点状糜烂面,表面多有明显渗出,多对称分布,常见于头面、耳后、四肢远端、手足、阴囊、肛门等处。
8、过敏性接触性皮炎表现
患者多在接触致敏物质后,在接触部位或身体暴露部位突然出现边界清楚的急性皮疹,主要表现为红斑、水肿、丘疹、水疱及大疱,水疱破裂则会出现皮肤糜烂、渗液和结痂,多伴有瘙痒、烧灼感或胀痛,病程呈自限性,但再次接触过敏原可再发。
9、坏疽性脓皮病表现
多见于30~50岁人群,起初为炎性丘疹、水疱、脓疱或小结节,皮损可在短期内发生中心坏死,形成溃疡,溃疡大小不等,边界清楚,边缘皮肤呈紫红色,溃疡底部为湿润、溢脓的肉芽面,覆有坏死组织,溃疡中心不断愈合,同时又不断向四周呈远心性扩大。皮损好发于下肢、臀部或躯干,常伴有较剧烈的疼痛和压痛。
10、丘疹坏死性结核疹表现
好发于青年人,主要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红褐色丘疹,中心坏死、溃疡,最后留有凹陷性、萎缩性瘢痕。
11、皮肤阿米巴病表现
多见于热带或亚热带的青壮年男性,主要表现为肛门周围出现浸润性溃疡,或在阿米巴肝脓肿引流处出现脓肿、溃疡。
12、类脂质渐进性坏死表现
多见于中青年女性,起初皮疹为边界清楚、隆起的红色丘疹,逐渐发展为黄色硬斑块,约1/3患者可发生皮肤溃疡,溃疡呈穿凿型,易复发。
13、淤积性皮炎表现
为静脉曲张综合征常见的皮肤表现,患者通常在小腿内侧上半部有不同程度的静脉曲张,小腿下半部尤其是踝部可有水肿、色素沉着,常继发湿疹或慢性溃疡。
14、高血压缺血性溃疡表现
好发于小腿下部的后侧面、外踝上方,呈圆形或椭圆形溃疡,周围有紫红色晕,基底面肉芽组织较少,常有剧烈疼痛。
15、糖尿病皮肤溃烂表现
好发于足部及小腿等部位,常因轻微外伤或感染后,出现慢性顽固性溃疡,无疼痛。
16、褥疮表现
多见于长期卧床者,好发于身体受压部位(如骶尾部、踝部),起初为局部皮肤变红发亮,周围有白色的缺血边缘,继而糜烂形成溃疡,多呈圆形、基底苍白、肉芽组织少。
皮肤溃烂可并发皮肤感染、瘢痕形成、皮下脓肿等。
在原发皮肤损害基础上,发生皮肤溃烂者,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应前往皮肤科就诊,待明确病因后有可能转至相应科室继续诊治。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皮肤溃烂多久了?
3、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在服用什么药物吗?
9、您是否患有基础疾病呢?
10、您吸烟吗?吸多久了?平均每天吸多少?
11、您喝酒吗?喝多久了?平均每天喝多少?
12、您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3、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如果住院的话,需要住院治疗多久?
8、需要做手术吗?
9、这个病会遗传吗?
10、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1、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当患者出现皮肤糜烂、溃疡、皮疹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过敏原检测、病理活检、Wood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等检查。
医生首先会进行皮肤检查,了解皮肤溃烂的部位、数目、大小、分布范围、颜色、边界、基底面、有无异常分泌物等情况,并观察是否存在水疱、红斑、丘疹等其他皮肤损害,以初步判断引发皮肤溃烂的病因。
1、血常规
医生通过分析红细胞、白细胞、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等指标,初步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出血、过敏等。
2、血生化
包括谷丙转氨酶、胆红素、血肌酐、尿素氮、血糖、血钠、钾、钙、氯等,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及代谢状态。
3、病原学检查
包括分泌物涂片、病原体分离培养、血清抗原抗体检测、核酸检测等,为各种感染性疾病的诊断、病原体鉴定、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4、免疫学检查
包括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补体C3、C4等,可帮助查找病因,辅助诊断。
5、过敏原检测
怀疑过敏引起时,医生会进行过敏原检测,协助诊治。
病理活检:必要时医生会取得患者的皮损组织,制作成病理切片,通过显微镜下观察及免疫组化分析,获得最终的病理诊断,是各类皮肤疾病诊断的“金标准”。
1、Wood灯检查
又称为滤过紫外线检查,在暗室中利用滤过紫外线照射患者皮损处,某些皮肤病可产生特殊的荧光,对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2、皮肤镜检查
为简单放大镜的扩展,是用来观察皮肤色素性疾病的常用工具,可用于多种皮肤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皮肤糜烂、溃疡、皮疹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免疫学检查、过敏原检测、病理活检、Wood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
皮肤溃烂的治疗需首先明确病因,然后针对原发病进行相关治疗。一般病因去除后,皮损大多可逐渐好转、愈合,但溃疡愈后会留有瘢痕。
1、日常注意皮肤护理,保持溃烂部位清洁卫生,可避免继发感染或加重病情。
2、对于物理性因素引起者,应采用隔离防护措施。
3、对于过敏引起者,应避免接触可疑过敏原。
1、抗生素
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溃烂,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外用抗生素和(或)全身应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有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氧氟沙星等。
2、抗真菌药
主要用于真菌感染引起的皮肤溃烂,常用药物为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布替萘芬等,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剂型及用量。
3、抗病毒药物
主要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溃烂,常用抗病毒药物有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4、抗组胺药物
主要用于过敏引起的皮肤溃烂,常用抗组胺药物有氯雷他定、氯苯那敏、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等。
5、糖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
主要用于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皮肤溃烂,常用药物有地塞米松、泼尼松、曲安奈德、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
青霉素、头孢曲松、红霉素、氧氟沙星、克霉唑、咪康唑、酮康唑、特比萘芬、布替萘芬、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氯雷他定、氯苯那敏、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地塞米松、泼尼松、曲安奈德、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对于肿瘤等引起或皮肤溃烂发生组织坏死时,应考虑手术切除。
皮肤溃烂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皮肤溃烂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在发生溃烂的急性期,常有较多的渗液,因此,急性期的治疗以湿敷为主,可选用具有安抚、清洁、保护作用的外用药物,有利于溃烂处的早期愈合。
本病的预后主要取决于病因、病情严重程度、诊治时机等,通常来讲,大多数良性疾病引起者经积极诊治,病情可得到有效缓解;而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所致者,病情迁延不愈,预后不佳。
皮肤溃烂是较为严重的继发性皮肤损害,若不及时治疗,病情会不断加重,严重影响机体健康。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部分患者经积极诊治,去除病因后,本病一般可治愈。
患者日常应注意皮肤保护,积极配合治疗,并在医生指导下正确进行皮肤护理,同时观察治疗后症状的恢复情况。
皮肤溃烂不仅会严重影响外貌,有时还可能因治疗困难,病情迁延不愈,患者易出现焦虑、不安、自卑等不良情绪,家属要多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及时给予患者疏导和安慰,帮助患者稳定情绪,并使其正确面对疾病,提高治疗依从性。患者也可通过散步、听音乐、与他人倾诉等方法平复不良心理,也可与医生进行交流,了解本病的治疗方法,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休息,有助于保持平稳的心理状态。
2、保持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溃疡部污染。
3、注意个人安全,避免皮肤创伤,以防加重病情。
4、规律作息,充足睡眠,避免劳累。
5、适当增加体育锻炼,可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机体恢复。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复诊计划,患者应遵医嘱定期到院复诊。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起到辅助控制病情,保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合理膳食,清淡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充足。
2、多食新鲜水果蔬菜,保证机体营养摄入,有助于促进皮损恢复。
3、适当补充高蛋白食物,如肉类、鸡蛋、牛奶等,保证机体营养均衡。
4、高热量饮食,保证机体能量摄入充足。
1、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加重病情。
2、避免进食海鲜、羊肉等发物,以防引起皮肤损害扩大。
3、限制烟酒摄入,以防对机体产生不良刺激,影响皮肤恢复。
由于皮肤溃烂属于继发性皮肤损害,因此对于皮肤溃烂的预防实际上是针对各种原发疾病进行预防。
1、积极治疗相关的原发疾病。
2、职业相关者,应加强个人防护,坚持佩戴防护用具。
3、避免接触过敏原。
4、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5、合理膳食,三餐规律。
6、保持心态平和,避免紧张、焦虑。
7、存在肿瘤及慢性病家族史者,应做好定期体检。
8、避免外伤。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