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气脱证 疾病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qi desertion 疾病别名: 脱气证、元气虚脱证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气脱证 疾病英文名称: syndrome of qi desertion 疾病别名: 脱...
养生
气脱证(syndrome of qi desertion),是指机体正气虚怯,元气衰惫,气随血脱,阴阳欲离而出现的一种危重证候。临床以昏迷及脏腑功能虚衰症状为特征。本病的发生与过度劳累、久泄久痢等有关。如果病程较短,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使病情转危为安,预后一般较好。主要见于西医学中的休克早、中期,心力衰竭、中暑、低血糖、某些脑部疾病、多种危重病的昏迷前期。
本病的发生与过度劳累、久泄久痢等有关。基本病机为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病位主要在肺、脾、肾。
1、过度劳累
在长期饥饿、极度疲劳、暴邪骤袭等状态下,元气亏虚已极,急骤外泄,发为本病。
2、久泄久痢
久病不愈,正不胜邪,或误汗误下、外伤、崩漏、产后大出血等致气虚已极,或气随津血而脱,发为本病。
本病以昏迷及脏腑功能虚衰症状为特征。常为病情突然变化而出现的危重证候,故应积极抢救。常见于阳气素虚、久病不愈、老年体弱的人群。
1、主要症状
表现为汗出淋漓或大汗不止,昏迷或精神萎靡,气微肢冷,二便失禁,瞳孔散大。
2、次要症状
表现为面色苍白,目合口张,声鼾,或经水崩下,或产后失血过多。
3、典型舌脉
舌淡,脉微细欲绝或芤。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资料。
1、如果出现汗出淋漓或大汗不止,昏迷或精神萎靡,气微肢冷,二便失禁,瞳孔散大。
2、或者出现目合口张,或经水崩下,或产后失血过多。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如果出现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气虚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急诊科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这种情况多久了?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口唇青紫等症状?
3、最近饮食情况如何?
4、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5、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进行过什么治疗吗?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7、作息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熬夜?睡眠如何?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首先应进行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X线检查、CT、B超检查、心电图等,以确定汗出是否有感染。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高低、呼吸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头部四肢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一般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等,红细胞计数、血小板,有时需要动态观察。
2、血生化
包括电解质、肝肾功能、血气分析、血清乳酸水平等,有助于明确病情。
心电图
常规应行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的情况,有助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
X线检查、B超、CT检查
可明确的肺、胃、肝等的大小、形态、有无占位性病变,帮助排查病因明确诊断。
根据患者昏迷及脏腑功能虚衰症状表现,再结合相应辅助检查,通常不难诊断。诊断过程中还需与亡阳证等相鉴别。
1、临床表现
以气息微弱、汗出不止,脉微及气虚症状为诊断的主要依据。呼吸微弱而不规则,汗出不止,为肺气外脱,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口唇青紫,为心气外脱,口开目合,手撒身软,为脾气外泄,二便失禁为肾气欲脱。
2、辅助检查
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X线检查、CT、B超检查、心电图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亡阳证与气脱证
二者均为危急证候,都有大汗淋漓的表现。亡阳证多为真阳衰微,或汗出过多,下利不止等造成阳气衰竭,阳不恋阴,阴阳离决。表现为昏迷不醒,汗出肤冷,目合口张,手撒肢厥,二便失禁,鼻息低微,舌质淡,脉微细欲绝,而气脱证因大汗淋漓,致使气虚欲脱,但未出现昏迷,只是精神困乏,故气脱证可为亡阳证的先驱证候。
本病治疗以益气固脱为主要原则。本病常为危重证候,应迅速抢教,对不能口服汤剂而鼻饲又困难患者,可采用人参针剂或人参复方针剂。在抢救气脱的同时,应兼顾到其他疾病,治病求本,采取相应的综合措施。
1、方药
独参汤或参附龙牡汤加减。
2、常用中药
人参、附子、干姜、甘草、龙骨、牡蛎、山茱萸。
生脉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针灸治疗
取百会、水沟、足三里、神厥、关元、三阴交、命门,针用补法,每日1~2次。或者将两手中指对齐合缚之后,艾丸灸两中指间五壮,重者并灸百会、中脘、气海穴。
气脱证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气脱证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预后与发病原因、病程长久,抢救及时,治疗得当等因素有关。如果病程较短,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可使病情转危为安,预后一般较好。
1、如果病情较重,可危及生命。
2、元气来复后,当抓住病因及出现的症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否则,气脱证会再度出现,病情会更趋危重。
如果病情较轻,抢救及时,治疗得当,症状可获得缓解,预后较好。
如果基础疾病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起居调护不当,都会引起气脱证再次发作。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口腔皮肤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1、家属勿在病床前议论病情,以免影响患者情绪。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尽量避免情志过激,保持心境平和,心情舒畅,注意静养。
1、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用药效果和不良反应。
2、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时,要密切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注意有无药液外渗。
3、中药汤剂中的参附龙牡汤中有附子,故应注意附子的毒性作用。
4、若出现乌头碱中毒的表现时,应立即停药,及时报告医生。
1、周围环境宜安静舒适,避免强光、噪音等不良刺激。
2、重症患者应安置于抢救室或监护室内,备各种急救物品和药品。
3、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左肩下垫一小枕,与平卧位交替进行,以减少舌根后坠和气道阻塞的可能。
4、保持呼吸道通畅,随时吸出气道中的分泌物。
5、注意保暖,肢冷严重患者,可放置热水袋取暖。
6、保持口腔清洁、湿润,做好口腔护理。
7、大小便失禁的患者,保持外阴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1、注意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
2、注意观察面色、皮肤温度、汗出、舌象等情况。
3、出现心悸、水肿、喘促、小便不通,或出现四肢厥冷、大汗淋漓、不省人事等,应立即报告医生。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需要血尿便常规、生化检查、X线检查、CT、B超检查、心电图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一般患者宜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应予以喂食,并防止呛咳,避免窒息发生。
1、阴阳俱脱,口渴欲饮患者,可频服淡盐水、参汤或果汁等饮料。
2、病情稳定后,可给予补气养阴食品,如扁豆、蚕豆、莲子、大枣、牛羊肉等。
1、忌食温燥辛辣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调味料。
2、忌食生冷,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3、忌食油腻黏滞食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
本病的发生与过度劳累、久泄久痢等有关。因此,避免过度劳累、避免外邪侵袭,积极治疗原发病等措施,有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注意生活起居有常,根据自身情况适当锻炼,避免过度劳累。
2、随气候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避风寒,防止正虚邪袭。
3、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少食肥腻、辛辣剌激食物,以防损伤脾胃。
4、注意调摄情志,疏通气机,避免情志过激。
5、积极治疗原发病,可根据体质选择健脾益气、收敛止血、调补阴阳等方法调整体质,增强正气。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