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青霉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penicillinosi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青霉菌病 疾病英文名称: penicillinosis 疾病概述: 青霉菌病(penic...
养生
青霉菌病(penicillinosis),是指由于各种青霉菌所引起的感染性疾病。青霉菌约有250多种,少数为条件致病菌,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伤时感染本菌而发病。患者的常见症状包括甲癣、皮肤树胶肿样损害、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青霉菌病的治疗以药物治疗为主。本病预后取决于感染严重程度、原发疾病类型、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
青霉菌病按照致病性及临床特点,主要分为青霉菌病和马尔尼菲青霉菌病两类。
1、青霉菌病
由单相青霉菌引起,这类青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青霉菌病患者中查出本菌,可能为条件致病菌,也可能为伴生性或污染性真菌。
2、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青霉菌中目前所知唯一的双相菌,带菌动物为竹鼠,主要见于东南亚等地。本病又分为局限型和播散型,以播散型多见。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
感染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人。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传播途径尚未明确,吸入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分生孢子可能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青霉菌病常并发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者,一般以变态反应性疾病出现,故很难确定其准确的发病率。
好发于免疫力低下人群(如艾滋病、长期大量使用免疫抑制剂者)。
青霉菌病主要由于机体免疫力低下或外伤时感染青霉菌所引起。青霉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多数通常为污染菌,少数菌种在一定条件下可引起青霉菌病和肺青霉菌病。
青霉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根据致病菌种类、受累部位及病变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常见症状包括甲癣、皮肤树胶肿样损害、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
1、青霉菌病
(1)皮肤受累:皮肤可出现类似树胶肿样溃疡,好发于阴部、股部及臀部;也可引起足菌肿及甲癣。
(2)呼吸道受累:初期为肺炎样表现,不具有特异性,如咳嗽、咳痰、咯血、呼吸困难、发热、食欲不振、消瘦等;病情较重者可出现肺脓肿。同时患者可伴有胸闷、咽喉痒痛、荨麻疹、哮喘等变态反应表现。
(3)尿道受累:症状类似肾绞痛。
(4)脑部受累:可出现眼底点状或火焰状出血,以及精神错乱、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1)局限型:常为局限性结节,患者可无明显不适,或出现附近淋巴结肿大。
(2)播散型:可有不规则发热、盗汗、进行性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大等。部分患者可见播散性脓肿。
青霉菌病可并发呼吸衰竭、心包炎、感染性休克、脓胸、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
1、突然出现高热、寒战、嗜睡、昏迷。
2、突发发绀、呼吸困难、肾绞痛。
3、出现其它紧急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反复发作的发热、盗汗,影响日常生活。
2、出现咳嗽、咳痰、胸痛症状,有时候还可发现痰中带血、咯血。
3、发现皮肤有皮疹,有时候还伴瘙痒。
4、自己触及皮下有结节。
5、自己触及淋巴结有肿大。
6、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情况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1、呼吸内科、感染性疾病科
病情平稳者应前往呼吸内科或感染性疾病科就诊。
2、急诊科
病情危急时,应立即前往急诊科诊治。
1、就诊时可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建议穿着便于检查的衣物、鞋袜。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近期有没有过旅行史?去的哪里?
6、您是否还有其他症状?
7、是否患有基础疾病?是否长期使用某些药物?
8、都做过什么检查?检查结果如何?
9、有没有过敏的食物或药物?
1、我的病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4、需要如何治疗呢?是吃药吗?
5、治疗的风险大吗?
6、这种病会复发吗?
7、需要做手术吗?
8、这个病会传染吗?
9、平时需要注意什么?
10、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
当患者出现甲癣、皮肤树胶肿样损害、咳嗽、咳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传染病筛查、X线、CT、病理活检等检查。
1、医生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检查患者是否存在水肿、皮疹、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体征,协助诊断。
2、医生通过听诊和叩诊,可以判断患者有无心脏杂音、呼吸音异常、啰音、肾区叩痛、胸腔积液、腹腔积液等心肺腹受累征象,有助于评估病情。
1、血常规
可用于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过敏、出血等。
2、血生化
用于评估患者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水平。
3、病原学检查
包括直接镜检和真菌培养。医生通过对患者的血液、体液及病变组织进行病原学检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分隔菌丝及小孢子,真菌培养可以明确青霉菌的种类,是确定病原菌最可靠的检查方法。
4、传染病筛查
了解患者有无乙肝、丙肝、梅毒、艾滋病等传染性疾病。
病理活检:诊断困难时,医生会取得患者的病变组织,制作成病理标本,在显微镜下对病变组织进行观察,并对病变组织进行真菌培养,以明确诊断。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必要时借助X线、CT等影像学手段,评估局部病变,指导治疗。
医生根据患者出现甲癣、皮肤树胶肿样损害、咳嗽、咳痰、发热、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及病史,以及血常规、血生化、病原学检查、传染病筛查、X线、CT、病理活检等检查即可明确诊断。此外,在诊断过程中,还应注意排查患者是否存在肺结核、皮肤利什曼病等疾病。
1、肺结核
青霉菌病患者一般没有典型的肺部结核结节,无干酪样坏死,特殊染色找不到抗酸杆菌。
2、皮肤利什曼病
病原体为利什曼氏原虫,在感染宿主(人或动物)的巨噬细胞内可见无鞭毛体及动基体。在我国好发于长江以北及新疆等地。
青霉菌病的治疗原则应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足剂量、足疗程。治疗方式以药物治疗为主,局限性病灶可采取手术治疗。同时,应积极查找原发疾病,针对原发疾病进行治疗。
1、抗真菌药物
对于青霉菌病可选用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等进行治疗。而马尔尼菲青霉菌对于咪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及5-氟胞嘧啶高度敏感,两性霉素B次之。
2、免疫治疗
对于免疫力低下者,可同时采取免疫治疗。常用药物为白介素-2、α-干扰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反应,增强抗真菌药物的治疗效果。
两性霉素B、制霉菌素、咪康唑、伊曲康唑、酮康唑、5-氟胞嘧啶、白介素-2、α-干扰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对于皮肤、肺部等局限性病灶可采取手术治疗,同时可加用局部抗真菌治疗,还有助于诊断。
青霉菌病的治疗周期一般为2~4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青霉菌病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预后取决于感染严重程度、原发疾病类型、治疗效果等综合因素。其中,原发疾病得到有效控制的轻中度感染患者,经积极诊治,本病可获得临床治愈,一般预后较好;而合并艾滋病者,病情进展较快,即使接受有效的抗真菌治疗,病死率仍高达20%。
本病可并发呼吸衰竭、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严重并发症,危及患者生命。
本病一般无法自愈,需及时就医。
轻中度感染患者经早期积极诊治,本病一般可治愈;合并艾滋病者,病情进展较快,很难被治愈。
良好的日常生活管理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家属应加强患者的生活管理,遵医嘱用药,并定期带患者复查。
1、心理特点
患者可有发热、咳嗽、咯血等不适,影响日常生活、睡眠质量。另外,患者可有明显的皮肤损害表现,影响美观,常使患者有恐惧、自卑、过度担忧等负面心理,不利于治疗。
2、护理措施
家属应给予患者更多精神上的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遵医嘱应用药物,以便取得较好疗效,进而增加治愈信心。
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切不可私自停药或更换用药剂量。同时,注意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
1、家属应为患者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2、保持情绪稳定,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于劳累、压力过大。
3、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预防感冒。
4、有皮肤损害者,需注意保持皮肤干燥、清洁,避免搔抓。
5、病情缓解后患者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6、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
7、减少人员探视,避免前往人多嘈杂的公共场所,预防交叉感染。
注意观察体温、呼吸、精神状态、大小便等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复诊计划,一般建议患者在出院后1~2个月到院复诊。
青霉菌病患者由于普遍存在免疫力低下,尤其是合并艾滋病者,应格外注意饮食调理,科学合理的膳食,有助于增强患者的营养状态及免疫力,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促进病情恢复。
1、患者应每日摄取足够的热量,多进食肉、蛋、奶等高能量、高蛋白、易消化的食物。
2、注意膳食平衡,营养要全面。
3、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水果及蔬菜。
4、少食多餐。
5、可以多吃一些提高免疫力的食物,如灵芝、鲜萝卜、蜂王浆、蘑菇、猴头菇、黑木耳、银耳等。
6、可以多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预防便秘。
1、戒烟戒酒。
2、忌辛辣刺激性饮食。
3、忌不洁饮食。
4、忌暴饮暴食。
5、忌生冷、过硬的食物。
针对青霉菌病的发病原因可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预防。
1、积极治疗HIV感染、恶性肿瘤、糖尿病等原发疾病。
2、HIV感染者可使用伊曲康唑预防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3、相关工作者及免疫力低下患者应做好个人防护,预防孢子被吸入或接触损伤的皮肤、角膜或耳道。
4、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可通过免疫治疗来增强免疫力。
5、适当参加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