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病 疾病英文名称: nephrosi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肾病 疾病英文名称: nephrosis 疾病概述: 肾病(nephrosis)泛指发生...
养生
肾病(nephrosis)泛指发生于肾脏的各种疾病。常见的肾病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IgA型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盂肾炎,急、慢性肾衰竭,肾结石,肾损伤,肾积水,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高血压肾病,多囊肾性肾病,乙肝相关性肾炎,尿毒症等。常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不同疾病的预后也有所不同,轻症患者经过及时治疗,一般预后较好;发展到肾衰竭等严重疾病,预后较差。
无传染性。
肾病暂无确切的发病率数据。
无特定好发人群。
肾病的病因复杂,可由原发性肾脏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先天性和遗传性肾脏疾病等多种原因所致。在我国,慢性肾脏病以IgA肾病为主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最为多见,其次为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狼疮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以及多囊肾等。急性疾病多由感染、外源性毒素、外伤等导致。
1、基础疾病
(1)血糖过高会损伤肾血管,降低肾脏功能,甚至引起肾衰竭。
(2)高血压可导致肾小动脉硬化,从而损伤肾脏功能。
(3)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起肾小球损害。
(4)结石或良性前列腺增生等可引起梗阻性肾病。
(5)血管疾病如肾血管性肾衰竭、粥样栓塞性肾脏疾病、血管炎、硬皮病等。
(6) 多发性骨髓瘤时的本周蛋白可直接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小管堵塞。
2、原发性肾病
原发性肾病常病因不明,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占肾小球疾病中的大多数,是我国引起慢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 。
3、感染
急性肾炎常因 β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所致, 其他许多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均可引起急性肾炎。 上尿路感染主要是引起肾盂肾炎。
4、外源性毒素
(1)肾毒性抗微生物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黏菌素B、万古霉素和多种头孢菌素均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2)肾毒性中药:如含有关木通的制剂,其中的成分马兜铃酸可引起肾小管间质肾病;含关木通的制剂主要有龙胆泻肝丸、分清丸、耳聋 丸、八正散等;其他肾毒性中药还有乌头、附子等。
(3)造影剂:造影剂用量过大,造成肾病的风险会增高。
(4)环孢素A:通过引起严重的肾血管痉挛而导致远端肾小管功能异常。
(5)抗肿瘤药物:如顺铂和重金属制剂(汞、镉和砷)。
(6)生物毒素:如鱼胆。
5、遗传因素
部分肾病与遗传因素有关,如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等。
肾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出现尿异常、水肿、高血压等泌尿系统症状。病情较重时,还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出现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骨骼变形等一系列表现。
1、尿异常
(1)血尿:患者均有肾小球源性血尿(指血尿来源于肾小球),可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镜下血尿甚至肉眼血尿。一般1升尿液中掺杂1毫升左右的血液就会被肉眼发现,根据混入血液量的多少,尿液颜色可加深、发红或呈洗肉水样;镜下血尿一般肉眼观察无异常,仅在显微镜下可见尿液的异常变化。
(2)蛋白尿:蛋白尿为尿液中的蛋白质排泄增多所致,可表现为尿液混浊、泡沫增多。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常伴轻、中度的蛋白尿。
(3)少尿或无尿:重症患者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2、水肿
90%的急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可发生水肿,也是多数患者就诊的首发症状。典型表现为晨起时颜面水肿或伴双下肢凹陷性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腹水和全身水肿。
3、高血压
肾病常出现轻至中度高血压,主要为水钠潴留所致。
4、腰痛
急性肾盂肾炎和肾结石患者可突然发生一侧或两侧腰痛。
5、尿频、尿急、尿痛
肾结核患者的典型症状之一为膀胱刺激征,即尿频、尿急、尿痛。
1、肾性贫血
肾衰竭时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铁和叶酸缺乏等,最终造成肾病相关性贫血。
2、代谢性酸中毒
肾小管上皮细胞是体内酸碱平衡的主要调节器,随着肾功能逐渐衰竭,磷酸盐和其他有机酸在体内渐渐累积,最终导致代谢性酸中毒。
3、肾性骨病
慢性肾脏病可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和维生素D水平异常,从而引发肾性骨病。
4、性功能障碍
慢性肾脏病可造成性激素紊乱,女性患者发生闭经、不孕等;男性患者可发生阳痿、少精或精子活力降低等。
5、心脏病
慢性肾脏病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脏病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此外,还可引发尿毒症性心包炎和心包积液,最终导致心功能异常。
6、感染
慢性肾脏病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增高,易出现皮肤、呼吸或泌尿系统感染。
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盂肾炎等患者还可出现发热、乏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表现。
1、出现24h尿量少于100ml;
2、出现休克、幻觉、谵妄;
3、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尿液出现异常,如尿量减少,颜色异常,或出现血尿;
2、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等;
3、眼睑、腿部、脚踝和脚等部位浮肿;
4、皮肤发干、瘙痒等;
5、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可至肾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等多种抽血检查。建议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3、建议患者穿宽松的衣服,以便医生进行体格检查。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及家属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2、这些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了?
3、排尿正常吗?有出现过夜尿增多的表现吗?
4、有没有经常感觉疲劳?
5、有没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6、家族中其他人有没有肾脏疾病?
7、近期有没有服用过某些药物?
8、具体药名是什么?用法和用药剂量是什么?
9、最近有没有接受过检查或治疗?具体的诊治名称是什么?
1、我为什么会得肾病?
2、这个病有什么危害?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我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7、治疗费用大概是多少?
8、医保可以报销吗?
9、治疗周期大概多久?
10、治疗以后会复发吗?
11、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12、这个病会遗传给孩子吗?
13、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14、回家后我需要注意些什么?
患者出现尿异常、水肿、腰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通常先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以初步了解病情;然后可能建议患者先做血常规、尿液检查(如尿沉渣、尿蛋白测定、尿比重和尿渗透压)等;再根据疾病的个体差异,选做肾功能、血液生化、肾脏B超等检查。必要时,还可进行肾脏活检,以明确诊断。
检查贫血程度、静脉充盈度、脱水程度,有无皮疹、瘀点、瘀斑,进行心肺体征的检查。检查腹部是否有肿块及腹部压痛,肾脏和肾区有无压痛、叩击痛,膀胱内有无尿液潴留。
1、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有助于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贫血、感染或凝血功能障碍。慢性肾脏病早期,血常规检查可正常或仅有轻度贫血。
2、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主要包括尿液外观、理化检查、尿沉渣检查、生化检查、尿蛋白测定等。
(1)尿比重和尿渗透压:该指标一般低于正常,晨尿尿比重<1.018,尿渗透压<450mmol/L。尿毒症晚期可出现等比重尿和等渗尿,即尿比重和尿渗透压固定于1.010和300mmol/L。
(2)尿蛋白测定:白蛋白尿水平因原发病不同而异,推荐采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评价白蛋白尿程度。慢性肾脏病患者可见程度不等的蛋白尿,部分患者还可出现大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3.5g/24h)。
(3)尿沉渣:慢性肾脏病可见不同程度的红细胞和颗粒管型;肾小管间质性疾病、合并尿路感染者尿中白细胞增多;蜡样管型的出现标志肾衰竭进展至严重阶段。
3、肾功能检查
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有助于判断患者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多数患者可有较长时间的肾功能稳定期,疾病晚期则出现尿浓缩功能减退,内生肌酐清除率下降、血肌酐升高。
4、血液生化及其他检查
血清蛋白水平降低,特别白蛋白水平低下。肾功能不全晚期血清钙、碳酸氧盐水平降低;血清磷水平升高。高转化性骨病患者血清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
肾活检:肾活检全称为肾穿刺活检术,是采用特殊的细小穿刺针经皮肤刺入肾脏中取出一小条组织,通过电子显微镜技术、HE染色技术、特殊染色技术、免疫荧光技术等一系列病理技术方法,再结合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内小血管的病变特征加以分析和诊断。肾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并评估肾损伤是否可逆,能否治疗等。但肾活检是一种创伤性检查,术后可能会出现血尿、腰痛、尿潴留等情况,重度高血压、明显出血倾向、小肾或孤立肾、精神病或不配合操作者不宜进行此项检查。
B型超声检查:主要包括肾脏及膀胱的超声检查,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和简便的泌尿系统检查方法,它能检测肾脏的大小及对称性,区别肾实质性疾病、肾血管性疾病及梗阻性肾病等。肾脏体积增大提示糖尿病、HIV相关肾病或浸润性疾病(如淀粉样变性)可能;肾脏体积缩小,尤其是肾皮质萎缩,提示慢性肾小球肾炎或间质性肾炎;若双侧肾脏大小不一,尤其是高血压患者,应考虑肾动脉硬化可能。
肾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各系统表现均可成为首发症状,因此在临床诊断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如问患者有无肾脏疾病史;有无结石、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史;有无尿道手术或尿检异常史;近期有无用药史;有无家族遗传史等。再结合相关临床表现以及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肾脏B超、肾穿刺活检等辅助检查结果即可诊断。
医生会根据疾病发作的缓急、相关症状等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急性肾衰竭的治疗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少尿期治疗、多尿期治疗和恢复期治疗,慢性肾病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替代疗法以及肾移植治疗。
1、健康管理
建议患者进行与其心血管健康状况和耐受性相适应的体力活动(目标为至少30分钟,每周5次),达到健康体重(BMI 20~25)。此外,还应停止吸烟,并限制酒精摄入量(男性<20g/d,女性<10g/d)。
2、饮食管理
(1)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限制蛋白质的摄入为治疗的重要环节,有助于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建议成人糖尿病或非糖尿病、且GFR<30ml/(min•1.73m2)(GFR分级G4~G5)患者,蛋白质摄入应为0.8g/(kg•d)。若尿毒症症状持续存在,饮食蛋白质应限制在0.6g/(kg•d),并以优质蛋白为主,如鸡蛋、瘦肉、鱼肉、鸡肉、牛奶等。晚期肾功能衰竭或营养不良者,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适当调整蛋白的摄入量,以免因蛋白摄入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进一步恶化,从而不利于病情的恢复。
(2)限制盐的摄入:盐的摄入量一般不应超过6~8g/d;有高血压或明显水肿者,盐摄入量应限制在5g/d左右。
(3)限制热量的摄入:慢性肾脏病患者推荐的热量摄入量应为30~35kcal/(kg•d)。
(4)限制钾的摄入:尿毒症患者应避免食用高钾食物,如浓肉汤、鸡精、香蕉、哈密瓜、柠檬、橘子、竹笋、黄花菜、蚕豆、土豆、紫菜、海带、木耳、银耳等。
(5)限制磷的摄入:慢性肾脏病患者磷摄入量限制在800mg/d以下,合并高磷血症者应少于500mg/d。并尽量避免食用蛋黄、全麦面包、薏苡仁、干莲子、内脏类、干豆类(红豆、绿豆、黄豆、黑豆等)、硬核果类(花生、腰果、开心果、杏仁、瓜子、黑芝麻等)等食物。
(6)其他营养素的调整:脂肪摄入量不超过总热量的30%,胆固醇摄入量应少于300mg/d。此外,还应注意补充叶酸、水溶性维生素以及钙、铁、锌等矿物质。
1、利尿剂
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呋塞米、布美他尼等利尿剂,以减轻心肺负担,防止水、钠紊乱。
2、纠正酸中毒的药物
碳酸氢钠有助于纠正代谢性酸中毒,需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调整用药剂量。以口服为主,必要时,也可静脉输入。对有明显心力衰竭的患者,要防止碳酸氢钠输入量过多,且输入时,速度宜慢,以免加重心脏负荷。
3、调节钙磷平衡的药物
常用药物如碳酸钙、醋酸钙、碳酸镧、司维拉姆等。碳酸钙和醋酸钙适用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低钙血症及高磷血症等,餐中服用效果更好。碳酸镧、司维拉姆为新型不含钙的磷结合剂,可有效降低血磷水平而不增加血钙水平。严重低钙血症患者还可口服骨化三醇,但服药过程中,需注意监测血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
4、抗生素类药物
感染是导致慢性肾衰竭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抗生素类药物主要治疗各种病原体感染,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合理选择,用药剂量需要依据慢性肾病的程度进行调整。
5、治疗贫血的药物
对于临床上诊断为慢性肾脏病,且合并溶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血液系统肿瘤等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也可给予铁剂、叶酸及维生素B₁₂进行治疗。
6、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积极控制血压,不仅可以缓解症状,还可以保护心、肾、脑等靶器官。一般非透析患者应控制血压130/80mmHg以下,维持透析患者血压不超过140/90mmHg。建议选用对肾脏影响较小的降压药物,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等。
7、调脂药
高血脂症的患者在透析前可应用他汀类或贝特类调脂药,尽量将血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对于透析病人,一般不建议预防性服用他汀类药物。
呋塞米、布美他尼、碳酸氢钠、碳酸钙、醋酸钙、碳酸镧、司维拉姆、骨化三醇、铁剂、叶酸、维生素B₁₂
肾移植手术:肾移植是将来自供体的肾脏通过手术植入受者体内,从而恢复肾脏功能。成功的肾移植可全面恢复肾脏功能,相比于透析治疗,患者生活质量更佳、存活率更高,已成为终末期肾病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但手术费用较高,肾源不好匹配,且术后易出现排异反应,移植后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防排斥反应,常用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环孢素A、他克莫司、硫唑嘌呤或麦考酚酸酯等。
若患者健康状况不佳,不能耐受手术,或未找到合适肾源者,可采取透析治疗,替代肾脏清除体内过多的代谢废物,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1、血液透析
简称血透,是一种体外血液净化手段,一般需要在患者的手臂上做动静脉瘘,即把手臂上的一条动脉和静脉吻合在一起,使血流能达到透析所需的量。适用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等,但颅内出血、颅内压升高等不能做血液透析。治疗后,可能出现出血、空气栓塞、高血压、低血压等并发症。为预防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患者需要进行抗凝治疗。
2、腹膜透析
简称腹透,是利用病人自身的腹膜作为透析膜,通过向腹腔内灌注透析液,实现血液与透析液之间的溶质交换,从而清除体内的代谢废物、维持电解质和酸碱平衡。腹膜透析无需做血管准备,出血风险小,也无需抗凝治疗,操作简单、方便,甚至在家也可进行操作,适用于儿童、糖尿病及严重血管病的患者。但治疗后,易出现腹膜炎、肺部感染、蛋白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治疗周期一般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预后与病因及治疗时机有关。急性肾衰竭通过及时的治疗一般预后可,大部分肾功能可得以恢复。慢性肾脏病的预后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患者的个体差异较大。。
1、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慢性肾衰竭或尿毒症,甚至危及生命。
2、若进展为终末期肾病者,仅通过药物很难治愈,需要进行透析治疗或肾移植手术,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及心理负担。
轻症、早期经过积极治疗,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
日常生活中,患者需注意保持合理的生活方式和平稳的心态,要加强护理,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延缓疾病的进展,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心理特点
部分患者的病程较长、且病情容易反复,患者往往会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容易出现恐惧、悲观厌世等消极情绪。
2、护理要点
家属应多关心宽慰患者,帮助其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此外,家属还可鼓励患者培养兴趣爱好,如听音乐、养花、看书、看电影等,让患者养病时精神有所寄托,重拾生活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患者应遵医嘱服药,避免自行停药或增减药量,也不可乱用药(包括中药及保健品),因为很多药物具有肾毒性,会加重病情。
1、慢性肾脏病患者应注意休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2、生活环境宜清静安逸、居室向阳、干燥避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此外,还应注意环境的安全,避免磕碰、外伤等,以免引起出血。长期卧床病人居室内环境应定期优化、改善,始终给患者一个清新而幽雅的环境,以增加患者对生活的热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3、日常生活中,病人要勤换衣物,保持自身的干净整洁。出现皮肤瘙痒时,尽量避免搔抓,以防皮肤细菌感染而加重病情。卧床患者要防止压疮,每隔2~3h翻身一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推等;保持床铺、皮肤的清洁干燥,家属可常用温水给患者擦拭身体,并进行局部按摩等。注意口腔护理,在餐前及早晚注意刷牙、漱口,减轻口腔异味,防止口腔感染,增进食欲。
1、注意监测生命体征,主要包括呼吸、体温、脉搏和血压。
2、定期在医院检查机体各项指标,如血糖、血脂、尿酸等,按时随访。
3、治疗期间如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少尿、腰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来医院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患者出院后应在肾脏专科医师指导下进行门诊治疗,定期随诊,随时调整药物的应用,维护肾功能,控制疾病的发展进程。
合理膳食对治疗和控制疾病发展有积极意义,患者日常生活中应以低蛋白、低盐、高维生素饮食为主,并注意控制钠盐、钾和磷的摄入。
1、可食用优质动物蛋白,如牛奶、鸡蛋、瘦肉、鱼肉,这样既可减轻肾脏负担,又能保证机体营养,延缓疾病的进展。严重肾脏疾病的患者,需进一步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可用玉米淀粉、藕粉等代替主食。患者有水肿、高血压时应给予低盐、低钠饮食。
2、患者还应适量补充维生素及矿物质,推荐摄入热量高而蛋白相对低的食物,如土豆、白薯、山药、芋头、藕、南瓜、粉丝等。为防止营养不良,要注意补充新鲜的蔬菜、水果,如鲜藕、西红柿、鸭梨、白萝卜、苹果等。
3、当病人进食少时,可适当增加一些食糖或植物油以增加热能,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
4、贫血者,可适当补充富含叶酸及铁的食物,如动物血、内脏以及深绿色蔬菜等。
5、对于无明显水肿、且尿量保持在1000毫升以上的患者,饮水不必限制。因为过分限制饮水,对于保护残存的肾功能并无好处。
1、忌辛辣、油腻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茴香、大料、香菜、五香粉等,另外巧克力、瓜子、花生等易上火的食品,也不宜服用,容易造成血压升高,还可能引起过敏。
2、尽量减少植物蛋白的摄入,如花生、豆类、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玉米、蘑菇、木耳等。植物蛋白是粗蛋白,由于人体对植物蛋白的利用率较低,进食后人体所产生的代谢废物增多,会加重肾脏负担,使血肌酐、尿素氮升高,病情恶化。
3、避免食用腌制或高盐的食物,如泡菜、咸菜、大酱等。
4、慎食含钾高的食物,如蘑菇、土豆、海带、冬芋、萝卜干、木耳、银耳、紫菜、菜花、油菜、火腿、榨菜、干贝、炒花生、杏仁、莲子、百合、核桃、柿饼、黑枣、橘子、西瓜、香蕉等。
5、避免食用蛋黄、全麦面包、薏苡仁、坚果类等高磷食物。
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高危因素
包括高血压、糖尿病、严重创伤、大手术、全身性感染、持续性低血压和肾毒性物质的作用等,均应及时处理,以预防或减轻对肾功能的损害。
2、保持健康的体重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健康的体重,从而降低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的发病风险。
3、戒除烟酒
吸烟会增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风险,而动脉粥样硬化会减少肾脏血流量并升高血压;饮酒也会增加高血压等病的风险,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戒除烟酒。
4、其他
对于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饮食管理,摄入优质低蛋白、低磷、低盐、高热量饮食。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或感染的发生,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