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肾水 疾病英文名称: edema due to disfunction of kidney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肾水 疾病英文名称: edema due to disfunction of kidne...
养生
肾水(edema due to disfunction of kidney),是指肾气与三焦、膀胱气化不行,水液停聚,外溢肌肤所致,以全身浮肿、腰酸腰痛、小便量少、尿多浊沫为主要表现,或兼见胸水、腹水,阴囊肿大、潮湿的疾病。发生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居住失宜等有关。本病经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可获缓解,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肾衰,伴血压高者,预后多不良。常见于西医学肾病综合征,尤其是微小病变型肾病。
1、脾肾阳虚证
主要表现为全身浮肿,腹大胸满,卧则喘促,畏寒肢冷 ,神情倦怠,肢体乏力,面色萎黄或苍白,食欲不振,小便短少,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脉沉细。
2、气阴两虚证
主要表现为全身浮肿,神疲气短,面色无华,腹部胀满,食欲不振,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舌质偏红,少苔,脉沉细或弦细。
3、湿热内蕴证
主要表现为全身浮肿,皮肤绷紧,腹胀,胸闷烦热,气粗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血瘀水停证
主要表现为面色黧黑或萎黄,肌肤有瘀点或色素沉着,小便量少,浮肿,饮食减少,舌质暗,舌苔薄腻,脉弦或濡。
一般无传染性。
微小病变肾病儿童及青少年发病较多。
本病发生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居住失宜等有关。基本病机为肾气肾阳不足,不能蒸化水液。病位在肾,与脾、肺、三焦、膀胱等有关。
1、先天不足
禀赋不足、病久不愈等均能导致肾阳虚衰,不能化气行水,致水湿上泛,形成本病。
2、饮食不节
长期饮食不加节制,偏嗜肥腻、生冷辛辣食物,内伤脾胃,脾失健运,不能化生水谷,发为本病。
3、劳倦内伤
素体脾虚、过度劳累或过度安逸等导致脾失健运,不能运化水湿,泛滥于肌肤,发为本病。
4、居住失宜
久居湿地,冒雨涉水等,致湿邪内侵,脾为湿困,运化失司,水湿不运,泛于肌肤,或长期居处寒湿,伤及元阳,以致肾失开阖,气化失常,水湿停聚而成本病。
本病以全身浮肿、腰酸腰痛、小便量少、尿多浊沫为主要表现。起病可急可缓,部分患者有上呼吸道感染等病史,临床常见三高一低的典型症状,但也有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而无明显水肿者,常伴高血压。
1、症状
水肿,恶心、饮食减少,乏力,肢节酸重,腰痛,甚至胸闷气喘、腹胀膨隆等。
2、体征
首先出现在皮下组织较为疏松处,如眼睑、颜面部等部位,然后出现于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且水肿与体位有明显的关系。若病情的加重,水肿可发展至全身,可出现胸水、腹水、阴囊和心包积液。水肿明显者约半数有高血压。部分病人为容量依赖型,随水肿消退而血压恢复正常。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如果出现全身浮肿、腰酸腰痛、小便量少、尿多浊沫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肾内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很多检查要求必须空腹,故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家长可陪同就诊。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头面、眼睑、四肢出现浮肿的症状?这种情况多久了?从哪里开始肿的?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腰酸腰痛、小便量少、尿多浊沫等症状?
3、最近饮食情况如何?有没有暴饮暴食,偏食生冷、肥腻、辛辣食物的饮食习惯?
4、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5、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如上呼吸道感染、湿疹、疮疡等?
6、有治疗过吗,是怎么治疗的,用过哪些药?
7、最近睡眠情况如何?
8、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1、出现全身浮肿、腰酸腰痛、小便量少、尿多浊沫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病情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这些治疗或检查会对孩子有别的影响吗?
6、如果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医生除了对患儿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西医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分析、血清蛋白测定、血脂测定、肾功能、B超、ECT、肾活检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语音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脏器有无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大量蛋白尿是肾病综合征的标志,长期会导致肾脏纤维化,加速肾衰竭的进程。
2、尿蛋白电泳分析
微小病变型以中分子蛋白尿为主;滤过膜损害较严重的往往以高分子蛋白尿为主;混合性蛋白尿提示肾小球滤过膜损害较严重,并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
3、血清蛋白测定
血清白蛋白低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白蛋白下降及其程度与患者终末期肾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密切相关。
4、血脂测定
高脂血症持续时间及严重程度,不仅可使肾病综合征缓解慢、易复发,同时促进血栓形成。
5、肾功能测定
肾功能多数正常(肾前性氮质血症者例外)或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
肾活检
是确定肾组织病理类型的唯一手段,可为治疗方案选择和预后判断提供可靠依据。
B超、ECT检查
有助于本病诊断。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全身浮肿、腰酸腰痛、小便量少、尿多浊沫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心水相鉴别。
1、病史
部分患者有蝶疮流注、紫瘢病、消渴、癌、药物及毒物中毒史。
2、临床表现
水肿明显,或表现为腹水,阴囊水肿,可伴见腰痛、尿多浊沫等。
3、辅助检查
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分析、血清蛋白测定、血脂测定、肾功能、B超、ECT、肾活检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肾水与心水
肾水水肿突出,可见颜面肢体浮肿,或见腹水,可伴见腰痛、尿多浊沫;心水多为下肢水肿,可伴见心悸、胸闷,甚或咳逆依息不能平卧。
本病治疗以健脾补肾,利水消肿为主,或兼以宜肺。气滞者,理气行滞利水;血瘀者,活血化瘀利水。
1、脾肾阳虚证
(1)方药: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
(2)常用中药:炮附子、白术、茯苓、白芍、生姜、白术、泽泻、猪苓、桂枝。
(3)中成药:肾炎温阳胶囊。
2、气阴两虚证
(1)方药:麦味地黄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麦冬、五味子。
(3)中成药:肾炎康复片、六味生脉片。
3、湿热内蕴证
(1)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商陆、椒目、泽泻、木通、赤小豆、槟榔、大腹皮、羌活、姜皮、秦艽。
(3)中成药:黄葵胶囊。
4、血瘀水停证
(1)方药:桂枝茯苓丸合五皮饮加减。
(2)常用中药:桂枝、茯苓、芍药、丹皮、桃仁、桑皮、陈皮、大腹皮、生姜皮。
(3)中成药:肾复康胶囊。
肾炎温阳胶囊、肾炎康复片、六味生脉片、黄葵胶囊、肾复康胶囊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1、西医治疗
(1)蛋白尿治疗
治疗蛋白尿主要应用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环孢素A、他克莫斯、吗替麦考酚酯、来氟米特等。注意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根据疾病不同的病理类型,依据相关指南治疗方案,选择用药类别,确定剂量和疗程。
(2)对症治疗
注意患者的血容量,以每日体重减少0.5~1.0kg为宜。轻度水肿可口服噻嗪类利尿剂和保钾利尿剂,中重度水肿宜静脉给药,选袢利尿剂。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除了有降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排泄和延缓肾损害进展的作用。肾病综合征患者均应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当血浆白蛋白<20g L时开始抗凝治疗。有学者建议膜性肾病血浆白蛋白<18gL,应预防性抗凝治疗。
2、针灸治疗
取穴肾、肾俞、输尿管、膀胱及交感、神门、肾上腺、三焦、内分泌,王不留行贴压,隔日换1次,左右耳交替,有一定消水作用。
肾水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肾水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经积极治疗,大部分病例可获得缓解,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肾衰,伴血压高者,预后多不良。
1、大量蛋白尿、高血压和高血脂均可促进肾小球硬化,成为预后不良的重要因素。
2、如反复感染、血栓栓塞等常影响预后。
如果诊断明确,正确辨证治疗,调护适宜,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康复。
如果引起水肿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饮食、生活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保持皮肤清洁、注意卧床休息、注意情志调护等良好的护理干预,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1、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2、了解情绪与疾病的关系,注意保持心情舒畅,使气机调畅,有利于早日康复。
1、阳虚水泛证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以防止引起呕吐等不适,必要时可以浓煎。
2、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在服药前滴生姜汁数滴于舌面上,以止呕吐。
3、应用攻逐药时,应注意查对药量,记录便次、数量及性状,观察有无腹痛及腹泻不止等反应。
4、使用雷公藤制剂、激素、细胞毒制剂治疗时,应观察有无食欲不振、胃脘不适、白细胞减少、肝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发生,一旦发生应立即停药及处理。
1、高度水肿的患者一定要卧床静养,轻度水肿者可适当运动,如散步、八段锦、太极拳等。
2、做好皮肤护理,衣服宜宽松,以棉质为佳。
3、保持周围环境整洁、安静、冷暖适宜。
4、注意口腔卫生,饭后清水漱口,及时发现口腔隐患并进行治疗。
1、注意观察水肿的部位、起始时间、程度及消长规律。
2、病程较长患者注意观察是否发生其他部位积水。
3、胸水、腹水患者,注意面色、苔脉,有无营养不良情况。
4、注意观察小便色、质、量、味等情况,尤其注意每日尿量变化。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尿常规及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电泳分析、血清蛋白测定、血脂测定、肾功能、B超、ECT、肾活检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注意低盐饮食,每日食盐量3~4g,每日给予的食盐量,根据水肿程度而定,甚至可短期给无盐饮食,尿闭者应限制钾盐摄入,含钾较多的橘子、蘑菇等应限食。
1、阳虚水泛证宜食甘辛温化、温肾利水食物,如肉桂、炒黑芝麻等。
2、瘀水互结证可选用行水利尿、化瘀通络食物如赤小豆、红花等。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本病发生与先天不足、饮食不节、劳倦内伤、居住失宜等有关。因此,防止湿邪外侵,避免过度劳累,注意饮食有节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发生和复发。
1、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止感冒,避免生活环境潮湿、冒雨涉水等,以免湿邪外侵。
2、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节制房事。
3、饮食应富含优质蛋白质,清淡易消化,忌食辛辣肥腻食物。
4、肾水病程较长、易反复,需坚持治疗,遵医嘱定期门诊随访。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