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水臌 疾病英文名称: water tympanites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水臌 疾病英文名称: water tympanites 疾病概述: 水臌(water t...
养生
水臌(water tympanites),是指以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壁青筋显露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发生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感染虫疾、失治误治等有关。本病早期,经适当调治,腹水可消失,病情可以得到控制。如果未及时治疗,疾病反复发作,可出现昏迷、出血等并发症,预后不良。西医学中的肝硬化腹水,属于本病范畴。
1、气滞湿阻证
主要表现为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痛,饮食减少,食后腹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舌苔白膩,脉弦。
2、寒湿困脾证
主要表现为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颜面微肿,下肢浮肿,脘腹痞满,精神萎靡,怕冷少动,饮食减少,大便溏稀,小便量少。舌苔白滑或白腻,脉缓。
3、湿热蕴结证
主要表现为腹大坚满,脘腹撑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小便短黄,大便秘结或溏垢两目、皮肤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或灰黑,脉弦滑或数。
4、肝脾血瘀证
主要表现为腹大坚满,脉络怒张,胁肋刺痛,面色黯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口渴不欲饮,大便色黑。舌质紫红或有瘀斑,脉细涩。
5、脾肾阳虚证
主要表现腹大胀满,朝轻暮重,面色苍黄,脘闷纳呆,神佬怯寒,肢冷或下肢浮肿食少便,小便短少不利。舌质淡紫,脉沉弦无力。
6、肝肾阴虚证
主要表现为腹大胀急,或见青筋暴露,面色晦暗,唇紫口燥,心烦失眠,牙龈出血,鼻衄时作,小便短少,舌质红绛少津,脉弦细数。
一般无传染性。
有肝硬化病史或者血吸虫肝病等疾病的患者。
本病发生与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逸过度、感染虫疾、失治误治等有关。病机关键为肝、脾、肾功能障碍。病位在肝、脾、肾。
1、情志内伤
长期情志不畅,损伤肝脾,肝疏泄功能失调,气机郁滞,久则由气及血,血络瘀阻,或者肝病乘脾,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停,气血水壅结,而成水臌。
2、饮食不节
长期大量饮酒,或饮食不加节制,长期偏食肥腻、油炸食物,导致脾胃不能及时运化,湿热内生,进而升降失常,清浊不分,壅塞中焦,气血郁滞,水湿停留,而致本病。
3、劳逸过度
长期过度劳累,伤及脾肾,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水湿内生;肾气化功能失调,不能温化水液,导致湿聚水生,气血凝滞,逐渐形成水臌。
4、感染虫疾
感染血吸虫后,未及时治疗,迁延日久,肝脾受损,脉络瘀塞,升降失常,清浊相混,致使气滞、血瘀、水停互结于腹中,发为本病。
5、失治误治
黄疸失治或治疗不当,日久湿热或寒湿损伤脾胃,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水湿内停,进而影响肝疏泄功能,气血凝滞,脉络瘀阻,而成水臌。
本病以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壁青筋显露为主要表现。本病大多为缓慢起病,有虚有实,病情严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伴有肢体乏力,饮食不佳,小便量少,浮肿等。
1、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为乏力、食欲不振、腹胀、便溏或便秘、性功能减退等,可出现出血、尿少、气急、发热等。少量腹水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餐后腹胀,中、大量腹水表现为明显腹胀。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时可出现发热、黄疸、腹痛。
2、体征
肝病体征有慢性肝病面容、黄疸、肝掌、蜘蛛痣、腹壁静脉曲张、脾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等。腹水体征可见腹部膨隆,呈鼓状、球状或蛙腹状改变;触诊有波动感;叩诊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部分病人可伴有胸水。
1、消化道出血
部分鼓胀严重患者可能会出现消化道出血。轻者仅见牙龈出血、鼻出血或肤下瘀斑,严重者出现大量呕血或大便下血。
2、肝昏迷
水臌患者危重阶段还可出现肝昏迷,表现为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烦躁,发热、黄疸等。
1、如果出现失眠或嗜睡,甚至无原因的情绪异常。
2、或者神志不清,胡言乱语,烦躁不安,发热、黄疸等。
以上须立即就医,必要时到急诊科处理或拨打急救电话。
1、出现腹部膨大胀满,食后明显。甚至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
2、或者伴有肢体乏力,饮食不佳,小便量少,浮肿,出血倾向等。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情况急重者需及时到医院急诊科就医处理。其他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消化内科等相应科室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就诊时一般需常规进行腹部触诊和影像学检查,建议患者穿相对宽松的衣物。
3、本病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查,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或禁食6小时以上,以免影响检查结果或影响医生判断。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腹部胀满,皮肤色黄,腹壁青筋暴露症状?这种情况多久了?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肢体乏力,饮食不佳,小便量少,浮肿等症状?
3、最近饮食情况如何?有没有暴饮暴食,偏食过甜、肥腻、辛辣刺激食物的饮食习惯?
4、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进行过什么治疗吗?
5、家族中有人出现过这种情况吗?
6、主要从事什么工作?工作压力大吗?
7、作息情况怎么样?有没有经常熬夜?睡眠如何?
1、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能确诊吗?
2、病情严重吗?要住院吗?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6、如果药物治疗,怎么用药?注意事项是什么?
7、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应进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腹水检查、免疫功能检查、超声检查、CT、MRI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强弱等来初步判断病变性质与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饮食、问二便,问既往病史、家族史等。女性患者还需问月经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血常规
在代偿期多正常,失代偿期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脾功能亢进时,白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均见减少,后者减少尤为明显。
2、尿常规
代偿期一般无明显变化,失代偿期有时可有蛋白及管型和血尿。有黄疸时可出现胆红素,并有尿胆原增加。
3、肝功能检查
包括血清酶学检查、胆红素代谢、蛋白质代谢、脂肪代谢等,可配合其他检查全面了解肝脏功能状态,黄疸产生的原因等。
4、腹水检查
是诊断腹水性质与明确病因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包括检查腹水的比重、蛋白质、细胞数、细菌检查、乳酸脱氢酶、甲胎蛋白等。
5、免疫功能检查
细胞免疫检查约半数以上患者的T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T细胞分化抗原测定CD3、CD4、CD8降低。体液免疫显示血清免疫球蛋白IgG、IgA、IgM均可增高,通常与γ球蛋白的升高相平行。
1、B超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可显示肝大小、 外形改变、是否有腹水存在,对诊断有重要作用。
2、CT和MRI检查
部分患者可能需要通过CT和核磁共振检查,排除肿瘤可能,以便更好地明确病因及病情。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腹胀如鼓,肤色苍黄,腹壁青筋显露的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以及相应的辅助检查则可诊断。但诊断时一般需要与同样可以引起腹胀的水肿、肠蕈等进行鉴别。
1、临床表现
初起脘腹膨大胀满,食后尤为明显。叩诊腹部呈鼓音或移动性浊音。继而腹部胀满高于胸部,重者腹壁青筋暴露,脐孔突出,常伴有肢体乏力,饮食不佳,小便量少,浮肿,出血倾向等。可出现面色萎黄,黄疸,肝掌,蜘蛛痣。
2、辅助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检查、腹水检查、超声检查、CT、MRI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1、水肿
水肿是指体内水液潴留,泛滥肌肤,引起头面、眼睑、四肢、腰背甚至全身浮肿,严重者可出现胸水、腹水,可有腹部胀大,但无青筋暴露等体征。臌胀为单腹胀大,皮色苍黄,腹部有青筋暴露,或伴有有下肢肿胀,上肢及头面一般不肿。
2、肠覃
肠覃为妇女所患疾病,因寒邪留滞于冲、任、肠脉之间,结而成块。开始由下腹部发生,逐渐向上增大,可大小如足月胎儿。水臌初起,腹部柔软,叩诊如鼓,后期腹部坚硬,推之不动。而肠覃始终按之坚硬,推之可移。
本病初起多为实证,治疗可据气滞、血瘀、湿热、寒湿偏盛,分别采用理气祛湿、行气活血、健脾利水等法,必要时可暂用峻剂逐水。本病后期,以虚为主,治宜健脾温肾或滋养肝肾。
1、气滞湿阻证
(1)方药:柴胡疏肝散合平胃散加减。
(2)常用中药:柴胡、赤芍、川芎、香附、苍术、厚朴、枳壳、陈皮。
(3)中成药:柴胡舒肝丸、木香顺气丸、逍遥丸。
2、寒湿困脾证
(1)方药:实脾饮加减。
(2)常用中药:附子、干姜、草果、甘草、白术、大腹皮、茯苓、广木香、厚朴。
(3)中成药:四君子合剂、香砂六君子丸。
3、湿热蕴结证
(1)方药:中满分消丸加减。
(2)常用中药:黄芩、黄连、知母、茯苓、泽泻、枳实、厚朴、陈皮、砂仁、白术。
(3)中成药:中满分消丸、舟车丸、十枣丸、黄疸茵陈蒿冲剂、茵栀黄口服液。
4、肝脾血瘀证
(1)方药:化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丹参、当归、红花、桃仁、丹皮、赤芍、穿山甲、牡蛎、白术、青皮、泽泻。
(4)中成药:血府逐瘀口服液、大黄廣虫丸、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鳖甲煎丸。
5、脾肾阳虚证
(1)方药:附子理中丸合五苓散加减。
(2)常用中药:附子、干姜、人参、白术、猪苓、茯苓、泽泻、炙桂枝。
(3)中成药: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五苓散。
6、肝肾阴虚证
(1)方药:六味地黄丸或一贯煎合膈下逐瘀汤加减。
(2)常用中药:北沙参、麦冬、生地黄、当归、枸杞子、川芎、牡丹皮、赤芍、乌药、五灵脂、桃仁、红花、香附。
(3)中成药:二至丸、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
柴胡舒肝丸、木香顺气丸、逍遥丸、四君子合剂、香砂六君子丸、中满分消丸、舟车丸、十枣丸、黄疸茵陈蒿冲剂、茵栀黄口服液、血府逐瘀口服液、大黄廣虫丸、扶正化瘀胶囊、复方鳖甲软肝片、鳖甲煎丸、济生肾气丸、金匮肾气丸、附子理中丸、五苓散、二至丸、麦味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针灸治疗
1、气滞湿阻证,取穴章门、肝俞、脾俞、胃俞。
2、寒湿困脾证,取穴天枢、气海、足三里、公孙、脾俞、胃俞。
3、湿热蕴结证,取穴脾俞、胃俞、胆俞、中脘、阴陵泉。
4、脾肾阳虚证,取穴脾俞、三阴交、肾俞、膀胱俞、阴陵泉。
5、肝肾阴虚证,取穴肝俞、行间、肾俞、涌泉。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或平补平泻法。
水臌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水臌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预后与病因、疾病严重程度、有无并发症、是否及时治疗等因素有关。疾病早期,经适当调治,腹水可以消失,病情可以得到控制。
如果未及时稳定病情,反复发作,可出现昏迷、出血等并发症,预后不良。
疾病早期,机体抵抗力强情况下,经及时正确治疗和调摄,腹水可以消失,病情可趋缓解。
如果引起的水臌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情志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本病反复发作。
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做好情志调护、注意卧床休息、保持个人清洁卫生等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利于疾病的恢复和身体恢复。
1、本病治疗往往见效慢,容易产生烦躁,痛苦,顾虑重重,应保持心情愉快,积极配合治疗。
2、适当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遵医嘱按时用药,注意服药后效果和不良反应。
2、服药前,须将药片、药丸研成粉末,以免损伤食道黏膜,中药汤剂宜浓煎。
3、使用攻下逐水药,要注意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如果出现呕吐频频、心悸、脉沉、烦躁、出汗,应立即报告医生,积极采取措施。
4、使用利尿剂要观察电解质情况。
1、周围环境宜保持安静、整洁、舒适、温湿度适宜,创造一个安静的养病环境。
2、注意休息,重症病人需卧床休息,轻症病人适当活动,做到动静结合,如果腹部胀满,行动时要注意穿防滑鞋子,避免摔跤。
3、保持床单位的清洁整齐,及时更换污染床单,勤换内衣裤,定时协助翻身。
4、皮肤瘙痒,切忌用手搔抓,以防皮肤破损感染,可以用软毛刷轻刷瘙痒处,温水擦浴。
5、加强口腔护理,有肝臭味及齿衄病人可用银花甘草液、冰硼散、野菊花煎水清洁口腔,每日3次。
1、注意观察腹围、体重,以观察腹水的消长情况。
2、注意观察腹部皮肤色泽,有无青筋显露及呼吸困难等症状。
3、密切观察神志变化,如果出现失眠或嗜睡,甚至无原因的痴笑怒骂,为肝昏迷之兆,应及时报告医生。
遵医嘱定期复查,主要复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腹水检查、免疫功能检查、超声检查、CT、MRI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清淡,宜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低脂肪、低盐或无盐饮食,多食蔬菜、豆类、鱼类,少量多餐。忌食生冷、油腻、辛辣刺激性食品。
1、气滞湿阻证患者饮食宜低盐,可选用一些健脾理气化湿食品,如冬瓜、赤小豆、薏苡仁等。
2、寒湿困脾证患者饮食宜多进健脾利湿食品,如山药粥、苡仁粥等。
3、湿热蕴结证患者饮食宜清淡为主,多食新鲜蔬菜,薏苡仁、赤小豆、芡实、冬瓜、绿豆、黄瓜、鲜藕汁等。
4、肝脾血瘀证患者饮食应无渣,进食需细嚼慢咽。
5、脾肾阳虚证患者饮食宜选用温性食物,如南瓜、桂圆、苡仁、扁豆等,可食黑鱼汤、鯽鱼汤,以起到补益利尿作用。
6、肝肾阴虚证患者饮食宜多吃清凉、新鲜水果,用芦根、陈葫芦瓢,煎水代茶。病情稳定,可选用甲鱼、木耳等,以滋养肝肾。
1、忌食温燥辛辣食品,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酒等调味料,以免助热。
2、忌食生冷食品,如冰糕、冻奶茶、冰咖啡等。
3、忌食油腻食品,如糯米食品、油炸品、奶油蛋糕等。
本病发生与情志、饮食、劳累、感染、失治误治等因素有关,因此,注意饮食有节,保持情志舒畅,生活起居有规律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生活起居有规律,劳逸结合,慎房事。
2、保持大便通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
3、饮食宜少盐或无盐,多食营养丰富、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及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粗糙食物,以防损伤食道黏膜,进餐速度宜慢。
4、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如利福平、异烟肼、磺胺类等药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