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水疝 疾病英文名称: hydrocele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水疝 疾病英文名称: hydrocele 疾病概述: 水疝(hydrocele),是指阴...
养生
水疝(hydrocele),是指阴囊内有水湿停滞,以阴囊一侧或两侧肿大,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发生与感受寒湿、先天不足、跌扑损伤、肝经气滞等有关。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都能痊愈,对婚后生活及生育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少数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难以奏效,须尽早行手术治疗。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睾丸或精索鞘膜积液。
1、肾气亏虚证
主要表现为先天性水疝的婴幼儿,阴囊肿大,甚至亮如水品,不红不热,不痛,睡卧时缩小,站立、哭叫时增大,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2、寒湿凝聚证
主要表现为发病缓慢,阴囊肿胀逐渐加重,久则皮肤增厚,肿胀严重时阴茎内缩,影响排尿和性交,伴阴囊发凉潮湿、坠胀不适,腰酸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沉弦。
3、湿热下注证
主要表现为发病较快,阴囊肿大,皮肤潮湿而红,伴小便短赤,或有睾丸肿痛及全身发热,舌红,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4、瘀血阻络证
主要表现为阴囊肿大坠痛,襄丸胀痛,积液可呈红色,透光试验多为阴性,多有睾丸损伤或睾丸肿瘤病史,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本病发生与感受寒湿、先天不足、跌扑损伤、肝经气滞等有关。基本病机为气血阻滞,水液停聚。与肝、脾、肾三脏密切相关。
1、感受寒湿
长期涉水,或居处潮湿,或久坐湿地,日久导致湿邪凝积,水湿内聚,形成本病。
2、先天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脾肾阳虚,气不化水,水液内聚,形成本病。
3、跌扑损伤
跌扑或其他因素,导致外肾受伤,血瘀阻络,以致水液不行,停聚阴囊,形成本病。
4、肝经气滞
肝脉循阴器络于睾丸,肝寒凝滞,气机不利,如果再水湿侵袭,循经下注囊中,可形成本病。
本病以阴囊一侧或两侧肿大,不红不热、状如水晶为主要特征。临床分先天性、继发性二种类型,表现各不相同。
1、先天性水疝
主要表现为阴囊肿大,坠胀感,不热不痛,触之如水样,睾丸触之不清,透光试验阳性,平卧时逐渐缩小,行立时逐渐张大。常见于婴幼儿。
2、继发性水疝
一般发病较快,阴囊潮湿发热,小便短赤,或有睾丸肿痛,全身发热。有的发病缓慢,阴囊肿大,皮肤增厚,发凉,坠胀不适,甚至阴茎内缩,影响排尿。也有由阴囊外伤引起者,伴有睾丸肿痛。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如果出现阴囊一侧或两侧肿大,不红不热、状如水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男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检查,建议抽血前不要进食过于油腻的食物。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例、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建议安排家属陪同就诊。
6、可以提前准备自己想要咨询医生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阴囊一侧或两侧肿大等症状?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的症状,如发热、睾丸肿痛、腰酸乏力等?
3、最近有没有阴囊受伤的情况?
4、有没有长期涉水或久居湿地的情况?
5、最近做过什么检查?
6、最近有经过什么治疗吗?有服用什么药物吗?
7、最近睡眠情况如何?有没有经常熬夜?
8、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1、这是什么病?为什么会这样?
2、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3、需要做什么检查?
4、都是怎么治疗?
5、治疗需要多久才能好?需要复查吗?
6、平时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7、治疗后会复发吗?
8、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者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做西医的透光试验、血常规、B超检查、诊断性穿刺及积液生化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的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出汗,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及家族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腹部阴器有无疼痛的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血常规
继发感染时可有白细胞等增高。
2、积液生化检查
必要时可行精素穿刺检查,行鞘膜穿刺抽出液体,做积液生化检查。积液酸碱性一般为中性,比重在1.010~1.025之间,总蛋白含量在4%~6.3%。
1、诊断性穿刺
先天性鞘膜积液,囊壁光滑柔软,积液清亮或黄色。急性炎症继发的鞘膜积液,鞘膜明显增厚,与邻近组织粘连,积液为炎性渗出液。如果有肿瘤及感染存在,可为血性积液,此时液体浑浊呈棕色或为脓液。
2、透光试验
医生手持电筒在患者肿胀的阴囊一侧,利用光线对准肿块照射,如能透光通明即为阳性。
B超检查
检查有助于确定阴囊内肿块是囊性或实性。
1、病史
继发性者多有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精索炎、损伤、梅毒、结核等病史。
2、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多为单侧发生,以青壮年多见。原发性鞘膜积液,体积小,囊内压力不高,无感染时一般无自觉症状,囊内压力增高时可出现胀疼、牵拉或下坠感。肿块大者可影响活动、排尿及性生活。先天性水疝之肿块卧位时可缩小或完全消失,站立时又复增大;继发性者肿块不因体位改变而变化。急性感染性鞘膜积液可有局部疼痛,并可牵扯腹股沟区或下腹部。
3、体征
阴囊内囊性肿块,呈球形或梨形,表面光滑,柔软而有波动感,光滑如囊盛水,睾丸、附睾多为积液包裹而不易扪清。巨大鞘膜积液可使阴囊增大,阴茎内陷。
4、辅助检查
血常规、B超检查、诊断性穿刺、积液生化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1、孤疝
阴囊一侧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出囊,用手轻压可纳回腹内,嘱患者咳嗽时肿物有冲击感,透光试验阴性。
2、精液囊肿
常位于睾丸后上方,与附睾上极相连,一般体积较小,睾丸可清楚扪及。穿刺囊肿液呈乳白色,镜检内含有精子。
3、血疝
有明显外伤史,肿物迅速形成,全阴囊增大,阴囊皮肤有瘀血斑,张力大,压痛明显。
本病临床上多视病情而定治疗方案,一般主张中西医结合论治。婴幼儿可适当内服中药治疗,如属先天性交通性鞘膜积液者,一周岁后仍反复发作,则应行疝囊多位结扎术:成人水疝,如肿块小且无任何症状者,可应用中医中药内外治并举,其疗效甚佳。若肿块较大、肿痛明显,应做鞘膜翻转或切除术;非淋菌性水疝者,除按水疝治疗原则处理外,还应选用针对衣原体、支原体等非淋菌的抗生素进行同步治疗。
1、肾气亏虚证
(1)方药:济生肾气丸、真武汤加减。
(2)常用中药: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肉桂、制附子、牛膝、车前子、芍药、生姜、白术、葫芦巴、巴戟天、淫羊藿。
2、寒湿凝聚证
(1)方药:陈苓汤、加减导气汤、水疝汤等加减。
(2)常用中药:半夏、陈皮、茯苓、白术、猪苓、泽泻、桂皮、川棟子、小茴香、橘核、牛膝、薏苡仁、甘草。
3、湿热下注证
(1)方药:大分清饮、清解汤加减。
(2)常用中药:茯苓、泽泻、木通、猪苓、栀子、枳壳、车前子、薄荷叶、蝉蜕、生石膏、甘草。
4、瘀血阻络证
(1)方药:活血散瘀汤或桃红四物汤加减。
(2)常用中药:川芎、当归尾、赤芍、生地黄、苏木、牡丹皮、枳壳、瓜蒌仁、桃仁、红花、槟榔、大黄、牛膝、泽泻、薏苡仁、车前子。
鞘膜翻转术
适用于各种类型。睾丸鞘膜积液如积液多、体积大,伴有明显的症状者。如果是交通性鞘膜积液,须同时行疝囊多位结扎术,如果为精索囊肿需将鞘膜囊全部切除。
1、外治疗法
(1)敷药法
湿热型用金黄散,以水调敷患处。寒湿型用回阳玉龙膏,以酒蜜调敷患处。
(2)热熨法
用小茴香、橘核各100g,研粗末炒热,装布袋内热熨患处,每次20-30分钟,每日2~3次。用于婴儿水疝或继发性水疝寒证者。
2、药物注射法
对于壁薄而小的积液,在局麻下先穿刺抽尽囊液,注入25%醋酸氢化泼尼松悬液0.5-1.5mL、2%盐酸普鲁卡因2mL,或鱼肝油酸钠3-5mL。注药后轻轻按摩阴囊,使药液分布均匀。此法禁用于交通性鞘膜积液。
水疝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水疝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人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一般预后良好,经过适当治疗都能痊愈,对婚后生活及生育不会造成不良影响。少数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难以奏效,须尽早行手术治疗,以免影响睾丸发育。
若失治误治,转为慢性,影响睾丸血运,可导致睾丸萎缩,影响生育。
本病若及时诊断,正确治疗,预后良好。
如果引起水疝的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平时生活饮食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的同时,注意卧床休息,加强皮肤护理、避免性生活等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由于病变部位特殊,患者有较重的思想负担,应了解有关疾病知识,消除患者的焦虑和恐惧,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积极的配合治疗。
1、遵医嘱按时服药,用药后注意效果和不良反应。
2、头孢类抗生素应用前需皮试,有人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应用过程中严格观察患者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停药。
3、服药期间注意病情变化,若出现食欲减退、胸闷恶心、腹痛便溏时,立即报告医生。
1、切勿恣情纵欲,或过度手淫。
2、用阴囊托带兜起精索阴囊,以利于积液吸收。
3、在情绪不快、身体不适或性能力下降时,应暂时避免性刺激,以保证性中枢和性器官得以调节和休息。
4、保持室内安静,减少对患者的干扰,保证安静休息及充足睡眠。
1、注意观察患者的精神症状,心理状态,全身状况,以及伴发症状。
2、注意观察手术切口有无感染以及切口的渗血、渗液等。
3、注意观察术后肿块有无再次增大。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做透光试验、血常规、B超检查、诊断性穿刺、积液生化检查等,以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宜清淡性凉,易消化,鼓励多饮水通利小便,驱邪热自小便出。注意饮食忌宜,忌食辛辣、油腻、煎炸食物,以免损伤脾胃。
1、饮食宜清淡,如冬瓜绿豆粥,该粥具有清热养阴,托毒透脓的功能。
2、多饮水,可用芦根煎水代茶凉服。
1、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的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煎炸食物,如油条,炸鸡,炸薯片等。
本病发生与感受寒湿、先天不足、跌扑损伤、肝经气滞等有关。因此,注意加强孕期保健,避免感受寒湿,注意局部清洁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本病预防应从加强孕妇营养,提高胎儿素质做起。
2、平时要注意体质锻炼,增强抗病能力,避免寒湿浸渍。
3、注意调畅情志、谨慎起居、节制饮食,禁食辛辣肥腻食物。
4、积极治疗睾丸炎等原发病,减少或避免该病发生。
5、常以温开水清洗外阴,保持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