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腿部骨折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腿部骨折 疾病概述: 腿部骨折是指腿部的一个或多个骨骼的完整性中断或连续性丧失的情况。腿...
养生
腿部骨折是指腿部的一个或多个骨骼的完整性中断或连续性丧失的情况。腿部包含多个骨骼,包括大腿骨(股骨)、髌骨和小腿骨(胫骨和腓骨)。腿部骨折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见的是跌倒、撞击、意外事故、运动损伤或过度使用。此外,骨质疏松症、骨髓炎、骨肿瘤等也可能会增加腿部骨折的风险。腿部骨折的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畸形等。大部分患者经积极的治疗以及康复锻炼,一般预后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功能障碍,甚至残疾。
1、根据致病原因分类
(1)创伤性骨折:暴力直接或间接作用于受伤部位造成骨折。
(2)病理性骨折:骨质疏松症、骨髓炎、骨肿瘤等疾病导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的骨折。
2、根据骨折处是否与外界相通分类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附近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处与外界相通。
3、根据骨折线的情况分类
(1)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或连续性仅有部分中断,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等。
(2)完全骨折:骨折线通过骨膜及骨质全部,使骨折端完全分离者。
4、根据骨折端的稳定程度分类
(1)稳定骨折:复位后经适当外固定不易发生再移位者称稳定骨折,如裂缝骨折、青枝骨折、嵌插骨折、横形骨折等。
(2)不稳定骨折:复位后易于发生再移位者称不稳定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粉碎骨折等。
5、根据骨折的位置分类
包括股骨骨折、髌骨骨折、胫骨骨折、腓骨骨折等。
本病不会传染。
具体发病率尚无大样本数据统计。
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是腿部骨折的高发人群。参与某些运动的人群,发生腿部骨折风险也较高,例如滑板、自行车、摩托车、赛车、足球等。
腿部骨折可由创伤、过度使用或骨骼疾病导致。创伤主要由重物打击、机动车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所引起,骨骼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骨髓炎、骨肿瘤等。
1、创伤
创伤是导致腿部骨折的最常见原因,多由于重物打击、机动车事故、高处坠落、运动损伤等所导致。由于暴力的直接作用,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软组织损伤,包括肌肉、肌腱断裂,神经血管损伤等。
2、过度使用
长期的、重复的压力可能会导致腿部骨折,这种骨折也被称为压力性骨折。这是运动员常见的骨折原因,尤其是田径运动员和其他需要大量跑步的运动员。
3、骨骼疾病
骨质疏松症、骨髓炎、骨肿瘤等,可能会导致腿部发生病理性骨折。
腿部骨折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及功能障碍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骨擦音及骨擦感。严重者可伴发软组织、血管、神经损伤。
1、疼痛
骨折局部出现剧烈疼痛,特别是移动患肢时疼痛加剧,伴明显压痛。
2、肿胀
骨折时,骨髓、骨膜以及周围组织血管破裂出血,可在骨折处形成血肿,加之软组织损伤所致水肿,导致患处局部肿胀。
3、畸形
在严重的腿部骨折中,腿部可能会看起来弯曲或扭曲,这是由于骨骼断裂或错位造成的。
4、功能障碍
局部肿胀或疼痛可使患肢活动受限。若为完全性骨折,则受伤肢体活动功能完全丧失,导致患者无法站立或行走。
5、骨擦音或骨擦感
两骨折段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
腿部骨折可能会并发畸形愈合、感染(多见于开放性骨折)、关节炎、骨筋膜室综合征等。
当腿部遭受暴力时常伴有神经血管损伤,表现为相应的血管神经损伤症状,如远端麻木、感觉异常、大量出血、肢端苍白等。
1、腿部出现开放性骨折。
2、外伤后腿部畸形、剧烈疼痛、不能活动。
3、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腿部受到外力后持续疼痛。
2、腿部出现活动障碍。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如出现上述紧急情况,应及时到急诊科就诊;如症状较轻,则可前往骨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前往就诊的过程中,尽量限制患肢活动,以免加重病情。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什么时候受的伤?
3、您是在什么情况下受的伤?
4、自从您受伤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以前有什么疾病吗?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手术治疗,要多久能出院?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患者腿部出现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若出现阳性体征,为进一步诊断,医生还会建议患者进行血常规、X线、CT等检查,必要时可能需要通过MRI检查来判断周围组织受损情况。
1、视诊
医生会观察患肢外形是否有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形,并察看患肢是否有肿胀、皮肤发亮、水疱及皮下瘀斑,还会观察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是否会出现异常活动。
2、触诊
医生可能会按压腿部,骨折处压痛明显,有时还可以摸到骨折端。
3、神经血管检查
医生会对受伤部位以下肢体的运动和感觉功能进行检查,以判定有无神经损伤及其受损的程度与范围等。
若骨折后有大出血,血常规检查中可见血红蛋白降低。根据骨折的程度不同,24小时后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或略有增加。
1、X线
是腿部骨折首选且常规进行的检查。即使临床上已表现为明显骨折者,x线平片检查也很有必要,可以帮助了解骨折的类型和骨折端移位情况,对于骨折的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CT
CT检查对于关节内骨折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CT或CT重建能够准确判断骨折块的大小、数量,关节面的损伤、端陷程度等,为术前的规划、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参考。
3、MRI(核磁共振)
MR检查可判断软组织损伤情况,以及关节囊的状态等,也可用于一些隐匿性骨折的诊断。
根据病史及腿部局部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结合X线、CT或MR等影像学检查,医生通常可以明确诊断。
腿部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针对不同类型的骨折,其治疗方法也不同,无骨折移位者可保守治疗,有移位者则先尝试手法复位,必要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1、对于骨折处无移位的患者,可用夹板、石膏或骨科固定支具采取功能位固定。
2、对于骨折处发生移位的患者,可先尝试手法复位,复位后可用石膏进行外固定。
1、非甾体抗炎药
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等,可缓解疼痛症状。
2、非阿片类中枢性镇痛药
适用于疼痛症状严重的患者,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可适量加用此类药物。常用药物有曲马多、布桂嗪等。
3、抗生素
对于开放性骨折或采取手术治疗的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通常建议使用广谱抗生素,如头孢曲松钠等。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双氯芬酸钠、曲马多、布桂嗪、头孢曲松钠
1、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1)适应证:①骨折断端有软组织嵌入或手法复位失败者;关节内骨折手法复位后对位不好,影响关节功能者;手法复位与外固定未能达到功能复位的标准而严重影响功能者。②骨折并发血管神经损伤,开放性骨折不能用外固定者。③多处骨折,为了便于护理和治疗,防止并发症,可选择适当的部位行切开复位。④陈旧性移位骨折。⑤因外观需要进行解剖对位的骨折,或因职业需要行内固定早期活动的骨折等,均可酌情选择开放复位。
(2)手术过程:医生在局部清洁、消毒后,通过手术切开骨折部位,暴露骨折端,然后进行复位,再用金属内固定物,如接骨板、螺丝钉、加压钢板或带锁髓内钉等,将已复位的骨折予以固定。
2、截肢术
(1)适应证:①成人胫神经彻底毁损;挤压伤伴热缺血时间>6小时。②严重多发伤;严重的同侧损伤;预期行多次软组织延长和重建。
(2)注意事项:需对骨骼和软组织损伤、休克、局部缺血以及年龄4个方面进行评估后才能手术。
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通过骨牵引来帮助断骨对其,并保持在正确的位置。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1、对于开放性伤口应予以清创,将污染的创口仔细清洗、消毒,然后切除创缘、清除异物,切除坏死和失去活力的组织,使之变成清洁的创口。
2、对于合并有神经、血管损伤的患者,需立即进行急诊手术探查并缝合。
腿部骨折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一般预后较好。但若治疗不及时,则可能会导致腿部畸形、骨不连、活动受限等情况。
腿部骨折可造成腿部活动障碍与畸形,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腿部骨折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后,一般能够治愈。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重自我管理,帮助缓解症状,促进痊愈。此外,患者还应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1、心理特点
腿部骨折的发生多为意外,患者及其家属常会出现害怕、恐惧、焦虑、烦躁等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及时了解其心理活动和需要,给予患者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情绪,减少其顾虑及担忧,帮助其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2)患者应放松心态,积极配合治疗,还可通过看书、听音乐、下棋等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
1、家属应为患者提供干净舒适的居住环境,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2、病情恢复期间患者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促进机体恢复。
3、患者可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但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
4、患者应注意个人及周围环境卫生,勤洗澡,但要避免水洗手术部位,可进行擦浴。
5、打石膏的患者应注意保持石膏的干燥与固定,避免石膏移位。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复查X线,以评估骨折的恢复情况。
1、术后患者应遵医嘱定时换药,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干燥。
2、术后患者应注意保护手术部位,避免二次伤害。
3、术后患者应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液循环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4、若有牵引装置,牵引时患肢应外展30°~40°,足部保持中立位,防止外旋。内固定术后第2天可坐起,避免盘腿、侧卧,仰卧时两大腿之间置一枕垫,防止患肢内收和外旋。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1、合理安排饮食,加强营养支持,多进食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鱼、蛋等。
2、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提高身体免疫力。
3、多食用富含钙和磷的食物,如牛奶、海带、虾皮、豆制品、动物骨头等,有助于促进骨折恢复。
4、早期可食用黑大豆、贝类、鳖、蘑菇、木耳、栗子、鲜藕、山楂等散淤和止血食物,宜煮为汤、粥、羹等,以利消化。
5、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1、戒烟戒酒。
2、少吃高盐、高糖、高脂食物。
3、尽量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
以下措施可以降低本病的发生风险:
1、使用或乘坐交通工具时系好安全带,工作时严格按照规章进行操作,必要时可使用防护装备。
2、在进行高危的体育活动,如滑雪、骑车时,要佩戴好相应的护具,以免发生危险。
3、骨质疏松症患者及中老年人应多摄入富含钙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以增强骨质。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