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大全
疾病大全
疾病名称: 正水 疾病英文名称: typical anasarca 疾病概述:疾病名称: 正水 疾病英文名称: typical anasarca 疾病概述: 正水(typical...
养生
正水(typical anasarca),是指风热湿毒之邪伤肾所致,以浮肿,尿少,血压高等呈进行性发展为主要表现的水肿类疾病。发生与外感风邪、湿毒内侵有关。如果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本病可得到明显改善,反之,数周至半年内可进展至不可逆肾衰。本病相当于西医学所说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
1、风水相搏证
主要表现为开始眼睑浮肿,继而四肢及全身皆肿,恶寒,发热,肢节酸楚,小便不利,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滑或浮紧。
2、湿热内蕴证
主要表现为遍体浮肿,皮肤绷紧光亮,胸脘痞闷,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腰胀重着,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脉沉数或濡数。
3、湿热毒蕴证
主要表现为眼睑浮肿,迁延全身,小便不利,腰膝重着,身发疮疖,甚至破溃,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滑数。
4、水湿浸渍证
主要表现为全身水肿,按之没指,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食少,恶心呕吐,苔白腻,脉沉缓。
5、浊毒闭窍证
主要表现为神志不清,烦躁嗜睡,反应迟钝,甚至昏迷,恶心呕吐,口鼻气味异常,舌苔白腐或腻,脉弦。
本病发生与外感风邪、湿毒内侵有关。基本病机为外邪侵袭,肺失通降,三焦水道不利,水湿泛滥。
1、外感风热
风邪外袭,内舍于肺,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致风遏水阻,风水相搏,流溢肌肤,发为本病。
2、湿毒内侵
痈疡疮毒,未能清解消透,疮毒内攻,损伤肺脾,肺失通调,脾失健运,津液输布失常,导致水液潴留,发为本病。
本病以浮肿,尿少,血压高等呈进行性发展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发病急骤,病情危笃,进展迅速。
1、症状
表现为严重的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数周及数月内出现进行性少尿、无尿,终至肾衰竭。由于高血压和体内毒素的蓄积也可以出现精神症状,如嗜睡、意识模糊等。
2、体征
约半数患者起病时即出现水肿,以面部及双下肢为主。25%~30%患者表现为肾病综合征,水肿常持续存在,不易消退。部分患者可有血压升高,短期内可出现心、脑的并发症。
本病目前缺乏相关并发症的资料研究。
如果出现面部及双下肢水肿、高血压、少尿或无尿等症状。
以上均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患者通常需到中医科或肾内科进行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需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穿易穿脱的衣裤,避免造成不便。
3、就诊前一天应清淡饮食。就诊当天早晨需空腹,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4、家长陪同就诊。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家长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有没有面部及双下肢水肿、高血压、少尿或无尿的症状?这种情况多久了?是不是越来越严重?
2、是否还有其他不适症状,如咳嗽、咯血、气喘、恶心呕吐、头痛、抽搐等症状?
3、最近饮食情况如何?
4、最近有做过什么检查吗?
5、之前有过其他疾病吗,如上呼吸道感染、疮疡等?
6、有治疗过吗,是怎么治疗的,用过哪些药?
7、最近睡眠情况如何?
8、最近的饮食情况、二便情况如何?
1、面部及双下肢水肿、高血压、少尿或无尿这些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病情严重吗?多久能缓解这些症状?
3、需要做哪些检查?
4、现在需要什么治疗方法?能治好吗?
5、如果药物治疗,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有其他疾病,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7、平时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8、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除了对患儿进行望闻问切中医检查外,通常需要进行西医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X线检查、B超、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如果伴有其他症状、体征,还可进一步开展其他相应的检查。
1、望诊
包括观察患者面色、神态、姿态、口唇指甲颜色、舌质与舌苔变化等。
2、闻诊
主要是听声音,医生通过辨别患者语调的高低,呼吸的长短以及呕吐时声响等来初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情轻重。
3、问诊
包括问寒热、问睡眠、问饮食、问二便、问汗出、问口渴情况、问既往病史等。
4、切诊
包括脉诊和按诊,通过触、按了解身体情况等以及切脉来诊察疾病。
1、尿液检查
镜检有大量的红细胞或肉眼血尿,尿蛋白可从微量到大量,多为非选择性的蛋白尿,尿比重一般不低。
2、血液检查
常呈中到重度贫血,有时血小板减少。
3、免疫学检查
I型患者血清抗GBM抗体阳性;Ⅱ型患者血液循环免疫复合物及冷球蛋白常呈阳性,伴血清补体C3降低;Ⅲ型由微血管炎引起者ANCA阳性。
4、肾功能
肾功能是判断肾脏疾病严重程度、预后、确定疗效和调整某些药物剂量的重要依据。
肾穿刺活检
少尿3~7天或进行性尿量减少,肾小球滤过功能呈进行性损害,疑为急进性肾小球肾炎者,考虑进行肾穿刺活检。
X线检查或B超
腹部平片及B超可见肾脏大小正常或增大而轮廓光整,半数以上患者肾脏影像明显增大,可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相鉴别。
医生通常根据患者浮肿,尿少,血压高等呈进行性发展等临床表现,结合中医望闻问切四诊和相对应的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此外,通常还需要与皮水、石水等相鉴别。
1、临床表现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水肿、高血压、少尿或无尿等表现均较明显,常有迅速发展的贫血、出血及低蛋白血症等。部分病人有咳嗽、咯血、气喘、恶心呕吐、头痛、抽搐等症状。肾功能进行性减退,可出现少尿或无尿。
2、辅助检查
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X线检查、B超、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有助于明确诊断。
1、皮水
也有起病严重,发展急骤患者,但多可自然缓解趋势,如少尿及肾衰迁延1个月以上,疑为正水时,应做肾活检以资鉴别。
2、石水
病情反复持续,进展较慢,贫血及低蛋白血症较多见。
本病治疗以利水清肿、降逆平喘为法,同时重视温阳利水,宣通三焦。
1、风水相搏证
(1)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
(2)常用中药: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白术。
2、湿热内蕴证
(1)方药:疏凿饮子加减。
(2)常用中药:商陆、椒目、泽泻、木通、赤小豆、槟榔、大腹皮、羌活、姜皮、秦艽。
3、湿热毒蕴证
(1)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加减。
(2)常用中药:麻黄、生姜、甘草、连翘、杏仁、赤小豆、大枣、梓白皮、银花、野菊花、紫花地丁、天葵子、蒲公英。
4、水湿浸渍证
(1)方药:胃苓汤加减。
(2)常用中药: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肉桂、白术、泽泻、茯苓、猪苓。
5、浊毒闭窍证
(1)方药:黄连温胆汤送服玉枢丹。
(2)常用中药:黄连、制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生姜、竹茹、枳实。
清开灵注射液、五苓胶囊、葛根汤颗粒、肾炎四味片、黄葵胶囊、肾炎消肿片、强肾片、济生肾气丸等,视病情辨证选用。
一般不需要手术治疗。
1、针灸疗法
肾俞、水分、复溜、三阴交、阴陵泉、关元,分2组,隔日轮番针刺,艾卷灸气海穴。
2、西医治疗
治疗应突出早、快和充分,即突出强调早期作出病因诊断和免疫病理分型,在此基础上尽快进行充分强化治疗,包括针对急性免疫介导性炎症病变的强化治疗以及针对肾病变后果的对症治疗两方面。
正水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正水的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本病预后与病因、病理类型、疾病严重程度等因素有关。如果能得到及时诊断治疗,可得到明显改善,反之,数周至半年内可进展至不可逆肾衰。
本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数周至半年内进展为不可逆肾衰竭。
如果及时明确诊断和及时充分的强化治疗,多数患者可得到明显改善。少数患者甚至肾功能得到完全恢复。
如果引起正水病因没有彻底根除,或者生活饮食调护不当,可能会引起疾病再次发作。
患者在积极药物治疗同时,保持心境平和乐观、注意卧床休息,保持口腔和个人卫生等,以利于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恢复。
1、本病病情来势迅速,多有恐惧、忧虑、急躁情绪,应注意保持心境平和乐观,避免不良情绪。
2、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利尿药宜在每天早晨服用,以保证病人夜间充分休息。
2、中药汤剂宜少量分次服用,以防呕吐,呕吐者服药前滴生姜汁数滴于舌面。
3、水肿部位不宜针刺,以免流水不止,导致感染。
1、周围环境宜整洁、安静、舒适、空气新鲜,避免外邪,尤其是在寒湿环境,易致风湿水气浸渍。
2、轻度水肿病人应限制活动,重度水肿应卧床休息。
3、水肿皮肤感觉差,抵抗力弱,容易损伤和继发感染,故要保持床单清洁干燥、平整。
4、长期卧床或重度水肿患者应定时更换体位,在骨突出部位垫加海绵垫等,以防皮肤擦伤及褥疮发生。
5、加强皮肤护理,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
6、水肿症状明显,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做好口腔护理。
1、注意观察水肿部位、程度、消长规律,尿量及颜色以及体温、舌苔、脉象的变化。
2、注意观察是否有气息短促,吐白色泡沫痰,面色口唇青紫,冷汗淋漓,肢体不温,烦躁心悸等症状。
遵医嘱定期复诊。一般情况需要尿液检查、血液检查、免疫学检查、肾功能、X线检查、B超、肾穿刺活组织检查等项目,检查恢复情况,评估复发风险。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限制其水、钠的摄入,摄入量应根据水肿程度而定。戒烟限酒,忌食辛辣、海腥等食物以防水肿复起。
1、风水相搏证患者饮食宜清淡,选用赤小豆汤、荠菜汤、玉米须饮等。
2、水湿浸渍证患者饮食宜健脾利水渗湿,限制钠盐与水分,适当进食生姜、川椒等。
3、湿热内蕴证患者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粗纤维食物。
1、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葱、姜、蒜、辣椒、胡椒、花椒等。
2、忌食油腻性食物,如肥油、油炸性食品、乳制品等。
3、忌食海腥发物,如鱼虾、羊肉、狗肉、酒等食物。
本病发生与外感风邪、湿毒内侵有关。因此,积极预防感冒,预防各种感染,生活起居有规律等措施,有利于减少疾病的发生。
1、积极预防原发病,去除诱发本病进展的可逆因素,减少再次发病的诱因。
2、积极预防感冒,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
3、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各种感染,避免受湿及过度疲劳。
4、生活起居要有规律,注意调畅情志,忌食肥腻、过甜、辛辣刺激食物。
疾病大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