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药品名称拼音: Luopinawei Lituonawei 药品概述:药品名称: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药品名称拼音: Luopinawei Lituonawei 药品概述:...
养生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西药名。常用剂型为片剂。为病毒蛋白合成和成熟抑制剂。适用于与其它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药,治疗HIV感染。
本品主要成分为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椭圆形红色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白色或类白色。
本品适用于与其它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用药,治疗成人和2岁以上儿童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有关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的用药经验主要来自于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患者。已接受过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数据非常有限。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失败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补救治疗的数据也非常有限。已接受过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HIV-1感染者是否选择本品治疗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即患者个体的病毒耐药检测结果及其治疗史。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
应由对治疗HIV感染有临床经验的医生开具本品处方。本品应该整片吞咽,不能咀嚼、掰开或压碎。
1、成人和青少年:本品的推荐剂量为400/100mg(2片),每日两次。可以与食物同服或不与食物同服。对于成年患者,出于对患者管理的考虑,需要按每日一次的方式服药时,本品的给药剂量可以为800/200mg(4片),每日一次,可以与食物同服或不与食物同服。每日一次的用药方法应限于仅有极少蛋白酶抑制剂(PI)相关性突变的成年患者中(即,小于3种PI突变,且与临床试验结果一致,对于人群的详细描述参见【药理毒理】),同时应考虑到与每日两次的推荐标准用药方法相比,每日一次用药对病毒的持续抑制作用较弱(参见【药理毒理】),发生腹泻的风险会增加(参见【不良反应】)。
2、儿童(2岁及2岁以上):本品的推荐剂量400/100mg(2片),每日两次,可以用于体重大于等于40kg的儿童或体表面积大于1.4m2的儿童。对于体重小于40kg或者BSA在0.6和1.4m2之间并且可以吞服药片的儿童,用药剂量请参考本品100/25mg的用法用量。每日一次的用药方法未在儿童患者中得到验证。
3、儿童(2岁以下):由于缺乏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故不推荐2岁以下的儿童服用本品。
4、肝功能不全:在伴有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中,洛匹那韦的暴露剂量约增加30%,但该增加量与临床治疗无明确的相关性。目前尚未有伴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数据,这些患者不应该使用本品。
5、肾功能不全:因为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经肾脏的清除率微乎其微,所以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会发生血药浓度升高。由于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均具有很强的蛋白结合能力,因此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不会显著影响其清除。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每片含洛匹那韦200mg,利托那韦50mg。
室温保存(低于30℃)。放置在儿童取不到的地方。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片: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70132。
临床试验期间与本品治疗相关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恶心、呕吐、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每日一次服用本品的患者发生腹泻的风险可能较大。腹泻、恶心和呕吐在治疗开始的时候就可能出现,高甘油三酯血症和高胆固醇血症可能会稍后出现。在II-IV期试验中,有7%的受试者因在治疗中出现不良事件而导致提前退出研究。
在接受利托那韦和吸入或鼻内使用丙酸氟替卡松的患者中有发生库欣氏综合征的报告;使用通过P4503A代谢的其它皮质激素(布地奈德)也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参见【注意事项】和【药物相互作用】)。在应用蛋白酶抑制剂,特别是与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联合用药时会有肌酸磷酸激酶(CPK)增高,肌痛、肌炎和横纹肌溶解(罕见)的报告。联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患者会出现身体脂肪的再分布(脂营养不良),包括外周和面部皮下脂肪减少、腹内和内脏脂肪增多、乳房肥大和颈背面脂肪积聚(水牛背)。联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可出现代谢异常,比如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胆固醇血症、胰岛素抵抗、高血糖症和高乳酸血症(参见【注意事项】)。在开始联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CART)时已处于严重免疫缺陷状态的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无症状感染或者残留机会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参见【注意事项】)。曾有报告发生骨坏死的病例,特别是存在有公认的风险因素的患者、晚期艾滋病患者或长期接受联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CART)的患者。其发生频率尚不明(参见【注意事项】)。
1、本品禁用于已知对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或者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
2、本品不能与那些主要依赖CYP3A清除且其血药浓度升高引起严重和/或致命不良事件的药物同时用药。具体药物详见说明书。
本品中含有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二者都是细胞色素P450异构体CYP3A的体外抑制剂。本品与主要通过CYP3A进行代谢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可能会增加这些药物的血药浓度,并进而导致药物作用时间延长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在临床用药浓度范围内,本品不会抑制CYP2D6、CYP2C9、CYP2C19、CYP2E1、CYP2B6或CYP1A2的活性。已经证明本品在体内能够诱导其自身代谢,并且可以增加一些药物的生物转化,这些药物通过细胞色素P450酶系(包括CYP2C9和CYP2C19)和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进行代谢。这有可能降低这类合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并进而影响到药物的疗效。禁止联合使用已知存在明显相互作用和会引起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的药物。除非有特殊说明,否则所有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均应用的是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软胶囊,洛匹那韦软胶囊的暴露量较200/50mg片剂约低20%。
1、合并有并发症的患者:
(1)肝功能不全:本品在有严重肝脏疾病患者中使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未确定。重度肝功能不全的患者禁用本品。同时应用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的慢性乙肝或丙肝患者发生严重和潜在致命性肝脏不良反应的危险性会增加。如果乙肝或丙肝患者同时合并抗病毒药物治疗,用药时请参阅这些药物的相关产品信息。
原有肝功能损害(包括慢性肝炎)的患者,其在进行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肝功能异常的危险性会升高,应根据经验对这类患者用药期间的肝功能状态进行监测。如果有证据表明这类患者的肝脏疾病恶化,应考虑中断或终止治疗。
曾有HIV-1单独感染者和接触病毒后进行暴露后预防的个体在开始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其他抗反转录病毒药物联合治疗后7天即出现转氨酶水平升高,伴随或不伴随胆红素水平升高的报告。有些病例的肝功能损害严重。在开始洛匹那韦/利托那韦治疗前要进行适当的实验室检测,在治疗期间还应进行密切监测。
(2)肾功能不全:因为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经肾脏的清除率微乎其微,因此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会发生血药浓度升高。由于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均具有很强的蛋白结合能力,因此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不会显著影响其清除。
(3)血友病:曾有A型或B型血友病患者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治疗时发生出血增多的报告,包括自发性皮肤血肿和关节积血。有些患者接受了额外的Ⅷ因子治疗。报告病例中一半以上继续或重新使用蛋白酶抑制剂进行治疗。虽然引起出血的作用机理尚未阐明,但蛋白酶抑制剂治疗与出血之间的因果关系已引起了关注。因此,应当意识到在血友病患者中使用蛋白酶抑制剂有增加出血的可能。
(4)脂质升高:应用本品治疗有时可引起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较大幅度升高。在开始用本品治疗前以及治疗过程中应定期检测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对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基础水平较高以及有血脂异常病史的患者,用药时应特别谨慎。可以通过适当的临床措施对血脂异常进行处理。
(5)胰腺炎: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有发生胰腺炎的报告,也有一些患者发生了高甘油三酯血症。绝大多数报告病例中,患者系既往有胰腺炎罹患病史和/或与其它可引发胰腺炎的药物进行合并治疗。甘油三酯显著升高是发生胰腺炎的一个危险因素。中晚期艾滋病患者可能会有甘油三酯升高和发生胰腺炎的危险。如果出现临床症状(恶心、呕吐和腹痛)或者实验室检查异常(如血清脂肪酶或淀粉酶升高),应考虑发生胰腺炎的可能。应对出现这些症状或体征的患者进行评估,如果诊断为胰腺炎,应暂时停止本品的治疗。
(6)高血糖:在接受蛋白酶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有新发糖尿病、高血糖症或原有糖尿病加重的病例报告。其中一些高血糖症患者病情严重,甚至还会发生酮症酸中毒。多数患者临床病症复杂,其中部分患者还需要接受药物治疗,而这些药物本身也与糖尿病或者高血糖症的发生有关。
(7)脂肪再分布和代谢紊乱:接受联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的HIV患者会出现身体脂肪的再分布(脂代谢障碍)。对于这些不良事件的长期后果目前尚不明确。对作用机制的了解也并不全面。有假设认为,内脏脂肪瘤样变与蛋白酶抑制剂(PIs)、脂代谢障碍和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NRTIs)之间存在关联。脂代谢障碍的高危险性主要取决于个体因素如年龄较大、药物相关因素如长期接受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和代谢紊乱等。临床检查过程中应对脂肪的再分布进行评估。应该考虑进行空腹血脂和血糖的测定。可以通过适当的临床措施对血脂异常进行处理。
(8)免疫重建综合征:在开始联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CART)时已处于严重免疫缺陷状态的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出现无症状感染或者残留机会感染所引起的炎症反应并导致严重的临床状况或使当前症状加重。通常情况下,这种反应会在开始CART后的几周或几个月内出现。相关病例有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全身性和/或局部性分枝杆菌感染以及肺孢子菌肺炎。对所有的炎症症状均应进行评估并在必要时采取治疗措施。
(9)骨坏死:虽然骨坏死的病因有多种因素(包括使用皮质类固醇、饮酒、严重的免疫抑制反应、体重指数较高等),但是在中晚期艾滋病患者和/或长期接受联合抗反转录病毒药物治疗(CART)的患者中发生骨坏死的病例尤其多见。应该告知患者,如果出现关节疼痛、关节僵硬或者行动困难时,应去医生处诊治。
(10)PR间期延长:一些健康成人受试者服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后出现轻度的无症状性PR间期延长。如患者存在结构性心脏疾病和原有传导系统异常或者接受可引起PR间期延长的药物(如维拉帕米或阿扎那韦),则在接受洛匹那韦利托那韦后有罕见报道发生2度或3度房室传导阻滞。本品在这类患者中使用时应当谨慎。
2、药物相互作用:
本品含有洛匹那韦和利托那韦,二者都是细胞色素P450异构体CYP3A的抑制剂。本品很可能会增加主要通过CYP3A进行代谢的药物血药浓度。在合并应用本品的治疗过程中会导致这类药物的血药浓度升高或治疗作用延长及导致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能伴随给予秋水仙碱,尤其是在肾或肝功能损害患者中。不建议本品与以下药物合并给药:
-他达拉非(适用于治疗肺动脉高血压)
-不推荐骨关节感染患者使用夫西地酸
-沙美特罗
-利伐沙班
不推荐本品与阿托伐他汀联合用药。若必须使用阿托伐他汀,则应用最小剂量的阿托伐他汀且作好安全性监测。如洛匹那韦利托那韦与罗舒伐他汀合并应用时必须谨慎且应减少联合用药的剂量。如果患者有接受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治疗的适应症,推荐使用普伐他汀或氟伐他汀这两种药物。PDE5抑制剂: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中,应用西地那非和他达拉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时,应该特别谨慎。这些药物和本品合用时被认为可导致这些药物浓度连续增加,从而增加例如低血压、晕厥、视觉改变和勃起时间延长等不良事件。伐地那非禁止与本品合用。西地那非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时禁止与本品合用。在联合应用本品和可诱导QT间期延长的药物如氯苯那敏、奎尼丁、红霉素、克拉霉素时要特别谨慎。本品会增加联用药物的血药浓度并可能进而导致药物相关的心脏不良事件增多。在临床前研究中有与本品联合用药而引发心脏不良事件的报告;因此目前不能排除本品具有潜在的心脏效应。不推荐本品与利福平联合用药。利福平与本品联合用药后会显著降低洛匹那韦的血药浓度并进而影响洛匹那韦的治疗效果。增加本品的用药剂量可以使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达到适宜的治疗水平,但同时也有增加患者肝脏和胃肠道毒副作用的危险。因此除非绝对必要,否则应避免本品与利福平联合用药。
3、其它:本品并不能治愈HIV感染或艾滋病(AIDS)。本品不能降低艾滋病病毒通过性接触或血液传染给他人的危险性。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仍可能被感染或者出现与HIV和AIDS有关的其它疾病。除非确定潜在治疗作用大于发生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效应的危险性,包括库兴氏综合征和肾上腺抑制,否则不推荐本品与通过CYP3A4代谢的药物氟替卡松或者其它糖皮质激素联合应用。
4、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虽然未证实本品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有影响,应告知患者曾有服用本品过程中发生恶心的报道。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