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芫花 药品名称拼音: Yuanhua 药品概述:药品名称: 芫花 药品名称拼音: Yuanhua 药品概述: 芫花,中药饮片名。具有泻水逐饮;外用杀...
养生
1、本品含二萜原酸酯类、黄酮类和挥发油等成分。二萜类化合物主要有芫花烯、芫花酯甲、乙、丙、丁、戊等;黄酮类主要有芫花素、3-羟基芫花素、芹菜素、芫根苷、木樨草素及椴苷等;挥发油中含棕榈酸、油酸、亚油酸、苯甲醛等。
2、201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含芫花素(C16H12O5)不得少于0.20%。
1、芫花刺激性较强,口服后其副作用主要有以下两类:
(1)晕、头痛、四肢疼痛等,个别人出现耳鸣、眼花等。
(2)消化系统症状,表现为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胃部灼烧感等。
2、其挥发油可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发泡。
3、芫花萜用于中期引产时,少数病例出现发热、寒战或宫腔撕裂感。
1、正气虚损者忌用。
2、有溃疡病史,心脏病肝功能及肾功能不良者皆忌用。
3、孕妇忌用。
1、芫花配枳壳:芫花泻水逐饮,破结除湿消肿;枳壳行气破积,消痞散结。两药配伍,共奏逐水行气、破积除胀之功,适用于鼓胀腹满及水肿痰饮等症。方如枳壳丸。
2、芫花配干姜:芫花泻水逐饮,祛痰止咳;干姜温里散寒,温肺化饮。二者配伍,既温里散寒,又祛痰逐饮。适用于肺气壅实、寒饮久咳。方如五愈丸。
3、芫花配大枣:芫花祛痰止咳;大枣益气和胃、缓和药性。二者伍用,既祛痰镇咳,又不伤正气,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属于寒湿型者。
4、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可消除因芫花醇引产时发生的子宫收缩过强,从而延缓了分娩时间。烯丙吗啡、纳洛酮可阻止芫花的镇痛作用。反甘草,不宜与甘草同用。
1、芫花不宜与甘草同用。
2、应掌握好芫花疗程,只宜暂用攻伐,衰其大半而止,不可过剂。不宜连续使用,可与健脾扶正之品交替使用。
3、芫花有毒,如内服过量、久服或生用,皆易出现中毒症状,如头痛、头晕、四肢酸痛、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4、芫花为逐水峻品,毒性较烈,用于治疗水肿、腹水时,应属邪气亢盛、正气不衰者。
5、《本草经集注》:“瓜蒂为之使,恶远志,反甘草。”
6、芫花有毒,必须经过炮制后才能使用,临床上应使用醋炒芫花。
7、区别生品与制品的药效差异。区别证候轻重选择药量。芫花合用其他峻下逐水药时,注意用药疗程不宜过长,用量不宜过大。
8、芫花主要用于实证,如水肿胀满,胸腹积水,痰饮积聚,气逆咳喘,二便不利;外治疥癣秃疮,冻疮,痈肿。不宜用于虚证病人及孕期妇女。临床用药须辨证准确。
1、单味应用:
(1)牙痛难忍,诸药不效:芫花末,擦之。令热痛定,以温水漱之。(《本草纲目》)
(2)白秃头疮:芫花末,猪脂和,敷之。(《本草纲目》)
(3)痈肿初起:芫花末,和胶涂之。(《本草纲目》)
2、配伍应用:
(1)芫花与甘遂配伍,泻水逐饮,祛痰止咳,用于寒湿型慢性气管炎,见湿痰壅滞,咳嗽气喘,不得平卧等症。
(2)芫花与雄黄配伍,杀虫疗疮。取两药各等份,共为细末,猪脂调膏,外涂患处。用于头疮,白秃,顽癣。
(3)芫花与大枣配伍,同煮,食枣治慢性支气管炎属寒饮型者。
3、现代用于引产、慢性支气管炎、头癣、冻疮、水肿、腹水、传染性肝炎等。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