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说明书
None
药品名称: 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 药品名称拼音: Xiaoer Fufang Laiansuan Keli 药品概述:药品名称: 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 药品名称拼音: Xiaoer Fufang Laiansuan Ke...
养生
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西药名。为营养补充药。用于改善婴儿及儿童的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症。
本品主要成分为盐酸赖氨酸、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磷酸氢钙、维生素D2。
本品为橘黄色或橘红色颗粒;具香气,味甜、略酸;有引湿性。
本品适用于改善婴儿及儿童的营养不良,身体虚弱等症。
口服,3岁以下:一次1/2包;4-7岁:一次1包;8-14岁:一次1-2包。一日1-2次或遵医嘱,温开水冲服。
(1)2g;(2)5g。
遮光,密封保存。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10001-(HD-0920)-2002。
1、可有嗳气、便秘、腹部不适。
2、少见的不良反应有高钙血症和肾结石,发生于长期或大剂服用或患有肾功能损害时。表现为厌食,恶心,呕吐,便秘,腹痛,肌肉软弱无力,心律失常、意识模糊、高血压以及骨石灰沉着等。
3、维生素D按推荐剂量服用无不良反应。但短期内摄入超量或长期服用大量维生素D,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如成人摄入维生素D每日20万-60万单位,小儿每日20万-40万单位,数周或数月可致严重毒性反应)。
4、发现下列情况需高度警惕维生素D中毒表现:便秘、腹泻、烦燥、嗜睡、持续性头痛、食欲减退、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口渴、疲乏、无力;骨痛、肌痛、尿混浊、惊厥、高血压、眼对光刺激敏感度增强、心律失常,偶有精神异常,皮肤瘙痒、肌痛、严重腹痛(有时误诊为胰腺炎),夜间多尿、体重下降。
5、长期服用每日2-3g维生素C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
6、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偶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和草酸盐结石。
7、大量服用维生素C(每日用量1g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mg以上时),恶心呕吐,胃痉挛。
1、高钙血症、高钙尿症患者禁用。
2、含钙肾结石或有肾结石病史患者禁用。
3、类肉瘤病(可加重高钙血症)患者禁用。
4、维生素D增多症患者禁用。
5、高磷血症伴肾性佝偻病患者禁用。
1、大量饮用含酒精和咖啡因的饮料以及大量吸烟,均会抑制口服钙剂的吸收。
2、大量进食含纤维素的食物,能抑制钙的吸收,因钙与纤维素结合成不易吸收的化合物。
3、本品与苯妥英或氟化物同用,二者吸收均减低。
4、与四环素、降钙素或硫酸纤维素合用,可降低它们的吸收或疗效。
5、维生素D、避孕药、雌激素能增加钙的吸收。
6、含铝的抗酸药与本品同服时,铝的吸收增多。
7、本品与噻嗪类利尿药合用时,易发生高钙血症(因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
8、本品与含钾药物合用时,应注意心律失常的发生。
9、与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地平)同用,血钙可明显升高至正常以上,但盐酸维拉帕米等的作用则降低。
10、与其它含钙或含镁的药物合用,易发生高钙血症或高镁血症,尤其是肾功能不全时。
11、制酸药中的镁剂与维生素D同用,特别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可引起高镁血症。
12、巴比妥类、苯妥英钠、抗惊厥药、扑米酮等可降低维生素D的效应,长期服用抗惊厥药时应补给维生素D以防骨软化症。
13、降钙素与维生素D同用可抵消前者对高钙血症的疗效。
14、大剂量钙剂或利尿药与常用量维生素D同用,有发生高钙血症的危险。
15、考来烯胺、考来替泊、矿物油、硫糖铝等均能减少小肠对维生素D的吸收。
16、洋地黄类和维生素D同用时应谨慎,因维生素D引起高钙血症,容易诱发心律失常。
17、大量的含磷药物与维生素D同用,可诱发高磷血症。
18、维生素B2饭后口服吸收较完全,不宜与甲氧氯普胺合服。
19、饮酒(乙醇)影响维生素B2在胃肠道的吸收。
20、口服大剂量(一日量大于10g)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
21、与巴比妥或扑米酮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
22、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
23、长期和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
24、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
1、对诊断的干扰:长期或大剂量应用钙剂可致血清磷浓度降低。
2、慢性腹泻或胃肠道吸收功能障碍者慎用(钙的吸收较差,而肠道排钙增多,此时对钙剂的需要量增加)。
3、慢性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肾脏对钙排泄减少,注意高钙血症)。
4、心室颤动者慎用。
5、长期大量用药应定期测血清钙浓度、尿钙排泄量;血清钾、镁、磷浓度;血压及心电图。
6、服用洋地黄类药物期间慎用。
7、大量应用维生素B1时,测定血清茶碱浓度可受到干扰,测定尿酸浓度可呈假性增高,尿胆原可呈假阳性。
8、维生素B2对诊断的干扰:尿中荧光测定儿茶酚胺浓度可呈现假性增高,尿胆原测定呈假阳性。
9、治疗低钙血症前,应先控制血清磷的浓度,并定期复查血钙等有关指标;除非遵医嘱,避免同时应用钙、磷和维生素D制剂。血清透析时可用碳酸铝或氢氧化铝凝胶控制血磷浓度,维生素D疗程中磷的吸收增多,铝制剂的用量可以酌增。
10、由于个体差异,维生素D用量应依据临床反应调整。
11、维生素D对诊断的干扰:维生素D可促使血清磷酸酶浓度降低,血清钙、胆固醇、磷酸盐和镁的浓度可能升高,尿液内钙和磷酸盐的浓度亦增高。
12、下列情况应慎用维生素D:动脉硬化、心功能不全、高胆固醇血症、高磷血症(可引起钙质转移);对维生素D高度敏感及肾功能不全(肾性佝偻患者维生素D的需要量减少,婴儿可因此引起特发性高钙血症);非肾脏病用维生素D治疗时,如患者对维生素D异常敏感,也可产生肾脏毒性。
13、服用含维生素D制剂疗程中应注意检查:血清尿素氮、肌酐和肌酐清除率、血清碱性磷酸酶、血磷、24小时尿钙、尿钙与肌酐的比值、血钙(用治疗量维生素D时应定期作监测,维持血钙浓度2.00-2.50mmol/L)以及骨X线检查等。
14、对诊断的干扰:大量服用维生素C将影响以下诊断性试验的结果。
(1)大便隐血可致假阳性。
(2)能干扰血清乳酸脱氢酶和血清转氨酶浓度的自动分析结果。
(3)尿糖(硫酸铜法)、葡萄糖(氧化酶法)均可致假阳性。
(4)尿中草酸盐、尿酸盐和半胱氨酸等浓度增高。
(5)血清胆红素浓度上升。
(6)尿pH下降。
15、下列情况应慎用维生素C:
(1)半胱氨酸尿症。
(2)痛风。
(3)高草酸盐尿症。
(4)草酸盐沉积症。
(5)尿酸盐性肾结石。
(6)糖尿病(因维生素C可能干扰血糖定量)。
(7)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8)血色病。
(9)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或地中海贫血。
(10)镰形红细胞贫血。
16、维生素C大量长期服用后,宜逐渐减量停药,避免突然停药后产生停药后坏血病。
17、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一般需补充钙剂,但用法用量应遵医嘱。目前尚无钙剂对胎儿影响的动物和人体实验。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维生素D制剂,高钙血症孕妇可伴有对维生素D敏感,应注意剂量调整。功能上又能抑制甲状旁腺活动,以致婴儿有特殊面容,智力低下及患遗传性主动脉弓缩窄。
(3)维生素C可通过胎盘,可分泌入乳汁。妊娠妇女每日大量摄入本品可能对胎儿有害,但未经动物实验证实。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
18、儿童用药:全母乳喂养婴儿易发生维生素D缺乏,皮肤黝黑母亲婴儿尤易发生。婴儿对维生素D敏感性个体间差异大,有些婴儿对小剂量维生素D即很敏感。血清钙和磷浓度的乘积[Ca]×[P](mg/dl)不得大于58。儿童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单位后,可致生长停滞。
19、老年用药:老年人可能由于活性维生素D即维生素D3分泌减少,肠道对钙的吸收降低,故口服剂量应相应增加。
20、药物过量:
(1)大剂量或长期服用钙剂每日超过2000-2500mg或存在肾功能损害时,易发生药物过量。高钙血症的早期表现有严重的便秘、进行性口干、持续头痛、食欲减退、烦躁、精神抑郁、口中金属味、肌肉软弱无力。后期表现有倦睡、意识模糊、高血压、眼睛和皮肤的光敏感性增强、心律失常、恶心、呕吐,并有尿量增多和排尿次数增多。在严重的高钙血症,心电图Q-T间期可缩短。
(2)逾量的处理:轻度高钙血症只需停用钙剂和其它含钙药物,减少饮食中钙含量,当血钙浓度超过2.9mmol/L(120mg/L)时,需立即采取下列措施:
①输注氯化钠注射液,并应用高效利尿药如呋塞米、布美他尼等,以迅速增加尿钙排泄。
②测定血清钾和镁浓度,如降低,应予纠正。
③监测心电图,并可应用β受体阻滞剂,以防止严重的心律失常。
④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应用降钙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⑤密切随访血钙浓度。
(3)短期内摄入大剂量或长期服用超剂量维生素D,可导致严重中毒反应。
(4)维生素D中毒引起的高钙血症,可引起全身性血管钙化﹑肾钙质沉淀及其它软组织钙化,而致高血压及肾功能衰竭,上述不良反应多发生于高钙血症和伴有高磷血症时。儿童可致生长停滞,屡见于长期应用维生素D2每日1800单位后。中毒剂量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即使每日应用1万单位超过数月后,对正常人亦可致毒性反应。维生素D中毒可因肾、心血管功能衰竭而致死。
(5)治疗维生素D过量,除停用外,应给以低钙饮食,大量饮水,保持尿液酸性,同时进行对症和支持治疗。如高钙血症危象时需静脉给予氯化钠注射液,增加尿钙排出,必要时应用利尿药、皮质激素或降钙素,甚至作血液透析,并应避免阳光暴晒,直至血钙浓度降至正常时才改变治疗方案。
(6)维生素C过量服用可引起不良反应:每日服1-4g,可引起腹泻﹑皮疹﹑胃酸增多﹑胃液反流,有时尚可见泌尿系结石,尿内草酸盐与尿酸盐排出增多、深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或凝血等,有时可导致白细胞吞噬能力降低。每日用量超过5g时,可导致溶血,重者可致命。孕妇服用大剂量时,可能产生婴儿坏血病。
李晓颖、付晓娟通过进行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效果评价,得出结论应用小儿复方赖氨酸颗粒治疗小儿厌食症,治疗效果好,可以广泛的应用。(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6(84):134.)
1、取本品细粉约0.1g,加水10ml,振摇溶解,加茚三酮约5mg,摇匀,置水浴上加热约5分钟,溶液显蓝紫色。
2、取本品细粉约1g,加水10ml,振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2ml,加二氯靛酚钠试液2滴,试液的颜色即消失。
3、取本品细粉约2g,加稀盐酸0.5ml,加水10ml,振摇使溶解,滤过,取滤液1ml,滴加草酸铵试液1滴,即生成白色沉淀。
4、取鉴别3、项下的滤液1ml,加氯化铵镁试液,即生成白色结晶性沉淀。
5、取本品细粉约10g,加水30ml,振摇溶解,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发至约5ml时,弃去上层黏稠糖浆状物,残渣加氢氧化钠试液5ml溶解后,加铁氰化钾试液2ml及正丁醇5ml,强力振摇2分钟,放置使分层,上面的醇层显蓝色荧光,加酸使成酸性,荧光即消失,再加碱使成碱性,荧光又显出。
6、取本品细粉约2g,加水100ml溶解后,溶液在透射光下显淡黄绿色并有强烈的黄绿色荧光;将溶液分成两份:一份中加无机酸或碱溶液,荧光即消失;另一份中加连二亚硫酸钠结晶少许,摇匀后,黄色即消退,荧光亦消失。
7、取本品细粉约50g,加氯仿50ml振摇提取,滤过,滤液置水浴上蒸发至约0.5ml,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维生素D2对照品适量,加氯仿溶解制成每1ml含维生素D2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F254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醚(1︰1)为展开剂,展开后,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颜色和位置应与对照品溶液的主斑点相同。
1、溶化性:取本品10g,加热水200ml,搅拌5分钟,应全部溶化或轻微浑浊或混悬均匀,不得有焦渣等异物。
2、其他:应符合颗粒剂项下有关的各项规定(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IN)。
1、磷酸氢钙:取本品20包的内容物,精密称定,研细,精密称取适量(约相当于磷酸氢钙0.6g),加稀盐酸10ml,水浴加热使磷酸氢钙溶解,放冷至室温,置100ml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摇匀,用干燥滤纸滤过,精密量取续滤液10ml,加水50ml,精密加入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25ml,煮沸5分钟,放冷,加氨-氯化铵缓冲液(pH10)10ml与铬黑T指示剂少许,用锌滴定液(0.05mol/L)滴定至溶液显紫红色,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即得。每1ml的乙二胺四醋酸二钠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8.605mg的CaHPO4·2H2O。
2、总氮量:精密称取上述细粉适量(约相当于盐酸赖氨酸0.16g),照氮测定法(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VIID第一法)测定,即得。每1ml的硫酸滴定液(0.05mol/L)相当于1.401mg的N。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