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
None
名称: 气血两虚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证候名,亦称气血两亏。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病不愈,气血两伤所致,可因气虚不能生血而致血虚,亦可因血虚而致气虚 概述:名称: 气血两虚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念: 证候名,亦称气血两亏。指气血均亏损不足的证候,多由久...
养生
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状态。
气血两虚,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化障碍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气血两虚。“气主呴之”,“血主濡之”。气血两虚,则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之濡养,各种机能失之推动及调节,故可出现不荣或不用的病证。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体失养及感觉运动失常的病理征象,如面色淡白或萎黄、少气懒言、疲乏无力、形体瘦怯、心悸失眠、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甚至感觉障碍、肢体痿废不用等。
气血两虚证
主症:面色㿠白或萎黄,心悸气短。
副症:头目眩晕,失眠健忘,多梦自汗,少气懒言,神疲乏力;或发色不泽,唇甲淡白;或食少纳呆,饮食无味,形体消瘦;或手足麻木,肌肤不仁。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或缓而无力。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
代表方剂:归脾汤、八珍汤。
1、李经纬等主编.《中医大辞典 第2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2、孙广仁主编.《中医基础理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3、程绍恩,夏洪生主编.《中医证候诊断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