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术语
None
名称: 化浊利耳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述:名称: 化浊利耳 类别: 中医基础术语 概述: 化浊利耳是运用具有芳香化湿,或通利湿浊作用的方药,适...
养生
(一)“化浊利耳”常用中药
1、藿香
药性:辛,微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止呕,解暑。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不宜用。
2、佩兰
药性:辛,平。归脾、胃、肺经。
功效:化湿,解暑。
用法用量:煎服,5~10g。鲜品加倍。
3、厚朴
药性:苦、辛,温。归脾、胃、肺、大肠经。
功效:燥湿消痰,下气除满。
用法用量:煎服,3~10g。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本品辛苦温燥湿,易耗气伤津,故气虚津亏者及孕妇当慎用。
4、砂仁
药性:辛,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泻,安胎。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5、陈皮
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用法用量:煎服,3~9g。
6、白豆蔻
药性:辛,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7、草豆蔻
药性:辛,温。归脾、胃经。
功效:燥湿行气,温中止呕。
用法用量:煎服,3~6g。入散剂较佳。入汤剂宜后下。
使用注意:阴虚血燥者慎用。
(二)“化浊利耳”代表方剂
1、阳和汤
组成:熟地、肉桂、麻黄、鹿角霜、白芥子、姜炭、生甘草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一日3次。
功效:温肾散寒,化浊利耳。
主治:耳内流脓量少味臭,伴腰膝酸软,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无力,现代可用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属阳虚寒凝耳窍者。
随症加减:可加乳香、没药、山慈菇、泽兰、皂角刺等
1、曹洪欣,刘保延总主编,李剑,曾召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治则治法与针灸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2、高学敏.《中药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年
3、王士贞.《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
4、邱德文,冯泳,邹克扬主编.《现代方剂学》:中医古籍出版社,2006年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