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承泣穴 别名: 鼷穴、承先、谿穴、溪穴、鼠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目正视,瞳孔直下 主治: 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口眼歪斜、面肌疼挛 功能: 明目利窍,疏风清热。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 主要配伍: 配三里穴、肝俞穴、瞳子髎穴治目昏暗 概述:名称: 承泣穴 别名: 鼷穴、承先、谿穴、溪穴、鼠穴 出处: 《针灸甲乙经》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
养生
穴在瞳孔下七分。意指泣时泪下,穴处承受之,故名。
明目利窍,疏风清热。
位于面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目正视,瞳孔直下。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1、眼睑瞤动、迎风流泪、夜盲、近视等目疾。
2、口眼歪斜、面肌疼挛。
正坐或仰卧,眼向前平视,当瞳孔直下,眶下缘上方处取穴。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检转,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按压针孔片刻,以防出血。本穴禁灸。
1、现代常用于治疗急慢性结膜炎、近视、散光、青光眼、色盲、视钟经炎、视神经萎缩、白内障、角膜炎、视网膜色素变化、眼睑及口角诸肌痉挛、尿崩症等。
2、现代研究,有报道,针刺承泣穴可使心率减慢。
1、配睛明穴、风池穴、曲池穴、太冲穴治青光眼。
2、配三里穴、肝俞穴、瞳子髎穴治目昏暗。
3、配睛明穴、瞳子髎穴、合谷穴治迎风流泪。
4、配风府穴、风池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等治天行赤眼。
5、配百会穴、风府穴、风池穴、头维穴、攒竹穴等治口眼歪斜。
6、配地仓穴、大迎穴、鱼际穴、通里穴治不能言。
1、《针灸甲乙经》 :“目不明,泪出……㖞僻不能言,刺承泣。”
2、《针灸学简编 》:“本穴是取意于承接眼泪之部位而命名。”
3、《新针灸学》:“按,直视时的瞳孔直下,下眼眶的边缘。”
4、《中国针灸学》:“在下眼窝部之中央,眼轮匝肌中。”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