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穴位
None
名称: 厉兑穴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主治: 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热病、多梦、癫狂 功能: 开窍苏厥,清胃泻火,舒筋活络。 操作: 浅刺0.1寸 主要配伍: 配隐白穴治梦魇不宁 概述:名称: 厉兑穴 出处: 《灵枢·本输》 隶属: 足阳明胃经 位置: 位于足趾,第2趾末节外侧,趾甲根...
养生
厉,(月)在戊曰厉,足阳明属胃为戊土,厉指土。兑,为口,足阳明脉“夹口环唇”,穴主口噤、口僻,故名厉兑。
1、鼻衄、齿痛、咽喉肿痛等实热性五官病证。
2、热病。
3、多梦、癫狂等神志病。
仰卧或正坐,于第二趾爪甲外侧缘与基底部各作一线,当二线之交点处是穴。浅刺0.1寸。艾炷灸1-3壮,或艾条灸3-5分钟。
1、现代常用于治疗脑贫血、神经衰弱、扁桃腺炎、肝炎、齿龈炎、消化不良、癔病、精神病、下肢痛、腹水、水肿、口轮匝肌萎缩、急性鼻炎等。
2、现代研究,针刺厉兑对肺功能有一定影响,可增加安静通气量和耗氧量、最大通气量,但较足三里为差。也有报道针剌对SH酶原也有一定影响,针剌动物“足三里”、“厉兑” 穴,针后各组织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增加,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增强,但针非穴则无此变化。
1、配列缺穴、中冲穴、金门穴、大都穴、内庭穴、隐白穴等治尸厥。
2、配太冲穴、申脉穴、照海穴治狂痫、癫证。
3、配曲泽穴、天井穴、灵道穴、神门穴、大陵穴等治心惊恐。
4、配三里穴、章门穴、京门穴、内庭穴、阴谷穴等治腹胀满不得息。
5、配公孙穴、内庭穴治久疟不食。
6、配水沟穴、上星穴、攒竹穴、支沟穴、间使穴等治面肿。
7、配合谷穴、列缺穴、中渚穴、神门穴、下三里穴治齿痛。
8、配天容穴、缺盆穴、大杼穴、膈俞穴、云门穴等治喉痹。
9、配上星穴、临泣穴、百会穴、前谷穴、合谷穴、迎香穴治鼻塞。
10、配列缺穴、腕骨穴、合谷穴、间使穴、阳陵穴等治水肿。
11、配合谷穴、商阳穴、腕骨穴、阳谷穴治热病汗不出。
1、《备急千金要方》:“厉兑,条口,三阴交,主胫寒不得卧。”
2、《神应经》:“尸厥如死人及不知人事,灸厉兑三壮。”
3、《百症赋》:“梦魇不宁,厉兑相谐于隐白。”
4、《中国针灸学》:“在第二趾之外侧爪甲根部。”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