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视野缺损 症状概述:症状名称: 视野缺损 症状概述: 视野缺损(defect of visual field)指视野范围...
养生
1、单眼或双眼视野改变
单眼或双眼视网膜病、视神经病,脉络膜病,青光眼侵犯单眼时可表现单眼的视野缺损,患者常感到如幕遮住一部分视野。双眼视野缺损表明视交叉或视路有病变,如血管疾患或占位性病变等。双眼受累患者早期常不能自我察觉。
2、周边或中心视野改变
中心视野30°以内范围的病变易被发现。周边视野缺损达一定程度才会被察觉。严重者如晚期青光眼及视网膜色素变性可出现管状视野。周边部视野可分为鼻侧、颞侧、上方或下方视野缺损。视网膜中央动脉或静脉的分支阻塞可表现为象限上方或下方的视野缺损。
(1)周边视野损害
①向心性缩小:向心性极度缩小至10°以内,常伴有夜盲,呈管状视野(3~4个象限样缺损可使视野只留中央部位)。
②偏盲性视野缺损:同侧偏盲,为一眼的鼻侧偏盲和另一眼的颗侧偏盲同时并存;双颞侧偏盲,双眼均颞侧视物不见;双鼻侧偏盲,双眼均鼻侧视物不见,只能看清颞侧物体。
③象限性视野缺损:表现为双眼同侧视野的上半或下半视野缺损。
④不规则的视野缺损:与生理盲点相连的扇形缺损或上半或下半缺损。
(2)中心视野损害
常伴有视物变形、色觉异常。
3、暗点与偏盲
(1)暗点
暗点的形状有很多种。
①中心暗点:位于中心注视点,常见于黄斑部病变,如黄斑变性、囊肿、破孔及出血,中心性网脉络膜病变,球后视神经炎,中毒性弱视,家族性视神经缩。
②旁中心暗点:位于中心部,但大部分偏向中心的一侧,有的接近中心注视点,也有的小部分和中心注视点相重合。
③弓形暗点:多为视神经纤维束的损伤,常见于青光眼,有髓神经纤维,视盘先天性缺损缺血性视盘病变等。
④环形暗点: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青光眼。
⑤生理盲点扩大:见于视盘水肿,青光眼,伴有弧形斑的高度近视眼。
(2)偏盲
偏盲累及双眼,有同侧偏盲、双颞侧或双鼻侧偏盲,有1/4侧偏盲,还有双盲性暗点,多系两眼对称。
1、周边视野损害
视野缩小是指视野某一部分缺损,缺损的外缘无正常视觉。视野缩小根据其形态及范围可分为全面性缩小、局限性缩小、向心性缩小、象限性缩小和偏盲等。
(1)向心性缩小
向心性缩小的视野各方位缩小的程度几乎相等,但也可在某一部位缩小得严重些,使所剩下的视野呈不规则形。当剩下的视野仅存注视点附近的一小块区域,有如在管内窥物时,称为管状视野,临床上较为常见,所以世界卫生组织也将视野缩小列入目盲的标准内。虽然中心视力尚存,而视野半径<10°而>5°者定为3级盲;半径<5°者为4级盲(相当于视力光感级)。常见于视网膜色素变性、中毒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晚期、球后视神经炎(周围型)、视神经萎缩、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等。
(2)偏盲性视野缺损
为视交叉和视交叉以上视路病变所发生的视野缺损,可由血管疾患、颅内占位性病变或外伤所引起,对视路疾病定位诊断极为重要。以注视点为界,视野的一半缺损称为偏盲。
①同侧偏盲:即一眼颞侧和另一眼鼻侧偏盲,为视交叉以后视路受损所产生的视野改变,病变多位于视束。有部分性、完全性和象限性同侧偏盲。
②双颞侧偏盲:为蝶鞍区附近的病变或鞍内肿物等,常导致双颞侧视野发生缺损,是视交叉的交叉纤维受损所致,多见于垂体腺瘤。
③双鼻侧偏盲:临床极为少见,不是真正的偏盲。常常是因为视交叉病变所致。一般必须同时有两个病变在视交叉的两侧侵及两眼不交叉的纤维,才产生此种现象。
④水平性偏盲:为视野的上半部或下半部缺损。单侧眼为视交叉前部病变所致,例如视网膜中央动脉的鼻上和颞上支阻塞,或上方的缺血性视盘病变。偏盲有完全性和不完全性,也可以是绝对性或相对性视力低下。检查时患者必须充分合作,否则不易查出。
(3)象限性视野缺损
因该处来自视网膜上半和下半纤维,被视盘黄斑束纤维所分开,病变多位于外膝状体及其以后。
(4)规则的视野缺损
常为视网膜血管病变所致,如中央动脉、静脉上支或下支阻塞时,视网膜血管痉挛和栓塞等都可使视网膜中心动脉或其分支发生阻塞,造成神经纤维和神经节细胞层的缺血而影响视力和视野。
(5)扇形视野缺损
①扇形尖端位于生理盲点,为中央动脉分支栓塞或缺血性视盘病变。
②扇形尖端位于中心注视点为视路疾患。
③象限盲为视放射的前部损伤。
④鼻侧阶梯为青光眼的早期视野缺损。
⑤颞侧视野显著收缩,见于视路疾患或视网膜鼻侧疾患。
2、中心视野损害
因病变多位于黄斑,影响中心视力。如黄斑病变、肿瘤等。
3、暗点
是局限性视野缺损而周围正常,多累及单眼,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多位于视野的中心部。其范围和程度因病变的严重与否而异。可见于黄斑变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神经炎等。当暗点伸到视野的周围或同周边缺损相连接时则称为“突破”。例如青光眼的进展期,主观觉得视物有些异样,常感到眼前蒙有一层薄纱。早期黄斑部疾病的相对性暗点系因黄斑区神经纤维层水肿之故,较晚的黄斑部疾病常有绝对性中心暗点,是由于黄斑部深层或浅层受到器质性病理改变所致。
视网膜色素变性、中毒性视网膜病变、青光眼、球后视神经炎(周围型)、视神经萎缩、周边部视网膜脉络膜炎、垂体腺瘤、黄斑病变、视神经炎、眼底病等。
1、突发视野缺损,眼前仿佛有黑幕遮挡,严重者仅存光感;
2、伴视力急剧减退;
3、伴严重眼部外伤;
4、伴剧烈眼痛、高热、寒战等;
5、伴剧烈头痛、恶心呕吐;
6、伴有头昏眼花,甚至失去意识;
7、出现其它危急情况。
以上表现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出现视野缺损;
2、伴眼部干涩、疲劳不适、胀痛;
3、伴视物模糊、视力下降;
4、伴视物变形、变小;
5、伴有色觉改变,不能正确分辨颜色;
6、伴眼前黑影;
7、伴头痛、头昏;
8、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表现须及时到医院就诊。
1、如出现上述急诊指征,应前往急诊科就诊。
2、如病情较轻,可前往眼科就诊。
3、怀疑神经系统疾病者,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散瞳检查眼底,最好选择公共交通,而不要自行驾驶交通工具前往就诊。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什么时候发现视野缺损的?
2、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3、自从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5、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青光眼吗?
1、我为什么会发生视野缺损?
2、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1、眼底照相
视乳头形态及颜色(是否有苍白)、杯盘比(是否扩大、盘沿是否有狭窄),视网膜是否有脱离或血管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典型的眼底改变主要有视乳头颜色蜡黄,视网膜血管狭窄和骨细胞样色素散布三联征。
2、超声检查通过眼部A型超声检查眼轴长度,了解是否有短眼轴的危险因素。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UBM)以了解中央前房深度(正常值2.5-3.5mm)、房角情况(Rf是否有狭E或关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显示早期用检眼镜查不易发现的微小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改变,有助于早期诊断。
4、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
青光眼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RNFL(视神经纤维层)厚度,了解是否有青光眼特征性的视神经纤维层缺损。
5、MRI(核磁共振)检查
头颅及眼眶核磁共振(MR1)检查,以排除颅内、眼眶占位或脑血管病变。
1、视野检查
检查视野时应先检查视野周边的界限,然后检查其中缺损区即暗点。检查视野的方法很多,如对照法、周边弓形视野计检查法、平面视野计检查法、Goldman周边视野计检查法等。
2、定量静态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青光眼出现典型视野缺损时,视神经纤维的损失可能已达50%。计算机自动视野计通过检测视阈值改变,为青光眼最早期诊断提供了依据,图形视觉电生理PVEP、PE-RG检查,在青光眼中有一定敏感性及特异性。
3、眼压检查
可使用非接触式眼压计(NCT)或压平眼压(Goldmann眼压),以明确是否存在眼压升高(正常眼压范围:10-21mmHg)的情况,必要时可行24小时眼压监测以明确诊断。
4、裂隙灯检查
裂隙灯下眼前节检查结膜(是否有充血、出血、水肿、分泌物)、角膜(是否有水肿)、前房(是否有浅前房的解剖结构)、瞳孔(形态及对光反应)、晶状体(是否有混浊及其程度)。
5、房角镜检查
虹膜形态(是否有虹膜根部膨隆)、房角是否狭窄、是否有关闭粘连、房角后退、色素沉着等。
根据病史、视野缺损的典型表现及伴随症状,结合视野检查等相关辅助检查,一般可明确诊断。视野缺损伴头痛者,应警惕颅内占位或脑血管病变。
1、病因鉴别
(1)青光眼
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最显著特点是管状视野,出现管状视野已经说明青光眼非常严重,而且青光眼的视野缺损是不可逆的。
(2)视网膜色素变性
夜盲为本病最早出现的症状,常始于儿童或青少年时期,且多发生在眼底有可见改变之前。开始时轻,随年龄增生逐渐加重。患者的视野早期有环形暗点,位置与赤道部病变相符。其后环形暗点向中心和周边慢慢扩大而成管状视野。中心视力早期正常或接近正常,随病程发展而逐渐减退,一般照明下,当周边视野全部丧失后,中心视野尚存5°~10°,患者处于管视状态。最后中心视野也渐丧失,终于完全失明。多数患者童年时色觉正常,其后渐显异常。典型改变为蓝色盲,红绿色觉障碍较少。
(3)球后神经炎
双眼或单眼视力迅速减退,常在数小时或1~2天发生严重的视力障碍,重者可以完全失去光觉。病人常感有眼球后部的轻微胀痛,特别是在向上及内侧看时更为明显。有时用手压迫眼球时也可引起轻微疼痛。眼部检查可见瞳孔可有明显的改变,单眼全盲者,患眼瞳孔直接光反射及对侧健眼间接光反射消失,但患眼瞳孔的间接光反射及对侧健眼的直接光反射存在;双眼全盲者,双侧瞳孔散大,无光反射。单侧视力障碍者以及双眼视神经炎但双眼损害程度不等者,视力损害严重侧瞳孔有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征阳性。即交替遮盖一眼,遮盖患眼时,健眼瞳孔无变化;遮盖健眼时,患眼瞳孔散大。但双侧视神经炎患者如两侧损害程度相等其相对性瞳孔传入障碍征则为阴性。
(4)缺血性视盘病变
患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一般发病较快,常累及双眼,也可先后发病,其相隔数周或数年。视力突然下降,出现暂时性黑曚,但不太严重,无眼球转动痛和颅内压力升高所伴随的头痛、呕吐等症状。视野出现扇形型、水平型、象限型和垂直型缺损。
2、其他
(1)白色视野缺损
视网膜与其本身的色素上皮层发生分离。以眼底青蓝色波纹状球形隆起,暗红色血管随波纹纡曲起伏及圆形红色裂洞,白色视野缺损为主要特征。多见于高度近视和老年患者,是一种严重的眼疾。早期及时治疗可控制其发展。
(2)蓝色视野缺损
如果眼部中控制颜色的组织出现不正常就会出现颜色的视野缺损,如蓝色视野缺损。
本症的治疗关键在于找到引起视野缺损的病因,然后针对性治疗其原发病,如青光眼、球后神经炎、缺血性视盘病变等,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不过应注意若患者突然出现视野缺损伴视力急剧减退等严重症状时,一定要及时去急诊科就诊。
1、青光眼
治疗目的主要是降低眼压,减少眼组织损害,保护视功能。可用缩瞳剂或β-肾上腺能受体阻滞剂点眼,若药物不能控制眼压,做滤过手术治疗。
2、视网膜色素变性
(1)一般治疗:血管扩张剂及视神经、视网膜营养药。
(2)中医中药:主要是活血化淤、补肾明目类。
(3)其他治疗:组织疗法及微量元素补充。
(4)基因治疗:对严重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性已有研究。
(5)手术治疗:比如肌肉移植和色素上皮移植,疗效不甚明显。对视网膜色素变性的并发症如白内障和青光眼的手术治疗。
3、球后神经炎
对重症病例,经激素等治疗无效者,可选用上颌窦入路开放筛窦、蝶窦,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视管内下壁对视神经减压,改善神经营养,有利于视神经机能恢复。一般急性期常可取得良好效果,严重者可导致视神经颞侧萎缩甚至全萎缩而失明。慢性期发展缓慢,多为双侧性。常由于延误治疗或病程迁延较久而导致视神经颞侧明显萎缩,预后则较好。
4、缺血性视盘病变
(1)病因治疗:根据病因作相应治疗。
(2)皮质激素治疗:早期给予激素,对本病有良好的效果。
(3)滴注血管扩张剂及低分子右旋糖酐滴注以改善血液循环。
(4)中药:早期以清热凉血为主,兼以活血化瘀,以后以活血化瘀为主,兼以清热明目。
视野缺损的护理需要家属和患者共同配合。家属应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1、心理护理
(1)患者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
(2)家属应耐心倾听患者主诉,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开导。
2、生活护理
(1)将脸盆、肥皂、毛巾等常用物品放在固定位置,以方便拿取。
(2)注意床旁小桌或过床桌的位置,在患者取用物品时避免磕碰。桌面上物品不宜摆放过多,暖瓶、热水杯尽量远离患者,以免烫伤。
(3)患者应在熟悉的环境范围内活动,活动区域内地面保持整洁,减少积水、障碍物等,防止摔倒。活动时应尽量慢行,以减少冲撞后发生外伤。将小刀、电源等危险品远离活动区域。
(4)上街时,尤其在过马路时,应转身左右观望后再通过。
(5)双眼受累者可以让患者经常遮住一只眼,看另一眼视野缺损的范围有无改变,以及早发现病情变化。
(6)视野狭小者不能驾车或从事较大范围活动的工作,如巡视、高空作业等。
3、饮食护理
在饮食上,应该规律化,合理的安排饮食的时间,应当多吃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4、复诊须知
患者外出检查、治疗时需有专业人员陪伴。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