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肢体痛 症状概述:症状名称: 肢体痛 症状概述: 肢体痛,是指上肢、下肢骨关节和软组织出现疼痛症状。大多由局部疾患引起...
养生
肢体痛,是指上肢、下肢骨关节和软组织出现疼痛症状。大多由局部疾患引起,也可为近端部位疾患的感应痛或放射痛,或是全身性疾患的早期症状。
无特殊人群
主要表现为上肢、下肢骨关节和软组织疼痛,可伴有关节肿胀、压痛、畸形、活动受限等。
引起肢体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多见于骨病、关节及周围结构疾患、肌肉组织病变、周围神经或血管病变、皮肤疾患等。
1、骨病与骨伤
(1)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由于髓腔内压力急剧上升,疼痛持续、严重。
(2)良性骨肿瘤:一般无痛,但若压迫神经、皮肤或发生恶变,则同样会有疼痛。
(3)新鲜骨折:因外骨膜被刺激疼痛严重,在伤肢未经固定、断端可自由活动时疼痛尤甚。
(4)病理骨折:骨的感染、肿瘤、囊肿、骨病等所致病理骨折的疼痛较轻。
(5)疲劳骨折或隐骨折:由长期、连续、轻微的伤力所引起的疲劳骨折或隐骨折,病人仅诉局部疼痛,常不能与损伤联系。
(6)骨软骨病:在儿童和少年全身骨骺也都可发生慢性损伤,称骨软骨病或骨骺炎,也是肢体痛的常见病因。
2、关节疾患
(1)疾病:可由感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内骨折、脱位、关节内紊乱、肿瘤、慢性损伤等引起。
(2)疼痛:是由急性关节积液、积血、化脓、滑膜炎、骨髓炎和骨膜刺激等引起。慢性感染性关节炎如关节结核、慢性滑膜炎如色素沉着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滑膜软骨转化以及骨关节炎等的疼痛较轻。骨关节炎在关节骨端未暴露之前,由刺激滑膜引起疼痛尚轻;但在关节骨端暴露后疼痛严重,尤其在负重活动中疼痛更甚。
(3)关节内紊乱:多见于膝关节,由急性或慢性损伤引起。在欧美以内侧半月板损伤多见;国内以先天性盘状外侧半月板多见,损伤也多见于外侧。
3、关节周围结构疾患
关节周围结构有纤维关节囊、滑囊、肌肉、肌腱、腱鞘、筋膜等结构,都由结缔组织组成,既可在结缔组织疾病中受累,又易发生慢性损伤,两者同存的机会也多。常见的疾患有狭窄性腱鞘炎、韧带的慢性或陈旧性扭伤、慢性滑囊炎、腱鞘囊肿、肩关节的粘连性关节囊炎、腕管或腕管综合征、网球肘等。这些结构虽然轻微损伤,即易产生疼痛,常经年累月不愈。
4、肌肉疾患
个别部位的肌肉疼痛可因长期过度使用或因局部缺血引起。前者与职业有关,故也称职业性肌痉挛。后者以栓塞性脉管炎的间歇性跛行最能说明疼痛机制。在急性损伤中,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局部严重疼痛是由急性进行性肌肉缺血所致。
5、周围神经疾患
诸如神经干的压迫、刺激如胸廓出口综合征、腕管综合征等;神经干的炎症瘤等;神经根的压迫和炎症如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结核、脊椎或脊髓肿瘤等;交感神经损伤、炎症和疾病如灼痛、Sudeck骨萎缩、雷诺病、红斑性肢痛症等;内脏或近端部位的感应痛。此外,肢体痛又可由脊髓、丘脑、大脑疾病引起,有时也可由精神病或精神因素所致。
6、血管疾病
主要由缺血性神经病引起。在急性动脉栓塞或严重狭窄疼痛较甚。血管痉挛也起重要作用。在慢性动脉闭塞因逐渐建立侧支循环,静止时可无疼痛或仅轻痛,至活动时则疼痛逐渐加重。静脉闭塞有血栓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形成两种,前者因炎症而疼痛,后者一般无痛,但在静脉闭塞中也可因反射性动、静脉痉挛而发生疼痛。
7、皮肤疾患
带状疱疹、红斑结节、鸡眼、胼胝、嵌甲等都为肢体局部痛的原因。
急性血源性化脓性骨髓炎、良性骨肿瘤、新鲜骨折、软骨病、骨骺炎、感染性关节炎、骨关节炎、关节内骨折、脱位、关节内紊乱、肿瘤、慢性损伤、急性关节积液、滑膜炎、骨髓炎、骨膜刺激、关节结核、慢性滑膜炎、关节内紊乱、狭窄性腱鞘炎、慢性滑囊炎、腱鞘囊肿、腕管综合征、椎间盘突出症、脊柱结核、脊椎肿瘤等。
1、严重外伤,造成肢体剧烈疼痛、畸形、肿胀、运动受限或大出血等。
2、肢体疼痛部位红、肿、热、痛明显,伴持续高热、寒战,警惕化脓性感染。
3、突发剧烈肢体疼痛,并向肢体远端放射蔓延,患肢发冷、苍白、感觉消失、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运动障碍,提示急性动脉栓塞的可能。
4、出现其他危及生命的病症。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1、自发的持续肢体痛;
2、肢体痛反复发作;
3、多个肢体或关节疼痛;
4、伴活动受限,正常的弯曲、伸展、旋转动作不能完成;
5、伴感觉异常,如麻木、刺痛,有时候触摸东西,但感觉手像戴了手套,不能精细感知;
6、伴肢体皮肤损害、局部肿物等;
7、伴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
8、影响日常生活,如下肢症状可能影响走路,上肢症状影响日常精细工作;
9、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肢体痛,或伴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
1、若有严重外伤,出现肢体剧烈疼痛、畸形等急症,要及时到急诊科处理。
2、多数患者通常应咨询骨科。
3、怀疑风湿病者,可咨询风湿免疫科。
1、限制局部活动,适当休息,可缓解疼痛,防止加重病情。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可能需要对相关肢体部位进行检查,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4、还可能需行血常规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的肢体疼痛症状是何时出现的?随时间推移,疼痛有加重吗?
2、您的疼痛部位有发生变化吗?在哪种情况下疼痛最严重?
3、除肢体疼痛,您是否还存在肢体肿胀、活动障碍等情况?
4、您以前出现过类似症状吗?什么原因造成的?
5、您使用过药物缓解疼痛吗?什么药?效果如何?
6、您近期有过肢体外伤、骨折、肌肉拉伤等情况吗?
7、您曾经或目前是否存在骨骼、肌肉、腱鞘、神经等组织的病变?是否进行过治疗?
8、您从事何种职业,是否存在长期、频繁的肢体运动情况?
9、您近期有过大量运动、过度疲劳等情况吗?
10、您是否还患有心脏病、糖尿病、痛风、高血压等疾病?是否有用药控制?
11、您吸烟吗?吸多久了,每天吸烟多少?
12、您有饮酒习惯吗?每天饮酒量多少?
1、我的肢体疼痛症状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现在需要进行什么检查?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住院吗?
4、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会有后遗症吗?
5、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若手术治疗,我日常要如何进行护理?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回家后要注意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初步判断肢体的一般情况,评估肢体疼痛是否为继发于其他严重原发病。同时x线属于常规检查,可观察骨的情况,如有必要还会进行CT、MRI、血液等检查,以查明病因。
1、望诊
包括形态、肿胀、皮肤色泽、肢体粗细、关节的运动情况。
2、触诊
医生一般会注意检查压痛点(注意范围、深浅),局部皮温。
3、动诊
也即运动功能检查,包括日常生活能力,如步态、穿脱衣服、写字的能力,关节活动有无异常征象(如弹响、不稳等)。
4、量诊
测量肢体的周径,肌力情况及关节活动度。
5、特殊检查
一部分疼痛症候有其特殊检查方法,如肱二头肌抗阻力试验、四边孔挤压试验、疼痛弧、弹响指、Tinel征、下肢外旋试验、麦氏征、膝关节旋转挤压试验、重力试验等。
血常规、血沉、类风湿因子、血尿酸等对查明肢体疼痛有积极意义。
1、X线
作为基本的常规检查手段,X线可以提示骨折、肿瘤、感染等疾病。
2、CT扫描结合三维重建
可以清晰地显示肢体关节骨折的类型、评估其稳定性和复杂程度,或肢体肿瘤对骨性结构的侵犯破坏情况。
3、MRI
对肢体肿瘤、关节软骨损伤或隐匿的骨折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能明确水肿与出血的范围。
要有精确的局部检查,确定患病组织,病变性质。局部检查不能满足诊断要求时应从全身考虑。由于肢体和躯干是劳动的主要器官,容易发生慢性损伤,需要询问年龄、职业、工龄和工艺过程等,结合体征和局部解剖进行诊断。
1、炎症和退变性肢体痛的鉴别诊断
(1)肩峰下滑囊炎
有外伤及劳损病史,急性期由于滑囊肿胀、积液,使肩关节外展上举及旋转活动受限。活动时疼痛加重。肩关节前部明显肿胀、有压痛、三角肌前后缘隆起呈哑铃形,压一侧时,另一侧隆起更明显,而且疼痛加剧。慢性期疼痛减轻,活动无明显受限,肱骨大结节及三角肌止点处有压痛。抗阻力运动试验阳性。
(2)脓二头肌腱长及腱鞘炎
大多数在40岁以上,长期肩关节频繁活动或遭风、寒、湿的影响。肩部前方疼痛,可向三角肌或上臂前侧放射。结节间沟内肌腱有压痛,拇指推压移动肌腱时,出现明显疼痛。抗阻力屈曲肘关节或前臂旋后,结节间沟内疼痛加剧。
(3)肩关节周围炎
简称肩周炎,是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广泛、慢性无菌性炎症,广泛软组织粘连的疾病。其临床特征各期不同,在急性期肩部疼痛向周围有放射痛,肩关节上举或外旋时疼痛,夜间疼痛加重,可因肩关节活动而痛醒。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喙肱韧带部有压痛,上臂内外旋时疼痛加重而且活动受限。慢性缓解期,肩部疼痛有所减轻,但多方向活动明显受限,肱二头肌长头腱压痛也减轻。疼痛似乎有所减轻,实质上是病情日益加重。
(4)肱骨外上髁炎
肘外侧疼痛,起病时手腕、前臂及肘部作某动作时引发疼痛,如拧毛巾、扫地等。随着病情的发展肘部疼痛逐渐变为持续性,前臂桡侧及腕部有放射性疼痛,上臂及肩部也有放射痛。
(5)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
腕部桡侧疼痛,桡骨茎突部略肿胀,拇指或腕部活动时加重,桡骨茎突部压痛明显,可有硬结、活动时有磨擦音。Finkelestein试验阳性。
(6)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
由于腱鞘充血、水肿、逐渐增厚、纤维化,使管腔狭窄挤压肌腱而引起。早期表现晨起手指活动不灵,活动后消失。手指频繁活动后掌指关节掌侧疼痛。中期掌骨头掌侧疼痛,有压痛,皮下结节,手指伸屈活动时皮下结节随其活动,手指伸屈活动到一定角度时有阻力,用力伸或被动活动时有弹响。晚期手指屈伸活动受限,手指在伸直位不能屈曲,或在屈曲位不能伸直称绞锁。皮下结节增大有压痛。
2、神经卡压综合征
(1)肘管综合征
环小指麻木不适,握力及捏力减弱,活动后出现,随后出现肘区及前臂的疼痛,呈酸痛或刺痛,可向远近端放射。于屈肘时加重,夜间常因麻木疼痛而惊醒。物理检查环指尺侧半小指及手背和手掌尺侧感觉障碍,出现刺痛、感觉过敏或感觉丧失。手内肌肌力减退,严重时出现肌肉萎缩。肌力减退最突出的表现为小指处于外展位,内收不能,分指、并指无力,握力及捏力减弱。晚期出现环小指爪状畸形
(2)桡管综合征。
为桡神经在肘部卡压所致。可引起两种综合征:桡管综合征和骨间背侧神经卡压综合征。前者为桡神经主干受压迫,不仅有运动障碍,而且有感觉障碍,主要为前臂近端疼痛,虎口区的麻木,可以出现运动障碍,后者为骨间背侧神经被压迫,往往单纯出现运动障碍,主要为前臂伸肌肌力减弱甚至瘫痪,出现垂腕,伸拇,伸指无力。
(3)腕管综合征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受卡压而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出现桡侧三个半指掌侧感觉异常,呈烧灼样、麻木样感觉。夜间疼痛明显,常常因此而不能入睡。做某些与屈腕有关的动作时,可加重症状。掌部近端无感觉障碍,手部活动笨拙,尤其做精细动作时更加明显。握力及捏力均下降。晚期患者可出现鱼际肌萎缩,拇指对掌功能障碍。
(4)梨状肌综合征
由于梨状肌的急、慢性损伤而痉挛、出血、水肿和渗出、肥厚刺激和压迫坐骨神经及其他骶丛神经、臀部血管等引起的以坐骨神经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系列综合征。骤然发病者,可有臀部肌紧张或痉挛,梨状肌投影区有明显的深压痛,臀后部及大腿后侧疼痛并可放射到下肢。重者似“刀割样”或“烧灼样”疼痛,双下肢屈曲困难,双膝跪卧,翻身困难,静息痛甚,拒绝他人帮助。走路时身体呈半屈曲位,严重者行走困难、跛行。缓慢发病者,患肢多表现为酸胀、麻痛、自觉患肢变短,间歇性跛行。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缓解。有时疼痛可向会阴部放射、致使会阴部不适,坠胀感,阴囊、睾丸抽痛、阳痿及排尿异常等。
3、骨缺血性坏死
(1)腕骨缺血性坏死
早期出现腕背疼痛、无力或腕关节活动受限。腕部检查发现手部握力下降,腕背中央局限性压痛,纵向叩击第三掌骨头可诱发疼痛,晚期握拳时第三掌骨头下陷。
(2)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病史中应注意有无创伤史:如股骨头颈骨折、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髋臼骨折等,特殊药物史如激素、长期饮酒史,辐射史等。临床表现髋部疼痛,可向臀部和膝关节放射。跛行逐渐加重。
(3)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临床表现为髋关节疼痛及跛行,或无痛跛行。常诉膝关节疼痛,医务人员应注意排除膝关节疾患,切记检查髋关节。
(4)胫骨结节骨骺缺血性坏死
本病常见于7~10岁的男孩,有剧烈活动史,双侧多见,胫骨结节部疼痛,肿胀,运动后疼痛加剧,休息后减轻。可反复发作,触诊胫骨结节性隆起,压痛,膝关节抗阻力伸直试验阳性,关节活动好。
(5)跟痛症
起病缓慢,足跟部疼痛的特点是早晨或休息后开始行走时疼痛,行走一会儿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则疼痛加重。跟骨结节有明显压痛。
治疗主要是为了减轻疼痛,控制病情发展,尽可能的保护肢体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手术、理疗可改善疼痛的症状。
1、非手术治疗
(1)一般治疗
休息,局部制动;消炎镇痛药物治疗,包括口服和外用;理疗,包括热疗、磁疗、电疗、水疗等。
(2)神经阻滞
支配神经阻滞:如肩胛上神经阻滞,腋神经阻滞,正中神经阻滞,尺神经阻滞,桡神经阻滞等;局部痛点阻滞。
(3)推拿按摩、功能锻炼、针灸
2、手术治疗
(1)小针刀
(2)肌腱或腱周手术
包括起点剥离,鞘管切开等,前者适用于顽固性肱骨外上髁炎,后者适用于弹响指。
(3)神经分支切断
(4)神经卡压的松解手术
(5)骨坏死的钻孔减压
(6)骨移植术
(7)人工关节置换术
一般来讲,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使疼痛得到良好的恢复,保持肢体正常的功能。但也有可能因对原发病的治疗不及时而影响关节及患肢活动,对工作、生活造成不便。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