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弛张热 症状概述:症状名称: 弛张热 症状概述: 弛张热(remittent fever),又称败血症热,是临床上较为...
养生
1、风湿热
有1/3~1/2的患者在典型症状出现前1~6周有咽喉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的表现,如发热、咽喉痛、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轻症患者可无任何不适,随后出现关节炎,为最常见的首发症状,还有心脏炎、环形红斑、皮下结节、舞蹈症等表现。
2、败血症
败血症本身并无特殊的临床表现,在败血症时见到的表现也可见于其他急性感染,如反复出现的畏寒甚至寒战、高热可呈弛张型或间歇型,以瘀点为主的皮疹、累及大关节的关节痛、轻度的肝脾大、重者可有神志改变、心肌炎、感染性休克、DIC、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3、脓毒血症
表现为寒战,发热,四肢湿冷、发绀、少尿或无尿,严重者可见休克。
4、肝脓肿
有寒战、高热、肝区疼痛或右上腹痛,肝区叩痛的表现。
5、肺结核
表现为发热,初起时热度低,多表现为午后低热或活动后体温升高,病灶急剧进展或扩散时,发热显著,呈稽留热或弛张热,还可见盗汗、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伴有倦怠、乏力、食欲减退、消瘦、心悸、妇女月经不调等轻度毒性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症状。
1、感染
如败血症、脓毒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川崎病等。
2、结核
如重症肺结核等。
3、肿瘤
如晚期肿瘤等。
4、危险因素
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结缔组织病的患者,以及长期服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容易出现驰张热。
风湿热、败血症、脓毒血症、肝脓肿、严重肺结核等。
1、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39~40℃以上;
2、伴有头痛、肌肉痛、周身不适、乏力等全身表现;
3、伴全身性皮疹、局部淋巴结肿大;
4、伴精神神经症状如谵妄、狂躁,甚至昏迷;
5、有疫区停留史,或周围许多人出现类似病情,疑似传染病;
6、出现其他危急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发热的患者,容易产生烦躁不安、恐惧等负面情绪,患者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各项检查。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症状严重、年老体弱、未成年的患者,建议家属陪同就医。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什么时候出现发热的症状的?症状持续多久了?有没有什么变化规律?
2、有没有加重或缓解的迹象呢?什么情况下会加重或缓解?
3、您发热的症状是突然出现的吗?
4、您自己有监测体温吗,体温最高是多少,最低是多少?
5、您有没有疲倦乏力、头晕头痛等症状?
6、近期有没有受凉?接触过其他患者吗?有没有吃不洁的食物?
7、以前有没有生过什么病呢,比如结核、风湿等?
8、以前是否有看过医生?接受了什么治疗?治疗效果怎么样?是否复发?
9、发病以来,您的睡眠、饮食怎么样?大小便怎么样?
1、我发热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
3、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4、我需要住院吗?
5、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我的疾病呢?能治好吗?
6、这些治疗方法会有什么风险呢?会不会对我的身体造成其他不好的影响?
7、现在有确切的诊断吗?诊断是什么病呢?需要我怎么配合?
8、我身体还有其他的不适,会影响我这次的治疗吗?
9、平时生活中我需要加强哪些方面的管理呢?需要注意些什么?
10、如果可以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11、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一般都会复查什么项目呢?
医生首先会进行相关的体格检查,之后会要求检查血常规、X线、心电图等;为明确诊断及了解病情,还可能需要进行血培养、CT、心脏超声等检查。
医生会给患者进行体温测量,同时观察患者的面容,检查有无皮疹、淋巴结肿大的情况。
1、血常规
感染类疾病白细胞均可增多。
2、细菌学检查
败血症时,血及骨髓培养阳性。
3、痰结核菌抗酸染色
抗酸染色检出阳性对肺结核有诊断意义。
4、补体结合试验
补体C3、C4对于风湿热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5、类风湿因子、抗链球菌激酶试验
是诊断风湿热的可靠指标。
1、胸部X线
为诊断肺结核的基本方法。
2、胸部CT检查
判断肺结核的部位、范围、病变性质、病变进展。风湿热患者心脏正常或有心影增大。
3、心脏彩超
对诊断感染性心内膜炎很有帮助。
心电图可检查有无心律失常等心脏疾患,也可辅助诊断风湿热。
根据详细病史、弛张热典型的临床表现,结合相关的辅助检查可进行诊断。医生在诊断过程中常需排查是否存在风湿热、败血症、肝脓肿等疾患。
1、弛张热
体温常在39℃以上,24h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症、重症肺结核、风湿热等。
2、稽留热:
多为高热,常持续40℃上下,1d间温差在2℃以内,见于伤寒、副伤寒、斑疹伤寒、大叶性肺炎、恙虫病等。
3、间歇热
体温骤升至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持续1日至数日,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常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波状热
体温逐渐上升至39℃或39℃以上,数日后又恢复正常水平,持续数日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鲁氏菌病。
5、回归热
体温骤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性交替一次。常见于霍奇金病、回归热等。
6、不规则热
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等。
弛张热的治疗需要明确病因,针对性治疗原发病。由于弛张热热度较高,对机体消耗较大,故本病治疗应在物理或药物方式进行降温处理的同时,寻找病因。
1、对症治疗
(1)物理降温:可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对患者进行降温,如可用冷毛巾湿敷额部,每5~10min更换1次,或用冰袋置于额、枕后、颈、腋和腹股沟处降温,或用25%~50%酒精擦浴。
(2)药物降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口服或肌肉注射解热镇痛药。
2、病因治疗
(1)风湿热:治疗原则为积极使用抗生素,抑制组织炎症,消除并预防并发症。
(2)败血症:败血症患者通常需要在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进行密切的监测和治疗。如果发展成为脓毒症休克,患者可能需要使用一系列抢救措施,以稳定呼吸和心脏功能。
(3)脓毒血症:应进行局部感染灶的处理,控制感染,主要包括正确及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同时有效的局部处理。此外,还需提高机体抵抗力并对症处理。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