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二尖瓣反流 症状概述:症状名称: 二尖瓣反流 症状概述: 二尖瓣反流(mitral valveregurgitation)...
养生
临床症状轻重不一,因起病缓急、病程早晚以及反流量多少等而异。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反流者多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感。严重反流时,由于体循环的供血减少,往往首发症状是乏力易倦、活动耐量减低;由于左心室代偿功能较强,使肺循环压力早期无明显升高,呼吸困难等肺淤血症状则出现较晚。急性肺水肿、咯血均较二尖瓣狭窄少见。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病程发展缓慢,通常从初次风湿性心脏病到出现明显二尖瓣关闭不全的症状可长达10~20年;一旦出现临床症状,则提示左心室代偿功能衰减,病情即可迅速恶化;晚期可呈现左侧心力衰竭和右侧心力衰竭症状。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轻度反流者可仅有轻微劳力性呼吸困难;严重反流由于左心房不能适应急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肺循环负荷骤然增加,可迅速发生急性心力衰竭,甚至肺水肿或心源性休克。
各种引起二尖瓣本身出现增厚、钙化、挛缩、变形、缺损、撕裂等病变的疾病,是导致二尖瓣反流的常见原因。此外,心肌疾病等可能会引起二尖瓣功能异常,从而导致二尖瓣反流的发生。
1、风湿性心脏瓣膜病
风湿热引起瓣膜的炎性病变反复发生导致瓣叶增厚、钙化、挛缩、变形;瓣叶、腱索和乳头肌之间发生粘连、挛缩、钙化,导致瓣膜组织减少,瓣叶活动受限,瓣膜不能完全对合,产生缝隙,发生反流。
2、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
瓣叶和瓣环钙化使瓣环括约肌的收缩受到限制,大块的钙化影响瓣叶的活动,导致瓣叶收缩期对合不良,发生反流。
3、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瓣膜组织黏液样变性,使得瓣叶增大、增厚,瓣环松弛,腱索冗长导致受损瓣膜向心房或心室脱垂,瓣叶闭合线错位,导致反流。
4、先天性瓣膜病变
如二尖瓣裂缺,最常见于心内膜垫缺损或纠正型心脏转位;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降落伞型二尖瓣畸形。
5、感染性心内膜炎
细菌附着于受损的瓣膜表面形成赘生物,破坏瓣膜组织,导致瓣叶组织缺失,发生穿孔、变形、脱垂或腱索断裂,瓣叶不能对合,导致瓣反流。
6、二尖瓣腱索断裂
变性、缺血坏死或炎症等导致受累腱索强度减低,不能承担室壁牵拉而断裂,瓣叶失去依托,收缩期部分瓣叶连带部分腱索翻转入心房,导致大量反流。
7、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病变累及瓣膜装置的结缔组织,瓣膜变性、增厚、僵硬,瓣叶对合不良导致反流。
8、扩张型心肌病
心脏各腔室明显增大。瓣环被动牵拉扩大,使得瓣叶相对缩小,瓣叶不能对合,导致瓣膜反流。
9、肥厚型心肌病
左心室几何结构发生明显改变,收缩期二尖瓣瓣叶被不对称牵拉导致瓣叶对合不良,产生反流。
10、冠心病
心肌缺血导致乳头肌功能障碍,或心肌坏死导致腱索断裂,进而发生反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老年退行性瓣膜病变、二尖瓣脱垂综合征、先天性瓣膜病变、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腱索断裂、结缔组织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冠心病等。
1、急性剧烈胸痛;
2、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甚至窒息;
3、高热、寒战,甚至休克、意识模糊、昏迷;
4、出现其它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紧急处理,及时前往急诊科,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伴头晕、胸闷、胸痛、心悸、乏力、气短等;
2、伴劳动耐力下降,有时轻微活动即触发以上表现;
3、伴咳嗽、咯血等;
4、伴下肢水肿;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心脏超声发现二尖瓣反流,或伴有以上情况,应及时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您二尖瓣反流的?是如何发现的?
2、您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么?
3、自从您发现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么?
4、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同样的情况?
5、您之前治疗过么?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6、您有心脏方面的其他疾患么?
7、您胸部区域接受过放射治疗么?
8、您最近有在服用什么药物么?
9、您家里人有人患有心脏瓣膜病么?
1、我的情况严重么?能治好么?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么?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7、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8、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1、心脏视诊
了解心尖搏动位置。
2、心脏触诊
了解有无心脏震颤。
3、心脏叩诊
确定心脏边界,了解心脏大小等。
4、心脏听诊
了解有无心音改变及心脏杂音等。
1、超声心动图
是诊断二尖瓣反流最敏感的方法。
2、左心室造影
可以观察收缩期左心房的反流量。
心电图:对严重的二尖瓣反流和慢性病程有诊断意义。
1、风湿性心脏病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风湿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常仅有轻度症状,当有风湿活动、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腱索断裂时症状加重,75%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发生房颤,房颤可增加左心房的压力。左心室容量过大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心悸气短的另一重要原因。病变的后期可有肺水肿、咯血和右心衰竭。
2、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二尖瓣脱垂是指二尖瓣叶(前叶、后叶或两叶)在心室收缩期脱入左心房(向左房侧膨出),伴或不伴有二尖瓣关闭不全。起病缓慢,病人可无症状。往往进行心脏听诊,或因其他原因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二尖瓣脱垂。病人常述心悸、乏力、呼吸困难和胸痛,但症状与活动、体征和二尖瓣反流程度无关。少数病人经常有心悸。
3、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心瓣膜或心室壁内膜的炎症。本病常有急性化脓性感染、近期手术、外伤、产褥热或器械检查史。主要表现为败血症的征象,如寒战、高热、多汗、皮肤黏膜出血、休克、血管栓塞和迁移性脓肿,且多能发现原有感染病灶。心脏短期内可出现杂音,且性质多变,粗糙。由于瓣膜损坏一般较严重,可产生急性瓣膜关闭不全的征象,临床上以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最易受累。
明确诊断,找到病因,积极针对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脱垂综合征、风湿性心脏病等原发疾病进行治疗,是二尖瓣反流的常用治疗方法。
1、感染性心内膜炎
及早采用足量有效抗生素是治疗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治疗原则是早期、大剂量、长疗程经静脉给予抗菌药。对症治疗可少量多次输鲜血、冻干血浆或人血白蛋白、多种氨基酸等,以改善全身状况,增强机体抵抗力。适当应用营养心肌药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有急性心功能不全者按心力衰竭处理。感染性心内膜炎并发急性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导致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而内科治疗无效者,应在积极抗感染同时,争取施行瓣膜置换术。
2、二尖瓣脱垂综合征
(1)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对心悸、胸痛、乏力、焦虑有效;注意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
(2)手术治疗
适用于有症状的重度二尖瓣反流和(或)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药物无法控制的恶性心律紊乱或严重胸痛。手术尽可能行直视成形术,否则行二尖瓣置换术。
3、风湿性心脏病
(1)无症状期的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保持和增强心脏的代偿功能,一方面应避免心脏过度负荷,如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等,另一方面亦需动静结合,适当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和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脏的储备能力。适当的体力活动与休息,限制钠盐的摄入量及呼吸道感染的预防和治疗。注意预防风湿热与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心衰时,使用洋地黄制剂,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
(2)手术治疗
对慢性风湿性心瓣膜病而无症状者,一般不需要手术;有症状且符合手术适应证者,可选择作二尖瓣闭式扩张术或人工瓣膜置换术。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