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小便不易排空 症状概述:症状名称: 小便不易排空 症状概述: 小便不易排空为尿路梗阻的症状,轻者如解尿起始迟缓,尿柱变细、力...
养生
轻者如解尿起始迟缓,尿柱变细、力量变小,解尿断断续续;重者解尿困难,甚至发生尿潴留。
1、炎症性与机械性刺激
各种原因所致的泌尿系炎症,特别是膀胱炎时,由于膀胱黏膜充血、水肿、糜烂或溃疡的刺激,黏膜神经感受阈降低,尿意中枢一直处于兴奋状态;膀胱内结石、异物、肿瘤、留置导尿管等机械刺激,通过神经反射而引起尿频。这种刺激性尿频常伴有尿急、尿痛症状。
2、排尿障碍
如尿道狭窄、结石、异物、肿瘤、憩室、前列腺增生及膀胱颈挛缩等,致使膀胱颈部以下发生梗阻,继发膀胱肌肉肥厚,从而增强膀胱内的静止张力。因此膀胱在尚未扩展到正常容积以前,就会产生尿意而排尿,形成尿频;或膀胱不能完全排空,有较多的残余尿,使膀胱的功能性容积减少而致尿频。
3、精神、神经因素
精神紧张、与排尿有关的神经病变均可引起排尿反射紊乱,致膀胱而出现尿频。如精神性烦渴症、神经源性膀胱等。
内痔、膀胱炎、前列腺增生、膀胱颈硬化症、膀胱颈挛缩、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癌、尿道狭窄等。
1、持续或反复排尿困难、间断性排尿、夜尿增多、尿线变细;
2、伴尿后仍有尿意,无正常膀胱排空后的舒畅感等症状;
3、伴尿频或点滴不尽,每次尿量极少,甚则仅数滴或无尿液排出;
4、伴尿道口红肿及异常分泌物;5、伴下腹或腰部的疼痛、酸胀、肿块;
6、伴排大便困难、便秘、会阴部感觉障碍;
7、伴发热、食欲下降、乏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8、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须及时就医咨询。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3、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4、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5、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2、您排尿时都有哪些不正常的表现?
3、您排尿异常跟您精神紧张有关系吗?
4、除了排尿问题,您还有其他不适吗?
5、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6、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7、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8、您有前列腺增生吗?
9、您有被诊断尿路感染吗?
10、您有尿道狭窄、膀胱结石等疾病吗?
1、我为什么会发生这种情况?
2、我的情况严重么?需要治疗吗?
3、我需要如何治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还会复发吗?
6、如果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需要做什么检查?
8、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9、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10、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1、直肠指诊
前列腺增生时,腺体可在长度或宽度上增大,或二者均有增大。如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不易扪出。但对排除直肠其他病变十分重要,尤其要除外直肠癌、息肉和直肠黏膜下肿块等病变。
2、肛门视诊
用两手拇指将肛门向两侧牵开,三、四期内痔多能清楚地看到,二期内痔有时亦能看到。内痔有脱垂者,在蹲位或嘱患者排便后使痔保持脱垂状态下立即观察,可清楚地看到痔核的大小、形态、部位和数目。痔黏膜有无破溃、出血,对诊断环状痔有意义。
1、B超检查
观察前列腺的大小、形态及结构,有无异常回声、突入膀胱的程度,以及残余尿量,可辅助诊断前列腺增生。经直肠超声最准确。经腹超声应用普遍,测出前列腺的前后、左右、上下三径线;前列腺体积为0.52与三径线的乘积,再乘以0.05即为前列腺重量。经腹超声可以测定膀胱剩余尿量,剩余尿量为0.7与三径线的乘积。可同时观察膀胱内病变。
2、泌尿系统造影
静脉尿路造影可发现膀胱底抬高、增宽,两侧输尿管口间距增大,输尿管下段呈钩形弯曲,如有肾积水多为双侧性。尿道造影时见后尿道延长变窄,膀胱底部有光滑的充盈缺损。
1、尿流率检查
最大尿流率<15m/s,说明排尿不畅;<10ml/s说明梗阻严重,必须治疗。尿流率必须重复检查。评估最大尿流率时排尿量必须超过150m。如果尿量难以达到要求,可计算相对排尿阻力(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大于50岁的人≤2.2为正常,不受排尿量的影响。
2、尿流动力学检查
压力一流率测定是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金标准。可以对排尿困难由梗阻引起或由逼尿肌变引起进行鉴别。BPH诊断时常用的尿流动力学检查包括尿流率测定、压力一流率同步检查,充盈性膀胱测压等。
3、膀胱镜检查
下尿路梗阻而直肠指检前列腺增大不明显,或肉眼血尿时,膀胱镜检查十分必要,前列腺增生者可见两侧叶向尿道内突入等。尿道膀胱镜是有创检查,一般不常规做此检查。
4、肛门镜检查
先观察直肠腔内有无血迹、黏液,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及肿块,排除直肠内其他病变,再观察齿状线上方的痔块,痔块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
根据详细病史、典型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查即可明确诊断。前列腺增生、膀胱炎、内痔、膀胱颈硬化症、膀胱颈挛缩、前列腺癌、神经源性膀胱、膀胱癌、尿道狭窄及产后均可出现小便不易排空,部分病因需鉴别诊断。
1、前列腺增生
储尿期主要症状包括尿频、尿急、尿失禁以及夜尿增多等。排尿期症状包括排尿踌躇、排尿困难以及间断排尿等。排尿后症状有尿不尽、残余尿增多。
2、膀胱炎
多见于女性。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排尿不适、下腹部疼痛及下坠感等,部分患者迅速出现排尿困难。尿液常混浊,并有异味,约30%可出现血尿。一般无全身感染症状,极少数患者出现腰疼、发热,但体温常不超过38.0℃。
3、内痔
便血多见于一、二期内痔。三、四期内痔出血较少,其特点是无痛性、间歇性便少量鲜血,为大便表面带血,血液与大便不混,数月后可自行停止,但会反复出现。内痔脱垂见于内痔三期。多先有便血,后有脱垂,并越到后期脱垂越严重,因后期痔体积增大,逐渐与肌层分离。排便时易被推出肛门外。单纯内痔无疼痛。但有肛门下坠感。只有当内痔脱出嵌顿、水肿、血栓形成、感染、坏死时才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后期有的可继发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
4、膀胱颈硬化症
女性病人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上,且多发生于已婚生育过的妇女,主要症状为尿流变细,排尿困难、尿频、无力,夜尿增多及排尿不尽感。
5、膀胱颈挛缩
膀胱颈挛缩继发于炎症病变。膀胱颈口平滑肌为结缔组织所代替,亦可能是先天发育过程中,后尿道与膀胱三角区收缩变短。
6、前列腺癌
前列腺有结节,PSA>4ng/ml,经直肠超声可见前列腺内低回声区。CT可见前列腺形状不规则,膀胱精囊角消失,精囊形状发生变化。活检可证实。
7、神经源性膀胱
各年龄段均可发生,有明显的神经系统损害的病史和体征,往往同时存在有下肢感觉和运动障碍,有时伴有肛门括约肌松弛和反射消失。直肠指检前列腺不大,尿动力学检查可进行鉴别。
8、膀胱癌
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间歇性无痛性肉眼血尿,肿瘤较大且位于膀胱颈口时可引起排尿困难等症状。肿瘤位于膀胱三角区且有浸润时,可以表现明显的LUTS症状。尿道膀胱镜检查可以鉴别。
9、尿道狭窄
仔细询问病史,有无骨盆骨折、尿道骑跨伤、尿道炎症、尿道内灌注、尿道内器械操作治疗等病史,必要时尿道造影、尿道膀胱镜检查确诊。
10、产后小便排空不尽
产后由于膀胱受到了长时间的挤压,所以在产后刚开始的时候容易造成排尿困难,以及尿不尽,尿潴留等问题,特别是产后的第一次排小便,容易发生尿潴留及尿路的感染。
1、前列腺增生
症状轻微者可观察,无需治疗。药物治疗适用于前列腺增大伴下尿路症状的患者。必要时手术治疗。
2、膀胱炎
使用抗生素抗感染。
3、内痔
局部用药或必要时手术治疗。注意肛门卫生。需要长期站立者,应适时变换体位,术后若出现痔核脱出,应及时托回肛内,以防水肿嵌顿。
4、神经源性膀胱
(1)非手术治疗
①导尿:无论是以促进储尿还是排尿为目的,间歇性导尿都能有效地治疗神经肌肉排尿功能障碍,免除了长期带导尿管甚至耻骨上膀胱造瘘的痛苦,并为进一步治疗(膀胱扩大术、可控性尿流改道术)创造了条件。
②辅助治疗:定时排空膀胱;盆底肌肉训练;训练“扳机点”排尿;男性使用外部集尿装置。
(2)手术治疗
需经非手术治疗证明无效,并在神经病变稳定后进行。下尿路机械性梗阻患者应考虑首先去除梗阻因素。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