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 症状概述:症状名称: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 症状概述: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是指由于脊髓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患...
养生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是指由于脊髓后动脉供血不足,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感觉异常。该症临床较为少见,症状复杂,诊断较为困难。
无
脊髓后动脉如果完全闭塞,主要引起同侧后角、后索软化体征。表现为:
1、感觉障碍
以深感觉受累最多,平面愈高,症状愈明显。
(1)深感觉障碍:严重者会出现震颤觉异常、位置觉异常(患者在闭眼后感觉不到自己肢体所处的位置)及关节运动觉异常(闭眼后,别人活动患者的关节,患者无法分辨出活动的方向,如向上或向下)。
(2)浅感觉障碍:可出现节段性浅感觉分离,即触觉存在,而痛觉消失。
(3)其他症状:包括感觉性共济失调等均可同时出现。
2、腱反射异常
损伤段以下可能会出现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脊柱后方的暴力打击、外伤、脊髓后方的肿瘤等累及到脊髓后血管时,可引起缺血。此外脊髓后动脉血管自身的病变也往往会引发缺血。
1、外伤
主要来自身体后方的暴力,引起椎板骨折,然后压迫硬膜囊再作用至脊髓后动脉处,使血供受阻。一般多为一侧,罕有双侧同时受累者。
2、肿瘤
来自椎板处或椎管后方的肿瘤,如生长过快、向前侵及脊髓后动脉时,也可引起血供受阻。
3、其他
包括蛛网膜下腔之粘连束带、椎管内寄生虫包囊、外伤性血肿,以及血管本身疾患等,均可波及该动脉支。
肿瘤、血液高凝状态、脂肪栓塞、动脉硬化性血管狭窄等。
1、肢体运动障碍、无力、麻木;
2、平衡感变差;
3、闭眼后不能辨别躯体的位置和方向、无法正确执行运动及维持正确姿势;
4、出现触觉存在、痛觉消失等症状;
5、出现站立、行走不稳,落脚不知深浅;
6、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如有感觉异常等不适症状时,可在骨科、脊柱外科、神经科等相关科室就医咨询。
1、患者在就诊时尽量穿宽松的衣物,以便于医生检查。
2、患者可能需要做MRI等检查,所以就诊时尽量不要戴金属饰品。
3、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否有痛觉或触觉异常的症状?您还有什么其他的症状吗?
2、您的这些症状是从什么时候出现的?
3、您是否有闭眼后行走困难或感觉不到自己身体部位的具体位置?
4、您的症状有持续加重吗?
5、之前治疗过吗?有吃过药吗?
6、您在出现这些症状前受过什么外伤吗?
7、您有肿瘤的病史吗?
1、我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需要住院吗?
4、我现在需要用怎样的手段治疗?能治愈吗?
5、这些治疗方法对我有什么风险吗?
6、我还有其他疾病,这会影响我的治疗吗?
7、回家后我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对怀疑是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病的患者,医生通常会为患者做神经系统查体,脊柱C T、核磁、X线、动脉造影等检查。凭借辅助检查找到诊断脊髓后动脉缺血症侯群的依据,判断是否患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通过体格检查来检测患者是否有感觉障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症状。医生通常会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神经系统试验查体,初步评估患者是否有可能存在脊髓本身的病变。
1、X线、CT、MRI等检查
可通过X线、CT、MRI等检查来检测患者是否有占位性病变,如肿瘤。
2、选择性动脉造影
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观察脊髓后动脉的病变。
医生首先会着重询问和检查患者有无感觉的异常,如触觉、痛觉减弱等症状,同时辅以CT、MRI、动脉造影等检查来观察脊髓后动脉的情况,查明病因,做出准确的诊断。
主要与波及后角的原发性脊髓疾患及局部占位性病变等相鉴别。事实上,后者亦属引起本病的原因之一。因此,从治疗的角度考虑,意义不大。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候群主要是针对其病因进行治疗,一般原发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其症状也会有所缓解。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药物或手术治疗。
1、药物治疗
针对缺血和梗死的治疗,主要有扩容、血液稀释、血管扩张药物等方法。针对脊髓水肿、脊髓压迫的治疗,主要有甘露醇脱水、激素等。同时可遵医嘱使用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营养神经药物和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是为了把压迫脊髓动脉的血肿、骨折片、肿瘤等进行移除,当这些东西被移除后,脊髓后动脉就可以恢复血供,感觉异常的症状也能得到改善。
脊髓后动脉缺血症侯群是可以治愈的,但是有复发的可能。一般来讲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预后良好。但若不接受正规治疗,患者感觉异常的症状会逐渐加重甚至完全丧失感觉,可能出现闭眼后无法行动,步态不稳等表现,影响日常的生活。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