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肌压痛 症状概述:症状名称: 肌压痛 症状概述: 肌压痛,亦称肌肉压痛,是指在检查时用手对身体某一部位的肌肉施加压力时...
养生
肌压痛,亦称肌肉压痛,是指在检查时用手对身体某一部位的肌肉施加压力时产生明显疼痛或疼痛加剧的一种表现。
肌肉压痛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大部分病人将这种疼痛描写为钝痛,在一些特殊部位存在的压痛点,即用一定的力量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感受到疼痛,而在正常人则不会出现疼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关节、关节周围疼痛、肿胀等不适。
肌肉压痛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有的人在剧烈运动后会出现肌肉压痛的现象,这种现象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自行消失。此外机体血肿压迫、肌肉疾病、药物作用、全身性疾病等均有可能引起肌肉压痛。
1、机械性因素
如过度的牵拉(如痛性肌痉挛、挛缩、反射性肌痉挛、肌张力增高等)、离心性收缩、血肿压迫等。
2、肌肉疾病
如多发性肌炎、嗜酸性粒细胞性肌炎、横纹肌溶解、肌间隔综合征等。
3、代谢性疾病
如糖尿病。
4、药物作用
如曲安西龙、倍他米松、普鲁卡因胺等诱导的肌肉疼痛。
5、自身免疫性疾病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等。
6、其他
如肌筋膜痛综合征、慢性疲劳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等。
肌筋膜性疼痛综合征、纤维肌痛综合征、结节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肌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1、过去受过伤,或长期劳损,局部肌肉疼痛、酸胀、沉重、麻木感,可因感染、疲劳、潮湿等因素而加重;
2、肌肉痉挛、肌肉肥大,触及骨骼结节;
3、多部位骨骼、关节或肌肉疼痛与发僵;
4、伴面部蝶形红斑;
5、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肌肉持续或反复有按压疼痛,或合并以上情况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患者日常生活中若发现自己按压肌肉出现异常的疼痛不适,可在骨科或风湿免疫科就医咨询。
1、避免压痛部位的剧烈活动,可缓解不适,防止加重病情。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医生需要对压痛部位进行检查,着宽松衣物,便于检查。
4、可能需要进行尿常规检查,注意检查前避免剧烈运动和性生活,女性避开月经期,防止影响检查结果。
5、还可能需行血常规、生化等检查,注意检查前一晚10点后禁食,次日清晨空腹抽血。
6、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7、近期若曾使用某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8、若患者行动不便,最好有家人陪同就诊,避免意外情况。
9、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1、您是何时出现的肌压痛症状?近期疼痛有加重吗?
2、您除肌压痛,是否还存在局部肿胀、发热或其他部位疼痛等表现?
3、您以前出现过肌压痛吗?什么原因造成的?如何处理的?
4、您使用过药物治疗肌压痛吗?什么药?
5、您近期有大量运动、过度疲劳、肌肉拉伤等情况吗?
6、您曾经或目前是否患有肌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导致肌肉疼痛的疾病?
7、除为缓解肌压痛的药物,您是否还服用过其他药物?有哪些?
8、您有糖尿病、痛风、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吗?是否正在接受治疗?
9、您吸烟吗?吸烟多久了,每天吸多少?
10、您习惯饮酒吗?每天饮酒量多少?
1、我的肌压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3、我的病情严重吗?能治好吗?
4、我现在可选择哪些治疗方法?要住院吗?
5、这些治疗有什么风险吗?会影响未来肢体活动吗?
6、若药物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对治疗产生影响吗?
8、我在日常中要注意什么?回家后怎么护理?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会对患者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查明压痛点,初步评估肌肉的一般情况。常规使用磁共振检查来查看有无肌肉供血不足以及肌肉软组织或关节损伤等。同时辅以血液、尿液等实验室检查来帮助查明病因。
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压痛部位有无红肿、隆起,静脉怒张、窦道、疤痕、肌肉萎缩、畸形等情况。同时注意有无异常步态。会对临近关节周围肌肉收缩和关节活动度情况进行检查,评估肌肉张力等。
1、尿常规
检测有无血尿或肌红蛋白尿。
2、全血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血沉检测
有助于炎症和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或风湿病的诊断。
3、抗核抗体
便于检测自身免疫性肌病和其他疾病。
4、类风湿因子
有助于类风湿的诊断。
5、血清肌酶
大部分多发性肌炎患者的血清肌酶增高。
6、其他
如有必要可行尿素、电解质、肌酐、甲状腺素、TSH、血清钙、磷和25-羟维生素D,肝功系列检查。
磁共振检查可帮助医生观察患者肌肉的情况,多发性肌炎患者可以有特征性的磁共振异常表现。
对患者进行肌肉活检有助于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生会询问详细的病史,了解压痛的各种特征,包括发病快慢、疼痛性质、发作时间,伴随症状,加重或缓解因素。同时辅以详细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来查明病因,做出准确的诊断。
引起肌痛和肌压痛的原因有很多种,常见于以下几种情况,应注意鉴别。
1、肌筋膜痛综合征
患者通常有急性软组织创伤史、长期固定姿势工作或劳动强度较大。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局部肌肉疼痛、酸胀、沉重、麻木感。疼痛呈持续性,晨起加重,活动后减轻,过度活动后加重。亦可因感染、疲劳、潮湿等因素而加重,遇热可减轻,有时出现弹响感。在疼痛区域内存在激痛点,即压痛最明显点,压迫该点会引发相应区域的牵涉痛。
2、结节病
50%~80%患者出现骨骼肌受累,局灶性疼痛、肌肉压痛,痉挛或假性肥大,部分患者可扪及病变结节。不过,绝大多数患者并无临床症状。肌肉病变也可单独出现。有时,肌肉病变可急性起病,临床上与特发性肌炎相似,对称性肌肉萎缩,以近端肌肉突出,肌酶谱中度升高,也可正常。
3、纤维肌痛综合征
纤维肌痛综合征是一种非关节性风湿病,临床表现为骨骼肌肉系统多处疼痛与发僵,并在特殊部位有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或其他组织中,多呈对称性分布。在压痛点部位,患者与正常人对“按压”的反应不同,但在其他部位则无区别。
4、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广泛的肌痛和肌肉压痛可见于40%~80%的SLE患者,症状主要累及近端肌肉,以三角肌和股四头肌为主,通常在疾病加重时明显。5%~11%的SLE患者合并肌炎,临床表现与多发性肌炎相似,主要症状为弥漫性肌痛、肌压痛、肌无力,以近端肌受累明显;若合并皮肤表现,症状可与皮肌炎相似。相当一部分SLE患者在使用糖皮质激素和抗疟药物治疗时可出现药物相关性肌炎,糖皮质激素尤为多见,较SLE本身合并的炎症性肌炎更常见。
5、多发性肌炎
多发性肌炎(PM)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常隐匿起病,病情于数周、数月甚至数年发展至高峰。骨盆带肌及肩胛带肌最易受累,受累肌肉逐渐出现肌萎缩,有些患者伴有自发性肌痛及肌肉压痛,半数发生颈部肌肉无力,1/4可见吞咽困难,常见关节痛、晨僵、体重减轻和发热等症状。
治疗主要是为了减轻肌肉压痛,控制病情发展,阻止发生不可逆的损伤,尽可能的保护关节和肌肉的功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药物、手术、理疗可改善不适的症状。
肌压痛的患者需要明确具体病因,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常见原发病的治疗方式如下:
1、多发性肌炎
注意休息和适当进行体疗。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抑制炎症反应,改善症状。在体温正常、肌力增强、肌酶恢复正常时,逐渐减量。激素治疗无效者可给予免疫抑制剂,病情严重时也可采用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或血浆置换疗法。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在切除肿瘤后,肌炎症状可自然缓解。
2、肌筋膜痛综合征
治疗原则是减轻疼痛,缓解骨骼肌的持续收缩,改善周围的血液循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多种治疗方法,可分为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抗抑郁药及镇静催眠药等,激痛点注射局部麻醉药、0.9%氯化钠溶液、肉毒杆菌神经毒素A等。非药物治疗包括银质针疗法、小针刀、经皮电刺激、针灸、按摩和伸展训练等。
3、系统性红斑狼疮
(1)一般治疗
包括心理及精神支持、避免日晒或紫外线照射、预防和治疗感染或其他合并症及依据病情选用适当的锻炼方式。
(2)药物治疗
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疟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甲氨蝶呤、环孢素A、长春新碱)等。
(3)其他治疗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冲击及血浆置换,适用于重症患者,常规治疗不能控制或不能耐受,或有禁忌证者。
预后视实际原发病而定,一般来讲,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使肌肉压痛得到良好的恢复,保持正常的功能。但也有可能因对原发病的治疗不及时而影响关节及患肢活动,对工作、生活造成不便。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