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大全
None
症状名称: 新生儿水肿 症状概述:症状名称: 新生儿水肿 症状概述: 新生儿水肿是指血管外的组织间隙中有过多的体液积聚,引起新生儿的体...
养生
不同疾病引起的新生儿水肿,其水肿的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1、生理性水肿
正常新生儿的体液占体重的80%,高于其他年龄组,增加的部分主要在细胞外液,因此正常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肿,早产儿尤为明显,甚至可出现指压痕,以手背、足背及眼睑等处明显。随着生理性体重下降,多余的液体排出后水肿自然消失。
2、贫血性水肿
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可引起新生儿水肿,且水肿和贫血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新生儿水肿通常以下腹部、外阴及大腿较明显,用维生素E治疗后水肿很快消失。
3、心源性水肿
全身性水肿是先天性心脏衰竭的一个突出的临床症状。新生儿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水肿,水肿首发于双下肢、臀部等处,严重者波及面部。患儿多伴有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体征有心脏扩大、杂音,肝肿大,颈静脉怒张等。
4、肾源性水肿
肾性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晨起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其发展较为迅速,水肿性质软而易移动;常伴有其他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尿毒素升高引起的综合征等。
5、新生儿硬肿症
寒冷季节多见,与冻伤、感染、低氧血症等因素有关,可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间质液增多,呈可凹性水肿。又可因皮下组织饱和脂肪酸凝固,呈非可凹性水肿。
7、内分泌性水肿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有黏液水肿,皮肤粗厚,为非可凹性水肿,常伴反应低下、生理性黄疸延长及便秘等症状。
8、低钙血症引起的水肿
通常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全身性或仅两下肢水肿,补充钙剂后水肿可迅速消失。
9、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
当血浆蛋白低于40g/L或白蛋白低于20g/L时可引起水肿。见于肝、肾等疾病。
新生儿水肿的发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情况,也可能是由于心脏病、肾病、贫血、内分泌紊乱、电解质紊乱等病理情况所引起。
1、生理性因素
正常新生儿也会具有一定程度水肿,早产儿尤为明显。
2、肾源性因素
患有肾脏疾病时,肾小球滤过率降低以及肾小管对水、钠重吸收增加引起的水、钠潴留使血容量过多,导致全身性水肿。
3、心源性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时全身体循环静脉压升高,使毛细血管流体静脉压增高,液体从毛细血管外渗至组织间隙而引起水肿。
4、严重贫血
如母婴Rh血型不合、地中海贫血、或严重的胎-母或胎-胎输血等情况可导致严重贫血,从而引起新生儿水肿,使用维生素E治疗可快速减退。
5、低蛋白血症
由于先天性肾功能不全导致尿蛋白排出过多,或者由于肝炎或肝脏严重病变导致蛋白质合成减少,均可使血浆白蛋白低下,从而引|起新生儿发生水肿。
6、内分泌紊乱
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神经垂体抗利尿激素或肾上腺皮质醛固酮代谢障碍等病变,可导致水钠潴留,从而引起水肿。
7、电解质紊乱
如低钙血症、低钠血症,可导致水肿,常在补充电解质后迅速消失。
8、其他
新生儿硬肿症、糖尿病母亲所生的新生儿、肺淋巴血管扩张、胃肠道梗阻、遗传学疾病(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21-三体综合征、翼状颈综合征等)。
1、肾脏疾病
先天性肾病、泌尿系统各种畸形、肾静脉血栓形成等。
2、心脏疾病
严重心律失常、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心内膜下弹力纤维增生症等。
3、营养性疾病
低蛋白血症、低钙血症等。
4、内分泌性疾病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
5、变态反应性疾病
食物、药物、花粉、昆虫叮咬、物理刺激(如寒冷)过敏。
6、其他疾病
新生儿硬肿症、严重贫血等。
1、双下肢、臀部等处水肿,波及面部,伴有呼吸急促,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心率加快;
2、皮肤青紫肿胀,体温低于35℃,哭声弱,肢体活动不利;
3、患儿出现昏睡、昏迷等;
以上均须及时急诊处理,必要时拨打急救电话。
1、新生儿体重增加较快,每日增加100克以上;
2、皮肤增厚发亮,软组织增厚,用手指按压时回弹慢;
3、新生儿吃奶少,吸吮无力,拒奶等喂养困难;
4、皮肤、巩膜出现黄染,黄疸消退缓慢或者呈加重趋势;
5、多汗,呼吸急促,心率快,面色苍白,咳嗽等;
6、皮肤青紫、体温低、哭声弱、活动不利等;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1、在就诊前可为患儿准备好合适的衣物及纸尿裤。
2、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3、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4、若近期若服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5、家属需要陪同就诊。
6、患者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会向家属咨询以下问题:
1、您是什么时候发现患儿出现水肿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加重吗?
2、患儿除了水肿以外还有其他症状吗,如哭闹不安、拒奶、腹泻?
3、患儿在出生后患过什么病吗?
4、患儿是否有心脏病等疾病的家族史?
5、患儿是足月出生的吗?
6、患儿的母亲在怀孕时身体状况怎么样?是否患过什么疾病?
7、患儿的母亲共分娩过几个孩子?
1、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水肿的症状?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孩子的症状严重吗?会不会有生命危险?
3、孩子究竟是得了什么病?有确切的诊断吗?
4、孩子目前需要怎样治疗?这些治疗方法会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5、孩子在治疗后会不会有后遗症?
6、孩子还有其他的疾病,会影响他的治疗吗?
7、孩子在回家后应该注意什么?
8、如果需要吃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孩子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医生会对患儿进行体格检查作出初步诊断,然后有选择性的进行血常规、尿常规、X线检查、超声检查等检查进一步明确病因。
1、血常规
该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水肿的病因诊断。如严重贫血引起的水肿,血常规显示网织红细胞增高,血小板增加或出现固缩红细胞;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血常规示血浆蛋白低于40g/L或白蛋白低于20g/L。
2、尿常规
有全身水肿的患者应检测尿内有无蛋白、红细胞及管型等。与水肿有关的肾功能检查还包括肾小管功能检查,常选用酚红试验、尿浓缩试验等,目的是测定肾小管的重吸收功能。
1、X线检查
可反映心脏的形态改变及心包积液、心包钙化等。X线检查对头、面、颈及胸部静脉回流受阻所致水肿的病人也有一定的帮助。
2、超声波
在心源性、静脉血栓形成的水肿的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及血尿化验等可对新生儿水肿的病因做出诊断。对某些罕见的病因则需进一步行特殊的免疫、内分泌、染色体等检查。
1、水肿范围的鉴别
液体在体内弥漫性分布于细胞间隙时引起的水肿称全身性水肿,当液体积聚在局部细胞间隙时称局部水肿。
2、水肿性质的鉴别
用手指压踝部或胫前水肿部位,引起凹陷者称可凹性水肿,否则为不可凹性水肿,前者水肿部位随重力而变,不可凹性水肿液含有蛋白质成分,水肿部位不随体位而变。
3、水肿病因鉴别
新生儿水肿的病因鉴别通常是根据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鉴别。
(1)生理性水肿:正常新生儿的体液占体重的80%,高于其他年龄组,增加的部分主要在细胞外液,因此正常新生儿具有一定程度的水肿,早产儿尤为明显,甚至可出现指压痕,以手背、足背及眼睑等处明显。随着生理性体重下降,多余的液体排出后水肿自然消失。
(2)贫血性水肿:各种原因引起的严重贫血可引起新生儿水肿,且水肿和贫血程度不一定完全平行。体重小于1500g的早产新生儿水肿通常以下腹部、外阴及大腿较明显,用维生素E治疗后水肿很快消失。血常规检查见网织红细胞增高,血小板增加或出现固缩红细胞。
(3)心源性水肿:全身性水肿是先天性心脏衰竭的一个突出的临床症状。新生儿心功能不全导致的水肿,水肿首发于双下肢、臀部等处,严重者波及面部。患儿多伴有呼吸困难,尤其是活动后,体征有心脏扩大、杂音,肝肿大,颈静脉怒张等。
(4)肾源性水肿:肾性水肿首先发生在组织松弛部位,如眼睑或颜面,晨起明显,然后发展至足踝、下肢,严重时波及全身;其发展较为迅速,水肿性质软而易移动;常伴有其他肾病的征象,如高血压、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以及尿毒素升高引起的综合征等。
(5)新生儿硬肿症:寒冷季节多见,与冻伤、感染、低氧血症等因素有关,可因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间质液增多,呈可凹性水肿。又可因皮下组织饱和脂肪酸凝固,呈非可凹性水肿。
(6)内分泌性水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患儿有黏液水肿,皮肤粗厚,为非可凹性水肿,常伴反应低下、生理性黄疸延长及便秘等症状。
(7) 低钙血症引起的水肿:通常临床表现为新生儿全身性或仅两下肢水肿,补充钙剂后水肿可迅速消失。
(8)低蛋白血症引起的水肿:当血浆蛋白低于40g/L或白蛋白低于20g/L时可引起水肿。见于肝、肾等疾病。
4、相似症状的鉴别
(1)淋巴水肿:可以是原发的也可是继发的。主要见于特发性遗传性淋巴水肿,又名先天遗传性橡皮病或Milroy病。由于外周淋巴管扩张引起淋巴回流障碍。最初水肿发生在肢体远端下肢和脚,开始水肿呈可凹性,以后变成非可凹性,肢体肥厚,以下肢多见,不对称。个别可合并乳糜腹和(或)乳糜胸。Turner综合征和Noonan综合征是两个重要的和先天性淋巴水肿有关的疾病。
(2)单侧肢体肥大症:为先天发育异常,单一或单侧肢体肥大,无其他异常。
1、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需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如出生前未发生严重甲状腺功能减退者,生后1个月内开始治疗,智商可达到正常;3个月内开始治疗,智商可达89士14。治疗开始越晚,智力障碍越严重。
2、新生儿心肌炎
尚无特效治疗,治疗应包括吸氧、纠正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控制心律失常及支持疗法等综合措施。
3、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重点包括去除病因,保持水及电解质平衡,供应充足热量,减少肾脏负担等。
1、产妇饮食管理
新生儿出现水肿的情况,喂母乳的妈妈需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注意清淡饮食,减少盐的摄入,食物要荤素搭配,不能吃太荤太油腻的食物。
2、卫生
新生儿水肿时,一定要注意卫生,不管是家庭成员的卫生还是宝宝的卫生,都要及时的进行消毒。新生儿应着棉质的宽松衣物,每天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注意脐部护理,预防感染,要注意臀部护理,清洁后及时给予疏水的护臀膏,避免臀部皮肤糜烂、感染。
3、心理护理
新生儿家属由于过于担心新生儿的健康情况,通常会产生焦虑、恐慌等情绪。家属之间在日常生活中,应互相多沟通,相互鼓励与支持,保持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新生儿水肿的发生。生理性水肿大多可自然消退,对于病理性水肿,家属积极配合医护工作人员,帮助新生儿恢复健康。
新生儿水肿多与其在胎儿时期的生长发育有关,胎儿的健康又依赖母体的健康和营养状况。保障孕妇孕期充足的营养,能够避免新生儿发生盆血、低钙血症、低蛋白血症等,适当补充维生素E、铁、碘等能够防止胎儿发生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从而发生胎儿和新生儿水肿。同时孕妇孕期应避免发生各种感染,如孕早期病毒感染,常引起先天性新生儿心脏病从而引起新生儿水肿。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