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
None
药材名称: 野颠茄 别名: 癫茄、山马铃、大丁茄、小颠茄、天茄子、假茄子、红癫茄、黄贡茄、鬼茄、竻丁茄、红果丁茄、丁茄、地茄、狗桔、刺茄、洋海茄、刺天茄 性味归经: 味苦、辛,性微温 毒性: 有毒 药材分类: 植物 中药材概述:药材名称: 野颠茄 别名: 癫茄、山马铃、大丁茄、小颠茄、天茄子、假茄子、红癫茄、黄贡茄、鬼茄、竻丁...
养生
内服:煎汤,3-6g;或研末,0.3-0.9g。外用:适量,捣敷;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2、《广西本草选编》:“全株有毒,以未成熟的果实最毒,误食出现口渴,咽喉灼热,吞咽困难,皮肤干热潮红,瞳孔散大,视物模糊,烦躁不安,幻觉,谵妄,甚至发生惊厥等症状。青光眼病人禁用,以免增加眼压而使病情恶化,甚至失明。”
浆果中分得澳洲茄胺,△3,5-澳洲茄二烯。浆果中还含有澳洲茄碱,澳洲茄边碱和刺茄碱。
1、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散瘀止痛,镇咳平喘。主治风湿性腰腿痛,慢性支气管炎,哮喘。”
2、《广西本草选编》:“主治淋巴结结核,寒性脓疡,慢性骨髓炎,冻疮,脚癣。”
3、《浙江药用植物志》:“(治)跌打损伤,胃痛,牙痛,痈肿疮毒,冻疮。”
1、治跌打肿痛,痈疮肿痛:鲜癫茄根捣敷;或用癫茄茎叶晒干煅存性为末,调茶油敷患处。(《广东中草药》)
2、治扭挫伤:丁茄、姜黄、韭菜根。共捣烂外敷。(《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3、治小儿口腔炎:癫茄茎叶,煅存性研末,加冰片少许,涂患处。(《广东中草药》)
4、治冻疮:丁茄,煎水熏洗患处。(《广西实用中草药》)
5、治小儿疳积:鲜癫茄果1-2枚。切开,加猪肝蒸熟,去癫茄取猪肝吃。
6、治肝硬化腹水:癫茄种子,炒黄研末服。(5-6方出自《广东中草药》)
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根近圆柱形,分枝而扭曲,顶端有时附具细直皮刺的残茎,茎枝无毛,或切成2-3cm的短段,直径5-15mm。表面灰黄色,刮去栓皮后呈白色。体轻、质松,断面黄白色,有裂隙,髓心淡绿色。气特异,味苦、辛。
以大小均匀、不带地上茎者为佳。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