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大黄甘草汤 别名: 大黄甘草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功用: 通便止呕。 主治: 胃肠积热,浊腐之气上逆,食已即吐,吐势急迫,或大便秘结不通,苔黄,脉滑实者。 概述: 大黄甘草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食入即吐”的名方,对胃气上逆,食入即吐者用之效佳。 临床应用注意掌握适应证,发病季节为夏秋之节,临床症状以热、上吐、下泻、口渴、尿黄少、舌质红、苔腻黄最为重要。如属脾虚泻或寒泻,以甘草配大黄,引清热之功,用葛根生津止泻。 歌诀: 食方未久吐相随,两热冲来自不支,四两大黄二两草,上从下取法神奇。 组成: 炒大黄半两(12克)、炙甘草半两(3克)。 用法用量: 用水600毫升,煮取200毫升,分2次温服。 方义: 大黄甘草汤为《金匮要略》中治疗“食入即吐”的名方,对胃气上逆,食入即吐者用之效佳。 临床应用注意掌握适应证,发病季节为夏秋之节,临床症状以热、上吐、下泻、口渴、尿黄少、舌质红、苔腻黄最为重要。如属脾虚泻或寒泻,以甘草配大黄,引清热之功,用葛根生津止泻。 重要文献摘要: 临床报道用本方治疗梅尼埃病、妊娠呕吐、膈肌痉挛、急性牙周炎、食管癌等病症;加清热解毒药外洗浸泡治疗水疱型足癣,其中大黄用量15克,甘草用量60克。 对于小儿腹泻,有研究表明:减少大黄用量则可变泻下剂为止泻之用,将大黄、甘草原剂量比由4:1改为1:1,并在原方基础上加用葛根等。使方剂起到清热、补益脾胃之气、生津止泻之功,而无泻下之弊。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名称: 大黄甘草汤 别名: 大黄甘草汤,出自汉·《金匮要略》。 功用: 通便止呕。 主治: 胃肠积热...
养生
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