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化瘀补髓汤系列方 分类: 古方 组成: ①丹参30g,半枝莲30g,山豆根30g,蒲公英30g,补骨脂30g,透骨草30g,赤芍15g,丹皮15g,生地15g,草河车(七叶一枝花)15g,葛根15g,姜黄9g。化瘀丸2粒,每日2次。②补骨脂30g,骨碎补30g,透骨草30g,女贞子30g,桑寄生30g,丹参30g,白花蛇舌草30g,生地15g,熟地15g,丹皮15g,山豆根15g,葛根15g,姜黄9g。化瘀丸1粒,每日2次。③枸杞子30g,菟丝子30g,复盆子30g,黑豆30g,补骨脂30g,骨碎补30g,生薏苡仁30g,鸡血藤30g,紫河车( 用法用量: 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化瘀丸随汤药吞服。 功用: 骨瘤及多发性骨髓瘤。①用于血瘀毒盛,骨髓空虚者;②用于骨空瘀阻而热毒不盛者;③用于气血虚弱,肝肾久亏而致精亏骨空。并可根据具体病情,三方配合使用。 加减化裁:名称: 化瘀补髓汤系列方 分类: 古方 组成: ①丹参30g,半枝莲30g,山豆根30g,蒲公英30...
养生
葛根:甘、辛,凉。归脾、胃、肺经。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通经活络,解酒毒。
蒲公英:苦、甘,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山豆根:苦,寒;有毒。归肺、胃经。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白花蛇舌草: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
薏苡仁:甘、淡,凉。归脾、胃、肺经。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排脓,解毒散结。
姜黄:辛、苦,温。归肝、脾经。活血行气,通经止痛。
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
鸡血藤:苦、甘,温。归肝、肾经。活血补血,调经止痛,舒筋活络。
骨碎补:苦,温。归肝、肾经。活血疗伤止痛,补肾强骨;外用消风祛斑。
紫河车:甘、咸,温。归肺、肝、肾经。温肾补精,益气养血。
补骨脂:辛、苦,温。归肾、脾经。补肾壮阳,固精缩尿,纳气平喘,温脾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菟丝子:辛、甘,平。归肝、肾、脾经。补益肝肾,固精缩尿,安胎,明目,止泻;外用消风祛斑。
枸杞子:甘,平。归肝、肾经。滋补肝肾,益精明目。
女贞子:甘、苦,凉。归肝、肾经。滋补肝肾,明目乌发。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