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家传大明膏 出处: (《回春》卷五) 分类: 古方 概述: 翳膜攀睛,烂弦,赤障,胬肉,血灌瞳仁,迎风流泪,怕日羞明,视物昏花,疼痛不止。 组成: 大黄、苍术、柴胡、龙胆草、藁本、细辛、赤芍、菊花(倍)、红花、黄柏、黄芩、连翘、栀子、荆芥、防风、木贼、黄连、蒺藜、薄荷、羌活、独活、麻黄、川芎、白芷、天麻、蔓荆子、玄参、苦参、归尾、木通、生地黄、桑白皮、车前子、枳壳、皮消、甘草 用法用量: 上剉十大帖,用童便五碗煎熟,用炉甘石一斤,入炭火烧红,淬入药中十次,研烂去粗滓,将药入水铜盆内,重汤煮干成饼,晒干研千余下,每两入焰消八钱,黄丹五分,又研千余下,收入瓷罐内。点眼。 主治: 翳膜攀睛,烂弦,赤障,胬肉,血灌瞳仁,迎风流泪,怕日羞明,视物昏花,疼痛不止。 加减化裁:名称: 家传大明膏 出处: (《回春》卷五) 分类: 古方 概述: 翳膜攀睛,烂弦,赤障,胬肉,血灌...
养生
麻黄: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荆芥:辛,微温。归肺、肝经。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细辛:辛,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藁本:辛,温。归膀胱经。祛风散寒,除湿止痛。
薄荷:辛,凉。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
菊花:甘、苦,微寒。归肺、肝经。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蔓荆子: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柴胡: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木贼:甘、苦,平。归肺、肝经。疏散风热,明目退翳。
栀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外用消肿止痛。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连:苦,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龙胆:苦,寒。归肝、胆经。清热燥湿,泻肝胆火。
苦参: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清热燥湿,杀虫止痒,利尿。
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独活:辛、苦,微温。归肾、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痹止痛,解表。
苍术:辛、苦,温。归脾、胃、肝经。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
车前子: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
木通:苦,寒。归心、小肠、膀胱经。利尿通淋,清心除烦,通经下乳。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桑白皮:甘,寒。归肺经。泻肺平喘,利水消肿。
天麻:甘,平。归肝经。息风止痉,平抑肝阳,祛风通络。
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