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鹤顶丸 出处: (《普济方》卷三二九) 分类: 古方 概述: 带下之证有三:未嫁之女,月经初不止,或浴之以冷水,或热而扇,或当风,此室女病带下之由;有家之妇,阴阳过多,即伤胞络,风邪乘虚而入,胞络触冷,遂使秽液与血水相连带下之;产后带下,由亡失血气,伤动胞络,门开而外风袭,肌体虚冷风入,冷风与热气相连,故成液而下,冷则多白,而热则多赤,冷热相交,赤白俱下,月经不断。 组成: 艾叶一两(醋半盏,煮干,为末)、牡蛎一两三钱(盐泥煅)、赤石脂一两半(醋淬七次)、吴茱萸一两半(汤泡,去涎)、干姜一两半(炮制)、龙骨一两(盐泥煅)、当归七钱半(酒浸)、附子半两(泡,去皮) 用法用量: 上为细末,醋糊为丸,如梧桐子大,以赤石脂为衣。每服五十丸,空心用艾叶盐汤乌梅煎送下。 主治: 带下之证有三:未嫁之女,月经初不止,或浴之以冷水,或热而扇,或当风,此室女病带下之由;有家之妇,阴阳过多,即伤胞络,风邪乘虚而入,胞络触冷,遂使秽液与血水相连带下之;产后带下,由亡失血气,伤动胞络,门开而外风袭,肌体虚冷风入,冷风与热气相连,故成液而下,冷则多白,而热则多赤,冷热相交,赤白俱下,月经不断。 加减化裁:名称: 鹤顶丸 出处: (《普济方》卷三二九) 分类: 古方 概述: 带下之证有三:未嫁之女,月经初...
养生
附子: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
干姜: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吴茱萸:辛、苦,热;有小毒。归肝、脾、胃、肾经。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
艾叶: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外用祛湿止痒。
龙骨:甘、涩,平。归心、肝、肾经。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牡蛎:咸,微寒。归肝、胆、肾经。潜阳补阴,重镇安神,软坚散结,收敛固涩,制酸止痛。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赤石脂: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None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