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方剂
None
名称: 太乙灵应膏 出处: (《普济方》卷三一三) 分类: 古方 概述: 诸般恶疮、恶毒及杖疮。 组成: 玄参半两、生地黄半两、大黄二钱、黄柏三钱、黄芩二钱、槐花二钱、红花二钱、白芷半两、官桂半两、血竭半两、当归须一两、地榆二钱、川羌活四钱、乳香半两、没药三钱、赤芍药半两、杏仁二十一枚(去尖)、防风三钱、猪牙皂三枚、白胶香四两、刘寄奴四两 用法用量: 上锉散,以香油一斤浸,春五、夏三、秋七、冬十日。浸毕,就文武火熬,待药枯黑如炭,然后退火,令其自冷。将粗布一幅滤过,枯药不用。将药油再入锅内熬,先以黄丹十两、新瓦炒丹紫色为度,每熬油一沸,入丹二两,熬至五沸,入丹了毕,前后俱用柳枝条捶碎,去其末,搅之,去火毒,然后摊贴患处。并可内服一丸,每丸如樱桃大,蛤粉为衣。 主治: 诸般恶疮、恶毒及杖疮。 加减化裁:名称: 太乙灵应膏 出处: (《普济方》卷三一三) 分类: 古方 概述: 诸般恶疮、恶毒及杖疮。 组...
养生
防风: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羌活:辛、苦,温。归膀胱、肾经。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白芷:辛,温。归肺、胃、大肠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黄芩:苦,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黄柏:苦,寒。归肾、膀胱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除骨蒸。
生地黄:甘,寒。归心、肝、肾经。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玄参:甘、苦、咸,微寒。归肺、胃、肾经。清热凉血,滋阴降火,解毒散结。
赤芍:苦、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止血,逐瘀通经,利湿退黄。
地榆:苦、酸、涩,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解毒敛疮。
槐花:苦,微寒。归肝、大肠经。凉血止血,清肝泻火。
乳香:辛、苦,温。归心、肝、脾经。活血定痛,消肿生肌。
没药:辛、苦,平。归心、肝、脾经。散瘀定痛,消肿生肌。
红花:辛,温。归心、肝经。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血竭:甘、咸,平。归心、肝经。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生肌敛疮。
刘寄奴:苦,温。归心、肝、脾经。散瘀止痛,疗伤止血,破血通经,消食化积。
当归:甘、辛,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
如有错误请联系修改,谢谢。None
发表评论